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繁荣发达的市场经济时代,拥有悠久历史的严肃音乐似乎徘徊在一个难以选择的十字路口。流行歌曲具有比它更为广阔的消费群和更为直接的感染力,又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后者以通俗浅显的歌词、老少皆宜的旋律使音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性。但近年来中国流行乐坛在经过了极度繁荣之后,暴露出种种弊端和不足。当代中国流行歌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实现本身相对的经济价值外,绝不能丢掉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流行歌曲 商品化 艺术 质量 价值
中图分类号:J642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一词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国内也有“通俗音乐”的译法。“流行音乐”是泛指某一种类型的音乐,即相对于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而言的一种集通俗性、大众性、易于流传性为一体的音乐类型。”
流行音乐的存在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的发展情况从流行歌曲的发展中就能够体现出来,流行歌曲是流行音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流行的音乐类型。流行歌曲从形式到内容上比严肃音乐降低了创作、欣赏难度,再以通俗易懂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曲调被大众所接受。在市场经济中,流行音乐的道路既宽广又曲折。如何预防流行音乐被市场经济吞噬?如何更好地实现它的价值?这需要创作者、经营者和大众等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二流行音乐具有的教育功能和流行的原因
“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也体现着音乐对于人类社会的教化功能。”
1中国流行音乐具有教育功能。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使人们在文艺活动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参与机会,如《烛光里的妈妈》、《中国人》等歌曲,旋律是大众所接受的,贴近生活,旋律清新,使人听了之后都会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而且歌词还具有教育意义,它们宣传着中国的政治方针和政策,让人们听着生活中的歌曲,在歌曲中寻找生活,所以流行歌曲中的教育功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中国流行音乐流行的原因,首先是它的歌词口语化、通俗易懂。语言比艺术歌曲更直白、生动,带有人生哲理的思考,还有感情生活的实践体验,从而使人们更容易接受,产生心灵上的碰触与感动。其次它的表现手法简洁朴实,音乐和口语化歌词的结合,增加了朴实效果:(1)流行歌曲在旋律上以级进为多,不复杂,跳动少,易于记忆,使得歌曲较为平静,贴近人民生活;(2)从流行歌曲的节奏型和曲式来看,节奏型通常只有一两个,曲式较简单,易表现具体的生活内容;(3)音域相对较窄,人人都能唱上几首;(4)演唱不需要太高的技巧,随着卡拉OK在中国的流行,音准与节奏只要不是相差太多,人人都能唱。
三流行音乐的商品化
“流行音乐的商品化是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它产生于于19世纪末。最初,美国一些资本家把流传在民间的美国黑人音乐——‘爵士音乐’作为赚钱手段,把它变成商品化音乐,他们用市场调查的方法选材,用市场的手段销售,这些出版商以合同的方式雇佣作曲家,让他们按市场调查测得的最畅销风格写歌。”此举开了音乐商品化之先河。
中国流行歌曲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走向商品化是必然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流行音乐带来了正面、有力的发展。
比如电影歌曲。电影《卧虎藏龙》中以歌曲《月光爱人》为首的音乐曾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并在颁奖典礼上得以传唱。流行歌曲为电影带来了较好的影响和效应,电影歌曲大量发行,令电影歌曲成为音乐商品化的一种形式。
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rm音乐、MP3音乐和手机音乐)更加速了流行音乐商品化的进程。
广告音乐在电视广告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传媒条件下,广告音乐是高投入、高效益的音乐商品,已成为商品化的主要形式。
四流行音乐商品化后的负面影响
