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少年交警校
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是一所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现有学生1036人,其中668人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往往居住不稳定,流动性大,父母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且忙于打工,对子女监护不到位,加上城乡之间的观念和经济差距给农民工子女教育带来了一些影响,给学校管理增大了难度,造成了学校管理不力,甚至脱节。因为多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致使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行为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尤其是心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特别突出的是在自我认知方面,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存在自卑心理;社会交往方面,交往能力差,不敢与人交往,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性格方面,性格过于内向。当然,可贵的是他们大多善良、纯洁、爱劳动、有爱心。看着这群从农村来的孩子怯怯的目光,梨园小学教师深深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如何利用少年交警校特色促进农民工孩子身心健康,在警校这块沃土中健康成长起来呢?梨园小学依托学校少年交警校特色,渗透思想教育,通过少年交警校“六部曲”促进农民工孩子健康成长,加强农民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让农民工孩子心灵的家园纯净而美丽。
一、师生关爱,打开心扉
巴特尔曾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由于来异地求学的流动儿童不停地“转战”,使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知识面狭窄,见识少,胆子小,不善于与人交往,使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从而产生自卑,因而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同学的关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教。”作为教师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关心这些学生,多了解一些他们的情况。课堂上要多给他们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教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都能让孩子兴奋,让孩子扬起生活的风帆,树立起自信。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各班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子”的活动,帮助流动的农民工儿童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民工儿童深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验到教师一视同仁的关爱,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和同学,把老师和同学当作自己的朋友,愿打开自己的心扉,接受老师的帮助和引导。
二、警校活动,树立信心
活动能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使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有所反省,并不断改进,最终克服人格的弱点与缺陷,促进他们的人格更加完善。通过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对流动的农民工儿童更为重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各班利用班会午会的时间专门开展“我是小交警,我端庄”“我是小交警,我最美”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班会,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开展“我是军校学员”“军训有感”演讲、征文比赛;具有警校特色的“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开学典礼;城市公共交通及无车日的上街宣传;“交通宣传进社区”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走上街头,走进社区,用行动宣传交通、国防知识,宣传学校、宣传自己,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教育和锻炼,自信心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榜样引路,激发自信
榜样的力量是不可替代的。军人是保卫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现代经济建设的钢铁长城,而他们的风采更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模范榜样。军人不畏献身的爱国主义牺牲精神,勇于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舍己为人的品格,无不深深打动着孩子的心灵。整齐划一、务求规范、严谨过硬的生活态度,顽强训练、顽强学习的人生追求,都是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崇高风范。为此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活动。“请进来”,即请交警、消防、武警战士、校外辅导员担任每学期开学第一次升旗仪式的升旗手;请优秀战士、辅导员上讲台讲身边英雄的故事,进行交通手势操和军事表演。不仅如此,学校还开设具有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军体课,让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交警、消防、武警以及守桥部队的官兵每周一次走进孩子们的课堂,用他们标准的军姿、飒爽的英姿来感染、训练孩子们,站军姿、练队列、做交通手势操,让孩子们在规范化的训练中强健体魄,磨练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意志,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走出去”,即带学生到武警驻地参观,军营是孩子们心中的圣地,军人是孩子们的偶像,于是我们利用综合实践课带领孩子走进军营。看队列表演和基地军事训练;看战士们内务管理,看部队荣誉室;听教官讲部队的光荣史,听战士们苦练基本功事迹介绍。并充分利用军事冬令营、夏令营,让孩子在军营中学习参观,让军人严谨的作风、严明的纪律、高度的集体感在孩子们心中潜滋暗长。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促进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孩子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四、社会关爱,学会交流
2009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校一栋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投入使用。新的校园环境,新的教学楼,新的桌椅,新的教学设施,新的义务教育机制,免去了农民工孩子的杂费,同一片蓝天下来自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公平、同等的教育,真正共享了均衡发展的欢乐幸福。
少年警校是农民工孩子的乐园,为了让进入少年警校的农民工感受到政府、学校和社会对他们及孩子的关爱,让他们愿意与人交往,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活动:在重庆市第一个农民工日之时,举行了“流动的时光,永恒的快乐”大型文艺汇演活动,邀请全校的农民工家长参加了演出,还赠送每位农民工一张电影票,让他们和他们的孩子深深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不仅如此,学校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建立了“学生党员义务支教基地”,让来自偏远农村的大学生们以自己亲身的经历来感染农民工孩子,让他们树立自信。我们还和西南大学法学院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法律援助点”,帮助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北碚区交警支队的警察叔叔们给孩子们送来了一批新书;西南大学文献所的李海霞教授长期帮助我校的农民工孩子。我校还与西南大学爱心社的大学学子们携手开展“‘1+1’义务家教”活动,让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浓浓关爱之情,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五、家校联手,促使发展
