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良好态势,消费需求拉动产销同比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进出口贸易顺差的增长势头强劲,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一、情况分析
(一)私人消费需求拉动产销同比持续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汽车行业开局良好,1、2、3月份,产销同比均超过36%增长速度,呈较快较高增长,进入4、5月份,虽然产销与上月相比,开始出现逐月下降,并呈现回调的趋势(4月环比下降6.54%、5月环比下降15.31%),但产销同比仍保持快速增长(4、5月同比分别增长25.2%和26.69%)。1—6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63.03万辆和353.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94%和26.7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59.63万辆和251.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3%和36.53%,分别高于汽车产销同比11.36和9.82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103.4万辆和102.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6%和7.71%。在乘用车品种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分别为188.64万辆和180.3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50.26%和46.9%,分别高于汽车产销同比21.32和20.19个百分点。轿车增长是拉动汽车增长的主力军。目前,私人购买轿车已占77%,私人消费增长是拉动汽车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今后,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将主要取决于私人消费需求变化。
(二)产品结构向高效、小排量、低排放方向发展,自主品牌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受油价不断上涨(已多次调高成品油价格)、汽车消费税政策调整及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等政策因素共同影响,以小排量、低油耗及综合使用成本更经济的乘用车产品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今年1—6月,国内1.6L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共销售158.42万辆,占汽车销量的44.8%,其中:1L〈排量≤1.6L的乘用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7.72%,累计销售111万辆,占汽车销量的31.1%、乘用车销量的44.23%。虽然目前排量1.6L及以下的乘用车比例仍低于世界发达汽车国家在轿车进入家庭的初期70%的水平,但在今后,随着油价不断走高、能源供应趋紧及相关政策的引导,1.6L及以下的小排量、低排放、高效、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会逐年上升,产品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小排量经济型汽车将成为乘用车市场消费的主体;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代用燃料汽车将在具有资源优势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乘用车的柴油化率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等。
小排量汽车的需求增长还促进自主品牌轿车稳步增长。2005年自主品牌轿车约占全部轿车销售总量的23%。今年1—5月,自主品牌轿车已占全部轿车销售总量的26%。
(三)汽车行业整体效益水平提高,利润、利税总额保持高速增长
今年以来,由于汽车消费增长快,促进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较快,并一改去年全行业盈利水平持续走低(2005年利润总额526.17亿元,同比下降24.33%,)及重点企业集团利润大幅下降(利润总额234.96亿元,同比下降39.89%)的低迷局面,全行业利润和利税总额保持高速增长,且增幅明显高于产销增幅,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显著提高。1—5月,实现利润总额为290.97亿元,同比增长71.84%,利润增幅比产销增幅分别高出42.9个百分点和45.1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总额591.57亿元,同比增长50.2%,利税增幅比产销增幅分别高出21.26个百分点和23.49个百分点。
(四)出口增势强劲,对汽车产销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
今年1—5月,汽车商品进出口形势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84.43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79.69亿美元,同比增长63.34%,出口总额104.74亿美元,同比增长49.02%。由于出口需求旺盛,使得无论是整车出口或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出口都保持同比较快增长态势,出口产品结构也在加快优化升级。1—5月,汽车(含底盘)累计出口11.33万辆,同比增长1.1倍,累计出口创汇10.66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在汽车主要出口品种中,轿车、客车和载货车三大品种均保持较高较快增长势头,个别中高档客车已开始大批量出口,一些中重型载货汽车、自主品牌轿车已经实现批量、持续出口。其中:载货车累计出口5.27万辆,同比增长48.06%,累计出口创汇3.48亿美元,同比增长56.97%;轿车累计出口2.86万辆,同比增长3.6倍,累计出口创汇2.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倍;客车累计出口0.69万辆,同比增长99.51%,累计出口创汇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国内部分企业已开始主动参与国际兼并重组、尝试在海外投资建厂。虽然目前整车出口量还很小(仅占汽车销量的3.2%),对汽车增长的影响较弱,但增长势头强劲,由于出口集中在少数企业,对其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对此应予高度关注。
