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闻奖是由中国记协颁发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原石油报近几年两件作品荣膺这一奖项,这在河南省和全国企业报中并不多见。此外,中原石油报每年都有数十件新闻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成绩的取得与中原石油报矢志不渝地实施“精品工程”不无关系。透过中原石油报获奖现象,笔者认为,企业新闻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咬定提高新闻质量不放松,走新闻精品化之路。
一、抓重点,重策划,悉心打磨精品之作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客观报道,但在当今面对互联网的即时新闻,传统媒体有一个重要的制胜手段就是新闻策划,也就是对已经或将要发生的新闻现象和事件作有目标的、有计划的报道。这样可以使得主体新闻的时空维度得以扩张,更加进入新闻核心。这也是平面媒体天然的优势之一,值得好好利用并发挥。
中原石油报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积多年努力,形成了一个良性运作的策划机制。每年初,编辑部领导根据油田中心工作,研究制定全年和不同阶段的宣传报道重点,并对重点工作实行项目管理。项目组人员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采访、写作、编辑、出版等报道活动进行设计和谋划,确定最佳报道方案,以取得最佳社会效益。每周一的编前会上,总编辑、副总编辑和各项目长一起对策划的内容进行详细商讨,悉心把策划的内容做大、做亮,做出特色,确保每周打一个漂亮的策划性报道战役。中国新闻奖《梦圆非洲》就是较为典型的一例。记者从非洲、中东跟着油田领导采访一个多月回来后,要报道的内容很多、很杂乱。如果根据油田领导的行程去报道,仍然改变不了让领导活动唱主角的传统报道模式,而且新闻性也会大打折扣。后来编辑部领导和采访记者经过认真策划,摒弃了以写领导活动为主的报道方式,改为以反映油田职工闯国际市场的精神风貌为主,紧紧抓住国家“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这一主线,把油田职工在非洲、中东市场的工作情况写成系列专题报道。经过记者精心写作,编辑部领导精心打磨,终于推出了《梦圆非洲》、《穿越五月》等30多篇10多万字的新闻报道,每篇都新奇而可读、真实而可信,在油田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找看点,求创新,积极探索新闻报道写作的新形式、新方法
新闻报道是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及时反映,作为新闻报道内容的新事物、新观念、新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报道创新工作的内在要求。而且在传媒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新闻竞争的加剧、受众水平的提高,使新闻报道的创新变得更加迫切。
近几年,采编人员按照社长、总编辑提出的“要写想看的、能看的、好看的新闻”的要求,在开拓报道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大力推进新闻业务的研究,认真开展好标题、版式、消息、典型报道、监督报道等新闻采编项月攻关,成立跨部室的攻关项目组,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攻关方向,明确攻关目标,并开展同题采编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通过定期组织攻关研讨和攻关活动,经过分析一总结一实践的多次循环,使报纸的创新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在写“想看的”新闻方面,中原石油报认清了“三贴近”的理儿,认准了读者需求这条道儿,不断创新报道内容。一是对领导活动、会议新闻的写法进行改变。对领导活动、会议新闻的报道除了量上控制,高度降下来外,重在打破程式,凸现职工想看的新闻信息。刚开始,一些记者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但我们决不迁就,退回去重写,部室主任和总编辑认真修改,不少稿件从行文到标题反复“整容”。由于持之以恒,领导活动、会议新闻的老套路已在不知不觉中土崩瓦解;二是封杀没有新闻性的总结式、工作化报道,在坚决“枪毙”这类稿件的同时,我们仔细帮助记者找出其中的新闻点,指导其削繁就简,去粗取精。现在基层职工普遍反映,此类新闻一经“整容”,指导性强了,可读性也强了。
在写“能看的”新闻方面,中原石油报采编人员认识到,当今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十分鲜明的,没有新闻性的报道职工们肯定一扫而过。为此,近几年我们有一个规定,即使是上级指定的宣传内容或配合性宣传报道,我们也要千方百计在领导宣传意图和读者需求的结合点上切人,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如去年初勘探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明确以后,需要报社大力配合宣传勘探局面临的严峻形势。接到任务后,编辑部就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回来后上下结合,写出了《今年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热点是什么?》《焦点是什么?》这一系列言论,深受领导和职工群众的欢迎,这一系列言论还被评为河南省好新闻言论类一等奖。
在写“好看的”新闻方面,为了改变新闻写作的单一性,我们积极鼓励采编人员创造性地工作,提倡边缘题材和交叉题材,提倡鲜活和个性的文字。鼓励采编人员写消息时不妨有点儿散文的笔调、有点儿通讯的味道,写通讯时不妨有点儿言论的思想和哲理的光芒,在新闻写作中充分吸收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突破“八股式”新闻;我们还大胆地鼓励记者写“四不像”新闻,这样的新闻使人耳目一新。
三、抓讲评,重激励,充分调动采编人员写精品的积极性
美国管理专家米契尔·拉伯福认为,世界上最伟大、最简易也最易被人忽视的管理原则就是:你想要什么,就该鼓励什么。近几年,中原石油报为了鼓励采编人员出精品,制定了不少的管理制度,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为:坚持每周报纸评价制度;坚持每月的编务会制度;坚持每月召开采编大会制度;坚持拉开分配差距的考核制度。此外,还设立优秀新闻作品“总编辑特别推荐奖”和创新奖,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采编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践告诉我们,新闻宣传走精品化之路不仅是新闻自身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党和人民对报纸的要求,同时也是新闻“三贴近”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咬定提高新闻质量这个目标不放松”,就能不断向读者奉献更多的精品。
