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声乐教学和声乐技能训练的实践,阐述了学生声乐训练中导致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学生的一般生理和心理规律,提出了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和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声乐教育 技能训练 恐惧心理
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发声器官等共同参与下的多动作的组合,但是,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受人的意识控制并将它们协调起来的。这种整体协调的配合,主要是通过大脑皮质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的。因此,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训练和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比如,一些演唱者,在台下唱得不错,一上台就大打折扣紧张得不能自制,本来练习得滚瓜烂熟的节目,一上场演出就心跳加速、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等。这一切都是心理因素中情绪消极的一面在起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有的学生歌唱的欲望非常强烈,无论在课堂上或舞台上都充满着表现欲望,甚至在台上可以超水平发挥: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他们缺乏表现欲望,演唱时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得不到正常发挥。这两种情况是学生的不同歌唱心理状态所造成的不同的结果。导致这样的问题是由于歌唱心理状态在作怪,这样的心理笔者认为是由于恐惧心理造成。每个性格不同,生活中表现出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想也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学范畴从今性与气质分析了原因。个性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另外,人的气质从心理学的概念来讲,可以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与抑郁质四种。一般来说,多血质和胆汁质属于外向型,而粘液质与抑郁质则属于内向型。外向型性格的人比较重视外在的世界,性情开朗、性格活泼、喜欢活动、擅长交际。具有这种个性的表演者,是不太容易产生“怯场”心理的,就是有也比较容易消除。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则比较重视主观世界,在同外界的接触中,缺乏自信,比较孤僻和害羞。所以,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他们对于受到贬低和遭受失败的反应相对来说比别人更为敏感。所以,在声乐演唱时所产生的恐惧心理会由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差异。
一、导致学生在声乐训练中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
1、课程教学方式不科学。声乐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如果没有被正确对待,就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最终影响声乐课的教学。比如,声乐教学采取一对一教授的特殊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就会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假如教师用粗暴、挖苦、讽刺的语言训斥学生,学生会产生紧张心理,会把上课、考试、当众演唱看成是过关,甚至一提起演唱,心理上就会出现难以抑制的习惯性紧张。高师学生很多将走上课堂,为人师表,其心理期待比较高,如果在声乐课堂上遭遇巨大心理挫折就容易陷入失望。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其声乐的水平的提高。
2、基本功不够,易由自卑走向自弃。有时候,心理紧张情绪是由歌唱者对演唱技巧掌握不纯熟造成的。笔者发现不少高师学生学习音乐较晚,专业基础较差,缺乏进一步深造的实力;或者基本功训练不刻苦,到了考试或演唱时就紧张,发不出声来。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只偏重于发声练习的训练而忽视技巧与实际歌唱的结合;还有的学生仅仅注意在高音上以及某些乐句的练习,而对整个歌曲缺乏整体性的把握,以致造成演唱时心中无数,心里紧张。这样的学生往往会感到前途渺茫,往往采取无所谓和玩世不恭的态度,放弃追求,纪律松懈,只图混张文凭,毕业了事。
3、个人得失感重,影响提高。高师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影响着他们毕业时能不能顺利到比较好的中学任教,学生的个人得失感太重,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声乐水平提高。这类学生演唱时杂念很多,怕丢面子,他们在考试汇报时心里紧张,完全顾不上表达歌曲的感情。另外,在技术、心理都不到位时就想唱大歌,结果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了过重的负担。所以高师声乐教师在进行专业技术传授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缺乏自信心,影响教学实效。一方面,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展现自己是一种不虚心的表现:另一方面,许多高师学生在专业艺术院校学生面前往往因“不够专业”而不自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加大心理素质的训练与歌唱心理培养的力度,声乐学习是表现艺术的学习,它的能力体现就是个人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进行的。
二、克服学生声乐训练中恐惧心理的方法
1、构件和谐师生关系,消除畏师情绪。声乐教学因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声乐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加之有些教师对学生操之过急,过于严厉,使得学生产生畏惧、紧张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进行。因此,要实施有效的声乐教学,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要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应该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情感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益友,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培育未来的音乐教师。
