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文物,还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抚顺雷锋纪念馆的馆藏文物,就具备这样的闪光特质。这些文物也许初看上去并不惹人注目,如雷锋穿过的打满补丁的袜子、雷锋穿过的洗得发白的工作服、雷锋用过的存折、雷锋用过的修车工具、雷锋用过的肥皂盒等等,但是,这一件件雷锋生前用过的物品,其本身具有着直观和强大的感染力。细细感受,我们能品味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所走过的光辉一生。
进入雷锋事迹陈列馆入口,门厅左侧墙壁上的铸铜浮雕艺术品《雷锋握枪半身像》取材于雷锋的经典照片,通过对形象进行艺术加工,表现出雷锋目光炯炯,紧握钢枪,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使观众进入门厅便眼前为之一亮,迅速进入参观状态。环型序厅中一尊高3.5米的汉白玉石材雷锋塑像正对入口,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雕塑背景是整个序厅环型墙面上的大型铸铜浮雕《青山魂》,整个浮雕气势恢宏,与洁白的雷锋塑像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寓意雷锋精神化作青山永驻人间。整个序厅的主题设计通过对具体形象不同材质的感受、空间尺度的整体把握与表现风格的综合运用,成功地塑造了空间艺术,突出了空间的功能结构,使人内心产生深深的震撼。
建筑历史学家诺伯·舒尔茨说过:“建筑首先是精神上的蔽所,其次才是身躯的蔽所。”所以,不同性质的室内空间由于功能目的不同,均具有不同的设计手法和设计风格。雷锋纪念馆作为人物专题纪念馆属于传播精神的文化场所,在这里,参观者通过对雷锋的敬仰和缅怀,以及对雷锋精神的认知和领悟,与雷锋达到内心的共鸣,从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把雷锋纪念馆设计成一个精神家园,使人们踏入馆内的瞬间即感到雷锋就在身边,一草一木、一情一景到处都能真切感到雷锋的存在。
组合场景——《雷锋与母亲诀别于家中》模拟雷锋故居的场景,按照原比例进行缩小,展现了雷锋童年生活在家乡的房屋原貌。组合场景中有雷锋一家人的生活用品,如:蚊账、桌椅、蓑衣、瓷碗、烧水壶等。雷锋母子用泥塑的形式展现出来,雷锋的母亲坐着,一只手拉着小雷锋,另一只手依依不舍地为小雷锋擦洗脸庞,刻画出雷锋母亲离开人世前与雷锋难舍难分的情景。
组合场景《雷锋在军营中学毛选》以重点陈列品雷锋驾驶过的“苏联嘎斯51型”汽车为主,模拟军营中的双杠和营房一角。由蜡像大师尔宝瑞制作的栩栩如生的雷锋蜡像端坐在车中,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毛泽东选集》,表现出雷锋学习非常刻苦,他把毛主席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并在学习实践中总结出钉子精神。为达到突出重点展陈的效果,增加了环境光的丰富性,展览采用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照明方式,注意辅助光源的运用,突出雷锋在车中学习的神态,起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在灯具选择上,大量运用了自行设计的定制灯具,不但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恰当地突出了主题。
雷锋纪念馆在局部空间设计上,大量的个性空间巧妙衔接了抚顺雷锋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双重作用,解决了室内陈展设计既不失庄重,又力求生动有趣的难点,展示出了设计的立体感、可读性。这台推土机的型号是斯大林80号,长4.9米、宽3.05米、高2.4米、重13吨。1995年,鞍山钢铁公司将这台“雷锋号”推土机无偿捐赠给抚顺雷锋纪念馆。
1958年,新中国大力发展工业建设,提出钢产量实现1070万吨的宏伟目标。雷锋认为,这是祖国最壮丽的事业,毅然报名来到鞍钢。雷锋被分配到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一名推土机手。当时,车间有两种型号的推土机,一种是车身较小的德特54号,另一种是体积较大的斯大林80号。车间领导考虑到雷锋身材矮小,决定让他开小车。可是,雷锋为了多干活、多产煤,坚决要求开大车。于是,雷锋就驾驶了这台斯大林80号重型推土机。