家庭是孩子人性和理想的养育所,因此,家庭关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缺少家庭关爱的儿童不会有自尊。而进入我校的很多农民工孩子的家庭都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残缺不全的阶段,再加之家长文化水平都较低,对孩子的教养方法也都较欠缺。为此,我们不仅要求教师每期要对全班的农民工孩子进行家访,向家长们传授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而且我们为了让第一次走进警校的农民工孩子的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也为了让城里孩子的家长更放心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架起沟通的桥梁”的家长会。各班教师根据学校家长会前的专题培训,针对自己班上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要遭遇的一些心理危机与家长们一起讨论,并把一些方法教给家长,增强流动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促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让他们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学会欣赏和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
六、高校联合,促进提高
要帮助农民工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光靠学校的资源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注重与学校附近的高校联合,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成为他们的素质教育基地。经常与他们联手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与大学生们的交往中树立自信。例如,我们请来西南大学来自农村的优秀学生给孩子们讲自己成长的经历;开展“爱心结对子”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的一些联谊、比赛活动;组织部分小交警队员和农民工孩子参加西南大学外语学院的迎新文化艺术节;请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定期给他们进行专题心理辅导;成立“开心聊天室”来帮助流动儿童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
通过以上思想道德建设“六部曲”,孩子们有了可喜的变化,笑容写在了脸上,孩子们进步了,自信了。2009年北碚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有两名小学生获得,其中一名就是梨园小学农民工孩子刘洋。像刘洋这样的孩子很多很多,农民工孩子可以自豪地同城里的孩子一块竞技,走上领奖台。同在一所学校,你分不清谁是城里的娃,谁是农民工的娃。随着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进入梨园少年交警校的孩子将会越来越多,他们为学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形成了独特的教育资源,在警校的天地里孩子心灵的家园纯净而美丽,农民工的孩子将健健康康地成长。(稿件编号:100519002)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400700,该单位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届常务理事。电邮:zhouyaozhou@163.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是一所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现有学生1036人,其中668人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往往居住不稳定,流动性大,父母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且忙于打工,对子女监护不到位,加上城乡之间的观念和经济差距给农民工子女教育带来了一些影响,给学校管理增大了难度,造成了学校管理不力,甚至脱节。因为多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致使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行为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尤其是心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特别突出的是在自我认知方面,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存在自卑心理;社会交往方面,交往能力差,不敢与人交往,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性格方面,性格过于内向。当然,可贵的是他们大多善良、纯洁、爱劳动、有爱心。看着这群从农村来的孩子怯怯的目光,梨园小学教师深深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如何利用少年交警校特色促进农民工孩子身心健康,在警校这块沃土中健康成长起来呢?梨园小学依托学校少年交警校特色,渗透思想教育,通过少年交警校“六部曲”促进农民工孩子健康成长,加强农民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让农民工孩子心灵的家园纯净而美丽。
一、师生关爱,打开心扉
巴特尔曾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由于来异地求学的流动儿童不停地“转战”,使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知识面狭窄,见识少,胆子小,不善于与人交往,使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从而产生自卑,因而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同学的关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教。”作为教师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关心这些学生,多了解一些他们的情况。课堂上要多给他们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教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都能让孩子兴奋,让孩子扬起生活的风帆,树立起自信。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各班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子”的活动,帮助流动的农民工儿童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民工儿童深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验到教师一视同仁的关爱,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和同学,把老师和同学当作自己的朋友,愿打开自己的心扉,接受老师的帮助和引导。
二、警校活动,树立信心