2、抓好基本功训练,消除畏难情绪。高师学生并不是声音条件都很好,对于那些条件一般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帮助和鼓励他们,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发声与歌唱的优点,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在纠正学生错误时,不可操之过急提出高不可攀的要求,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当学生达不到要求时,不要训斥,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采取多肯定、少否定的方法,鼓励他们成功,克服畏难情绪。告知学生练习歌唱要用心,练唱时内心充满自信、愉快、坦然,不被技术方法所吓倒,要相信技术方法并不神秘,自己一定能学好,这样就能排除任何紧张心理,做到心情坦然,要经得起困难与挫折,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自然建立起来:平时练声练歌,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发内心的情怀,则可避免思想技术方法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养成声情并茂的良好歌唱心理。
3、激发学生心理动力,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精神的还是肉体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当学生明确今天的训练是为了明天的事业的时候,这种事业心就会增强他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意志:明确本课目的,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进行备课,本课的教学目标及主要解决的哪一点问题应让学生明白,使教与学都是有的放矢而非普遍撒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每一发声练习的目的,产生一种主动寻求解决问题办法、调节发声状态方式,而不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重复每一个半音上、下行的动作,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互动过程。
4、培养积极的情绪,激发学生创造热情。由于情绪和情感对于人的教与学的智力活动具有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贯穿始终,教师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功能,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以美好的声音形象和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来准确地表达作品,引起学生内心的感情共鸣,唤起他们强烈的歌唱欲望,使他们处于情绪饱满和感情充沛的状态之下,从而激起歌唱的发声器官,呼吸肌肉和身体动作产生内部和外部每一细胞的积极运动,在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中进行歌唱,并产生积极的创造热情,真正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5、享受歌唱过程美,培养歌唱热情。当学生把声乐课当成是一个盼望已久的愉快事情把歌唱活动当成一种需要和享受的时候,就会对声乐学习产生一种永恒的信念和持久的热情,并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切挫折和困难。常常有这种现象:当他们听到歌唱家优美的歌唱时就会因激动而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这是歌声的美打动了他们。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开放的教学内容、积极的鼓励和客观的评价,充分让学生体会歌唱活动的愉悦,体会每一点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学会赏识自己,学会用心倾听自己的美妙歌声,为自己的歌声而感动。从而使他们在歌唱训练中尽情地释放自己,充分享受歌唱过程所带来的美感,将激情转化为持久的歌唱热情。
三、克服学生声乐训练中恐惧心理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性心理特征来考虑采用哪种方法手段,态度要热情和蔼,又要严肃认真,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从学生的态度、表情、动作、姿势等方面体察他们的动机和欲望、疑虑和恐惧,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诱导和启发。
[关键词]声乐教育 技能训练 恐惧心理
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发声器官等共同参与下的多动作的组合,但是,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受人的意识控制并将它们协调起来的。这种整体协调的配合,主要是通过大脑皮质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的。因此,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训练和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比如,一些演唱者,在台下唱得不错,一上台就大打折扣紧张得不能自制,本来练习得滚瓜烂熟的节目,一上场演出就心跳加速、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等。这一切都是心理因素中情绪消极的一面在起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有的学生歌唱的欲望非常强烈,无论在课堂上或舞台上都充满着表现欲望,甚至在台上可以超水平发挥: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他们缺乏表现欲望,演唱时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得不到正常发挥。这两种情况是学生的不同歌唱心理状态所造成的不同的结果。导致这样的问题是由于歌唱心理状态在作怪,这样的心理笔者认为是由于恐惧心理造成。每个性格不同,生活中表现出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想也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学范畴从今性与气质分析了原因。个性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另外,人的气质从心理学的概念来讲,可以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与抑郁质四种。一般来说,多血质和胆汁质属于外向型,而粘液质与抑郁质则属于内向型。外向型性格的人比较重视外在的世界,性情开朗、性格活泼、喜欢活动、擅长交际。具有这种个性的表演者,是不太容易产生“怯场”心理的,就是有也比较容易消除。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则比较重视主观世界,在同外界的接触中,缺乏自信,比较孤僻和害羞。所以,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他们对于受到贬低和遭受失败的反应相对来说比别人更为敏感。所以,在声乐演唱时所产生的恐惧心理会由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差异。
一、导致学生在声乐训练中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
1、课程教学方式不科学。声乐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如果没有被正确对待,就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最终影响声乐课的教学。比如,声乐教学采取一对一教授的特殊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就会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假如教师用粗暴、挖苦、讽刺的语言训斥学生,学生会产生紧张心理,会把上课、考试、当众演唱看成是过关,甚至一提起演唱,心理上就会出现难以抑制的习惯性紧张。高师学生很多将走上课堂,为人师表,其心理期待比较高,如果在声乐课堂上遭遇巨大心理挫折就容易陷入失望。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其声乐的水平的提高。