商品化后的流行歌曲是具有商业属性的精神产品,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如果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简单地联系起来,实行经济商品结合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歌手、乐手、创作者们看到的是金钱,即使仍然在唱着、奏着、写着,但这将造成创作、表演的性质被渐渐遗忘,定位逐渐模糊,最后导致一切向“钱”看,音乐将只是商品,而非质的好坏。
1中国流行音乐商品化之后出现了质量问题。当流行歌曲在商品化之后,也带来了许多新名词:“包装”、“制作”、“炒作”和“造星”等。
(1)女子十二乐坊,一开始就高举“看”民乐的旗帜,强调民乐的可观性。
这是一个成立于2001年的、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中国音乐的乐团。民乐女演奏员都具备较好的容貌、窈窕的身材和精美的服饰,给人以美的愉悦。增色固然是无可厚非,但这些被强化到超过音乐本身,甚至带出“色情”或“准色情”的味道,让人产生秦淮歌妓、青楼烟花的“联想”,那不是一种积极健康的进步,而是悲哀痛楚的倒退。以“色”来“取悦”男性观众,肯定是一个意识的误区。”
这是包装和制作的典型,把民歌包装成流行歌曲的风格,从而更好地商品化来赚利,失去了原汁原味的音乐和创作者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
(2)2005年起湖南推出的《超级女声》这一大众娱乐活动,在现在看来也可被称为“造星”活动。
“超女”的第一届总冠军是“蒙牛酸酸乳”的代言人——张含韵,她唱功平平,为什么能成为冠军呢?这毕竟是靠唱歌来比赛的节目,是人们的评判标准就这样吗?有可能,但不容忽视的是商业化包装。
“超女”的第二届冠军是李宇春,她的唱功也并非选手中最佳,形象也较中性,为什么又成冠军了?这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造星”运动,流行音乐界也因此又多了一位以形象个性著称的“流行乐手”。
上述这种“造星”运动直接体现出流行歌曲商品化的本质是为了赚钱。这种活动在商业活动中是成功的,但摧残了艺术也培养了一批审美独特的“超级粉丝”。
“全球最大的五家音乐制作品公司之一哥伦比亚公司,也是经营流行音乐最大的公司之一,它的经理说过:‘只要赚钱,我们就卖,管它是什么玩意。’”一语道破商品化流行音乐的真谛。唯利是图,是所有商品化音乐的制造、生产的动力。在这一个欲望的驱使下,流行音乐中充斥着低级趣味的、庸俗的、色情的、颓废消极的东西。这就是商品化流行音乐的本质。”
2流行音乐商品化之后对社会的影响。商品化流行音乐的经济效益好,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实。商品化可以为歌曲的作者、歌手和经营商家创造大量收入,也可增加税收,难道它还有什么不是吗?
问题在于社会效益。“高尚音乐的演出,可以对社会成员有陶冶和净化的作用,而低级趣味的音乐作品会导致人们精神上的空虚、伦理道德的丧失,以及是非观念的混淆。”
由于商品化流行音乐的本质特点,其负面影响会使青少年的艺术欣赏趣味低下。如一首题为《那一夜》的流行歌曲中,歌词是这样的:“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伤害了你……”正常人都知道这歌词的大概意思,就是在叙述一种“经历”,同时这种“低级”的流行歌曲也造成了一种事实,即培养了一批欣赏趣味低下的听众,而这样一批听众又继续为“低级”流行歌曲的存在和传播创造了条件。这样互为因果,周而复始,造成了许多青少年艺术素质低下。艺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全民的艺术素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服务的,而流行歌曲的影响是和目标背道而驰的。
商品化流行歌曲使得“许多音乐作者不再追求音乐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创新。“短、平、快”的风气充斥市场,大量作品风格雷同、内容撞车。一刮“西北风”,大家就都唱“黄土高坡”;一流行“新民谣”,大家就都去肢解唐诗宋词,反映出中国流行音乐在创作上存在的误区。作为当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由于创作者没有坚持音乐本质,在被市场经济吞噬后缺乏大胆的艺术创新与实践也就成了必然。
另外,制作方根据听众的口味制作歌曲的同时,还不惜重金寻找并推出“适合演绎”这些歌曲的歌手。在这里,歌手们可以不了解音乐史、音乐美学,其至可以连基本的乐理都不知道。2009年春晚,在很多唱功平平的歌星中,演唱《森林舞会》的黄圣依尤为突出,“跑调”也许只是我们着眼的一点而已,不可否认的是其唱功实在不可恭维。这种现象非常可怕和严峻,可以在扭曲艺术的同时还扭曲了人们的欣赏观念。
五对流行音乐商品化现状的建议
根据流行音乐普及性的特征,在进行欣赏与调查时,就自然地联想到流行音乐的风格类型、唱法、伴奏形式、传播方式和商品属性等。这样,思维就进入到时代性的流行音乐范畴中。在这个范畴中,每一时代的作品都会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同时,也必须从流行音乐的艺术角度来思考,了解音乐文化的发展长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进行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
比如,在中国广阔的音乐文化大地上,流行歌曲如何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何吸收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戏曲、歌舞)中最优秀的成分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的老百姓仍然是流行歌曲的观众,几千年中国大众文化艺术中优秀的基因,仍是今天和明天流行音乐的生命基础。
