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力是心灵的雷达,张开它,才能将知识的信息一一捕捉。要想写好作文,不深入生活认真观察,那是绝对不行的。而在观察活动中,意识是最活跃的因素,积极、正确的意识活动有助于学生把握观察对象特征、获取知识、增强观察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意识。
一、树立典型意识,使表达抓住事物特征
所谓典型意识就是在观察活动中,抓住诸事物中有代表意义的事物或是一事物中有某个特征的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同时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进而抓住事物的独特之处。在作文中写好这个“独特之处”,并合理地将“点”和“面”结合起来,文章就能中心突出。如果面对事物将目之所及的部分尽收眼底,写出来的文章就成了面面俱到的“大杂烩”。
比如写一个人的外貌时,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观察描写的话,那么写出来的人物外形就会相差不大,甚至会出现描写这个人或那个人都可以使用的词句,可谓千人一面,写到人物就会这样:一头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同样是眉毛、眼睛、鼻子,人与人却长得不一样。只有让学生树立典型意识,抓住被观察者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二、树立联系意识,使表达井然有序
教学中,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观察时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但是叙述时,却七零八落,没有中心。究其原因,是他们在观察时对事物的整体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没有把观察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其中表达一个中心。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意识,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观察事物,切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局部就贸然下结论,以偏概全。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因为他们观察能力还不全,往往在观察事物的时候,知道抓住特征,却又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其次要做到观察有序。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如观察一种植物,教师在指导观察时,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明确植物由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按什么顺序去观察?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些部分?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凌乱了。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束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但是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
三、树立细节意识,使表达生动具体
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细流之汇,可成大海。指导学生观察和描写时,不可忽视细节。小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喜大求全,导致提笔难言,甚至有题材也写不具体,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知道,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发生呢?然而,细节却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树立细节意识,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别让那些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细节悄悄地从眼皮下溜走了。
班里一位从外地转来的女生这样写她的奶奶的:窗外闪过一个熟悉的背影,“奶奶!”我赶紧跑了出去,寒风中的奶奶是那么苍老,几缕花白的头发被吹到额前,脸上的皮肤就像一片即将干枯的树叶。她用老树皮般的手颤颤地解开胸前层层的扣子,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个小手帕“包裹”,然后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打开,捻给我两张带着奶奶体温的一元纸币……正是这个小小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位贫穷的老人对孙女的真挚的爱,也使得我在读了这段文字后潸然泪下。如果不注意细节的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如此的具体生动。
四、树立想象意识,使表达更富感染力
观察离不开思考,离不开想象。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过程,它总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边观察边想象,才能更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发现,有所收获。
如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就想到了“银河”,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老舍先生看到林海万古长青的美景,想到了兴国安邦,才萌生了对兴安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如果只看不想,作家们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产生独特的感受,自然也写不出传诵千秋的佳作了。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在写作文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至关重要的。看自然景物要想,如看到夏日天空的云,就要想一想它像什么,或狮或虎或牛……;看到了雾,要想象到它像一团团白色的烟,从薄雾中的远处看像隔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以至看到人物的行为举止,言情神态时也要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根据一个小朋友在马路上蹦蹦跳跳地回家,可以想象他可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论文提纲格式论文范文,或者考试得到了好成绩……这样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极有帮助的,有利于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把动物写的栩栩如生,即使是景物描写也能使读者深受感染。
五、树立情感意识,使表达声情并茂
读过《草原》的人,大都会被文中的“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所感染。文章为什么会有这种艺术效果呢?从课文中,我们领悟到:作者一到草原,就被那里明朗的天空、清鲜的空气,绿毯般的平地和小丘、大花般的羊群所陶醉,被好客的蒙古同胞所感动,正是对于草原的热爱,对蒙古同胞的热爱,使他写下了声情并茂的佳作。
这篇课文给我们一个启示:要让学生写出声情并茂的作文,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培养他们以一种积极的、热情的、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人物、事物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对其熟悉,并为之激动,然后将这份爱或憎的情感倾注于笔端,文章自然就会理真、情切而意达了。如《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乡》是我们经常写的题目,在指导这些作文时,往往会先让学生去观察、了解、参观,然后再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就像完成一项任务,这样写成的作文读起来自然比较机械、枯燥,文字显得冷冰冰的,就像一杯白开水。不妨在观察前先激发起学生对校园、家乡的热爱之情,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写作效果定会与前者大相径庭。
