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本文论述了在新课改实践中采用体验式教学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同时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性教学也做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 历史教学 有效性 实践 思考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新课程对学生和教师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性”不但是教育教学的本质,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仍然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乐学、善学,体验生命的成长。
一、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1.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
高中新课程倡导: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教与学方法的变革……这就为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把考试成绩当成唯一的衡量标准。
2.提高教学有效性是由学情决定的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欢迎灵活机动、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教学,他们对“填鸭式”教学有抵触,教学有效性不尽如人意。学习心理学表明,完成“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历史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最持久、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历史学科的特点尤其需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集科学、艺术、文化等多种知识于一体。历史学科还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要想让学生认识一个久远、陌生、抽象的历史事物,唯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起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够获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把原本陌生、久远的过去变成熟悉和具体的现实。
二、历史有效性教学的有益探索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对一线教师而言,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摸索,不断实践—反思—再探索的循环过程。新课程倡导师生平等交往、教学互动,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下面作者主要从教学实践中的两种方式来谈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让学生动起来,乐学、善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导致了教育教学观念、教与学方法的变化,就连教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版必修教材理论性很强,但缺乏感染力;教材按专题结构编写,时间和空间跨度大,学生难以适应;教材内容多、容量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开展,还有一些已经开展却由于要赶教学进度而草草收场,显然不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材的变化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挑战,它“逼”着教师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逼”着教师想方设法去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我校2009年的高二集体备课组,针对学情和教情创造性地设计了“我学习,我推荐,与你共享”的历史学习体验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形式: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制作课件、利用课前五分钟自己上台介绍推荐与本专题某课相关的学习内容。活动要求:要求大部分学生即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这个学习环节立足自己、突破自己,实现成长进步。而对部分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喜欢历史的学生,希望他们尽可能地拓展知识,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拉近了讲者与听者的距离,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
此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到历史学习活动中来,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过程”中去实现。它让学生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收集历史信息的渠道与方法,提高了展示、交流、表达的基本能力和团队协作、信息共享的意识,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的有益尝试,也有利于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快乐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生命成长的互动
教育研究表明:“阅读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20%;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80%。”体验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已有的知识能力、生活经验,调动感官、情感等对认知对象进行直观的感受、理解、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验证、再创造的过程。它是提升学习者的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历史教学,特别是历史的研究性学习,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大有裨益的。
2009年高二集体备课组结合选修教材,进一步设计开展了“每单元一位历史人物学生自评活动”。例如,“圣雄甘地”这个人物与学生的认知相差甚远,学生难以理解甘地的人物特点及其精神,所以作者利用课后练习中一段不同身份的人对甘地的不同评价的文字材料: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称甘地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爱因斯坦说:“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这些评价激发了学生的许多疑问:甘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连敌手都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他为什么要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来进行抵抗?非暴力思想究竟又是什么?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抓住机会,开展“如何评价甘地”的研究性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别从思想、实践、个人经历等角度,收集有关甘地的资料;再经过筛选和整理,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形成研究性报告;接着,由各组中的“计算机高手”制成PPT;最后,4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会上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各组进行汇报展示后,还要回答其他组同学和教师的提问与质疑。在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学习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最后以甘地说的一句话“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作为结束,这句话以小见大,以大见强,反映了甘地的精神境界,令学生回味无穷。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不可能准确预设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过程,生活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只有经过生命化、个体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转化为个体的“营养”。这时,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实现教育在学生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方面的作用。而自主探究式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了一次自我生命成长的互动。
三、问题与启示
1.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大,教师常常在备课、教学设计等方面捉襟见肘;在教学实践上往往是新瓶装老酒,要重新获得有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显得困难重重。教师从只需专注于某一学科的知识演变成要作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启发者、鼓励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因而教师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高中新课程培训,交流和探讨更多的教学案例和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做好初高中衔接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要面临很多的挑战,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态度各有不同,教师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另外,由于客观的原因,初、高中历史教学明显脱节,高中教材繁多复杂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突出的矛盾。而学生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这就严重影响了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作为高中的历史教师,必须了解初中的教材,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手把手地指导、拟定个性化评价标准,才能使每个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更顺利。
3.坚持才能出成效
假设一学期只开展一两次像“我学习,我推荐,与你分享”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课,它的“费时费力”就比较明显,还经常是挫败连连。可持续不断地坚持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阅读和查阅工具书、发现问题、组织材料、制作幻灯片及课上表达的能力会不断进步,随着各种能力运用得越来越熟练,花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学习任务完成得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4.关于效益的思考
从经济学理论来讲,对效益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投入产出比。自主探究式的体验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学生的学识水平参差不齐,探究或研究的方法欠缺,他们提出的问题、观点,找到的素材及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免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无论是探究问题的提出,还是探究成果交流的质量问题都需要教师扮演好“主导”的角色,确保探究活动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争取探究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大胆发挥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既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又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张昱琨.体验式教学法——实施新课程改革一项有益尝试[N].中国教育报2006-7-3(3).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 历史教学 有效性 实践 思考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新课程对学生和教师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性”不但是教育教学的本质,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仍然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乐学、善学,体验生命的成长。
