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是关系其健康发展和维护金融系统安全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断的恶化,问题不断出现。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以及恶化程度进行了界定和阐释,然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恶化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的原因,并阐述了其对经济系统的不良影响,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和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从而能够改善我国当前银行的资产质量,促进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资产恶化
一、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危害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信用问题进一步恶化,使得企业拖欠贷款问题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的改革和进步。总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问题严重,巨额资产质量恶化容易激发金融风险,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了解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表现、产生的恶劣后果,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成因,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当前,我国将不良资产率作为研究银行的资产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二、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恶化的表现
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创新的进行,有效地缓解了资产逐渐恶化的趋势.2009~ 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金额总体呈U型发展趋势,2009~ 2011年不良贷款金额出现下降态势,表明这段时间我国在防范与控制不良贷款上的取得显著效果,不良贷款整体呈现出向好的趋势。2011年以后,由于经济的下行,不良贷款余额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增速迅猛,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明显不断恶化。
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的成因分析
(一)监管体制薄弱
当前,我国虽然有银监局和社会大众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但其监管体制还是相对较薄弱,没有符合规定要求的资本充足率,贷款管理不正规,呆账准备金提取不太合理,集中贷款与内部贷款限制不严。由于监管体制薄弱,银行无法及时纠正违规经营问题,存在贷款管理不正规的现象,导致贷款的清偿与支付能力不足等,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不断恶化。
(二)投资和融资体制管理的不完善
我国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来调整金融融资,优化企业财务结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但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机构。随着民间财富的不断增多,居民成了最大的储蓄者,保护与均衡金融机构、储蓄主体、投资主体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有效地预防资产质量的恶化。实践表明,当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由于没有有效调整居民——银行——企业三者的利益关系,资产恶化持续进行。
(三)银行自身风险意识淡薄
在我国银行的经营体制转变之前,其主要是为国家服务的,负责国家与企业资金的储备,按照国家的筹算进行资金拨付,各项业务统一归国家管理,没有经营功能,进而也就不存在风险一说。银行经营体制变革,银行市场化后自负盈亏导致了大量的风险的产生。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自身危机感不强,高层管理人员均是由政府任命,而不是由市场来决定,导致银行在经营上重视政府的要求,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上不难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的原因繁多且复杂,不得不说我国银行业目前仍然面临着资产不断恶化的巨大压力,解决这一问题绝非易事。由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不成熟、相关法律不配套的环境下,这进一步增加了防范与处理资产恶化的难度。本文所做研究对于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以下政策建议。
(一)以审慎态度统筹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金融格局与实体经济所呈现出的特点明显,当前复杂的金融环境,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要以审慎的态度统筹风险管理。
1.信贷风险管理政策
不断进行的金融改革和利率的市场化,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应与金融行业市场环境和国内外金融趋势密切联系。结合各地区的经济特点与发展情况,制定适应本地区的信贷政策和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决不能出现风险后才去进行解决。以信用风险为重点,采用资产限额管理,有效监控风险资产,正确处理风险回报与投资质量之间的平衡关系,保证风险管理策略可以顺利执行。
2.改革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应对内部风险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制,做好风险管理的职责与流程分工,优化风险防控管理系统,以防控信用风险为目的,做好银行业务、信息资源以及监督的相互协作,确保银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商业银行通过创建风险信息共享平台,收集整理共享信息,使银行各个部门都可以及时掌握所需要的信息,有效避免因为信息不了解不准确而产生的决策失误行为,做好信息系统的优化管理,可以帮助银行内外做好风险管理与分析。
其次,商业银行通过建立业务风险分析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对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采用动态跟踪的方式,密切关注高风险客户和地区。对风险防控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一旦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与调整。
第三,商业银行应建立风险稽查考核制度,安排专人专部门对信贷、风险、整改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根据检查监督结果,做好工作计划和要求,采用双线双项考核的风险管理模式,接受风险管理部门的检查考核,有效确保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
(二)以灵活手段调整信贷结构
商业银行通过灵活手段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有效保障金融安全与信贷资产质量,打破原先的内在软约束制度,以政策引导信贷资金的投资方向,实现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信贷风险结构布局。当前,我国为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采取灵活手段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在商业银行信贷投资上,应重点支持绿色环保和高科技产业,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减少对高风险行业的支持,避免信贷风险的出现。另外,通过分析,选择优质客户群体,并围绕优质客户进行客户的开发。
(三)以创新思路转变盈利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同时,傳统的银行盈利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为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商业银行应不断地拓宽盈余渠道。首先,应发展非利差业务,通过整理非利差收入业务种类,研发适合当前市场发展需要的衍生产品,规范非利差业务操作流程,通过服务的不断优化,创新银行的业务发展能力与获利空间。其次,根据当前的市场需要,开发多样化的信贷产品,信贷产品应适应该地区及客户的需要,采用网络融资、债权收购模式,做好信贷产品的多样化研发,尽可能地降低风险的存在。第三,随着当前新型产业的出现,消费者消费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还应提升消费金融战略定位,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信贷形式,以客户为中心,为各阶层客户提供金融消费支持,夯实优质客户资源,提高银行信贷业务的综合收益率。第四,商业银行应借助互联网平台,审慎探索电子银行业务,开发适合当前发展的电子金融产品,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深挖互联网数据信息,全面掌控金融风险的产生与蔓延,有效提升金融风险的预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慧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清收的创新[J].经济师,2008,3:232-234
[2]王婷婷,陆岷峰,中国银行业应对经济下行提升资产质量战略研究[N].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4,6.37-43.
