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首次坐专机遇险内情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r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空军原副参谋长胡萍的记忆中,1956年6月那天为毛泽东驾驶专机,是他终生难忘的经历。不仅因为那是毛主席首次乘坐专机,还因为在回北京途中,专机意外遭遇雷雨区,与地面失去联络半小时……
  毛泽东坚持要坐飞机
  1956年4月某夜,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接到毛泽东亲自打来的电话,说他要去广州,让刘准备好飞机。新中国成立后,按说毛泽东应该有专机了,但中央为了保证他的安全,作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禁止毛泽东坐飞机。于是,刘亚楼那天坚决不同意,理由是人民空军刚组建不久,驾驶员水平不高,万一出了事故,怎么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交代?
  可是,毛泽东坚持要坐飞机。得知此事的周恩来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安排,批示刘亚楼要选择最保险的机型、最优秀的驾驶员,各个环节严格操作,确保运行安全。当时,空军只有伊尔-14型和里-2型的运输机。刘亚楼考虑到里-2型飞机飞行了五六年,稳定性比较好,最后确定使用该型飞机。
  刘亚楼又从众多飞行员人选中挑出胡萍。胡萍在陆军当过团长,到空军后任飞行团团长,曾多次担任过接送中央首长的任务,驾驶技术好。
   遭遇雷电天气
  1956年5月2日上午,毛泽东来到北京西郊机场。登上了里-2型飞机。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安全抵达广州。
  5月29日,毛泽东结束了对广州的巡视。刘亚楼命令空军副参谋长何廷一率领3架里-2型飞机去广州接毛泽东一行回京。5月30日,机队由广州飞长沙,再由长沙飞武汉。由于北京天气不好,机队在武汉待了4天。
  6月4日上午,空军司令部气象处来电话说:“北京天气已好转,你们争取下午5点钟之前到达北京西郊机场。”当天中午12点多钟,何廷一乘机飞在最前面观察天气。毛泽东、罗瑞卿、杨尚昆等中央首长乘第二架飞机,其他工作人员乘第三架飞机。三架飞机每隔15分钟起飞一架。当飞到河北上空时,何廷一大吃一惊:西面和北面电闪雷鸣,雷雨云层特别厚。而里-2型飞机时速慢,升高极限也只有4000米,无法从云顶飞越。飞机如果遭遇雷电袭击,就有可能机毁人亡。更要命的是,由于强大雷电的干扰,使飞机上无线电通信完全失灵,何廷一与后面的飞机失去了联系。
  中央政治局作决定
  天气恶化,情况突变,在北京机场塔台坐镇指挥的刘亚楼心急如焚。当何廷一的飞机穿过云层降落后,刘亚楼急忙向他询问情况。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负责与飞机联络的塔台指挥员蔡演威更是急得大汗淋漓,对着无线电话筒喊哑了嗓子,也没听到空中飞机的一丝回音。刘亚楼暴跳如雷,冲着蔡演威吼道:“你一定要联络上。”
  人们在焦急中熬过了近一个小时。第二架和第三架飞机终于从厚厚的云层穿出来,平稳地降落地面。刘亚楼跑下塔台,没等毛泽东走下飞机,就站在才打开的机舱门前,冲着里面大声说:“主席啊,我的脑袋可都掖在腰里了!”
   自从这次毛泽东空中历险后,中央政治局决定严格控制毛泽东乘坐飞机。从此,火车成了毛泽东到全国各地的主要交通工具。
  (摘自《文史月刊》)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8F-FDG PET双时相显像在孤立肺结节中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住院或门诊患者,经CT证实符合孤立性肺结节病例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3±6.2)岁,应用PET/CT检查技术
目的探讨联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观察处于急性加重期的哮喘患者48例、COPD患者48例基础状态下以及
有关专家认为,发展汽车市场首先要关注农村市场.专家分析,在10亿人口居住的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由于居住比较分散,不易建设公交设施,而这些住户既是生活单元,又是生产单元,最
期刊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高糖培养基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的损伤作用。方法对照组:25 mmol/L糖浓度组;高糖诱导组:35、40、45、50、60 mmol/L糖浓度组;辛伐他汀干预组:高糖(40 m
参加一个捐资助学的公益活动,活动结束后,主办方留我们吃饭。在饭桌上,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女教师30多岁,很文静,有些腼腆,一说话就有点脸红。对她,我有大概的了解,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席间,众人不断称赞她,问她这么多年来一直能坚守在山村,是怎样做到的。她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偏僻山村教书,是受了电影《凤凰琴》的影响,于是就来到了这个位于大山深处
首先我想回顾一下我们零售业十年来的发展.我1991年底从日本学习回国后正赶上我国新兴商业的起步,1992年中燕莎商城开业、1993年底赛特购物中心开业,当时我负责赛特购物中心
航天是中国人古已有之的梦想,只是苦于没有理想工具,千百年来这个梦想一直停留在无数人的心里无法成行。明朝时,情况大为改变,随着一系列战争的爆发,兵器工业取得了重大进步,尤其是“火箭”技术的提高,使一个名叫万户的人最终将这个千百年的梦想付诸行动,成为世界航天史上的第一人!  背负好友的梦想  关于明朝人万户的“飞天”故事,我国古代的文献资料虽然记述不多,但当时的场景在60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是那样的
在从前很长一段时期里,<交通法>曾经规定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撞由机动车担负全责.这个规定着实让我们这群有车族度过了一段郁闷岁月,说实话,每天被这个规定罩着开车,心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