一、树立典型意识,使表达抓住事物特征
所谓典型意识就是在观察活动中,抓住诸事物中有代表意义的事物或是一事物中有某个特征的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同时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进而抓住事物的独特之处。在作文中写好这个“独特之处”,并合理地将“点”和“面”结合起来,文章就能中心突出。如果面对事物将目之所及的部分尽收眼底,写出来的文章就成了面面俱到的“大杂烩”。
比如写一个人的外貌时,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观察描写的话,那么写出来的人物外形就会相差不大,甚至会出现描写这个人或那个人都可以使用的词句,可谓千人一面,写到人物就会这样:一头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同样是眉毛、眼睛、鼻子,人与人却长得不一样。只有让学生树立典型意识,抓住被观察者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二、树立联系意识,使表达井然有序
教学中,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观察时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但是叙述时,却七零八落,没有中心。究其原因,是他们在观察时对事物的整体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没有把观察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其中表达一个中心。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意识,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观察事物,切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局部就贸然下结论,以偏概全。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因为他们观察能力还不全,往往在观察事物的时候,知道抓住特征,却又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其次要做到观察有序。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如观察一种植物,教师在指导观察时,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明确植物由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按什么顺序去观察?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些部分?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凌乱了。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束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但是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
三、树立细节意识,使表达生动具体
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细流之汇,可成大海。指导学生观察和描写时,不可忽视细节。小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喜大求全,导致提笔难言,甚至有题材也写不具体,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知道,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发生呢?然而,细节却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树立细节意识,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别让那些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细节悄悄地从眼皮下溜走了。
班里一位从外地转来的女生这样写她的奶奶的:窗外闪过一个熟悉的背影,“奶奶!”我赶紧跑了出去,寒风中的奶奶是那么苍老,几缕花白的头发被吹到额前,脸上的皮肤就像一片即将干枯的树叶。她用老树皮般的手颤颤地解开胸前层层的扣子,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个小手帕“包裹”,然后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打开,捻给我两张带着奶奶体温的一元纸币……正是这个小小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位贫穷的老人对孙女的真挚的爱,也使得我在读了这段文字后潸然泪下。如果不注意细节的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如此的具体生动。
四、树立想象意识,使表达更富感染力
观察离不开思考,离不开想象。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过程,它总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边观察边想象,才能更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发现,有所收获。
如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就想到了“银河”,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老舍先生看到林海万古长青的美景,想到了兴国安邦,才萌生了对兴安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如果只看不想,作家们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产生独特的感受,自然也写不出传诵千秋的佳作了。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在写作文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至关重要的。看自然景物要想,如看到夏日天空的云,就要想一想它像什么,或狮或虎或牛……;看到了雾,要想象到它像一团团白色的烟,从薄雾中的远处看像隔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以至看到人物的行为举止,言情神态时也要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根据一个小朋友在马路上蹦蹦跳跳地回家,可以想象他可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论文提纲格式论文范文,或者考试得到了好成绩……这样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极有帮助的,有利于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把动物写的栩栩如生,即使是景物描写也能使读者深受感染。
五、树立情感意识,使表达声情并茂
读过《草原》的人,大都会被文中的“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所感染。文章为什么会有这种艺术效果呢?从课文中,我们领悟到:作者一到草原,就被那里明朗的天空、清鲜的空气,绿毯般的平地和小丘、大花般的羊群所陶醉,被好客的蒙古同胞所感动,正是对于草原的热爱,对蒙古同胞的热爱,使他写下了声情并茂的佳作。
这篇课文给我们一个启示:要让学生写出声情并茂的作文,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培养他们以一种积极的、热情的、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人物、事物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对其熟悉,并为之激动,然后将这份爱或憎的情感倾注于笔端,文章自然就会理真、情切而意达了。如《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乡》是我们经常写的题目,在指导这些作文时,往往会先让学生去观察、了解、参观,然后再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就像完成一项任务,这样写成的作文读起来自然比较机械、枯燥,文字显得冷冰冰的,就像一杯白开水。不妨在观察前先激发起学生对校园、家乡的热爱之情,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写作效果定会与前者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