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实现人生命的教育。学科渗透是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学科教学必须生命化。东北师范大学陈旭远教授关于生命化教学的理论精辟,观点鲜明,颇具影响力。我们受其启发,试图结合生命教育理论思想,根据学校体育的自身特点,将其纳入生命教育的视野,从新的视角来探究学校体育的教学生命化特征及其实践策略。
一、生命意义下体育教学的含义
生命意义下的体育教学是以师生生命发展为根基,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使学生获得情感的满足、人格的提升和个性的张扬,同时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也得以发展,师生生命共同生成。
二、生命意义下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
1.生命体验性
“生命个体作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它在社会存在中需要获得自我生命的确认感和生命力量自由绽放的愉悦感。这是作为生命个体所需要的生命体验感。”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体育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2.交往互动性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属性。体育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习的主体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与同伴、老师之间通过体育活动建立起彼此尊重与合作来加深积极的情感体验,并通过言语和体态的沟通来传达各种情感信息。
3.生成发展性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时空中由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这里的生成性有三个基本要点:一是教学生命力的生成点,即学生现有的体育基础能力和经验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价值观及学习态度之间的矛盾,寻找并解决这样一对矛盾就成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二是形成交往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学中的生命个体是在身体运动中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互动,从而使教学生命力得以激活的,并促进课堂中人生命的生成,包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生成,师生、生生彼此情感的生成以及体育意识、价值观的生成。三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终极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生命意义下的体育教学实践策略
1.促进师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共同生成
体育知识和技能包括书本上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体育基础能力,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师生在教学互动中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中把别人的意识形态内化于自身的文化结构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彼此热情的投入、知识的运用、思想意识的交融,使单纯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在书本、教师和学生交融互动的基础上生成为带有生命意蕴的新的知识和技能。
2.关注和丰富学生的体验
生命在具体的体验中才有意义,生命是通过每一个体的体验而证明其存在。一是体育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空间,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着力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天性的回归,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验实践所带来的挑战与激情、失败与挫折、成功与喜悦。二是要让学生体验教学过程中师生彼此的情感与人格。人是在富有情感体验中成长的,生命意义中的体育教学要求课堂中通过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人格魅力的影响而不断地体验着、升华着情感,促进双方人格的发展与提升。三是通过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师生、生生多向交往互动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学习生活,并加以内在的理解、感悟,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让学生的自由精神和生命活力充分展示出来。
3.师生共同成长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必然场所,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创造别人的精神生命,也应该是自我精神生命的创造者,教师在造就他人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
师生的个性和需要、教育背景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差异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差异,这为师生展示彼此新的生命世界提供了可能。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命个性和生命价值,根据自己对知识和学生的理解,创造性地设计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充满个性色彩和生命活力的教学中不断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从中享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成长过程中不断获取丰富的体验、自我满足与成长。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要彼此吸纳对方的思想和分享彼此的智慧与修养,并在这种过程中生成出新我,生命皆得以满足并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J].教育研究,2004(4).
[2]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研究,2004(4).
一、生命意义下体育教学的含义
生命意义下的体育教学是以师生生命发展为根基,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使学生获得情感的满足、人格的提升和个性的张扬,同时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也得以发展,师生生命共同生成。
二、生命意义下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
1.生命体验性
“生命个体作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它在社会存在中需要获得自我生命的确认感和生命力量自由绽放的愉悦感。这是作为生命个体所需要的生命体验感。”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体育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2.交往互动性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属性。体育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习的主体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与同伴、老师之间通过体育活动建立起彼此尊重与合作来加深积极的情感体验,并通过言语和体态的沟通来传达各种情感信息。
3.生成发展性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时空中由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这里的生成性有三个基本要点:一是教学生命力的生成点,即学生现有的体育基础能力和经验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价值观及学习态度之间的矛盾,寻找并解决这样一对矛盾就成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二是形成交往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学中的生命个体是在身体运动中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互动,从而使教学生命力得以激活的,并促进课堂中人生命的生成,包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生成,师生、生生彼此情感的生成以及体育意识、价值观的生成。三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终极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生命意义下的体育教学实践策略
1.促进师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共同生成
体育知识和技能包括书本上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体育基础能力,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师生在教学互动中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中把别人的意识形态内化于自身的文化结构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彼此热情的投入、知识的运用、思想意识的交融,使单纯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在书本、教师和学生交融互动的基础上生成为带有生命意蕴的新的知识和技能。
2.关注和丰富学生的体验
生命在具体的体验中才有意义,生命是通过每一个体的体验而证明其存在。一是体育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空间,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着力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天性的回归,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验实践所带来的挑战与激情、失败与挫折、成功与喜悦。二是要让学生体验教学过程中师生彼此的情感与人格。人是在富有情感体验中成长的,生命意义中的体育教学要求课堂中通过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人格魅力的影响而不断地体验着、升华着情感,促进双方人格的发展与提升。三是通过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师生、生生多向交往互动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学习生活,并加以内在的理解、感悟,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让学生的自由精神和生命活力充分展示出来。
3.师生共同成长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必然场所,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创造别人的精神生命,也应该是自我精神生命的创造者,教师在造就他人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
师生的个性和需要、教育背景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差异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差异,这为师生展示彼此新的生命世界提供了可能。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命个性和生命价值,根据自己对知识和学生的理解,创造性地设计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充满个性色彩和生命活力的教学中不断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从中享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成长过程中不断获取丰富的体验、自我满足与成长。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要彼此吸纳对方的思想和分享彼此的智慧与修养,并在这种过程中生成出新我,生命皆得以满足并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J].教育研究,2004(4).
[2]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