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空白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白”乃中国绘画艺术处理空间问题的重要理论,而笔者此处所说的课文空白,是指在教学中努力发掘教材中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来填补这一空白,从而达到启发思维,发展想象力的艺术效果。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因此,这种“空白”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并从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一条发掘语文文本的空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发掘文本中故事描述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故事情节曲折,事物描写细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我注意发掘课文描述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对原文进行补充和拓展。
  《端午日》一课的语言简练明快,留有许多的“空白”之处。全文仅用七百个字,就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划船竞赛和赶鸭竞赛的生动场面,充分显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底。写龙舟竞渡到白热化阶段,一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引人遐想,但作者点到为止,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生发联想。于是,我以此为切入点,问学生:“文中写赛船的场面,为什么要写‘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呢?”有学生接口就回答:“是为了进一步渲染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我紧扣学生的回答不放,再追问:“那‘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是怎样的激烈情形呢?”学生据此想象开了:有的说,“韩世忠在前面带领士兵冲冲锋陷阵,梁红玉在老颧河水边咚咚地擂鼓……”;有的说:“当士兵与金兵拼杀,眼看招架不住的时候,突然听到阵阵雷鸣般的鼓声,又突发精神反败为胜……”;还有的说,听到梁红玉咚咚咚急促的冲锋鼓声,战士们快速地向逃跑的金兵追杀过去……。通过想象,使古代战场上鼓声冲天,士气高昂的“种种情形”呈现在学生眼前。想象后,我又追问学生,这些“种种情形”,作者为什么不把它都写出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了,这样写不仅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而且懂得写文章要注意详略得当。为进一步体会这一写作特点,我又让学生再找类似的句子,想象并描述出具体的场面来。课文接着写赛船过后的赶鸭竞赛:“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一个“新的花样”、两个“各处”简洁明白,带给读者的却是充满遐想的广阔天地。我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想象军民追赶鸭子时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了军民同乐的人情美,感受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节的淳朴民风和欢乐气氛。
  二.发掘文本中人物活动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材中有不少文章人物形象丰满,语言生动,事迹感人。然而在展现人物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省略许多感人至深的语言,尤其人物的心理活动,我努力发掘并抓住这一空白,让学生想象,让学生感受人物美好的语言、高尚的情操,从中受到崇高的道德教育。
  《安恩与奶牛》一课有许多故事情景课文没有深入地描写,我就充分利用了这些空白,让学生大胆想象,发展其想象力。
  小说的第一处:故事开头写集市牲口交易场上的安恩。安恩是怎样的一个人,她带着奶牛到集市上来做什么?本可以直接写,这也是读者想要知道的,小说却用几百字去细致写安恩的衣着外貌,像是给她画像;接着又用数百字去写安恩的奶牛,精细地去描绘并评价,而且在小说开始就点明“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就更难说安恩像是做买卖的人,同时,她也没有炫耀自己的奶牛。那么安恩为什么到集市上来呢?学生读到此时心理悬念顿起,而小说并没有交待,所以我顺此心理引导学生想像这一故事上的“空白”,提问学生:“安恩是到集市上来卖牛的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样既可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达到小说设置悬念的艺术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为体会安恩的人物特点作了铺垫。
  小说的第二处:在牲口的交易市场,人们带来的牛都是交易的,安恩带来的又是这样一头“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好母牛,贩子和屠夫们关注她的奶牛,顺理成章。但当一位贩子有礼貌地问她:“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安恩的回答却使小贩困惑,以至于让这个精明的人“踌躇不决地站了半晌”。但小说并没有写这位商贩说了什么,给学生留下了“空白”,我又利用此“空白”设问学生:“如果你就是这位小商贩,你面对安恩的回答该说些什么呢?”这样不仅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使小说增添了悬念,加深了对安恩带奶牛来集市的质疑,从而为进一步掌握安恩人物形象再作铺垫。
  小说第三处:是小说的结尾。当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了解释后,理应人们有一系列的反映,小说却没有交待,这又一次给学生留下“空白”。我再抓这一“空白”,让学生“猜一猜,人们都会说些什么?”学生的话茬儿立即被打开了:有的说,也许有一些人恍然大悟,对安恩的做法表示理解,甚至称赞她的智慧;有的同学说,也会有生意人仍然不理解,因为每个养牛奶的人也要生存,何况安恩并不富裕;还有的同学说,也许有人会想到安恩的仁爱如同天使,他们会敬仰这样一位老奶奶;甚至还有同学竟能从结尾的艺术角度来评价,这也许是为了引发一些人的思考……优秀的小说,都会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的。这样的想象,再度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还体味出小说的艺术魅力。
  学生通过上述的层层想象,步步深入,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对内涵的感悟,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同时又突破了课文的难点,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更让学生思想道德得到了美好情操的洗礼。
  三.发掘文本中省略部分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注意发掘课文中大大小小的省略号在文本里所潜在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省略号设计随机口头练习或书面作业,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草》一课,多处都运用了省略号,我发现,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省略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还能体会到省略号的作用。如当二班长杨光,大声地叫着,并拦住了周恩来副主席的担架时,周副主席的随行医生,着急地说:“你知道吗?这是……”我让学生想象,省略了什么?为什么要省略?学生从后面的内容,不难知道省略了“这是全军敬爱的首长——周副主席”。而为什么省略,则全面调动学生的想象与思维,有学生认为减少重复,节省篇幅;有同学认为担心惊醒病中的周副主席;有同学认为因为战争环境恶劣,怕暴露周副主席身份……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之情。再如,当杨光得知担架上是病重的周副主席后,想到自己“拦住了他的担架……”小说又一次省略杨光的心理活动,我再让学生猜想当时的心理活动,学生猜想最多的是“阻拦了周副主席,自己的性命将难保,况且又是在周副主席病重的时候……”,但结果如何,周副主席“……拉住杨光的衣角,把他拽到担架空出的半边坐下来……”又使同学深深感受到周副主席是那样的胸怀宽广、平易近人,关爱战士……