能够熟练驾驶推土机以后,雷锋发现,往往由于推土机出现故障,找维修工人修理耽误很长时间,影响生产。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向修理工人学习维修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推土机的性能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这样,既节省了维修费用,又保证了生产效率。雷锋的这一行动在车间里产生了强烈反响,他的经验很快被推广起来。车间里的很多工人都成了既能操作又能维修的多面手。而且,雷锋一有时间就去维修推土机,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他所使用的这台推土机多次被评为车间和厂里的红旗设备。
雷鋒同志因公殉职后,鞍钢人将雷锋驾驶过的推土机视为传家宝,让它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职工。为了铭记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1973年3月,中共鞍山市市委授予这台推土机“雷锋号”的荣誉称号。 1992年,鞍钢听到抚顺雷锋纪念馆改扩建的消息,决定捐款50万元支持纪念馆建设。此后,在应邀参观雷锋工作过的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时,纪念馆领导向鞍钢领导表达了把“雷锋号”推土机请入纪念馆展厅的意愿。1995年3月,鞍钢决定将这台雷锋驾驶过的推土机无偿捐赠给雷锋纪念馆。
这张照片是1960年3月13日,雷锋参加战士业余文艺汇演后,与战友在沈阳的合影。背面有雷锋亲笔写下的“自己保存”字样。
1960年1月8日,雷锋正式参军入伍。随后,雷锋参加了新兵训练。训练结束后,雷锋被正式分配到了运输连,成了一名汽车兵。正当雷锋兴冲冲地准备出发时,新兵连指导员告诉他:“刚才团里来电话,指名叫你去参加战士业余演出队,今天就去报到。你暂时不要到运输连去了。”
原来,雷锋在新兵连教唱歌、拉手风琴、说快板样样都行,团俱乐部主任陈广生发现了他的文艺才华,所以才让他留下来参加演出队。这个业余演出队,人少节目多,每个人要担当几个角色才能组织一场晚会。团俱乐部主任陈广生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报节目,能演什么,就演什么。雷锋劲头很大,除了自己的诗朗诵,又报了四五个节目。陈广生又高兴又有些担心地问:“你演这么多,能按时背下台词吗?”“能背下来!”雷锋满怀信心地说。
分完了角色,雷锋就拿着脚本起早贪黑地背台词、练动作,有时忙得连饭都忘了吃,他很快就把所有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当大家一起合练节目时,才发现他的湖南口音很重,和大家的声音不协调。“陈主任,我们没法和雷锋合作,他那个湖南普通话,我们真是听不明白。”队员们举了几个例子:“雄赳赳”,雷锋说成“雄球球”;群口词表演中,上一个演员说“时间如箭”,雷锋应该接“转眼又是一年”,而雷锋却总说成“转眼又是一连”。于是,雷锋找了一个普通话说得好的同志给他当老师,一句一句跟着学,练了一段时间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离演出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陈广生打算把他换下来,但又考虑到他练得那么热心、那么认真,一下子不让他演,怕挫伤他的积极性。谁想雷锋为了不影响大家,主动提出换下自己。就这样,雷锋在剧组里当了一名剧务。
为了让大家集中精力排练节目,雷锋把演出队的勤杂工作全部包下来了,主动当了大家的勤务员。雷锋遇上的第一个问题是演出队的队员喝不上热开水。当时的演出队没有独立开灶,在附近一个机关留守处的食堂里搭伙吃饭。那个时候连队没有专门烧开水的炉子,都是用吃饭的锅烧水。演出队离伙房有一里多路,大家吃过饭,用军用水壶灌开水,回去就只能喝凉水了。雷锋请炊事员帮忙找到一个烧开水的旧铁壶,拿回演出队驻地,就地烧开水。演出队员排练休息时,雷锋把晾好的温开水一碗一碗地递给大家。为使节目早日同连队见面,演出队星期天不休息。大家忙排练,雷锋就悄悄地帮队友们洗衣服、洗床单。有个战士感冒头疼,雷锋发现后主动到卫生队替他拿药,并彻夜不眠地照顾他。
演出队的战士都说:“对这样的好同志,一定要表扬!”
