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在第一部分分析了巴托克 《小宇宙》中创意曲的内容与结构,然后在第二部分对巴托克的创意曲与巴洛克作曲家巴赫的创意曲作了对比,试图找出两者的异同,为这些作品的演奏者弄清两者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小宇宙 巴托克 创意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40-02
一、巴托克 《小宇宙》中的创意曲分析
创意曲(Invention)是一种小型的钢琴复调乐曲,常将某一短小的音乐主题或音乐动机,综合运用对比式对位技法及模仿式对位技法发展而成,类似于不甚严格的小赋格曲。与小赋格曲所不同的是,主题第一次陈述,常伴有一个对位声部的出现,呈示部中的主题与答题,多在主调上依次进入,主题与答题往往相距一个8度。并且大多数的创意曲,都是根据一个主题写作的。
在《小宇宙》中,巴托克写作了三首《半音创意曲》(Chromatoc Invemtion),即第91首、第92首和第145首。巴托克将自己的“创意曲”冠以“半音”(Chromatoc)名称,本身已经表明,他的“创意曲”与巴赫的传统“创意曲”比较,其调思维的观念及所使用的音乐材料,是完全不同的。
巴托克的这三首《半音创意曲》,均有明确的调性,第91首为A调,第92首为E调,第145首为D调,第91首是篇幅最小的。
例1 No.91《半音创意曲》
例1选自巴托克《小宇宙》的第91首《半音创意曲》(Chromatoc Invemtion),其主题原型从主音开始到属音结束,主题倒影从主音开始到下属音结束,主题原型及主题倒影的长度均为1小节半。
例1-a No.91主题原型 例1-b No.91主题倒影
这首创意曲为单三部曲式,采用“单一调性”及“双重调性”的交替手法,其结构图示为:
呈示段A(4小节),从A“单一调性”,转向A、C“双重调性”;展开段B(7小节),从A、G“双重调性”(2小节),转向bB“单一调性”(2小节),再转到D“单一调性”(3小节);再现段A1(6小节),从A“单一调性”(1小节半),转向A、G“双重调性”(1小节半),直至结束,到达A、E“双重调性”。
在呈示段A中,主题原型出现2次。第1次,主题原型在高音声部先进入,相隔2拍之后,主题原型在低音声部的低8度作卡农模仿,为A“单一调性”;第2次,将主题原型的开始音拉长1拍,即由八分音符拉长成附点四分音符,仍然在高音声部先进入,采用“横向可动对位”的方法,相隔1拍之后,低音声部在低大6度的C调上,作卡农模仿,形成A、C“双重调性”。
在展开段B中,主题原型及其倒影共出现4次。第1次,主题倒影在第4小节的第4拍,由高音声部在A调上先奏出,相隔1拍之后,主题倒影在第5小节的第1拍的低大2度进入,在G调上作卡农模仿,构成A、G“双重调性”;第2次,主题原型在第6小节第3拍的后半拍,由高音声部在bB调上先奏出,采用“横向可动对位”的方法,相隔1拍半之后,作低8的卡农模仿,采用bB“单一调性”;第3次,主题原型在第7小节第4拍,由高音声部在#F调上先奏出,相隔2拍半之后,作低8度的卡农模仿,采用#F“单一调性”;第4次,主题原型在第9小节第2拍,由高音声部在D调上先奏出,相隔2拍半之后,作低8度的卡农模仿,采用D“单一调性”。
在再现段A1中(6小节),主题及其倒影出现3次。第1次,开始音被拉长1拍的主题原型,在第11小节第4拍的后半拍,由高音声部在A调上先奏出,采用“横向可动对位”手法,相隔3个八分音符之后,主题原型作低8度卡农模仿,成为“单一调性”;第2次,主题原型在第13小节第3拍,由高音声部在A调上先奏出,仍然采用“横向可动对位”手法,相隔1个四分音符之后,在低大9度的G调上奏出,构成A、G“双重调性”;第3次,也就是主题原型及其倒影最后出现时,第3、4两个音符及其后续音符,以2个音符为一组,均改成“前四分附点、后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在第15小节的第2拍,由高音声部在A调上先奏出,相隔1个四分音符之后,主题倒影在低音声部的E调上奏出,在A、E“双重调性”上,结束全曲。
