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初探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与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普及,即使有开展也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有效性的现状。为改变此种现状,我们遵循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和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力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经过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应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一般为4~6人。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
  同时,还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时,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落实职责及相关要求。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进行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更广的交往空间。
  (二)角色变换,指导调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为倾听、交流、协作和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不时形成。
  (三)引导合作,提高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 在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教学,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可先出示四道计算题:(1)(1 x)(1-x);(2)(3a 1)(3a-1);(3)(10x-2)(10x 2);(4)(x-5)(x 5)。
  然后,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学生: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学生思考之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引导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共同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样,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 在混乱、迷惑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乱、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先提出问题:(ac bc)÷c=?提问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此时,有的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可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概念和性质。
  3. 在运用、深化处进行合作学习。
  运用、深化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
  例如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在学生发现了完全平方公式后,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提醒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编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步流畅、变通,并富有独创性。
  4. 在拓展、创新处进行合作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参与调查、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寻找与书本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寻找与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等有关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切身体验,培养学生“探索”的学习精神,让学生追根究底,做到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超越,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另外,还可以利用能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开放型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创新能力。
  例: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造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由圆与正方形组成(圆与正方形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在矩形中画出你设计的方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析:矩形是轴对称图形,经过两组对边中点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设计的图案中的正方形与圆都必须是以这两条对称轴之一为对称轴。学生设计出如图多种方案。   ……
  事实证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等探索过程,多方面、多角度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将更好地诱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人人兼顾,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 人人尝试成功,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可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敢于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倾听取别人的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理解掌握。第四,教师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中存在的困难。
  (二)精心设计,选好问题
  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合作、创造、发现。
  问题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不但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学生提出问题。
  (三)把握契机,灵活安排
  合作学习的安排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安排,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适当的合作时机。
  1. 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分组探究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最后汇报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让能让学生感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2.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探究。
  例如,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时,可组织学生4人一组,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合作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圆周长的求法,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3. 当对于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解法多样化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对于开放性的题目,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思考,而且有利于他们优化自己的解法。
  (四)独立思考,合作完成
  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讨论如无源之水。因此,必须给学生足够的个体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论时,要整理自己的思路,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并在这一预约宽松的氛围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此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知识能力的获取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从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到惠州市首席教师、惠州市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特级教师。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受最深的是得益于“五有”相伴。  一要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情怀。“礼”仪为根存正气,“祥”和解惑育群英!“祝师生之情长如几何直线,愿教学成果多似循环小数!”这是本人对教育的独特情怀。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的权利,既然选择了教育,就应忠诚于自己的选择,热爱自己的职业
<正>弹性涂膜的弹性主要取决于弹性涂料本身的弹性以及涂膜的厚度,普通的涂料干膜厚度一般在40- 80μm,而弹性平涂干膜厚度要求不低于150μm,拉毛弹性涂料厚度要求在150-300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思想的载体,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仔细揣摩、鉴赏,领会其真正的内涵和表达上的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说话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语用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代替不了的。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什么?课程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进行过通俗易懂的界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有人甚至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讲多议,教师要少讲多问。问题教学法成为
<正>~~
期刊
现将《建设部建筑市场司200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安排好今年的建筑市场监管工作。
最近,常州正式组建国内首家搪玻璃成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于工业搪玻璃设备具有防腐、耐压、耐温、光洁等特眭,可替代部分不锈钢、金属制品,特别是价格昂贵的钛、镍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