后来,演出非常圆满,人们虽然没有看到雷锋上台表演,但台上演出的每一个节目都包含着他辛勤的劳动。演出队合影时,大家都觉得演出队离不了他,一致要带上雷锋一起照。照片上,雷锋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雷锋在部队里一共度过了两年零八个月。确切地计算,从1960年1月8日到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他在部队里经历了951天。他在部队期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精神世代传承,永放光芒!
这是1962年雷锋到铁岭下石碑山区执行任务时,送给宿营地的村民田大娘的冻疮膏。这盒珍贵的冻疮膏饱含着雷锋对人民的爱,这种爱不是亲人但却胜似亲人。
1960年雷锋参军入伍,新兵训练后被分配到运输连当了一名汽车兵。他爱护车辆,干一行爱一行,钻研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开车时总是征求副驾驶的意见,问车
子在行驶中有什么问题。有时他外出办事乘公共汽车,车上有座位也不坐,总是站在司机身后,细心观察司机在各种情况下是怎样操作的。他还在驾驶过程中意识到作为一个好的汽车兵,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好的汽车修理工,一定要学会排除各种故障的本领。雷锋刻苦钻研驾驶理论,苦练技术,很快掌握驾驶本领,并且成为运输连的佼佼者。不久,雷锋被升任为运输连四班班长。
由于驾驶技术突出,雷锋经常被派出执行重要公务。1962年春天,雷锋带领全班同志和兄弟班的几个战友,远离连队,配属后勤器材处,单独到铁岭下石碑山区执行国防工程运输任务。从抚顺驻地到铁岭下石碑山区的道路非常艰险,在这条路上来往行车,运载各种工程器材,是非常艰难的。为了行车安全,雷锋不仅让全班同志牢记这条道路的复杂情况,他们还共同研究制定了“四勤、三先、五不超、六不走、九慢”的安全措施。
他们在山区宿营的地方是一个傍山临河的小山村,住有几十户人家,就近的山村叫黑林子。一天傍晚,雷锋和他的助手小乔给施工部队运送给养回来,汽车过河汊时陷入了淤泥,加大油门冲了几次没冲上来。雷锋找来石块垫车轮,指挥小乔开车,还是不奏效。小乔焦急地问:“班长,天黑了,咋办?”雷锋盯着陷进去的轮胎,想想说:“别急,我去找老乡借个撬杠来试试。”雷锋匆匆进了黑林子村,顺脚进了村头一家土墙院。这院里住的就是田大娘一家。雷锋走进院子,正好看见田大娘。大娘看到雷锋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笑模笑样的,觉得很可亲,听他说车子陷入泥里想借个木杠子去撬车轱辘,就领他来到几个粗细不等的硬木杠子堆旁。雷锋拽出一根碗口粗一人多高的木杠,说:“大娘,就这根了,您放心,我保证用完了马上还给您。”“扛去吧,大娘信得过你。”
经过雷锋和小乔的努力,陷入污泥中的车轮终于出来了。当雷锋把木杠送还给大娘时,已经是夜晚了。就是因为这一次借木杠的事,雷锋和田大娘认识了。有一天,雷锋随施工部队到黑林子参加助民劳动,劳动间隙,雷锋特意来看田大娘。田大娘这才知道雷锋是个孤儿。田大娘看着这个没有得到多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从心底里产生了怜爱,拉着雷锋的手说:“小雷呀,你从小没有家,若不嫌弃你就把大娘家当你自己的家吧。”從此,雷锋可真把大娘家当成自己的家了。雷锋爱大娘、敬大娘,一有机会就来家里看望。据大娘的儿子回忆:我母亲想看电影,雷锋就把大衣披在我母亲身上,扶着我母亲去;遇到小河,雷锋脱下鞋,光着脚,把我母亲背过河。那时是灾荒年,雷锋把节省下来的干粮送给我母亲。最使我感动的是,我母亲有冻疮,雷锋知道后,打水给我母亲冲洗,又买了冻疮膏送给我母亲。这药膏盒我们一直留到今天。
1990年11月,我馆调研人员去下石碑进行调研和征集文物,征集到雷锋送给田大娘的冻疮膏盒。
抚顺雷锋纪念馆的馆藏文物,就具备这样的闪光特质。这些文物也许初看上去并不惹人注目,如雷锋穿过的打满补丁的袜子、雷锋穿过的洗得发白的工作服、雷锋用过的存折、雷锋用过的修车工具、雷锋用过的肥皂盒等等,但是,这一件件雷锋生前用过的物品,其本身具有着直观和强大的感染力。细细感受,我们能品味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所走过的光辉一生。