2、基本功不够,易由自卑走向自弃。有时候,心理紧张情绪是由歌唱者对演唱技巧掌握不纯熟造成的。笔者发现不少高师学生学习音乐较晚,专业基础较差,缺乏进一步深造的实力;或者基本功训练不刻苦,到了考试或演唱时就紧张,发不出声来。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只偏重于发声练习的训练而忽视技巧与实际歌唱的结合;还有的学生仅仅注意在高音上以及某些乐句的练习,而对整个歌曲缺乏整体性的把握,以致造成演唱时心中无数,心里紧张。这样的学生往往会感到前途渺茫,往往采取无所谓和玩世不恭的态度,放弃追求,纪律松懈,只图混张文凭,毕业了事。
3、个人得失感重,影响提高。高师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影响着他们毕业时能不能顺利到比较好的中学任教,学生的个人得失感太重,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声乐水平提高。这类学生演唱时杂念很多,怕丢面子,他们在考试汇报时心里紧张,完全顾不上表达歌曲的感情。另外,在技术、心理都不到位时就想唱大歌,结果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了过重的负担。所以高师声乐教师在进行专业技术传授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缺乏自信心,影响教学实效。一方面,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展现自己是一种不虚心的表现:另一方面,许多高师学生在专业艺术院校学生面前往往因“不够专业”而不自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加大心理素质的训练与歌唱心理培养的力度,声乐学习是表现艺术的学习,它的能力体现就是个人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进行的。
二、克服学生声乐训练中恐惧心理的方法
1、构件和谐师生关系,消除畏师情绪。声乐教学因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声乐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加之有些教师对学生操之过急,过于严厉,使得学生产生畏惧、紧张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进行。因此,要实施有效的声乐教学,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要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应该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情感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益友,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培育未来的音乐教师。
2、抓好基本功训练,消除畏难情绪。高师学生并不是声音条件都很好,对于那些条件一般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帮助和鼓励他们,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发声与歌唱的优点,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在纠正学生错误时,不可操之过急提出高不可攀的要求,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当学生达不到要求时,不要训斥,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采取多肯定、少否定的方法,鼓励他们成功,克服畏难情绪。告知学生练习歌唱要用心,练唱时内心充满自信、愉快、坦然,不被技术方法所吓倒,要相信技术方法并不神秘,自己一定能学好,这样就能排除任何紧张心理,做到心情坦然,要经得起困难与挫折,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自然建立起来:平时练声练歌,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发内心的情怀,则可避免思想技术方法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养成声情并茂的良好歌唱心理。
3、激发学生心理动力,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精神的还是肉体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当学生明确今天的训练是为了明天的事业的时候,这种事业心就会增强他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意志:明确本课目的,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进行备课,本课的教学目标及主要解决的哪一点问题应让学生明白,使教与学都是有的放矢而非普遍撒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每一发声练习的目的,产生一种主动寻求解决问题办法、调节发声状态方式,而不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重复每一个半音上、下行的动作,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互动过程。
4、培养积极的情绪,激发学生创造热情。由于情绪和情感对于人的教与学的智力活动具有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贯穿始终,教师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功能,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以美好的声音形象和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来准确地表达作品,引起学生内心的感情共鸣,唤起他们强烈的歌唱欲望,使他们处于情绪饱满和感情充沛的状态之下,从而激起歌唱的发声器官,呼吸肌肉和身体动作产生内部和外部每一细胞的积极运动,在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中进行歌唱,并产生积极的创造热情,真正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5、享受歌唱过程美,培养歌唱热情。当学生把声乐课当成是一个盼望已久的愉快事情把歌唱活动当成一种需要和享受的时候,就会对声乐学习产生一种永恒的信念和持久的热情,并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切挫折和困难。常常有这种现象:当他们听到歌唱家优美的歌唱时就会因激动而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这是歌声的美打动了他们。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开放的教学内容、积极的鼓励和客观的评价,充分让学生体会歌唱活动的愉悦,体会每一点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学会赏识自己,学会用心倾听自己的美妙歌声,为自己的歌声而感动。从而使他们在歌唱训练中尽情地释放自己,充分享受歌唱过程所带来的美感,将激情转化为持久的歌唱热情。
三、克服学生声乐训练中恐惧心理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性心理特征来考虑采用哪种方法手段,态度要热情和蔼,又要严肃认真,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从学生的态度、表情、动作、姿势等方面体察他们的动机和欲望、疑虑和恐惧,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诱导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