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较复杂且不易被学生理解的学习主题,基于以上状况,运用心理学知识把“有意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机的结合,唤起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的内在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底数与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学生认知水平的旧知识,让学生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把外在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丰富和加强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明白: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应如何付诸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也就是说,新知识一定要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有逻辑上的联系,与已有的表象、概念和命题相联系,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同化,只有建立起这种联系,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2、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两种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的基本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学习课题并不涉及学生方面的任何独立的发现,对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独立认知结构中)或组织,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生它用。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的给予学生,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在发现学习中,教师首先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教师扮演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但这种再发现是经过精心组织的,并不意味重复历史上的漫长发现过程,从内容上说,发现学习原则上是以基本教材为内容的学习。
奥苏贝尔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如果教师讲授教学得法,并不一定会导致学生机械接受学习;同样,发现学习也不一定是保证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灵丹妙药,如果学生只是机械的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步骤”,而对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却稀里糊涂,他们也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这并不比机械学习更有意义。在中学化学的概念教学中,学生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原因是:有许多化学概念是前人为建立化学知识或为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人为的规定的,对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将是没有意义的,但在其它非概念教学中我们提倡发现式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看学生是否习得知识可以用下面五个“W”?
What:该知识是什么?要充分理解它表达的是什么意义;
Why:为什么是这样的结论,还有其它的看法吗?
Where:该定理或结论是在哪里被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它的背景是什么?
Who:是谁发现的?他有什么贡献,他的研究方法与过程对我们有哪些启迪?
When:什么时候发现的,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新旧知识间的三种关系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原有知识与其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有三种基本关系:上位的、下位的和并列组合的关系。下位关系又分为派生类属关系和相关类属关系。相比较而言,下位学习较上位学习要容易。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将概念教学置于一个下位学习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构建新的认知体系。
二、应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在盐类水解教学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1、重视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形成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盐类水解”对高二学生而言,理解并掌握它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有意义学习的形成条件,我们可以在引言中设计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情景: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大家来想象一下盐溶液酸碱性?通过实践,此问题提出后,很多同学愿意上来一试。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当学生用实验探索出结果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不同的盐溶液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呢?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碱强弱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需注意的是,形成有意义学习心向问题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原认知水平上。
2、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软知识”
学生拥有了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后,并不等于就能够独立的思考和获得思维结果。教师要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呈现给学生,并做一定的说明。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那么学生对材料的学习只是建立表面的机械学习。
3、新旧知识整合的原则
原有知识因后有知识的介入,二者之间会相互干扰、抑制,并且增加了混乱度。学生要将它们完整地理解和掌握,必然会在头脑中有一番自组织的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归纳、整理、分析、综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新学习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更要帮助学生将后学知识有效地融入已有知识中,使之相互作用,构建新的认知体系。如:盐类水解的方程式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相互作用,产生了组合关系,使酸碱中和方程式的概念在重新组织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新的意义。
三、反思
奥苏贝尔对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的区别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意义接受学习的准则和条件。这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借鉴意义。它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037304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第一中学)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也就是说,新知识一定要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有逻辑上的联系,与已有的表象、概念和命题相联系,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同化,只有建立起这种联系,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2、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两种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的基本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学习课题并不涉及学生方面的任何独立的发现,对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独立认知结构中)或组织,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生它用。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的给予学生,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在发现学习中,教师首先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教师扮演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但这种再发现是经过精心组织的,并不意味重复历史上的漫长发现过程,从内容上说,发现学习原则上是以基本教材为内容的学习。
奥苏贝尔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如果教师讲授教学得法,并不一定会导致学生机械接受学习;同样,发现学习也不一定是保证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灵丹妙药,如果学生只是机械的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步骤”,而对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却稀里糊涂,他们也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这并不比机械学习更有意义。在中学化学的概念教学中,学生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原因是:有许多化学概念是前人为建立化学知识或为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人为的规定的,对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将是没有意义的,但在其它非概念教学中我们提倡发现式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看学生是否习得知识可以用下面五个“W”?
What:该知识是什么?要充分理解它表达的是什么意义;
Why:为什么是这样的结论,还有其它的看法吗?
Where:该定理或结论是在哪里被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它的背景是什么?
Who:是谁发现的?他有什么贡献,他的研究方法与过程对我们有哪些启迪?
When:什么时候发现的,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新旧知识间的三种关系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原有知识与其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有三种基本关系:上位的、下位的和并列组合的关系。下位关系又分为派生类属关系和相关类属关系。相比较而言,下位学习较上位学习要容易。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将概念教学置于一个下位学习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构建新的认知体系。
二、应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在盐类水解教学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1、重视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形成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盐类水解”对高二学生而言,理解并掌握它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有意义学习的形成条件,我们可以在引言中设计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情景: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大家来想象一下盐溶液酸碱性?通过实践,此问题提出后,很多同学愿意上来一试。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当学生用实验探索出结果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不同的盐溶液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呢?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碱强弱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需注意的是,形成有意义学习心向问题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原认知水平上。
2、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软知识”
学生拥有了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后,并不等于就能够独立的思考和获得思维结果。教师要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呈现给学生,并做一定的说明。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那么学生对材料的学习只是建立表面的机械学习。
3、新旧知识整合的原则
原有知识因后有知识的介入,二者之间会相互干扰、抑制,并且增加了混乱度。学生要将它们完整地理解和掌握,必然会在头脑中有一番自组织的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归纳、整理、分析、综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新学习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更要帮助学生将后学知识有效地融入已有知识中,使之相互作用,构建新的认知体系。如:盐类水解的方程式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相互作用,产生了组合关系,使酸碱中和方程式的概念在重新组织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新的意义。
三、反思
奥苏贝尔对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的区别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意义接受学习的准则和条件。这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借鉴意义。它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037304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