此外,摩托车出口量和创汇额也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1—4月,摩托车累计出口246.76万辆,占摩托车销量的37.1%,同比增长40.56%,累计出口创汇近9亿美元,同比增长55.92%。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高度关注油价上涨对私人汽车消费的影响
尽管目前油价上涨对汽车消费还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影响的滞后性是存在的,据有关机构对湖北六城市243位市民调查显示:有65.5%市民反映油价上涨后会打消买车的念头;在打算购车的人中,36.6%的人由考虑购买大排量车改为买小排量车;44.8%的人由打算购买小排量车改为取消购车计划;只有小部分人表示大排量车照买不误。收入较低的人群对使用费用是非常敏感的。由此推测,一方面私人消费需求可能减小,另一方面高油耗型汽车销售将受到影响,小排量节油环保型汽车会受到市场欢迎。
(二)政府采购优先考虑自主品牌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积累,2升左右排量的自主品牌轿车将陆续投放市场,已上市的同级别产品也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其性能、水平基本能够满足政府用车的要求,因此,制订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轿车政策规定应提到议事日程。如果自主品牌轿车能成为政府采购主体,对提升自主品牌市场影响极为有利,自主品牌轿车发展将跃上一个大台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集团业绩考核内容,增加对企业自主开发的考核指标。
(三)加强出口管理
“十五”期间,汽车行业很好地应对了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汽车行业进出口均出现了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汽车商品进出口首次出现贸易顺差,预计今后汽车产品出口还会逐年增加,成为重要的机电出口产品。
目前,尽管汽车出口增长迅速,但汽车产品出口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出口产品多以自主品牌为主,以低中端产品为主,以低价格竞争为主,极易造成贸易摩擦;缺少国际销售网络和经验,以代理制为主,难以获得有利的效益;同时,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售后服务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和控制的情况下,大批量出口,容易产生不良结果影响我国汽车产品的信誉,滞缓出口的进程,极易重蹈摩托车出口曾经出现的混乱局面。此外,在国外投资建厂,也缺少有关方面的人员、知识和经验。因此,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研究制定提高贸易竞争力的有关政策,加强汽车出口管理工作,建立汽车出口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信息服务平台等。
(四)促进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是以国有资本为主,目前,国内前10家汽车企业年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的85%,前15家企业年产量占有率接近95%的市场份额,其中只有吉利一家为民营企业,其余14家均为国有资本占主导甚至国有独资。这种资本结构与汽车产业作为竞争性产业的属性是不相符的,应加快研究促进汽车企业资本多元化进程的措施。
一、情况分析
(一)私人消费需求拉动产销同比持续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汽车行业开局良好,1、2、3月份,产销同比均超过36%增长速度,呈较快较高增长,进入4、5月份,虽然产销与上月相比,开始出现逐月下降,并呈现回调的趋势(4月环比下降6.54%、5月环比下降15.31%),但产销同比仍保持快速增长(4、5月同比分别增长25.2%和26.69%)。1—6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63.03万辆和353.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94%和26.7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59.63万辆和251.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3%和36.53%,分别高于汽车产销同比11.36和9.82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103.4万辆和102.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6%和7.71%。在乘用车品种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分别为188.64万辆和180.3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50.26%和46.9%,分别高于汽车产销同比21.32和20.19个百分点。轿车增长是拉动汽车增长的主力军。目前,私人购买轿车已占77%,私人消费增长是拉动汽车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今后,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将主要取决于私人消费需求变化。
(二)产品结构向高效、小排量、低排放方向发展,自主品牌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受油价不断上涨(已多次调高成品油价格)、汽车消费税政策调整及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等政策因素共同影响,以小排量、低油耗及综合使用成本更经济的乘用车产品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今年1—6月,国内1.6L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共销售158.42万辆,占汽车销量的44.8%,其中:1L〈排量≤1.6L的乘用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7.72%,累计销售111万辆,占汽车销量的31.1%、乘用车销量的44.23%。虽然目前排量1.6L及以下的乘用车比例仍低于世界发达汽车国家在轿车进入家庭的初期70%的水平,但在今后,随着油价不断走高、能源供应趋紧及相关政策的引导,1.6L及以下的小排量、低排放、高效、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会逐年上升,产品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小排量经济型汽车将成为乘用车市场消费的主体;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代用燃料汽车将在具有资源优势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乘用车的柴油化率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等。