[3]周小川.重建与再生——化解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6-30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资产恶化
一、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危害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信用问题进一步恶化,使得企业拖欠贷款问题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的改革和进步。总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问题严重,巨额资产质量恶化容易激发金融风险,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了解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表现、产生的恶劣后果,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成因,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当前,我国将不良资产率作为研究银行的资产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二、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恶化的表现
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创新的进行,有效地缓解了资产逐渐恶化的趋势.2009~ 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金额总体呈U型发展趋势,2009~ 2011年不良贷款金额出现下降态势,表明这段时间我国在防范与控制不良贷款上的取得显著效果,不良贷款整体呈现出向好的趋势。2011年以后,由于经济的下行,不良贷款余额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增速迅猛,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明显不断恶化。
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的成因分析
(一)监管体制薄弱
当前,我国虽然有银监局和社会大众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但其监管体制还是相对较薄弱,没有符合规定要求的资本充足率,贷款管理不正规,呆账准备金提取不太合理,集中贷款与内部贷款限制不严。由于监管体制薄弱,银行无法及时纠正违规经营问题,存在贷款管理不正规的现象,导致贷款的清偿与支付能力不足等,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不断恶化。
(二)投资和融资体制管理的不完善
我国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来调整金融融资,优化企业财务结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但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机构。随着民间财富的不断增多,居民成了最大的储蓄者,保护与均衡金融机构、储蓄主体、投资主体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有效地预防资产质量的恶化。实践表明,当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由于没有有效调整居民——银行——企业三者的利益关系,资产恶化持续进行。
(三)银行自身风险意识淡薄
在我国银行的经营体制转变之前,其主要是为国家服务的,负责国家与企业资金的储备,按照国家的筹算进行资金拨付,各项业务统一归国家管理,没有经营功能,进而也就不存在风险一说。银行经营体制变革,银行市场化后自负盈亏导致了大量的风险的产生。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自身危机感不强,高层管理人员均是由政府任命,而不是由市场来决定,导致银行在经营上重视政府的要求,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上不难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的原因繁多且复杂,不得不说我国银行业目前仍然面临着资产不断恶化的巨大压力,解决这一问题绝非易事。由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不成熟、相关法律不配套的环境下,这进一步增加了防范与处理资产恶化的难度。本文所做研究对于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以下政策建议。
(一)以审慎态度统筹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金融格局与实体经济所呈现出的特点明显,当前复杂的金融环境,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要以审慎的态度统筹风险管理。
1.信贷风险管理政策
不断进行的金融改革和利率的市场化,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应与金融行业市场环境和国内外金融趋势密切联系。结合各地区的经济特点与发展情况,制定适应本地区的信贷政策和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决不能出现风险后才去进行解决。以信用风险为重点,采用资产限额管理,有效监控风险资产,正确处理风险回报与投资质量之间的平衡关系,保证风险管理策略可以顺利执行。
2.改革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应对内部风险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制,做好风险管理的职责与流程分工,优化风险防控管理系统,以防控信用风险为目的,做好银行业务、信息资源以及监督的相互协作,确保银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商业银行通过创建风险信息共享平台,收集整理共享信息,使银行各个部门都可以及时掌握所需要的信息,有效避免因为信息不了解不准确而产生的决策失误行为,做好信息系统的优化管理,可以帮助银行内外做好风险管理与分析。
其次,商业银行通过建立业务风险分析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对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采用动态跟踪的方式,密切关注高风险客户和地区。对风险防控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一旦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与调整。
第三,商业银行应建立风险稽查考核制度,安排专人专部门对信贷、风险、整改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根据检查监督结果,做好工作计划和要求,采用双线双项考核的风险管理模式,接受风险管理部门的检查考核,有效确保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
(二)以灵活手段调整信贷结构
商业银行通过灵活手段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有效保障金融安全与信贷资产质量,打破原先的内在软约束制度,以政策引导信贷资金的投资方向,实现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信贷风险结构布局。当前,我国为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采取灵活手段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在商业银行信贷投资上,应重点支持绿色环保和高科技产业,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减少对高风险行业的支持,避免信贷风险的出现。另外,通过分析,选择优质客户群体,并围绕优质客户进行客户的开发。
(三)以创新思路转变盈利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同时,傳统的银行盈利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为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商业银行应不断地拓宽盈余渠道。首先,应发展非利差业务,通过整理非利差收入业务种类,研发适合当前市场发展需要的衍生产品,规范非利差业务操作流程,通过服务的不断优化,创新银行的业务发展能力与获利空间。其次,根据当前的市场需要,开发多样化的信贷产品,信贷产品应适应该地区及客户的需要,采用网络融资、债权收购模式,做好信贷产品的多样化研发,尽可能地降低风险的存在。第三,随着当前新型产业的出现,消费者消费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还应提升消费金融战略定位,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信贷形式,以客户为中心,为各阶层客户提供金融消费支持,夯实优质客户资源,提高银行信贷业务的综合收益率。第四,商业银行应借助互联网平台,审慎探索电子银行业务,开发适合当前发展的电子金融产品,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深挖互联网数据信息,全面掌控金融风险的产生与蔓延,有效提升金融风险的预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慧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清收的创新[J].经济师,2008,3:232-234
[2]王婷婷,陆岷峰,中国银行业应对经济下行提升资产质量战略研究[N].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4,6.37-43.
[3]周小川.重建与再生——化解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