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一件爱心事件
2002年,田薇薇在长沙开了一家服装店。初出茅庐,田薇薇便尝到了做生意的不易。竞争的激烈和微薄的利润,常常压得田薇薇喘不过气来。
一天晚上,田薇薇正打算关店门的时候,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妇女走了进来。她要买件只有一只袖子的上衣,这让田薇薇感到很奇怪。田薇薇仔细一看,发现她的一只袖子里空荡荡的。她顿时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是一样的手部残疾,同情之感油然而生,而自己店里根本没有这种商品。阿姨一脸失望,满腹抱怨地说:“差不多把长沙的服装店都跑遍了,看来是真的买不到了!”
或许是阿姨的话触动了田薇薇,她拉住正要出门的阿姨说:“你看我这里的衣服哪件你喜欢,我明天找裁缝店帮你把袖子裁下来,你看好吗?”
阿姨赶紧感谢田薇薇。经过一翻挑选,她拿了一件衣服交给了田薇薇。第二天,阿姨来拿衣服,硬是多塞给了田薇薇二十元,说以后要是有需要,还要请田薇薇多帮忙了,当然最好田薇薇就卖这服装是再好不过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阿姨的话深深打动了田薇薇。类似残疾人用的一只袖子的上衣或缺一个裤腿的裤子,特大号的服装,或者是特小号鞋子等等,在市场很难买到。虽然说这类的消费群体不比大众群体多,却也是有一定的需求,如果专门经营这些产品,利润肯定不会少!
一番思考后,田薇薇决定把自己的服装店盘出去,开一家怪缺商店,专门经营一些其他大百货公司或大商店里没有的东西。
人无我有的“怪”
最初,田薇薇将产品定义在一些生产得少卖得也少,但市场上绝对会有需求的商品,像6个手指头的手套,缺一只袖子的上装,少一条裤腿的裤子,腿部残疾者假肢上的泡沫软垫,适合驼背者使用的睡床,缺脚人的单只袜子、鞋子等等。田薇薇相信,不管如何古怪,只要从人们的特殊需求去思考,这类特殊的商品,就一定会有市场的。
创业的思路是有了,可是上哪儿去找这类商品呢?
田薇薇先尝试着找了一些比较大的服装生产商,对方虽然承认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因为数量太小,没有办法为其单独生产。没办法,她只好去找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服装生产工厂,对方也答应生产,但价格要比一般的衣服稍高一些。田薇薇仔细询问了价格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光是找这些生产商、加工厂,田薇薇就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她几乎是跑遍了整个长沙市。经过一个月时间的筹备后,田薇薇终于把“怪缺商店”开在了长沙繁华的商业区内。
虽然说商品本身的奇特就是一种很好的广告效应,但如何让自己的“怪缺商店”迅速让人们所接受,田薇薇着实是动了脑筋。
她决定以人为本打开这个缺口。在开业的时候,田薇薇特地捐赠了一批免费的残疾人服装到长沙市残疾人联合协会。很快,田薇薇这个特别的店面因为捐赠了特别的商品而被长沙的各大报纸争相报道。一时间她这家店成了长沙市的热点,商品也一件件被卖出去,生意果然做开了。
一个月下来,田薇薇算了算,一个月竟然挣了差不多上万元,这比以前开服装店强多了
人无我有的“缺”
可没几个月,田薇薇很快发现这类奇怪商品因为面对的消费层非常特殊,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如果这样单调地继续下去,小店迟早寿终正寝。所以她又始思考着再增加些业务。
田薇薇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商机是聊出来的”。因此,田薇薇越来越喜欢跟人聊天,对别人的特殊需求特别关心。
一段时间下来,田薇薇听到最多的就是别人的抱怨,比如袜子少了一只,紫砂茶具丢了盖子,或者刚买的一双高级耐克鞋便丢了一只等等。而且,不止一个人说起这样一句话:“买新的又心疼,不买又用不了,要是有单独卖的就好了!”
