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计”走进“问题学生”心灵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_624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学生”的内心深处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而这些“萌芽”往往被各种“杂草”掩盖着。教育者的明智,在于探求和燃起“问题学生”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和信心,引导他们进行“灵魂的搏斗”。
  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解决这个难题几乎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需要教师以爱为“底料”,动用所有的聪明、才智,巧施一部教育的“三十六计”。
  
  一、美人计
  
  事情的主人公是个小“大王”,全校闻名,才读三年级,就知道捉弄老师。那次,他又犯错,班主任老师要他去办公室谈话。谁知一转眼,他就不见了。班主任急啊,只好和全班同学满校园找。最后终于找到了,原来他正在食堂背后的小路上溜达。问他为什么走掉,他说:“我去散心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五年级时我担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谁都跟我说“这个班难治”,我也知道,要重整这个班的班风,必须先“整治”他,让学生没有坏榜样。可这谈何容易!这是个很聪明的男孩,你说上句,他就知道你的下旬。几次“交锋”,虽说多少让他明白新班主任“不省油”,可几年来,和老师对着干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在短时间内要他有所转变,该从何入手呢?那时的我几乎每天都为他烦恼。
  就在这时,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已经被我“治服”的“小皮猴”)在日记里向我透露了他的一个秘密,用孩子的原话说是:他一直在“暗恋”我们班的一个优秀的女生小晶。哦,怪不得,他在班中惟独小晶不欺负,前几天,我说要给他调个位置,和小晶坐,他竟出奇地“温顺”。
  谁说这孩子没药可救了,他不也有期待,也有向往。他肯定渴望着在同学面前被表扬,被赞赏,以前的所作所为也许只是为了证明他的存在,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是方式方法不当罢了。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时机。
  我当机立断,第二天一早就把他调到了小晶的旁边。在他把全身的“刺”都收起来的时候,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正好,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关上门,我平和地说:“我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从一个孩子的眼神中我就可以发现他的秘密,所以,今天老师要给你换位置。”听到这,他一下子抬高了眼睛,脸瞬间红了。我放柔声音,摸摸他的脑袋,真诚地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想让你自己去证明,你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你有坚强的意志力,课堂上能控制自己,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课外更能控制自己,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文明有礼。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同学的心目中留下好印象,同学才乐意接近你,接受你,知道吗?”他用力地点了点头,从他的表情中,我知道这次谈话触及了他的内心,他真想有所行动了。用力拍拍他的肩,我又加上一句:“加油啊!我们都期待着。”他又郑重地向我点了点头。
  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如果我只是像以前那样的说教,对这孩子来说如同“隔靴抓痒”,那么他的“调皮”照旧,“暗恋”不也照旧吗?现在,我给我的有着“铜墙铁壁”的学生下了一剂“猛药”,帮他拨正了航行的方向,更鼓起了他努力的信心和劲头,这不是我一直想要的吗?
  以后直到今天,他一直在改变,作业写了,值日做了,上课听了,打架少了……在跟我这个班主任的一次次磨合中,学会控制自己了,也学会勇于承认错误了。带了这个班级三个学期,变化最大的就数他,虽有时仍忍不住要反复,却一直在进步。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毕业了。可经常地,我会想起他。
  
