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波纳的系列作品,都无一例外地证明波纳对美国的“爱之深,恨之切”,从《清算美国》开始,他便已早早地走上了“异见者的一生”。
威廉·波纳很像诺姆·乔姆斯基,对批判美国尤为热衷。他们都有各自的知识结构、方法论和价值立场。他们都属于那种特立独行的观察者、深刻洞见的思考者和辛辣尖锐的批评者,以自己的专业背景、视野角度,不断介入美国的公共生活,发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呐喊和呼声。记得乔姆斯基曾对“公共知识分子”作出如下诠释,认为它的责任与其他人并无二致。之所以称其为知识分子,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而是他们享有一定的特权:他们享有更多的资源,他们更有影响力。但如果享有特权,拥有丰富的资源,能做的就更多,责任也就更大。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发掘真相,并帮助他人找到真相;设法和当下的主流竞争并且交战;设法让这个世界进步,这才是我们所谓的知识分子的重大责任。威廉·波纳的一系列作品,都无一例外地证明波纳对美国的“爱之深,恨之切”,从《清算美国》开始,他便已早早地走上了“异见者的一生”。
《清算美国》是令威廉·波纳一举成名的畅销之作,也是他“危机中的美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这本书中,他和另外一个作者,《每日结算》的主编安迪森·维金探讨了一个问题,美国经济是如何陷入衰退的?他们没有把原因归咎为“次贷危机”或“美联储的错误决策”,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都只是诱因、是导火索。他们认为,现在的美国经济形势重蹈了日本10年前开始的“温和衰退”的覆辙。这时的美国,人们不去储蓄,不去投资有利可图的新项目,而选择了超过收入水平的奢侈消费;随着婴儿潮一代逐渐逼近退休年龄,如果他们依然不提高储蓄的比例,经济衰退和萧条将随时有可能发生……波纳的论点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消费主义的不断发展使美国已经到了历史的关键时刻,现在到了对美国的一切问题,包括经济、军事、人口作出清算的时候了。而历史证实,人民注重储蓄和投资的国家经济会增长、繁荣;否则,经济会衰退、恶化乃至崩溃。显然,波纳和维金将清算的重点放在了格林斯潘和美联储无知愚蠢地、别有用心地设置的低利率和快速的信贷催生政策上,是它们加剧了泡沫的增长、经济的恶化和社会的崩溃。
由《清算美国》引发的热烈关注和讨论把波纳一下子推向了美国政府的对立面,似乎成了美国政策“永远的反对派”。但不管是“左”,还是“右”,波纳的“清算”行动由此全面开始。在《清算美国》之后没多久,波纳和维金再度联手、趁热打铁,推出了一本《债务帝国》。这一次,他们将“清算”进行地更为彻底,他们要讨论的是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中,美国经济是如何变成美丽的泡沫,又是如何破灭的。为此,他们剖析了美国政府究竟是用什么技俩,掌控公众生活与经济,又是耍什么手段寅吃卯粮、过度消费,并进行恣意妄为的军事冒险活动的。波纳和维金列举了历史上不少帝国,全景描绘了这些曾辉煌一时的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坠落、破产的深渊的。他们认为,当今的美国正在重复着那些过去。“‘伟大帝国’之于全球地理政治,正如巨大泡沫之于全球经济——看上去很美,但终将以一场浩劫而结束。”波纳和维金进一步指出,“而美国自我毁灭的方式就是债务”。
作为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债务帝国》在叙事上已然比《清算美国》更加老练、娴熟。尽管是同样的讽刺、睿智和深刻,但在《债务帝国》中,波纳和维金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驰骋,他们高瞻远瞩,立足历史,面对未来,以极为广阔深远的笔触揭示出一个道理:“在美国,我们知道自己必须要做的是什么。我们要经营一个帝国。我们要戍守边疆,统治人民,厉兵秣马,维持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不幸的是,历史证明,经营一个帝国的代价相当高昂。你将付出的是金钱、鲜血以及你自己的灵魂。”
