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是一项常态工作。企业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技能性与实践性教学水平、提高教科研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水平,为此,我校在2010年出台了《关于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实施意见》,要求教师在下企业之前要做好计划,要明确到企业做什么、学什么,在下企业期间,每天要写好培训记录,主要包括工作内容和个人想法,在实践结束后要提交总结、企业鉴定和实际成果等。
面对这些要求,作为专业教师打算下企业的我,着实有点转不过弯了,下企业这个事情在我们的印象中,无非就是因为专业建设需要或是个人职称晋升需要而不得不去企业“混”一段日子罢了,怎么还要每天写记录、提交实际成果呢?虽然有着这么多的想不通,但我还是在2011年的暑假来到了合作企业——苏州新亚科技有限公司。到企业后的第一天,我就跟企业的人事主管表达了我的个人想法——想学点东西,认识一下基本的生产过程,最好能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于是我被安排到了电子车间的生产线,并安排品保部的主任做我的指导老师,用他们的话说,只有通过一线实践锻炼,才能明确自己定位。
第二天,我就开始在生产线上进行基础的插件工作。企业在员工工位面前都会悬挂一张生产工艺指导卡,这张指导卡主要告诉这位员工:你所插的元件叫什么、在电路板的哪个位置、合格标准是什么、注意点有哪些、标准工时是多少等内容,因此每位员工仅需熟知自己的指导卡就行了。我作为一名新员工,也开始按指导卡的要求进行插件,但当我试图通过指导卡来定位需要插件的元件时,我就有点懵了,因为指导卡上对元件的定位是通过一张完成组装的电路板照片以及一个简单的箭头指示来完成的。对我这个新手来说,在电路板上找到这个具体位置还是花了一些时间的。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周围员工的指导卡,发现他们也是一张照片加一个箭头,只不过根据元件位置不同,这个箭头的位置也有所不同罢了。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做法不好,员工不容易实现快速定位,这种感觉就像在一大张原理图中找一个元件,重点不突出,能不能根据实际的生产工序逐步地进行指示呢?这样既能使照片上的元件减少,有利于员工观看时注意力集中,又能使当前员工插件的电路板与指导卡上的照片完全一致,有利于检查错误。
我把这个想法记在了当天的培训记录中,并提交给企业的指导老师。第三天我刚到企业,他就跟我说:“你的这个想法很好,我们之前也有类似的想法,一来觉得这个事情不太大,二来又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做这个事,就一直拖着没解决,你正好帮我们重新设计一下这个指导卡吧。”于是从第三天开始,我就从仓库领了这个型号产品的所有元器件和电路板,按照生产工序,自己安装一个元件,拍一张照片,再安装一个元件,再拍一张照片……随后再用这些照片进行指导卡的重新设计,第一个员工对应的第一张指导卡上只有一个元件,非常直观,第二张指导卡上就有两个元件了,也比较直观。做着做着问题又来了,当元件多了以后,虽然还是比较直观的,但重点又不够突出了。于是我又想了其他的办法,例如用照片处理技术,把整个电路板背景适当虚化,再给元件拍个特写,用一个小方框把这个特写照片突出显示,这样即使后来元件越来越多了,也还是能较好地达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的目的。
在我完成这一次企业实践后,企业的指导老师在鉴定中有这样两句话,“做有价值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发现不足,提出改善方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敢于创新,工作负责”。在这之前,我从来不认为自己能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或创新做些什么,但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创新有的时候真的只需要一些简单想法和做法。
后来当我过了一段时间再去企业的时候,赫然发现我所制作的这一套生产工艺指导卡正悬挂在他们的生产线上,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通过这次下企业实践,我对生产工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回校后我把这些内容也整合到了“电子工艺”课程中,丰富了课程的内容,更将课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进行了对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2年暑假我又一次来到了苏州新亚,这一次我学习了他们对产品质量管控的方法,回校后再通过参考其他相关书目,完成了“品质管理”课程的开发工作。