活动能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使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有所反省,并不断改进,最终克服人格的弱点与缺陷,促进他们的人格更加完善。通过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对流动的农民工儿童更为重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各班利用班会午会的时间专门开展“我是小交警,我端庄”“我是小交警,我最美”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班会,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开展“我是军校学员”“军训有感”演讲、征文比赛;具有警校特色的“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开学典礼;城市公共交通及无车日的上街宣传;“交通宣传进社区”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走上街头,走进社区,用行动宣传交通、国防知识,宣传学校、宣传自己,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教育和锻炼,自信心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榜样引路,激发自信
榜样的力量是不可替代的。军人是保卫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现代经济建设的钢铁长城,而他们的风采更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模范榜样。军人不畏献身的爱国主义牺牲精神,勇于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舍己为人的品格,无不深深打动着孩子的心灵。整齐划一、务求规范、严谨过硬的生活态度,顽强训练、顽强学习的人生追求,都是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崇高风范。为此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活动。“请进来”,即请交警、消防、武警战士、校外辅导员担任每学期开学第一次升旗仪式的升旗手;请优秀战士、辅导员上讲台讲身边英雄的故事,进行交通手势操和军事表演。不仅如此,学校还开设具有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军体课,让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交警、消防、武警以及守桥部队的官兵每周一次走进孩子们的课堂,用他们标准的军姿、飒爽的英姿来感染、训练孩子们,站军姿、练队列、做交通手势操,让孩子们在规范化的训练中强健体魄,磨练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意志,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走出去”,即带学生到武警驻地参观,军营是孩子们心中的圣地,军人是孩子们的偶像,于是我们利用综合实践课带领孩子走进军营。看队列表演和基地军事训练;看战士们内务管理,看部队荣誉室;听教官讲部队的光荣史,听战士们苦练基本功事迹介绍。并充分利用军事冬令营、夏令营,让孩子在军营中学习参观,让军人严谨的作风、严明的纪律、高度的集体感在孩子们心中潜滋暗长。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促进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孩子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四、社会关爱,学会交流
2009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校一栋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投入使用。新的校园环境,新的教学楼,新的桌椅,新的教学设施,新的义务教育机制,免去了农民工孩子的杂费,同一片蓝天下来自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公平、同等的教育,真正共享了均衡发展的欢乐幸福。
少年警校是农民工孩子的乐园,为了让进入少年警校的农民工感受到政府、学校和社会对他们及孩子的关爱,让他们愿意与人交往,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活动:在重庆市第一个农民工日之时,举行了“流动的时光,永恒的快乐”大型文艺汇演活动,邀请全校的农民工家长参加了演出,还赠送每位农民工一张电影票,让他们和他们的孩子深深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不仅如此,学校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建立了“学生党员义务支教基地”,让来自偏远农村的大学生们以自己亲身的经历来感染农民工孩子,让他们树立自信。我们还和西南大学法学院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法律援助点”,帮助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北碚区交警支队的警察叔叔们给孩子们送来了一批新书;西南大学文献所的李海霞教授长期帮助我校的农民工孩子。我校还与西南大学爱心社的大学学子们携手开展“‘1+1’义务家教”活动,让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浓浓关爱之情,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五、家校联手,促使发展
家庭是孩子人性和理想的养育所,因此,家庭关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缺少家庭关爱的儿童不会有自尊。而进入我校的很多农民工孩子的家庭都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残缺不全的阶段,再加之家长文化水平都较低,对孩子的教养方法也都较欠缺。为此,我们不仅要求教师每期要对全班的农民工孩子进行家访,向家长们传授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而且我们为了让第一次走进警校的农民工孩子的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也为了让城里孩子的家长更放心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架起沟通的桥梁”的家长会。各班教师根据学校家长会前的专题培训,针对自己班上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要遭遇的一些心理危机与家长们一起讨论,并把一些方法教给家长,增强流动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促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让他们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学会欣赏和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
六、高校联合,促进提高
要帮助农民工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光靠学校的资源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注重与学校附近的高校联合,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成为他们的素质教育基地。经常与他们联手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与大学生们的交往中树立自信。例如,我们请来西南大学来自农村的优秀学生给孩子们讲自己成长的经历;开展“爱心结对子”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的一些联谊、比赛活动;组织部分小交警队员和农民工孩子参加西南大学外语学院的迎新文化艺术节;请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定期给他们进行专题心理辅导;成立“开心聊天室”来帮助流动儿童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
通过以上思想道德建设“六部曲”,孩子们有了可喜的变化,笑容写在了脸上,孩子们进步了,自信了。2009年北碚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有两名小学生获得,其中一名就是梨园小学农民工孩子刘洋。像刘洋这样的孩子很多很多,农民工孩子可以自豪地同城里的孩子一块竞技,走上领奖台。同在一所学校,你分不清谁是城里的娃,谁是农民工的娃。随着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进入梨园少年交警校的孩子将会越来越多,他们为学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形成了独特的教育资源,在警校的天地里孩子心灵的家园纯净而美丽,农民工的孩子将健健康康地成长。(稿件编号:100519002)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400700,该单位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届常务理事。电邮:zhouyaozhou@163.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