1社会环境的充分发展作用。“在世界上属于一流艺术水平的德国柏林爱乐乐团,他们为着使更多的人能欣赏到他们的演出,票价定得比较低,一张交响音乐会门票只相当于当地两张电影门票的价钱。他们的音乐会演出是座无虚席的,但每年支出经费的60%要靠政府补助,其他部分是票房收入和其他收入。”
社会文化环境在音乐生活方面的管理,应该分清哪些是有益精神生活的服务,什么是音乐艺术商品,什么是商品化音乐,然后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外国有用的东西,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音乐生活方面,有很多管理办法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比如,他们对商品化流行音乐的演出抽税60%至95%,这有利于流行音乐质量上的提高,减少低质量作品的蔓延。
2注重音乐评论的发展。当前流行音乐内容的浅薄和庸俗在一定程度上与媒体导向有关。媒体为了高利润的商业回报而一味地迎合一些观众低级庸俗的口味,导致大众审美水平的下降。针对中国国民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中国的音乐评论,尚任重道远。”
(1)一般公众对音乐的文化含量与精神品格尚没有足够的认同。音乐评论存在的理由是,公众希望通过评论文字,进一步了解音乐现象、作品和演出的品质、意义。
(2)公共媒介和出版方在音乐评论方面尚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这种体制在保证音乐评论的质量、效率和特色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3)具有全面素养和广泛影响的音乐评论群体尚待形成。在理想和健康的音乐生活中,公众期待评论家对音乐实践和事件提出权威、公正的论断与意见,并通过这些,进一步获得正确的精神引导和文化滋养。
总而言之,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还未做到规范和有序,流行歌曲的弱点与不足也就暴露得更加明显。单纯出于商业目的,会消减音乐所蕴含的博大深厚的意蕴,流行音乐在表面丰富多彩的伪装下走向单一化、平面化。长此以往,这种发展状况必将削弱其艺术性存在的基础并走向衰亡。流行歌曲创作、演绎应遵循市场这一经济杠杆,在注意流行音乐商品价值的同时,必须考虑其艺术价值,正确处理音乐、商品两种特性间的关系,体现音乐的艺术价值,商品的文化内容。
流行歌曲最终追求的不应是瞬间的商业利益,而应是文化的积淀与渐进。
参考文献:
[1] 姚亚平、刘小龙:《央音乐学院学士论文选》,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2] 沈致隆、齐东海:《乐文化与音乐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伍雍谊:《商品化音乐的本质及其影响》,《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第3期。
[4] 邵奇青:《中国乐评人手记》,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5] 石艳艳:《商品化与中国流行音乐》,《中国文化报》,2001年第3期。
作者简介:
邵玲,女,1959—,河北定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冀中职业学院。
宋辰,男,1982—,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流行歌曲 商品化 艺术 质量 价值
中图分类号:J642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一词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国内也有“通俗音乐”的译法。“流行音乐”是泛指某一种类型的音乐,即相对于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而言的一种集通俗性、大众性、易于流传性为一体的音乐类型。”
流行音乐的存在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的发展情况从流行歌曲的发展中就能够体现出来,流行歌曲是流行音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流行的音乐类型。流行歌曲从形式到内容上比严肃音乐降低了创作、欣赏难度,再以通俗易懂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曲调被大众所接受。在市场经济中,流行音乐的道路既宽广又曲折。如何预防流行音乐被市场经济吞噬?如何更好地实现它的价值?这需要创作者、经营者和大众等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二流行音乐具有的教育功能和流行的原因
“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也体现着音乐对于人类社会的教化功能。”