二、巴托克的创意曲与巴洛克作曲家巴赫的创意曲的比较
两者相同之处是:(1)曲式结构原则相同。巴托克仍然采用傳统的呈示、展开、展现的A、B、A1单三部曲式。(2)调性布局原理相同。巴托克仍然在呈示段A中,将主题在主调及平行调上进行;在展开段B中,进行调性转换;到再现段A1,再进行调性回归,在主调上结束。(3)对位技法类型相同。巴托克所采用的基本对位技法,仍然是主题原型与主题原型的卡农模仿,以及主题原型与主题倒影卡农的纵向、横向可动复对位技法。
两者不同之处是:(1)音乐主题材料不同。巴赫《创意曲》的音乐主题,采用大小调自然音体系材料;巴托克《创意曲》的音乐主题,采用有调性的半音体系材料。(2)调性调式观念不同。巴赫《创意曲》的调性调式观念,一是用大小调调式来代替“中世纪”的自然教会调式,二是在十二平均律用于键盘音乐后,在12个大小调之间,根据需要,可进行“近关系”或“同主音”转调;巴托克的《创意曲》调性调式观念,建立在“双重调性”“综合调式”的基础之上,一是在将“双重调性”与“单一调性”置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同时更加喜爱“双重调性”,二是将大小调与各种自然教会调式进行综合,成为千变万化的综合调式,运用到自己的《创意曲》之中。(3)对位技法内涵不同。巴赫《创意曲》的对位技法,无论是原型卡农还是倒影卡农,一是在纵向音程上一般只采用“八度卡农”“五度卡农”,二是在横向上的“密接合应”常作相隔1小节或收缩成半小节的“横向可动对位”;巴托克《创意曲》的对位技法,无论是原型卡农还是倒影卡农,一是在纵向音程上除采用“八度卡农”“五度卡农”外还采用“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增四度”“大小六度”“大小七度”卡农,二是在横向上的“密接合应”中可自由进行相隔各种不同时值的“横向可动对位”。
参考文献:
[1]李正彧.巴托克的调性和声理论[J].音乐探索,2004(1).
[2]许勇三.巴托克的创作出发点[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4).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关键词:小宇宙 巴托克 创意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40-02
一、巴托克 《小宇宙》中的创意曲分析
创意曲(Invention)是一种小型的钢琴复调乐曲,常将某一短小的音乐主题或音乐动机,综合运用对比式对位技法及模仿式对位技法发展而成,类似于不甚严格的小赋格曲。与小赋格曲所不同的是,主题第一次陈述,常伴有一个对位声部的出现,呈示部中的主题与答题,多在主调上依次进入,主题与答题往往相距一个8度。并且大多数的创意曲,都是根据一个主题写作的。
在《小宇宙》中,巴托克写作了三首《半音创意曲》(Chromatoc Invemtion),即第91首、第92首和第145首。巴托克将自己的“创意曲”冠以“半音”(Chromatoc)名称,本身已经表明,他的“创意曲”与巴赫的传统“创意曲”比较,其调思维的观念及所使用的音乐材料,是完全不同的。
巴托克的这三首《半音创意曲》,均有明确的调性,第91首为A调,第92首为E调,第145首为D调,第91首是篇幅最小的。
例1 No.91《半音创意曲》
例1选自巴托克《小宇宙》的第91首《半音创意曲》(Chromatoc Invemtion),其主题原型从主音开始到属音结束,主题倒影从主音开始到下属音结束,主题原型及主题倒影的长度均为1小节半。
例1-a No.91主题原型 例1-b No.91主题倒影
这首创意曲为单三部曲式,采用“单一调性”及“双重调性”的交替手法,其结构图示为:
呈示段A(4小节),从A“单一调性”,转向A、C“双重调性”;展开段B(7小节),从A、G“双重调性”(2小节),转向bB“单一调性”(2小节),再转到D“单一调性”(3小节);再现段A1(6小节),从A“单一调性”(1小节半),转向A、G“双重调性”(1小节半),直至结束,到达A、E“双重调性”。