很遗憾,对于某些人来说,《清算美国》和《债务帝国》两本书会带给他们厌恶和不适感,就像一位不受欢迎却意欲留宿的来客。然而波纳显然不会顾及到这点,这些人并不是他所要说服、灌输的人群。所以在后来的三部曲的终结篇《流氓·国家》里,波纳把批评和反对来得更为聚焦、直白。此次,波纳与以政治评论而闻名的莉拉·拉吉瓦合作,将目光投向了联邦储备主席和目前的泡沫经济,意在揭露美国精英、政治家、华尔街和美联储用谎言和欺骗编织而成的阴谋。在波纳和拉吉瓦眼里,这些人的“工作”就是负责把中产阶级和劳动阶级的财富往精英阶层及其朋友那里搬运。他们认为,尽管政治权力在华盛顿,金融权力在纽约,真正的权力却在两者结合的地方,即美联储。虽然美联储成立的目的是保护货币,但其新职能只不过是让政治家改选,货币不断流通,以给人们留下经济境况正在改善的印象。“现代中央银行体制是和洗劫银行一样恶毒的行当”。不出所料,波纳和拉吉瓦对中央银行和某些银行家大为鄙夷,后者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而且是一群善于制造谎言,欺世盗名的“流氓”之类。把“流氓”与“国家”放在一起,波纳和拉吉瓦的意图非常明显——被像格林斯潘等所谓精英把持的美国已如同流氓、强盗,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就是为了掠夺人民的财富,而且通常假借各种创新致富的金融衍生品之名。但这一切都是骗局,真相远非如此!
毫无疑问,这是一套引人入胜且又令人深思的书。波纳以其充满想象力、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有关“美国往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的历史图景。他的论述极具跳跃和层次感,往往就某议题旁征博引、抽丝剥茧。他并不急于表明观点、亮出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历史上的或现在发生的,本国的或别国的,来让人们自己得出结论——如果美国依然我行我素、照此发展,它的明天终将是咎由自取、走向毁灭。幸好,恶果尚未出现,美国也只是“危机中的美国”,但谁能保证若干年后,无奈甚至绝望的波纳不会写出另外一套三部曲呢,届时,它将叫“崩溃的美国”三部曲。
威廉·波纳很像诺姆·乔姆斯基,对批判美国尤为热衷。他们都有各自的知识结构、方法论和价值立场。他们都属于那种特立独行的观察者、深刻洞见的思考者和辛辣尖锐的批评者,以自己的专业背景、视野角度,不断介入美国的公共生活,发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呐喊和呼声。记得乔姆斯基曾对“公共知识分子”作出如下诠释,认为它的责任与其他人并无二致。之所以称其为知识分子,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而是他们享有一定的特权:他们享有更多的资源,他们更有影响力。但如果享有特权,拥有丰富的资源,能做的就更多,责任也就更大。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发掘真相,并帮助他人找到真相;设法和当下的主流竞争并且交战;设法让这个世界进步,这才是我们所谓的知识分子的重大责任。威廉·波纳的一系列作品,都无一例外地证明波纳对美国的“爱之深,恨之切”,从《清算美国》开始,他便已早早地走上了“异见者的一生”。
《清算美国》是令威廉·波纳一举成名的畅销之作,也是他“危机中的美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这本书中,他和另外一个作者,《每日结算》的主编安迪森·维金探讨了一个问题,美国经济是如何陷入衰退的?他们没有把原因归咎为“次贷危机”或“美联储的错误决策”,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都只是诱因、是导火索。他们认为,现在的美国经济形势重蹈了日本10年前开始的“温和衰退”的覆辙。这时的美国,人们不去储蓄,不去投资有利可图的新项目,而选择了超过收入水平的奢侈消费;随着婴儿潮一代逐渐逼近退休年龄,如果他们依然不提高储蓄的比例,经济衰退和萧条将随时有可能发生……波纳的论点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消费主义的不断发展使美国已经到了历史的关键时刻,现在到了对美国的一切问题,包括经济、军事、人口作出清算的时候了。而历史证实,人民注重储蓄和投资的国家经济会增长、繁荣;否则,经济会衰退、恶化乃至崩溃。显然,波纳和维金将清算的重点放在了格林斯潘和美联储无知愚蠢地、别有用心地设置的低利率和快速的信贷催生政策上,是它们加剧了泡沫的增长、经济的恶化和社会的崩溃。