1中国流行音乐具有教育功能。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使人们在文艺活动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参与机会,如《烛光里的妈妈》、《中国人》等歌曲,旋律是大众所接受的,贴近生活,旋律清新,使人听了之后都会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而且歌词还具有教育意义,它们宣传着中国的政治方针和政策,让人们听着生活中的歌曲,在歌曲中寻找生活,所以流行歌曲中的教育功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中国流行音乐流行的原因,首先是它的歌词口语化、通俗易懂。语言比艺术歌曲更直白、生动,带有人生哲理的思考,还有感情生活的实践体验,从而使人们更容易接受,产生心灵上的碰触与感动。其次它的表现手法简洁朴实,音乐和口语化歌词的结合,增加了朴实效果:(1)流行歌曲在旋律上以级进为多,不复杂,跳动少,易于记忆,使得歌曲较为平静,贴近人民生活;(2)从流行歌曲的节奏型和曲式来看,节奏型通常只有一两个,曲式较简单,易表现具体的生活内容;(3)音域相对较窄,人人都能唱上几首;(4)演唱不需要太高的技巧,随着卡拉OK在中国的流行,音准与节奏只要不是相差太多,人人都能唱。
三流行音乐的商品化
“流行音乐的商品化是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它产生于于19世纪末。最初,美国一些资本家把流传在民间的美国黑人音乐——‘爵士音乐’作为赚钱手段,把它变成商品化音乐,他们用市场调查的方法选材,用市场的手段销售,这些出版商以合同的方式雇佣作曲家,让他们按市场调查测得的最畅销风格写歌。”此举开了音乐商品化之先河。
中国流行歌曲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走向商品化是必然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流行音乐带来了正面、有力的发展。
比如电影歌曲。电影《卧虎藏龙》中以歌曲《月光爱人》为首的音乐曾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并在颁奖典礼上得以传唱。流行歌曲为电影带来了较好的影响和效应,电影歌曲大量发行,令电影歌曲成为音乐商品化的一种形式。
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rm音乐、MP3音乐和手机音乐)更加速了流行音乐商品化的进程。
广告音乐在电视广告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传媒条件下,广告音乐是高投入、高效益的音乐商品,已成为商品化的主要形式。
四流行音乐商品化后的负面影响
商品化后的流行歌曲是具有商业属性的精神产品,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如果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简单地联系起来,实行经济商品结合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歌手、乐手、创作者们看到的是金钱,即使仍然在唱着、奏着、写着,但这将造成创作、表演的性质被渐渐遗忘,定位逐渐模糊,最后导致一切向“钱”看,音乐将只是商品,而非质的好坏。
1中国流行音乐商品化之后出现了质量问题。当流行歌曲在商品化之后,也带来了许多新名词:“包装”、“制作”、“炒作”和“造星”等。
(1)女子十二乐坊,一开始就高举“看”民乐的旗帜,强调民乐的可观性。
这是一个成立于2001年的、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中国音乐的乐团。民乐女演奏员都具备较好的容貌、窈窕的身材和精美的服饰,给人以美的愉悦。增色固然是无可厚非,但这些被强化到超过音乐本身,甚至带出“色情”或“准色情”的味道,让人产生秦淮歌妓、青楼烟花的“联想”,那不是一种积极健康的进步,而是悲哀痛楚的倒退。以“色”来“取悦”男性观众,肯定是一个意识的误区。”
这是包装和制作的典型,把民歌包装成流行歌曲的风格,从而更好地商品化来赚利,失去了原汁原味的音乐和创作者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
(2)2005年起湖南推出的《超级女声》这一大众娱乐活动,在现在看来也可被称为“造星”活动。
“超女”的第一届总冠军是“蒙牛酸酸乳”的代言人——张含韵,她唱功平平,为什么能成为冠军呢?这毕竟是靠唱歌来比赛的节目,是人们的评判标准就这样吗?有可能,但不容忽视的是商业化包装。
“超女”的第二届冠军是李宇春,她的唱功也并非选手中最佳,形象也较中性,为什么又成冠军了?这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造星”运动,流行音乐界也因此又多了一位以形象个性著称的“流行乐手”。
上述这种“造星”运动直接体现出流行歌曲商品化的本质是为了赚钱。这种活动在商业活动中是成功的,但摧残了艺术也培养了一批审美独特的“超级粉丝”。
“全球最大的五家音乐制作品公司之一哥伦比亚公司,也是经营流行音乐最大的公司之一,它的经理说过:‘只要赚钱,我们就卖,管它是什么玩意。’”一语道破商品化流行音乐的真谛。唯利是图,是所有商品化音乐的制造、生产的动力。在这一个欲望的驱使下,流行音乐中充斥着低级趣味的、庸俗的、色情的、颓废消极的东西。这就是商品化流行音乐的本质。”
2流行音乐商品化之后对社会的影响。商品化流行音乐的经济效益好,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实。商品化可以为歌曲的作者、歌手和经营商家创造大量收入,也可增加税收,难道它还有什么不是吗?