小排量汽车的需求增长还促进自主品牌轿车稳步增长。2005年自主品牌轿车约占全部轿车销售总量的23%。今年1—5月,自主品牌轿车已占全部轿车销售总量的26%。
(三)汽车行业整体效益水平提高,利润、利税总额保持高速增长
今年以来,由于汽车消费增长快,促进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较快,并一改去年全行业盈利水平持续走低(2005年利润总额526.17亿元,同比下降24.33%,)及重点企业集团利润大幅下降(利润总额234.96亿元,同比下降39.89%)的低迷局面,全行业利润和利税总额保持高速增长,且增幅明显高于产销增幅,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显著提高。1—5月,实现利润总额为290.97亿元,同比增长71.84%,利润增幅比产销增幅分别高出42.9个百分点和45.1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总额591.57亿元,同比增长50.2%,利税增幅比产销增幅分别高出21.26个百分点和23.49个百分点。
(四)出口增势强劲,对汽车产销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
今年1—5月,汽车商品进出口形势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84.43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79.69亿美元,同比增长63.34%,出口总额104.74亿美元,同比增长49.02%。由于出口需求旺盛,使得无论是整车出口或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出口都保持同比较快增长态势,出口产品结构也在加快优化升级。1—5月,汽车(含底盘)累计出口11.33万辆,同比增长1.1倍,累计出口创汇10.66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在汽车主要出口品种中,轿车、客车和载货车三大品种均保持较高较快增长势头,个别中高档客车已开始大批量出口,一些中重型载货汽车、自主品牌轿车已经实现批量、持续出口。其中:载货车累计出口5.27万辆,同比增长48.06%,累计出口创汇3.48亿美元,同比增长56.97%;轿车累计出口2.86万辆,同比增长3.6倍,累计出口创汇2.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倍;客车累计出口0.69万辆,同比增长99.51%,累计出口创汇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国内部分企业已开始主动参与国际兼并重组、尝试在海外投资建厂。虽然目前整车出口量还很小(仅占汽车销量的3.2%),对汽车增长的影响较弱,但增长势头强劲,由于出口集中在少数企业,对其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对此应予高度关注。
此外,摩托车出口量和创汇额也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1—4月,摩托车累计出口246.76万辆,占摩托车销量的37.1%,同比增长40.56%,累计出口创汇近9亿美元,同比增长55.92%。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高度关注油价上涨对私人汽车消费的影响
尽管目前油价上涨对汽车消费还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影响的滞后性是存在的,据有关机构对湖北六城市243位市民调查显示:有65.5%市民反映油价上涨后会打消买车的念头;在打算购车的人中,36.6%的人由考虑购买大排量车改为买小排量车;44.8%的人由打算购买小排量车改为取消购车计划;只有小部分人表示大排量车照买不误。收入较低的人群对使用费用是非常敏感的。由此推测,一方面私人消费需求可能减小,另一方面高油耗型汽车销售将受到影响,小排量节油环保型汽车会受到市场欢迎。
(二)政府采购优先考虑自主品牌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积累,2升左右排量的自主品牌轿车将陆续投放市场,已上市的同级别产品也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其性能、水平基本能够满足政府用车的要求,因此,制订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轿车政策规定应提到议事日程。如果自主品牌轿车能成为政府采购主体,对提升自主品牌市场影响极为有利,自主品牌轿车发展将跃上一个大台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集团业绩考核内容,增加对企业自主开发的考核指标。
(三)加强出口管理
“十五”期间,汽车行业很好地应对了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汽车行业进出口均出现了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汽车商品进出口首次出现贸易顺差,预计今后汽车产品出口还会逐年增加,成为重要的机电出口产品。
目前,尽管汽车出口增长迅速,但汽车产品出口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出口产品多以自主品牌为主,以低中端产品为主,以低价格竞争为主,极易造成贸易摩擦;缺少国际销售网络和经验,以代理制为主,难以获得有利的效益;同时,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售后服务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和控制的情况下,大批量出口,容易产生不良结果影响我国汽车产品的信誉,滞缓出口的进程,极易重蹈摩托车出口曾经出现的混乱局面。此外,在国外投资建厂,也缺少有关方面的人员、知识和经验。因此,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研究制定提高贸易竞争力的有关政策,加强汽车出口管理工作,建立汽车出口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信息服务平台等。
(四)促进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是以国有资本为主,目前,国内前10家汽车企业年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的85%,前15家企业年产量占有率接近95%的市场份额,其中只有吉利一家为民营企业,其余14家均为国有资本占主导甚至国有独资。这种资本结构与汽车产业作为竞争性产业的属性是不相符的,应加快研究促进汽车企业资本多元化进程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