一、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1.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
高中新课程倡导: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教与学方法的变革……这就为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把考试成绩当成唯一的衡量标准。
2.提高教学有效性是由学情决定的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欢迎灵活机动、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教学,他们对“填鸭式”教学有抵触,教学有效性不尽如人意。学习心理学表明,完成“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历史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最持久、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历史学科的特点尤其需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集科学、艺术、文化等多种知识于一体。历史学科还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要想让学生认识一个久远、陌生、抽象的历史事物,唯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起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够获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把原本陌生、久远的过去变成熟悉和具体的现实。
二、历史有效性教学的有益探索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对一线教师而言,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摸索,不断实践—反思—再探索的循环过程。新课程倡导师生平等交往、教学互动,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下面作者主要从教学实践中的两种方式来谈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让学生动起来,乐学、善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导致了教育教学观念、教与学方法的变化,就连教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版必修教材理论性很强,但缺乏感染力;教材按专题结构编写,时间和空间跨度大,学生难以适应;教材内容多、容量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开展,还有一些已经开展却由于要赶教学进度而草草收场,显然不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材的变化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挑战,它“逼”着教师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逼”着教师想方设法去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我校2009年的高二集体备课组,针对学情和教情创造性地设计了“我学习,我推荐,与你共享”的历史学习体验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形式: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制作课件、利用课前五分钟自己上台介绍推荐与本专题某课相关的学习内容。活动要求:要求大部分学生即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这个学习环节立足自己、突破自己,实现成长进步。而对部分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喜欢历史的学生,希望他们尽可能地拓展知识,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拉近了讲者与听者的距离,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
此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到历史学习活动中来,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过程”中去实现。它让学生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收集历史信息的渠道与方法,提高了展示、交流、表达的基本能力和团队协作、信息共享的意识,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的有益尝试,也有利于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快乐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生命成长的互动
教育研究表明:“阅读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20%;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80%。”体验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已有的知识能力、生活经验,调动感官、情感等对认知对象进行直观的感受、理解、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验证、再创造的过程。它是提升学习者的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历史教学,特别是历史的研究性学习,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大有裨益的。
2009年高二集体备课组结合选修教材,进一步设计开展了“每单元一位历史人物学生自评活动”。例如,“圣雄甘地”这个人物与学生的认知相差甚远,学生难以理解甘地的人物特点及其精神,所以作者利用课后练习中一段不同身份的人对甘地的不同评价的文字材料: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称甘地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爱因斯坦说:“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这些评价激发了学生的许多疑问:甘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连敌手都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他为什么要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来进行抵抗?非暴力思想究竟又是什么?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抓住机会,开展“如何评价甘地”的研究性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别从思想、实践、个人经历等角度,收集有关甘地的资料;再经过筛选和整理,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形成研究性报告;接着,由各组中的“计算机高手”制成PPT;最后,4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会上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各组进行汇报展示后,还要回答其他组同学和教师的提问与质疑。在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学习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最后以甘地说的一句话“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作为结束,这句话以小见大,以大见强,反映了甘地的精神境界,令学生回味无穷。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不可能准确预设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过程,生活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只有经过生命化、个体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转化为个体的“营养”。这时,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实现教育在学生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方面的作用。而自主探究式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了一次自我生命成长的互动。
三、问题与启示
1.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大,教师常常在备课、教学设计等方面捉襟见肘;在教学实践上往往是新瓶装老酒,要重新获得有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显得困难重重。教师从只需专注于某一学科的知识演变成要作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启发者、鼓励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因而教师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高中新课程培训,交流和探讨更多的教学案例和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做好初高中衔接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要面临很多的挑战,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态度各有不同,教师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另外,由于客观的原因,初、高中历史教学明显脱节,高中教材繁多复杂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突出的矛盾。而学生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这就严重影响了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作为高中的历史教师,必须了解初中的教材,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手把手地指导、拟定个性化评价标准,才能使每个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更顺利。
3.坚持才能出成效
假设一学期只开展一两次像“我学习,我推荐,与你分享”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课,它的“费时费力”就比较明显,还经常是挫败连连。可持续不断地坚持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阅读和查阅工具书、发现问题、组织材料、制作幻灯片及课上表达的能力会不断进步,随着各种能力运用得越来越熟练,花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学习任务完成得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4.关于效益的思考
从经济学理论来讲,对效益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投入产出比。自主探究式的体验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学生的学识水平参差不齐,探究或研究的方法欠缺,他们提出的问题、观点,找到的素材及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免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无论是探究问题的提出,还是探究成果交流的质量问题都需要教师扮演好“主导”的角色,确保探究活动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争取探究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大胆发挥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既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又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张昱琨.体验式教学法——实施新课程改革一项有益尝试[N].中国教育报2006-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