大型铸铜浮雕——《青山魂》
进入雷锋事迹陈列馆入口,门厅左侧墙壁上的铸铜浮雕艺术品《雷锋握枪半身像》取材于雷锋的经典照片,通过对形象进行艺术加工,表现出雷锋目光炯炯,紧握钢枪,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使观众进入门厅便眼前为之一亮,迅速进入参观状态。环型序厅中一尊高3.5米的汉白玉石材雷锋塑像正对入口,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雕塑背景是整个序厅环型墙面上的大型铸铜浮雕《青山魂》,整个浮雕气势恢宏,与洁白的雷锋塑像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寓意雷锋精神化作青山永驻人间。整个序厅的主题设计通过对具体形象不同材质的感受、空间尺度的整体把握与表现风格的综合运用,成功地塑造了空间艺术,突出了空间的功能结构,使人内心产生深深的震撼。
组合场景——《雷锋与母亲诀别于家中》
建筑历史学家诺伯·舒尔茨说过:“建筑首先是精神上的蔽所,其次才是身躯的蔽所。”所以,不同性质的室内空间由于功能目的不同,均具有不同的设计手法和设计风格。雷锋纪念馆作为人物专题纪念馆属于传播精神的文化场所,在这里,参观者通过对雷锋的敬仰和缅怀,以及对雷锋精神的认知和领悟,与雷锋达到内心的共鸣,从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把雷锋纪念馆设计成一个精神家园,使人们踏入馆内的瞬间即感到雷锋就在身边,一草一木、一情一景到处都能真切感到雷锋的存在。
组合场景——《雷锋与母亲诀别于家中》模拟雷锋故居的场景,按照原比例进行缩小,展现了雷锋童年生活在家乡的房屋原貌。组合场景中有雷锋一家人的生活用品,如:蚊账、桌椅、蓑衣、瓷碗、烧水壶等。雷锋母子用泥塑的形式展现出来,雷锋的母亲坐着,一只手拉着小雷锋,另一只手依依不舍地为小雷锋擦洗脸庞,刻画出雷锋母亲离开人世前与雷锋难舍难分的情景。
组合场景——《雷锋在军营中学毛选》
组合场景《雷锋在军营中学毛选》以重点陈列品雷锋驾驶过的“苏联嘎斯51型”汽车为主,模拟军营中的双杠和营房一角。由蜡像大师尔宝瑞制作的栩栩如生的雷锋蜡像端坐在车中,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毛泽东选集》,表现出雷锋学习非常刻苦,他把毛主席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并在学习实践中总结出钉子精神。为达到突出重点展陈的效果,增加了环境光的丰富性,展览采用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照明方式,注意辅助光源的运用,突出雷锋在车中学习的神态,起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在灯具选择上,大量运用了自行设计的定制灯具,不但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恰当地突出了主题。
组合场景——《爱岗敬业的推土机手》
雷锋纪念馆在局部空间设计上,大量的个性空间巧妙衔接了抚顺雷锋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双重作用,解决了室内陈展设计既不失庄重,又力求生动有趣的难点,展示出了设计的立体感、可读性。这台推土机的型号是斯大林80号,长4.9米、宽3.05米、高2.4米、重13吨。1995年,鞍山钢铁公司将这台“雷锋号”推土机无偿捐赠给抚顺雷锋纪念馆。
1958年,新中国大力发展工业建设,提出钢产量实现1070万吨的宏伟目标。雷锋认为,这是祖国最壮丽的事业,毅然报名来到鞍钢。雷锋被分配到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一名推土机手。当时,车间有两种型号的推土机,一种是车身较小的德特54号,另一种是体积较大的斯大林80号。车间领导考虑到雷锋身材矮小,决定让他开小车。可是,雷锋为了多干活、多产煤,坚决要求开大车。于是,雷锋就驾驶了这台斯大林80号重型推土机。