一、抓重点,重策划,悉心打磨精品之作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客观报道,但在当今面对互联网的即时新闻,传统媒体有一个重要的制胜手段就是新闻策划,也就是对已经或将要发生的新闻现象和事件作有目标的、有计划的报道。这样可以使得主体新闻的时空维度得以扩张,更加进入新闻核心。这也是平面媒体天然的优势之一,值得好好利用并发挥。
中原石油报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积多年努力,形成了一个良性运作的策划机制。每年初,编辑部领导根据油田中心工作,研究制定全年和不同阶段的宣传报道重点,并对重点工作实行项目管理。项目组人员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采访、写作、编辑、出版等报道活动进行设计和谋划,确定最佳报道方案,以取得最佳社会效益。每周一的编前会上,总编辑、副总编辑和各项目长一起对策划的内容进行详细商讨,悉心把策划的内容做大、做亮,做出特色,确保每周打一个漂亮的策划性报道战役。中国新闻奖《梦圆非洲》就是较为典型的一例。记者从非洲、中东跟着油田领导采访一个多月回来后,要报道的内容很多、很杂乱。如果根据油田领导的行程去报道,仍然改变不了让领导活动唱主角的传统报道模式,而且新闻性也会大打折扣。后来编辑部领导和采访记者经过认真策划,摒弃了以写领导活动为主的报道方式,改为以反映油田职工闯国际市场的精神风貌为主,紧紧抓住国家“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这一主线,把油田职工在非洲、中东市场的工作情况写成系列专题报道。经过记者精心写作,编辑部领导精心打磨,终于推出了《梦圆非洲》、《穿越五月》等30多篇10多万字的新闻报道,每篇都新奇而可读、真实而可信,在油田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找看点,求创新,积极探索新闻报道写作的新形式、新方法
新闻报道是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及时反映,作为新闻报道内容的新事物、新观念、新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报道创新工作的内在要求。而且在传媒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新闻竞争的加剧、受众水平的提高,使新闻报道的创新变得更加迫切。
近几年,采编人员按照社长、总编辑提出的“要写想看的、能看的、好看的新闻”的要求,在开拓报道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大力推进新闻业务的研究,认真开展好标题、版式、消息、典型报道、监督报道等新闻采编项月攻关,成立跨部室的攻关项目组,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攻关方向,明确攻关目标,并开展同题采编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通过定期组织攻关研讨和攻关活动,经过分析一总结一实践的多次循环,使报纸的创新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在写“想看的”新闻方面,中原石油报认清了“三贴近”的理儿,认准了读者需求这条道儿,不断创新报道内容。一是对领导活动、会议新闻的写法进行改变。对领导活动、会议新闻的报道除了量上控制,高度降下来外,重在打破程式,凸现职工想看的新闻信息。刚开始,一些记者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但我们决不迁就,退回去重写,部室主任和总编辑认真修改,不少稿件从行文到标题反复“整容”。由于持之以恒,领导活动、会议新闻的老套路已在不知不觉中土崩瓦解;二是封杀没有新闻性的总结式、工作化报道,在坚决“枪毙”这类稿件的同时,我们仔细帮助记者找出其中的新闻点,指导其削繁就简,去粗取精。现在基层职工普遍反映,此类新闻一经“整容”,指导性强了,可读性也强了。
在写“能看的”新闻方面,中原石油报采编人员认识到,当今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十分鲜明的,没有新闻性的报道职工们肯定一扫而过。为此,近几年我们有一个规定,即使是上级指定的宣传内容或配合性宣传报道,我们也要千方百计在领导宣传意图和读者需求的结合点上切人,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如去年初勘探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明确以后,需要报社大力配合宣传勘探局面临的严峻形势。接到任务后,编辑部就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回来后上下结合,写出了《今年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热点是什么?》《焦点是什么?》这一系列言论,深受领导和职工群众的欢迎,这一系列言论还被评为河南省好新闻言论类一等奖。
在写“好看的”新闻方面,为了改变新闻写作的单一性,我们积极鼓励采编人员创造性地工作,提倡边缘题材和交叉题材,提倡鲜活和个性的文字。鼓励采编人员写消息时不妨有点儿散文的笔调、有点儿通讯的味道,写通讯时不妨有点儿言论的思想和哲理的光芒,在新闻写作中充分吸收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突破“八股式”新闻;我们还大胆地鼓励记者写“四不像”新闻,这样的新闻使人耳目一新。
三、抓讲评,重激励,充分调动采编人员写精品的积极性
美国管理专家米契尔·拉伯福认为,世界上最伟大、最简易也最易被人忽视的管理原则就是:你想要什么,就该鼓励什么。近几年,中原石油报为了鼓励采编人员出精品,制定了不少的管理制度,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为:坚持每周报纸评价制度;坚持每月的编务会制度;坚持每月召开采编大会制度;坚持拉开分配差距的考核制度。此外,还设立优秀新闻作品“总编辑特别推荐奖”和创新奖,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采编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践告诉我们,新闻宣传走精品化之路不仅是新闻自身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党和人民对报纸的要求,同时也是新闻“三贴近”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咬定提高新闻质量这个目标不放松”,就能不断向读者奉献更多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