  四.发掘文本结尾处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的课文结尾处,文已尽而意未消,给读者心理上留下很多的空白,我紧抓这一学生心理上的空白点,启发学生想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出课文的主旨。
  黄飞的《甜甜的泥土》,本是一个悲剧,可作者却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个喜剧性的结局,这一结局包含着作者的美好的希望,同时也给读者无穷的联想。因而我的教学并没有随着课文的结束而结束,而是让学生讨论:“课文结尾写小亮‘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小亮‘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这也许是真的,因为小亮太喜爱糖果了,而且好长时间没有吃糖果了,然而‘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真的是这样的情形吗?由此看来这样的结尾里,还寄托着什么呢?”学生立即迸出心中本来就要想说的话:这样的结尾,意蕴丰富,它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也寄托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也寄托着人们的希望——母亲的胸怀应该像大地那样宽广,那样慈爱,那样公正,要给每一个孩子以温暖和热爱,使他们幸福成长……学生在想象的同时,文章的主旨也已深深体会出了。
  在教学探索中,我还发现,一般的情况下,教学中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但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布”的“白”太多,或竟是一片空白,让学生无从捉摸,则亦不能取得发展想象力的效果。因此,只有教学中所布之“白”,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生出“实”来,才是有价值的布白。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特别是特色学校评比的开展,选修课的开发呈现出风起云涌之势。语文教师不论是迫于领导压力,还是出于个人喜好,也不甘示弱,大有热闹非凡轰轰烈烈之势。笔者收集到的语文选修课程,就有四五十种之多。但静心读下来,发现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令人忧心:身为语文老师,开设的选修课是“怎样打毛衣”“跟我学烹饪”“乒乓的技巧”,诸如此类的名曰兴趣类课程。语文老师固然可以开兴趣类选修课程,但不能离开提升学
阅读权聆的这篇小说,就像穿越一条幽深的隧道,它不是实打实地依赖地心引力贴着地面行进,而是奇异地像蝙蝠一样在黑暗中飞舞了起来,凭借那独特的超声波系统最终准确无误地穿过了这段旅程,抵达下一个光明之地。当然,小说的“超声波系统”不是蝙蝠式的本能,而是来自它极强的形式主义实验——由陌生化与互文性营造出来的疏离感。糅合了诸多古典元素与更多西方元素的文本曾让初读者摸不着头脑,分不清这究竟是一篇原创小说,还是一
阅读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话教学,而对话的前提是问题的提出,所以,需要在阅读对话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对话教学中问题情境主要有两种:教师教学前的预设质疑情境和教学对话中即兴生成的问题情境。无论哪一种问题情境的对话,都应是为学生的“学”而创设的,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  一.预设质疑,以问导学  与传统的“问题预设”不同,这里的预设质疑情境是指教师以“学伴”,即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习,以问题的预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
新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如一夜春风,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机械式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理念和实践相统一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该如何实施呢?“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连云港市推行了“建构式生态课堂”新模式,就是从各个角度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建构中,充分交流展示自学的成果?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精彩的交流须有充分的准备  1.教师的准备  学生的交流展示要有的放矢,就如同放风筝。不管风筝飞多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开展探究性阅读则成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什么是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有哪些特点?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对探究性阅读特点的把握  所谓探究性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学生课外有时不喜欢读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哪些书可读,不知道哪些书读起来有意思,处于一种盲目的读书状态,因此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向他们推荐合适的书就显得很必要了。其实,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就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而且也推荐了一些文学作品,当然《课程标准》只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具体的作品,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推荐。  一般情况下,初中生喜欢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
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色彩的学科,而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文本大多饱含着深厚感情,如果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阅读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学生如果没有被文中情感所熏陶,也就不能产生深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融入于文本的情境中,体验作者的欢乐与悲苦,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境界中,得到心灵的洗礼,使其身心健康成长。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呢?  一.植根文本诵读,
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注定会产生出层出不穷的新词汇,这是社会变革在语言层面的自然体现,且不说“屌丝”、“表哥”、“房姐”这些网络热词,即使是在新世纪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维权”与“维稳”恐怕也是出现频率颇高的新词。打开百度百科的解释,“维权”指维护合法权益,维权意识指作为行为主体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维稳”即维持稳定,宗旨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