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平抛运动是典型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中的规律渗透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体现构建运动学方程的思维能力。结合实验挖掘平抛运动中的重要规律,渗透物理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必事半功倍。
关键词:平抛运动;实验方法;物理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013-3
平抛运动规律性强,常与实验内容相结合,运用平抛运动的实验创设场景,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1]。教学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置合理高度的脚手架[2],通过变式训练,引深讨论,总结思想方法,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
1 以实验题型为切入点,循序引入
例题1 如图1所示,一光滑斜面放在一光滑水平桌面上,下面紧挨着连接一个倾角为θ的斜面,在斜面上,从不同的高度位置释放小球。若小球离开桌面做平抛运动,均落到斜面上。忽略空气的阻力,设小球从轨道末端飞出到落到斜面上的时间为t ,设释放点到水平抛出点的高度差为h ,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h与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又对小球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设在斜面上的位移为l,由平抛运动规律:
根据函数关系式可知,因θ角为定值,h-t2图像应为抛物线,开口向上。由分析知D正确。
深入分析 此题以实验及平抛运动规律作为“支架”,引导学生从物理量的因果联系,进行深入探讨。对于从斜面上某点水平抛出的物体,最终落到斜面上的问题,由上面(5)式可知,θ、g一定的情况下,t的大小取决于v的大小。而又由(2)式知v的大小取决于h。因此,在θ不变的情况下,h与t建立联系,由(6)式知道其关系图像。理清因果关系,构建方程,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思维过程。
2 以规律为引领,展开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若实验装置仍如上图1所示,在斜面上不同高度h释放小球,设小球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β,则β随h 的变化情况为( )
A. 随h的增大而增大 B.随h的增大而减小
C. 随h的增大而不变 D.无法确定
本题的研究方法为保持θ不变,改变高度h,使v 的大小发生变化,由v 的变化分析t的变化,或是夹角的变化,结合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拨开表象迷雾,提炼物理思维方法
在物理实验及习题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已掌握的知识体系,根据就近发展策略,变换问题的角度,启迪思维方法,渗透物理研究思想,使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下面我们运用控制变量法,来改变实验的条件,分析平抛运动的特点。
3.1 控制变量的思想
本题中从同一高度h下落,则控制v0不变,而改变θ的值,则t随θ而改变。
小结:v0不变时,对应的θ值均有L值与之对应,当夹角增大时,L也应该随之增大,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即长度达到最大值时,就不能再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小球就不能再落回到斜面上。本质是控制v0不变,改变θ值使L值随之改变。
3.2 逆向思维法
例题3 如图5所示,在斜面底端A 处安装一弹射装置,调好角度,使小球以速度 v弹射出去,恰好能落在斜面上M 点时到达最高位置,即速度方向水平,若只改变弹射时发射速度的大小,不改变发射角度,问小球上升的最高点还能在斜面上吗?
分析 本题按逆向思维讨论处理,若从斜面上方以水平速度抛出一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时与斜面的夹角为β,落点时的速度为v,逆向处理时相当于从落点A处以速度大小v与斜面的夹角为β斜向上抛出一个物体,恰好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水平。由前述知,当从斜面上以不同速度大小水平抛出物体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均为定值,反之以不同速度,和原来的夹角相同的角度发射的物体其最高点必然在斜面上,因发射的速度不同,故最高点的位置不同。
小结:由逆向思维方法,灵活运用前面的已有结论,能发展学生智力,形成能力,举一反三,避免题海战。
3.3 极值法
极值法是物理常考的方法之一, 在平抛运动中有一类求极值问题,暂且也称之为极值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例题4 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水平抛出,落到对面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若抛出点到落点有最短位移,求:此运动过程的时间及位移的极小值?
分析 由几何关系知,物体的位移与斜面垂直时,有最小位移,由图6知,
总之,结合平抛运动规律,进行物理思维方法教学,精心选择习题,着眼思维训练,体会控制变量法,逆向思维法、极值法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后续物理课程学习、物理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安. 高中新课程物理实验探究能力教学初探[J]. 物理教学探讨,2010,28(10):1—3.