能够熟练驾驶推土机以后,雷锋发现,往往由于推土机出现故障,找维修工人修理耽误很长时间,影响生产。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向修理工人学习维修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推土机的性能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这样,既节省了维修费用,又保证了生产效率。雷锋的这一行动在车间里产生了强烈反响,他的经验很快被推广起来。车间里的很多工人都成了既能操作又能维修的多面手。而且,雷锋一有时间就去维修推土机,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他所使用的这台推土机多次被评为车间和厂里的红旗设备。
雷鋒同志因公殉职后,鞍钢人将雷锋驾驶过的推土机视为传家宝,让它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职工。为了铭记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1973年3月,中共鞍山市市委授予这台推土机“雷锋号”的荣誉称号。 1992年,鞍钢听到抚顺雷锋纪念馆改扩建的消息,决定捐款50万元支持纪念馆建设。此后,在应邀参观雷锋工作过的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时,纪念馆领导向鞍钢领导表达了把“雷锋号”推土机请入纪念馆展厅的意愿。1995年3月,鞍钢决定将这台雷锋驾驶过的推土机无偿捐赠给雷锋纪念馆。
不是兄弟,胜似兄弟——雷锋与战友的合影照片
这张照片是1960年3月13日,雷锋参加战士业余文艺汇演后,与战友在沈阳的合影。背面有雷锋亲笔写下的“自己保存”字样。
1960年1月8日,雷锋正式参军入伍。随后,雷锋参加了新兵训练。训练结束后,雷锋被正式分配到了运输连,成了一名汽车兵。正当雷锋兴冲冲地准备出发时,新兵连指导员告诉他:“刚才团里来电话,指名叫你去参加战士业余演出队,今天就去报到。你暂时不要到运输连去了。”
原来,雷锋在新兵连教唱歌、拉手风琴、说快板样样都行,团俱乐部主任陈广生发现了他的文艺才华,所以才让他留下来参加演出队。这个业余演出队,人少节目多,每个人要担当几个角色才能组织一场晚会。团俱乐部主任陈广生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报节目,能演什么,就演什么。雷锋劲头很大,除了自己的诗朗诵,又报了四五个节目。陈广生又高兴又有些担心地问:“你演这么多,能按时背下台词吗?”“能背下来!”雷锋满怀信心地说。
分完了角色,雷锋就拿着脚本起早贪黑地背台词、练动作,有时忙得连饭都忘了吃,他很快就把所有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当大家一起合练节目时,才发现他的湖南口音很重,和大家的声音不协调。“陈主任,我们没法和雷锋合作,他那个湖南普通话,我们真是听不明白。”队员们举了几个例子:“雄赳赳”,雷锋说成“雄球球”;群口词表演中,上一个演员说“时间如箭”,雷锋应该接“转眼又是一年”,而雷锋却总说成“转眼又是一连”。于是,雷锋找了一个普通话说得好的同志给他当老师,一句一句跟着学,练了一段时间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离演出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陈广生打算把他换下来,但又考虑到他练得那么热心、那么认真,一下子不让他演,怕挫伤他的积极性。谁想雷锋为了不影响大家,主动提出换下自己。就这样,雷锋在剧组里当了一名剧务。
为了让大家集中精力排练节目,雷锋把演出队的勤杂工作全部包下来了,主动当了大家的勤务员。雷锋遇上的第一个问题是演出队的队员喝不上热开水。当时的演出队没有独立开灶,在附近一个机关留守处的食堂里搭伙吃饭。那个时候连队没有专门烧开水的炉子,都是用吃饭的锅烧水。演出队离伙房有一里多路,大家吃过饭,用军用水壶灌开水,回去就只能喝凉水了。雷锋请炊事员帮忙找到一个烧开水的旧铁壶,拿回演出队驻地,就地烧开水。演出队员排练休息时,雷锋把晾好的温开水一碗一碗地递给大家。为使节目早日同连队见面,演出队星期天不休息。大家忙排练,雷锋就悄悄地帮队友们洗衣服、洗床单。有个战士感冒头疼,雷锋发现后主动到卫生队替他拿药,并彻夜不眠地照顾他。
演出队的战士都说:“对这样的好同志,一定要表扬!”