由《清算美国》引发的热烈关注和讨论把波纳一下子推向了美国政府的对立面,似乎成了美国政策“永远的反对派”。但不管是“左”,还是“右”,波纳的“清算”行动由此全面开始。在《清算美国》之后没多久,波纳和维金再度联手、趁热打铁,推出了一本《债务帝国》。这一次,他们将“清算”进行地更为彻底,他们要讨论的是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中,美国经济是如何变成美丽的泡沫,又是如何破灭的。为此,他们剖析了美国政府究竟是用什么技俩,掌控公众生活与经济,又是耍什么手段寅吃卯粮、过度消费,并进行恣意妄为的军事冒险活动的。波纳和维金列举了历史上不少帝国,全景描绘了这些曾辉煌一时的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坠落、破产的深渊的。他们认为,当今的美国正在重复着那些过去。“‘伟大帝国’之于全球地理政治,正如巨大泡沫之于全球经济——看上去很美,但终将以一场浩劫而结束。”波纳和维金进一步指出,“而美国自我毁灭的方式就是债务”。
作为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债务帝国》在叙事上已然比《清算美国》更加老练、娴熟。尽管是同样的讽刺、睿智和深刻,但在《债务帝国》中,波纳和维金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驰骋,他们高瞻远瞩,立足历史,面对未来,以极为广阔深远的笔触揭示出一个道理:“在美国,我们知道自己必须要做的是什么。我们要经营一个帝国。我们要戍守边疆,统治人民,厉兵秣马,维持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不幸的是,历史证明,经营一个帝国的代价相当高昂。你将付出的是金钱、鲜血以及你自己的灵魂。”
很遗憾,对于某些人来说,《清算美国》和《债务帝国》两本书会带给他们厌恶和不适感,就像一位不受欢迎却意欲留宿的来客。然而波纳显然不会顾及到这点,这些人并不是他所要说服、灌输的人群。所以在后来的三部曲的终结篇《流氓·国家》里,波纳把批评和反对来得更为聚焦、直白。此次,波纳与以政治评论而闻名的莉拉·拉吉瓦合作,将目光投向了联邦储备主席和目前的泡沫经济,意在揭露美国精英、政治家、华尔街和美联储用谎言和欺骗编织而成的阴谋。在波纳和拉吉瓦眼里,这些人的“工作”就是负责把中产阶级和劳动阶级的财富往精英阶层及其朋友那里搬运。他们认为,尽管政治权力在华盛顿,金融权力在纽约,真正的权力却在两者结合的地方,即美联储。虽然美联储成立的目的是保护货币,但其新职能只不过是让政治家改选,货币不断流通,以给人们留下经济境况正在改善的印象。“现代中央银行体制是和洗劫银行一样恶毒的行当”。不出所料,波纳和拉吉瓦对中央银行和某些银行家大为鄙夷,后者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而且是一群善于制造谎言,欺世盗名的“流氓”之类。把“流氓”与“国家”放在一起,波纳和拉吉瓦的意图非常明显——被像格林斯潘等所谓精英把持的美国已如同流氓、强盗,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就是为了掠夺人民的财富,而且通常假借各种创新致富的金融衍生品之名。但这一切都是骗局,真相远非如此!
毫无疑问,这是一套引人入胜且又令人深思的书。波纳以其充满想象力、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有关“美国往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的历史图景。他的论述极具跳跃和层次感,往往就某议题旁征博引、抽丝剥茧。他并不急于表明观点、亮出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历史上的或现在发生的,本国的或别国的,来让人们自己得出结论——如果美国依然我行我素、照此发展,它的明天终将是咎由自取、走向毁灭。幸好,恶果尚未出现,美国也只是“危机中的美国”,但谁能保证若干年后,无奈甚至绝望的波纳不会写出另外一套三部曲呢,届时,它将叫“崩溃的美国”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