2013年暑假我还准备去苏州新亚,这次准备去学习他们的单片机编程技术,回来后将这些项目引入单片机课程。最后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下企业实践的体会,“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面对这些要求,作为专业教师打算下企业的我,着实有点转不过弯了,下企业这个事情在我们的印象中,无非就是因为专业建设需要或是个人职称晋升需要而不得不去企业“混”一段日子罢了,怎么还要每天写记录、提交实际成果呢?虽然有着这么多的想不通,但我还是在2011年的暑假来到了合作企业——苏州新亚科技有限公司。到企业后的第一天,我就跟企业的人事主管表达了我的个人想法——想学点东西,认识一下基本的生产过程,最好能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于是我被安排到了电子车间的生产线,并安排品保部的主任做我的指导老师,用他们的话说,只有通过一线实践锻炼,才能明确自己定位。
第二天,我就开始在生产线上进行基础的插件工作。企业在员工工位面前都会悬挂一张生产工艺指导卡,这张指导卡主要告诉这位员工:你所插的元件叫什么、在电路板的哪个位置、合格标准是什么、注意点有哪些、标准工时是多少等内容,因此每位员工仅需熟知自己的指导卡就行了。我作为一名新员工,也开始按指导卡的要求进行插件,但当我试图通过指导卡来定位需要插件的元件时,我就有点懵了,因为指导卡上对元件的定位是通过一张完成组装的电路板照片以及一个简单的箭头指示来完成的。对我这个新手来说,在电路板上找到这个具体位置还是花了一些时间的。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周围员工的指导卡,发现他们也是一张照片加一个箭头,只不过根据元件位置不同,这个箭头的位置也有所不同罢了。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做法不好,员工不容易实现快速定位,这种感觉就像在一大张原理图中找一个元件,重点不突出,能不能根据实际的生产工序逐步地进行指示呢?这样既能使照片上的元件减少,有利于员工观看时注意力集中,又能使当前员工插件的电路板与指导卡上的照片完全一致,有利于检查错误。
我把这个想法记在了当天的培训记录中,并提交给企业的指导老师。第三天我刚到企业,他就跟我说:“你的这个想法很好,我们之前也有类似的想法,一来觉得这个事情不太大,二来又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做这个事,就一直拖着没解决,你正好帮我们重新设计一下这个指导卡吧。”于是从第三天开始,我就从仓库领了这个型号产品的所有元器件和电路板,按照生产工序,自己安装一个元件,拍一张照片,再安装一个元件,再拍一张照片……随后再用这些照片进行指导卡的重新设计,第一个员工对应的第一张指导卡上只有一个元件,非常直观,第二张指导卡上就有两个元件了,也比较直观。做着做着问题又来了,当元件多了以后,虽然还是比较直观的,但重点又不够突出了。于是我又想了其他的办法,例如用照片处理技术,把整个电路板背景适当虚化,再给元件拍个特写,用一个小方框把这个特写照片突出显示,这样即使后来元件越来越多了,也还是能较好地达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的目的。
在我完成这一次企业实践后,企业的指导老师在鉴定中有这样两句话,“做有价值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发现不足,提出改善方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敢于创新,工作负责”。在这之前,我从来不认为自己能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或创新做些什么,但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创新有的时候真的只需要一些简单想法和做法。
后来当我过了一段时间再去企业的时候,赫然发现我所制作的这一套生产工艺指导卡正悬挂在他们的生产线上,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通过这次下企业实践,我对生产工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回校后我把这些内容也整合到了“电子工艺”课程中,丰富了课程的内容,更将课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进行了对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2年暑假我又一次来到了苏州新亚,这一次我学习了他们对产品质量管控的方法,回校后再通过参考其他相关书目,完成了“品质管理”课程的开发工作。2013年暑假我还准备去苏州新亚,这次准备去学习他们的单片机编程技术,回来后将这些项目引入单片机课程。最后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下企业实践的体会,“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