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ys0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包括淋巴瘤在内的各种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除染色体数目异常、基因易位、突变外,表观遗传学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基于二代测序技术衍生的多种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的高通量检测技术使得人们可以更全面地检测和研究淋巴瘤中存在的表观遗传(DNA、组蛋白、微RNA等)修饰异常。研究成果显示,表观遗传学修饰广泛影响淋巴瘤的发病、复发进展、耐药等,最终可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文章结合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对淋巴瘤表观遗传学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沉默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基2(ARPC2)基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TPC-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义短发夹RNA(shRNA)序列慢病毒(shCtrl)感染的TPC-1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含有ARPC2 shRNA干扰序列慢病毒(shARPC2)感染的TPC-1细胞作为实验组。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法以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抑制ARPC
目的探讨治疗相关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t-AMKL)的实验室诊断特点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4年9月收治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资料,其在诱导缓解43个月余后确诊为t-AMKL。结果该患儿在确诊ALL后接受规范儿童ALL方案化疗,43个月后经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综合诊断为t-AMKL。骨髓形态可见原始细胞比例为0.44;流式细胞术分析表型为异
目的提高对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认识,掌握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HT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肿物渐进性增大、胸闷、气短等,入院行左侧甲状腺切除术,其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HTT伴微小乳头状癌。结论HTT是一种具有潜在低度恶性的甲状腺肿瘤,最大特点是具有小梁状的玻璃样变性,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目的探讨合并EB病毒(EBV)感染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断的196例ALL患儿外周血EBV抗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将196例ALL患儿分成EBV感染组及非EBV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肝脾大、染色体、外周血常规、免疫分型、临床危险度、化疗过程中继发感染、化疗后第46
目的探讨减低强度化疗方案治疗儿童唐氏综合征相关髓系白血病(ML-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初诊并予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A2971方案规范化疗的3例ML-D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例ML-DS患儿年龄分别为1岁6个月、2岁6个月及1岁10个月,2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2例EVI1基
目的探讨儿童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NK/T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1例患儿以发热、鼻塞、淋巴结肿大等起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见EB病毒DNA载量升高(10例)、肝功能异常(7例)及乳酸脱氢酶升高(9例),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2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病理检查11例
目的提高对利妥昔单抗诱导的血清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1例利妥昔单抗诱导的血清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明确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给予4个疗程含利妥昔单抗的方案化疗后,出现关节炎、皮疹等表现,再次使用利妥昔单抗后,关节炎进一步加重,最终诊断为利妥昔单抗诱导的血清病。给予激素治疗,并停用利妥昔单抗,未再出现关节症状。结论对于有利妥昔单抗输注史,出
目的探讨山东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 886例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与我国其他地区及国外研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2岁(4~90岁),男女比为1.57∶1。全组中B细胞NHL(B-NHL)1 925例(66.7%),T细胞NHL(T-NHL)788例(27.3%)。常
目的评估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探讨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T-ALL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与同期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相比较。治疗方法以柏林法兰克福蒙斯特(BFM)-ALL方案为基础联合化疗,观察患儿的治疗反应及感染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可能导致化疗剂量降低、化疗时间延迟,甚至化疗终止,从而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并增加医疗费用。目前CIT的治疗主要包括输注血小板、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等的应用。共识专家组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在肿瘤CIT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基础上,提出了淋巴瘤CIT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旨在促进临床规范合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