问题在于社会效益。“高尚音乐的演出,可以对社会成员有陶冶和净化的作用,而低级趣味的音乐作品会导致人们精神上的空虚、伦理道德的丧失,以及是非观念的混淆。”
由于商品化流行音乐的本质特点,其负面影响会使青少年的艺术欣赏趣味低下。如一首题为《那一夜》的流行歌曲中,歌词是这样的:“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伤害了你……”正常人都知道这歌词的大概意思,就是在叙述一种“经历”,同时这种“低级”的流行歌曲也造成了一种事实,即培养了一批欣赏趣味低下的听众,而这样一批听众又继续为“低级”流行歌曲的存在和传播创造了条件。这样互为因果,周而复始,造成了许多青少年艺术素质低下。艺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全民的艺术素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服务的,而流行歌曲的影响是和目标背道而驰的。
商品化流行歌曲使得“许多音乐作者不再追求音乐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创新。“短、平、快”的风气充斥市场,大量作品风格雷同、内容撞车。一刮“西北风”,大家就都唱“黄土高坡”;一流行“新民谣”,大家就都去肢解唐诗宋词,反映出中国流行音乐在创作上存在的误区。作为当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由于创作者没有坚持音乐本质,在被市场经济吞噬后缺乏大胆的艺术创新与实践也就成了必然。
另外,制作方根据听众的口味制作歌曲的同时,还不惜重金寻找并推出“适合演绎”这些歌曲的歌手。在这里,歌手们可以不了解音乐史、音乐美学,其至可以连基本的乐理都不知道。2009年春晚,在很多唱功平平的歌星中,演唱《森林舞会》的黄圣依尤为突出,“跑调”也许只是我们着眼的一点而已,不可否认的是其唱功实在不可恭维。这种现象非常可怕和严峻,可以在扭曲艺术的同时还扭曲了人们的欣赏观念。
五对流行音乐商品化现状的建议
根据流行音乐普及性的特征,在进行欣赏与调查时,就自然地联想到流行音乐的风格类型、唱法、伴奏形式、传播方式和商品属性等。这样,思维就进入到时代性的流行音乐范畴中。在这个范畴中,每一时代的作品都会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同时,也必须从流行音乐的艺术角度来思考,了解音乐文化的发展长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进行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
比如,在中国广阔的音乐文化大地上,流行歌曲如何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何吸收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戏曲、歌舞)中最优秀的成分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的老百姓仍然是流行歌曲的观众,几千年中国大众文化艺术中优秀的基因,仍是今天和明天流行音乐的生命基础。
1社会环境的充分发展作用。“在世界上属于一流艺术水平的德国柏林爱乐乐团,他们为着使更多的人能欣赏到他们的演出,票价定得比较低,一张交响音乐会门票只相当于当地两张电影门票的价钱。他们的音乐会演出是座无虚席的,但每年支出经费的60%要靠政府补助,其他部分是票房收入和其他收入。”
社会文化环境在音乐生活方面的管理,应该分清哪些是有益精神生活的服务,什么是音乐艺术商品,什么是商品化音乐,然后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外国有用的东西,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音乐生活方面,有很多管理办法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比如,他们对商品化流行音乐的演出抽税60%至95%,这有利于流行音乐质量上的提高,减少低质量作品的蔓延。
2注重音乐评论的发展。当前流行音乐内容的浅薄和庸俗在一定程度上与媒体导向有关。媒体为了高利润的商业回报而一味地迎合一些观众低级庸俗的口味,导致大众审美水平的下降。针对中国国民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中国的音乐评论,尚任重道远。”
(1)一般公众对音乐的文化含量与精神品格尚没有足够的认同。音乐评论存在的理由是,公众希望通过评论文字,进一步了解音乐现象、作品和演出的品质、意义。
(2)公共媒介和出版方在音乐评论方面尚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这种体制在保证音乐评论的质量、效率和特色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3)具有全面素养和广泛影响的音乐评论群体尚待形成。在理想和健康的音乐生活中,公众期待评论家对音乐实践和事件提出权威、公正的论断与意见,并通过这些,进一步获得正确的精神引导和文化滋养。
总而言之,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还未做到规范和有序,流行歌曲的弱点与不足也就暴露得更加明显。单纯出于商业目的,会消减音乐所蕴含的博大深厚的意蕴,流行音乐在表面丰富多彩的伪装下走向单一化、平面化。长此以往,这种发展状况必将削弱其艺术性存在的基础并走向衰亡。流行歌曲创作、演绎应遵循市场这一经济杠杆,在注意流行音乐商品价值的同时,必须考虑其艺术价值,正确处理音乐、商品两种特性间的关系,体现音乐的艺术价值,商品的文化内容。
流行歌曲最终追求的不应是瞬间的商业利益,而应是文化的积淀与渐进。
参考文献:
[1] 姚亚平、刘小龙:《央音乐学院学士论文选》,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2] 沈致隆、齐东海:《乐文化与音乐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伍雍谊:《商品化音乐的本质及其影响》,《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第3期。
[4] 邵奇青:《中国乐评人手记》,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5] 石艳艳:《商品化与中国流行音乐》,《中国文化报》,2001年第3期。
作者简介:
邵玲,女,1959—,河北定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冀中职业学院。
宋辰,男,1982—,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