[2]王祥东.支架式教学在概念型新课中的应用[J]. 物理教学探讨,2016,34(4):15—18.(栏目编辑 赵保钢)
关键词:平抛运动;实验方法;物理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013-3
平抛运动规律性强,常与实验内容相结合,运用平抛运动的实验创设场景,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1]。教学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置合理高度的脚手架[2],通过变式训练,引深讨论,总结思想方法,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
1 以实验题型为切入点,循序引入
例题1 如图1所示,一光滑斜面放在一光滑水平桌面上,下面紧挨着连接一个倾角为θ的斜面,在斜面上,从不同的高度位置释放小球。若小球离开桌面做平抛运动,均落到斜面上。忽略空气的阻力,设小球从轨道末端飞出到落到斜面上的时间为t ,设释放点到水平抛出点的高度差为h ,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h与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又对小球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设在斜面上的位移为l,由平抛运动规律:
根据函数关系式可知,因θ角为定值,h-t2图像应为抛物线,开口向上。由分析知D正确。
深入分析 此题以实验及平抛运动规律作为“支架”,引导学生从物理量的因果联系,进行深入探讨。对于从斜面上某点水平抛出的物体,最终落到斜面上的问题,由上面(5)式可知,θ、g一定的情况下,t的大小取决于v的大小。而又由(2)式知v的大小取决于h。因此,在θ不变的情况下,h与t建立联系,由(6)式知道其关系图像。理清因果关系,构建方程,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思维过程。
2 以规律为引领,展开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若实验装置仍如上图1所示,在斜面上不同高度h释放小球,设小球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β,则β随h 的变化情况为( )
A. 随h的增大而增大 B.随h的增大而减小
C. 随h的增大而不变 D.无法确定
本题的研究方法为保持θ不变,改变高度h,使v 的大小发生变化,由v 的变化分析t的变化,或是夹角的变化,结合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拨开表象迷雾,提炼物理思维方法
在物理实验及习题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已掌握的知识体系,根据就近发展策略,变换问题的角度,启迪思维方法,渗透物理研究思想,使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下面我们运用控制变量法,来改变实验的条件,分析平抛运动的特点。
3.1 控制变量的思想
本题中从同一高度h下落,则控制v0不变,而改变θ的值,则t随θ而改变。
小结:v0不变时,对应的θ值均有L值与之对应,当夹角增大时,L也应该随之增大,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即长度达到最大值时,就不能再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小球就不能再落回到斜面上。本质是控制v0不变,改变θ值使L值随之改变。
3.2 逆向思维法
例题3 如图5所示,在斜面底端A 处安装一弹射装置,调好角度,使小球以速度 v弹射出去,恰好能落在斜面上M 点时到达最高位置,即速度方向水平,若只改变弹射时发射速度的大小,不改变发射角度,问小球上升的最高点还能在斜面上吗?
分析 本题按逆向思维讨论处理,若从斜面上方以水平速度抛出一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时与斜面的夹角为β,落点时的速度为v,逆向处理时相当于从落点A处以速度大小v与斜面的夹角为β斜向上抛出一个物体,恰好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水平。由前述知,当从斜面上以不同速度大小水平抛出物体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均为定值,反之以不同速度,和原来的夹角相同的角度发射的物体其最高点必然在斜面上,因发射的速度不同,故最高点的位置不同。
小结:由逆向思维方法,灵活运用前面的已有结论,能发展学生智力,形成能力,举一反三,避免题海战。
3.3 极值法
极值法是物理常考的方法之一, 在平抛运动中有一类求极值问题,暂且也称之为极值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例题4 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水平抛出,落到对面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若抛出点到落点有最短位移,求:此运动过程的时间及位移的极小值?
分析 由几何关系知,物体的位移与斜面垂直时,有最小位移,由图6知,
总之,结合平抛运动规律,进行物理思维方法教学,精心选择习题,着眼思维训练,体会控制变量法,逆向思维法、极值法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后续物理课程学习、物理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安. 高中新课程物理实验探究能力教学初探[J]. 物理教学探讨,2010,28(10):1—3.
[2]王祥东.支架式教学在概念型新课中的应用[J]. 物理教学探讨,2016,34(4):15—18.(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