后来,演出非常圆满,人们虽然没有看到雷锋上台表演,但台上演出的每一个节目都包含着他辛勤的劳动。演出队合影时,大家都觉得演出队离不了他,一致要带上雷锋一起照。照片上,雷锋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雷锋在部队里一共度过了两年零八个月。确切地计算,从1960年1月8日到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他在部队里经历了951天。他在部队期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精神世代传承,永放光芒!
亲人般的关怀——雷锋送给田大娘的冻疮膏
这是1962年雷锋到铁岭下石碑山区执行任务时,送给宿营地的村民田大娘的冻疮膏。这盒珍贵的冻疮膏饱含着雷锋对人民的爱,这种爱不是亲人但却胜似亲人。
1960年雷锋参军入伍,新兵训练后被分配到运输连当了一名汽车兵。他爱护车辆,干一行爱一行,钻研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开车时总是征求副驾驶的意见,问车
子在行驶中有什么问题。有时他外出办事乘公共汽车,车上有座位也不坐,总是站在司机身后,细心观察司机在各种情况下是怎样操作的。他还在驾驶过程中意识到作为一个好的汽车兵,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好的汽车修理工,一定要学会排除各种故障的本领。雷锋刻苦钻研驾驶理论,苦练技术,很快掌握驾驶本领,并且成为运输连的佼佼者。不久,雷锋被升任为运输连四班班长。
由于驾驶技术突出,雷锋经常被派出执行重要公务。1962年春天,雷锋带领全班同志和兄弟班的几个战友,远离连队,配属后勤器材处,单独到铁岭下石碑山区执行国防工程运输任务。从抚顺驻地到铁岭下石碑山区的道路非常艰险,在这条路上来往行车,运载各种工程器材,是非常艰难的。为了行车安全,雷锋不仅让全班同志牢记这条道路的复杂情况,他们还共同研究制定了“四勤、三先、五不超、六不走、九慢”的安全措施。
他们在山区宿营的地方是一个傍山临河的小山村,住有几十户人家,就近的山村叫黑林子。一天傍晚,雷锋和他的助手小乔给施工部队运送给养回来,汽车过河汊时陷入了淤泥,加大油门冲了几次没冲上来。雷锋找来石块垫车轮,指挥小乔开车,还是不奏效。小乔焦急地问:“班长,天黑了,咋办?”雷锋盯着陷进去的轮胎,想想说:“别急,我去找老乡借个撬杠来试试。”雷锋匆匆进了黑林子村,顺脚进了村头一家土墙院。这院里住的就是田大娘一家。雷锋走进院子,正好看见田大娘。大娘看到雷锋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笑模笑样的,觉得很可亲,听他说车子陷入泥里想借个木杠子去撬车轱辘,就领他来到几个粗细不等的硬木杠子堆旁。雷锋拽出一根碗口粗一人多高的木杠,说:“大娘,就这根了,您放心,我保证用完了马上还给您。”“扛去吧,大娘信得过你。”
经过雷锋和小乔的努力,陷入污泥中的车轮终于出来了。当雷锋把木杠送还给大娘时,已经是夜晚了。就是因为这一次借木杠的事,雷锋和田大娘认识了。有一天,雷锋随施工部队到黑林子参加助民劳动,劳动间隙,雷锋特意来看田大娘。田大娘这才知道雷锋是个孤儿。田大娘看着这个没有得到多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从心底里产生了怜爱,拉着雷锋的手说:“小雷呀,你从小没有家,若不嫌弃你就把大娘家当你自己的家吧。”從此,雷锋可真把大娘家当成自己的家了。雷锋爱大娘、敬大娘,一有机会就来家里看望。据大娘的儿子回忆:我母亲想看电影,雷锋就把大衣披在我母亲身上,扶着我母亲去;遇到小河,雷锋脱下鞋,光着脚,把我母亲背过河。那时是灾荒年,雷锋把节省下来的干粮送给我母亲。最使我感动的是,我母亲有冻疮,雷锋知道后,打水给我母亲冲洗,又买了冻疮膏送给我母亲。这药膏盒我们一直留到今天。
1990年11月,我馆调研人员去下石碑进行调研和征集文物,征集到雷锋送给田大娘的冻疮膏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