在呈示段A中,主题原型出现2次。第1次,主题原型在高音声部先进入,相隔2拍之后,主题原型在低音声部的低8度作卡农模仿,为A“单一调性”;第2次,将主题原型的开始音拉长1拍,即由八分音符拉长成附点四分音符,仍然在高音声部先进入,采用“横向可动对位”的方法,相隔1拍之后,低音声部在低大6度的C调上,作卡农模仿,形成A、C“双重调性”。
在展开段B中,主题原型及其倒影共出现4次。第1次,主题倒影在第4小节的第4拍,由高音声部在A调上先奏出,相隔1拍之后,主题倒影在第5小节的第1拍的低大2度进入,在G调上作卡农模仿,构成A、G“双重调性”;第2次,主题原型在第6小节第3拍的后半拍,由高音声部在bB调上先奏出,采用“横向可动对位”的方法,相隔1拍半之后,作低8的卡农模仿,采用bB“单一调性”;第3次,主题原型在第7小节第4拍,由高音声部在#F调上先奏出,相隔2拍半之后,作低8度的卡农模仿,采用#F“单一调性”;第4次,主题原型在第9小节第2拍,由高音声部在D调上先奏出,相隔2拍半之后,作低8度的卡农模仿,采用D“单一调性”。
在再现段A1中(6小节),主题及其倒影出现3次。第1次,开始音被拉长1拍的主题原型,在第11小节第4拍的后半拍,由高音声部在A调上先奏出,采用“横向可动对位”手法,相隔3个八分音符之后,主题原型作低8度卡农模仿,成为“单一调性”;第2次,主题原型在第13小节第3拍,由高音声部在A调上先奏出,仍然采用“横向可动对位”手法,相隔1个四分音符之后,在低大9度的G调上奏出,构成A、G“双重调性”;第3次,也就是主题原型及其倒影最后出现时,第3、4两个音符及其后续音符,以2个音符为一组,均改成“前四分附点、后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在第15小节的第2拍,由高音声部在A调上先奏出,相隔1个四分音符之后,主题倒影在低音声部的E调上奏出,在A、E“双重调性”上,结束全曲。
二、巴托克的创意曲与巴洛克作曲家巴赫的创意曲的比较
两者相同之处是:(1)曲式结构原则相同。巴托克仍然采用傳统的呈示、展开、展现的A、B、A1单三部曲式。(2)调性布局原理相同。巴托克仍然在呈示段A中,将主题在主调及平行调上进行;在展开段B中,进行调性转换;到再现段A1,再进行调性回归,在主调上结束。(3)对位技法类型相同。巴托克所采用的基本对位技法,仍然是主题原型与主题原型的卡农模仿,以及主题原型与主题倒影卡农的纵向、横向可动复对位技法。
两者不同之处是:(1)音乐主题材料不同。巴赫《创意曲》的音乐主题,采用大小调自然音体系材料;巴托克《创意曲》的音乐主题,采用有调性的半音体系材料。(2)调性调式观念不同。巴赫《创意曲》的调性调式观念,一是用大小调调式来代替“中世纪”的自然教会调式,二是在十二平均律用于键盘音乐后,在12个大小调之间,根据需要,可进行“近关系”或“同主音”转调;巴托克的《创意曲》调性调式观念,建立在“双重调性”“综合调式”的基础之上,一是在将“双重调性”与“单一调性”置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同时更加喜爱“双重调性”,二是将大小调与各种自然教会调式进行综合,成为千变万化的综合调式,运用到自己的《创意曲》之中。(3)对位技法内涵不同。巴赫《创意曲》的对位技法,无论是原型卡农还是倒影卡农,一是在纵向音程上一般只采用“八度卡农”“五度卡农”,二是在横向上的“密接合应”常作相隔1小节或收缩成半小节的“横向可动对位”;巴托克《创意曲》的对位技法,无论是原型卡农还是倒影卡农,一是在纵向音程上除采用“八度卡农”“五度卡农”外还采用“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增四度”“大小六度”“大小七度”卡农,二是在横向上的“密接合应”中可自由进行相隔各种不同时值的“横向可动对位”。
参考文献:
[1]李正彧.巴托克的调性和声理论[J].音乐探索,2004(1).
[2]许勇三.巴托克的创作出发点[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4).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