  二、连环计
  
  小一,我的一个女学生。记得我是从四年级开始带她们班的,她给我的感觉是:平时对学习不那么用心,可成绩一直还好,一直是个让我比较省心的孩子。直到六年级的一天,小一的两个好朋友小梦和小岚来找我,告诉我,她俩怀疑小一可能一直在偷她们的一些文具用品,数量还挺多的。
  “这不可能!”我第一反应是忍不住叫了起来。小一虽不是我们班最出色的女孩,可平时表现不赖。而且担任了她几年的班主任,觉得她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自己的东西都手很松,怎么会去“拿”别人的东西。更何况小一家境很好,对于她这个独生女,父母宝贝得不得了,买些学习用品,根本不成问题,有什么必要去拿别人的呢?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这两个女孩。这两个女孩很优秀,无论是品质还是成绩,对她们我是信任的。她们说:“邵老师,起先我们也这样想,所以我们一直没说,可太多的巧合,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六年级的大女孩有理有据地说,“近一个学期来,我们俩经常丢东西,不是本子没了,就是笔没了,可小一都会恰巧捡到。比如上次我最喜欢的一支水笔没了,我记得很清楚就放在文具盒里,可才一会儿就没了,我把文具盒翻了个遍却找不到,到了晚上,小一打电话到我家,说她在垃圾箱旁边捡到了我的水笔。还有一次,我的英语书就放在书包里,可只有小一来转了一下,我马上去看,就没了。后来小一跟我说,可能在女厕所里,结果我去找了一下,真的在。邵老师你说是不是让人怀疑?”“还有……”
  越听我的心就越往下沉。震惊、自责、怀疑、心疼……各种心情,让我一时理不出个头绪来,我得好好想一下对策……
  在一次巧遇中,我和小一有了如下交谈:
  师:小一,近来在学校开心吗?
  小一:(一愣后,马上恢复原态)很开心,邵老师。
  师:小梦、小岚你们几个还经常在一起玩吗?
  小一:是啊,我们是好朋友啊。(有些夸张地说)
  师:这样就好。老师愿你们天天开心。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老师永远是你的倾诉对象哦。(我若无其事地拍拍她的肩)
  小一对我笑笑,跑了。
  有意安排这样“偶然的谈话”,一是想探探小一的口风,想从她的语言行动中发现些什么,更重要的是为我下面的安排做铺垫。
  一个春日的午后,我找来了小一、小梦、小岚。我说:“你们一直是好朋友,但朋友之间也难免会有摩擦,处理这些摩擦最好的方法是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你们说对吗?”三个女孩同时点了点头。我又说:“小一,现在小梦和小岚对你有些看法,你想听吗?朋友之间的坦诚是很重要的,事情说开了,也就过去了,你们还是好朋友。”
  “对我有什么看法?说吧!”小一夸张地笑笑,装出来的随意。
  “我们觉得你拿了我们好几次东西。”两个小女孩直截了当地说。
  “怎么会呢?”小一没有应该有的委屈和愤怒,只是故作镇定地反问。
  “还记得上次……”在两个朋友地轻声追问中,小一始终以夸张的动作和大声的叹息来掩饰她的紧张。这些,都一点不落地落入在旁静观的我的眼里。
  随着铃声的响起,谈话不了了之。
  这次谈话最主要的目的是想从小一的反应中,来确认一下事实。孩子的心是敏感而脆弱的,无论我做什么,都得以保护这稚嫩的心灵为前提,不能贸然行事。如果事情 并不像猜测的那样,那么,今天的谈话将划上一个漂亮的句号。可亲临现场的人都看得出来,事情真如猜测,那么,这次谈话并没有结束。谈话应该给小一一次心灵的震撼,而我的一直沉默也是想给小一以威慑。
  第三次,我一脸严肃地找到了小一。走进办公室的小一,都不敢正眼看我。示意她坐下后,我故意淡然,却突兀地问:“拿了的东西到哪里去了?”“你也不相信我?老师!”小一惊惶地叫起来。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后,我真诚地说:“老师相信诚实的孩子,对老师敞开心扉的孩子老师才喜欢。老师是想帮助你啊!”这个“啊”,包含了叹息和心疼。“哇!……”小一再也承受不住了,大哭起来:“老师,我从没想偷她们的东西。我们一直是好朋友,可有时她们两个会联合起来不理我,我气不过,就拿她们的笔和本子,让她们着急,然后我再拿出来,让她们感激我……可有时这些东西藏过了头,我也找不到了,呜……”卸下心防的小一把话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我深深地吁了口气,小一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趁热打铁,在小一紧张、惶恐的时候,我一脸威严地叫她进办公室,十个孩子,九个会惴惴不安。我刚才的沉默,现在的面无表情,让小一无法揣摩我的心思。接着我不按常理出牌,没有铺垫,没有说教,直接问小一:拿来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给还抱有侥幸心理的小一当头一棒,这样的突然袭击,就是为了不给小一思考的时间,下意识的话,才是真心话。最后,在小一无法承受心灵之重的时候,适时给她最真诚的情感支持,终于打开了小一紧闭的心门。
  接下来的事情,我想我们都能顺利处理了。
  
  三、迂回计
  
  刘吉,一个被家长宠坏了的五年级男孩,就像有些老师形容他的:趴在桌子上,像一摊烂泥,扶也扶不起。确实,我接手这个班级前早就耳闻他的“大名”:从不做家庭作业,课堂作业能拖就拖:考试时,人家做一张,他才做一题;上课了,他要听就听一点,不要听了,就做小动作:对于老师的批评,不理不睬,逼急了,还索性摆脸色,摔东西,什么事都不做了。是啊,我们老师除了生自己闷气,能拿他怎么办呢?找家长吧,父亲不痛不痒地说上几句,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母亲的话还有点分量,可忙于自己的事业,根本没时间去管他。
  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
  想想自己也算是老班主任了,已经练就“十八般武艺”,可有时也会被他逼得失控。再加上其他任课老师的“控诉”,气急了,忍不住呵斥:你再这样,老师再也不管你了。可说归说,刘吉仍是我最关注的学生。
  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发现刘吉虽然浑身上下都是缺点,但也有闪光点:有男子汉气概,只要是他答应了的事,(当然得他心甘情愿地答应)就一定会办到。这个发现让我眼前一亮。
  于是,对刘吉的关注就更多了。课堂上,上到精彩处,刘吉经常会突然“醒”过来,举个手,回答个问题。不失时机地,我总会大大表扬他一番。然后,不经意地会插上一句:相信刘吉一定能及时完成今天的课堂作业,对吗?这时的刘吉肯定会使劲地点点头。果真,这堂课的作业他总是做得既快又好。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慢慢地,刘吉的课堂作业不再需要我再三催促了。
  人性是丰富的,也是矛盾的,不会都是缺点,也不会都是优点。对于像刘吉这样的孩子,当实在找不到学习上的优点,可以作为教育的抓手和切入口时,我们只能等待时机,去发现他其他方面的闪光点,作为教育他的突破口。
  此后,我在班级中宣布了一项新的规定:为了锻炼我们的意志力,让我们“一周一承诺”,向自己的缺点挑战,当你承诺后,就该为此负责,坚持到底。规定一出台,孩子们纷纷付诸行动。正如我所希望的,刘吉的承诺是:我将及时完成作业。心中暗喜的我,趁热打铁地说:“刘吉是个勇敢的孩子,他敢于向自己最大的缺点挑战。让我们支持他,鼓励他。”
  近两个月过去了。在这两个月中,刘吉确实完成了所有的作业,不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更赢得了同学的佩服,也让他自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现在的刘吉确实与以前不一样了。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的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明显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唤起他向上的决心和信心。谁都看得出,“一周一承诺”这个班级活动是为刘吉而设的,目的是让刘吉内心已被点燃的向上的愿望加速燃烧起来。
  当然,要让一个学生内心“向上”的愿望始终燃烧,直至成为良好的习惯,远没有那么简单,我和学生们的故事还很长。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越城区树人小学)
  编辑:吴贤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