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矛盾与提升路径

来源 :教育与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ou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因为思维意识、师资队伍、资源保障等限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应然与实然的矛盾,即地方高校教学改革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遇冷;回避与融合的矛盾,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高校专业课程建设困难;理想与现实矛盾,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没有成熟的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基础保障、融入专业课程、创新课程建设理论等方面,以期促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
其他文献
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诉求.从内涵上来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是指在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职业教育发展过程的要素结构及特征、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均典型地表现为“高质量”特征,更加彰显“好”的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五个本质特征,即能积极响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及劳动力市场需求,能彰显类型属性的要素及结构从而使职业教育具有社会吸引力,能为学习者提供国家认可的学历或职业资格证书,能帮助学习者最终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或使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内部治理体系是党委领导下的科学决策、章程统领下的依法办学、开放办学下的产教融合、共同治理下的质量自治、智慧服务下的精细管理,为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特别是“双高”建设提供了系统性保障,不仅有利于办学理念的现代化演进和“双高”项目的高水平建设,还有利于内涵建设的整体化推进和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由此,探索建立以党委领导下的治理架构为核心,以建设制度体系、架构开放办学体系、落实内部质量保证、建设智慧服务平台为主要路径的“一核四维”现代化内部治理体系,通过优化评价体系、加强跟踪考核、形成质量文化保
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是加强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凸显高职教育发展潜力的首要核心标志,是体现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重大关键举措.针对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度有待提高、专业课程建设融合度有待加强、产教协同融合深入度有待增强、师资引进培育重视度有待提升、质量保障体系覆盖度有待完善的问题,建议从“重塑教育理念,实施顶层培养设计的综合改革;立足地方需求,推动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构筑\'双创\'机制,提升创新精英人才的培养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多元育人模式的发展格局;加快师资引进,打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历史演变是产业升级换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内涵的转变.产业园区产业聚集性优势明显,为产教融合创造了优越的产业条件.文章基于产业园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产业园区、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多主体精准对接、系统融合的模式,探索多方主体共责、共融、共建、共研、共创、共利、共评的实践路径.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其产生和发展的基本逻辑在于产业,因此,产教融合育人成为职业教育人才有效培养的不二选择.职业教育关系多方利益相关者,聚合多方面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非线性、协同性的耗散结构特征.高职产教融合育人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合作层次不深;产教融合目标不明,主体利益不清;产教融合资源离散,培养保障无力等问题,这多缘于产业内驱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无法得到较好体现和满足、资源融合缺乏制度支持和保障.因此,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构建需要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结合利益相关者和协同论的观点,
文章介绍了产业全景图的内涵,认为绘制产业全景图为专业特色发展提供可能、使专业发展定位更加精准、为专业优化调整提供依据.据此,文章提出以下优化路径: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空间布局设置与调整专业建设方向,确定原有专业及新增专业的发展重点,通过重新规划课程结构及开发岗位统整课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从专业师资培养、“引领性”教师群体的培养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硬核教师团队,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以期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随着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战略进一步的优化升级,职教集团在巩固深化扶贫成果、构建减贫防贫长效机制等方面的作用优势日益凸显.反思当下职教集团接续扶贫工作在研究深度、顶层设计及实践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把握职教公益性内涵,明确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方向要义;做好扶贫整体性规划,聚合多元巩固深化扶贫成果;回归教育扶贫语境,深化内涵式接续帮扶”等行动路径,实现集团发展与减贫防贫的有机融合,促进提升减贫防贫效能,为后脱贫时代教育减贫防贫持续发力贡献职教力量.
“产赛教”深度融合模式以技能大赛为枢纽与手段,将生产空间、竞赛空间、教学空间进行对应与融汇,将职业教育置于企业、政府、技能大赛和职业院校相互构联形成的“产赛教”网络,其核心价值在于以竞赛平台为枢纽,推动职业教育并轨于产业发展方向,完成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政治)资本的交换、转化,通过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循环,实现资本的增值,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产赛教”深度融合必须紧扣其发展的关键要素,立足于中观层面,改革职业教育内部资源,实现“三标”“三地”“三程”“三法”“三师”“三考”六个方面的融合,科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明确价值理性追求的价值性、持续追求改善的卓越性、协同推进的关系性、效益上的有限工具性等特点.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仍然存在着工作机制不够健全、质量文化尚未形成、数据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据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路径: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增强质量保证体系的自适应性;多维涵育质量文化,增强理性自觉的能动性;强化教育数据治理,关切大数据的伦理向度.
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基于2004—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文本分析,我国职业农民培育经历了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过渡阶段、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阶段和探索新型农民职业化阶段.连续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主要聚焦于培育机制、培育载体、职业农民队伍构成、培育的财政支持以及职业农民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政策价值取向也从工具取向演化为个体层面的文化、技能、经营取向和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社会取向共同构成的多元综合取向.未来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可能在职业农民制度体系建设、培育主体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