经过调查,先不说其它地方有没有,长沙根本没有这样可以补缺的地方。所以要是袜子丢了一只或者鞋子丢了一只,结果也只能是扔了再买一双。自己的店名叫“怪缺商店”,可是,现在却只有怪而无缺的业务,而且古怪商品需要的人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东西缺少一只,而买新的不划算,不如再花点钱补齐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它针对的是所有的消费群众,不再局限于特别消费群了,因此,涉及这类商品一定会大有前途。想到这里,田薇薇一咬牙,决定在店里再开设一个补缺的业务,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怪缺商店”。
当田薇薇打算列出详细的购买清单时,才发现因为补缺的范围太大,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商品且商品是那样的多品牌多品种化,把所有补缺商品的都买回来放在店里出售是根本不现实的。这时候她想到了很多公司预约的作法,受此启发,她也打算让顾客先把需要的商品事先登记,然后再有针对地一一置齐。
她选了一些比较普遍且易破损的补缺商品放置到店中,比如说:颜色单一无图案的袜子、一只紫砂茶具的杯盖、可用同样布科缝制上去的破损衣服等等。其实店面上摆的补缺商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田薇薇把补缺业务重点放在了预约登记配置服务。店里面特别设立一个怪缺商品登记薄,顾客可以当时到店里登记缺失的东西,或者采取电话预约的方式添货都可以。
田薇薇会根据登记薄里缺失商品的需求,按时间的前后顺序排列,如果能购买得到的千方百计地采购供应,要是实在采购不到就要代顾客设计配置,或找加工厂定做。
为了保持“怪缺商店”的良好声誉,田薇薇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帮顾客补齐所需的缺失商品。不仅如此,她尽量去缩短交货的时间,因为预订之后添购补缺商品的速度要快,否则顾客会失去耐心。
虽然有些商品在采购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基本上每件补缺商品都还是可可以赚取高于成本百分之二十的利润,所以田薇薇虽然辛苦,但也乐此不疲!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田薇薇有了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而她的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也得到了较好的完善。顾客在她这里都能够以最快的时间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怪缺商店”以业务独特、口碑良好而被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传开,顾客越来越多,登记薄也越来越厚。
一个月算下来,改变思路后的“怪缺商店”,营业利润比原先翻了差不多两倍!渐渐的,“怪缺商店”的存在,让一些消费者改变了以前的消费观念:商品残缺是可以有另外一种解决方式的,而且这种解决方式还是以节约成本为基础的。
直至2005年底,在“怪缺商店”半年赚足十多万元时,田薇薇已经考虑要请一些员工扩大自己的规模,而且她相信把这个“怪缺商店”开到各大城市里肯定也会有它的市场,她已经在为这个想法而努力了。
编辑点评:
其实,这样的怪缺商店在国外,早已不是件稀奇的事情。本刊也曾对此进行过报道。而在国内,能满足人们特殊需要的店铺却少得可怜。田薇薇的成功,就在于能敏锐地发现人们的特殊需求。
编辑:亚 锋
2002年,田薇薇在长沙开了一家服装店。初出茅庐,田薇薇便尝到了做生意的不易。竞争的激烈和微薄的利润,常常压得田薇薇喘不过气来。
一天晚上,田薇薇正打算关店门的时候,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妇女走了进来。她要买件只有一只袖子的上衣,这让田薇薇感到很奇怪。田薇薇仔细一看,发现她的一只袖子里空荡荡的。她顿时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是一样的手部残疾,同情之感油然而生,而自己店里根本没有这种商品。阿姨一脸失望,满腹抱怨地说:“差不多把长沙的服装店都跑遍了,看来是真的买不到了!”
或许是阿姨的话触动了田薇薇,她拉住正要出门的阿姨说:“你看我这里的衣服哪件你喜欢,我明天找裁缝店帮你把袖子裁下来,你看好吗?”
阿姨赶紧感谢田薇薇。经过一翻挑选,她拿了一件衣服交给了田薇薇。第二天,阿姨来拿衣服,硬是多塞给了田薇薇二十元,说以后要是有需要,还要请田薇薇多帮忙了,当然最好田薇薇就卖这服装是再好不过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阿姨的话深深打动了田薇薇。类似残疾人用的一只袖子的上衣或缺一个裤腿的裤子,特大号的服装,或者是特小号鞋子等等,在市场很难买到。虽然说这类的消费群体不比大众群体多,却也是有一定的需求,如果专门经营这些产品,利润肯定不会少!
一番思考后,田薇薇决定把自己的服装店盘出去,开一家怪缺商店,专门经营一些其他大百货公司或大商店里没有的东西。
人无我有的“怪”
最初,田薇薇将产品定义在一些生产得少卖得也少,但市场上绝对会有需求的商品,像6个手指头的手套,缺一只袖子的上装,少一条裤腿的裤子,腿部残疾者假肢上的泡沫软垫,适合驼背者使用的睡床,缺脚人的单只袜子、鞋子等等。田薇薇相信,不管如何古怪,只要从人们的特殊需求去思考,这类特殊的商品,就一定会有市场的。
创业的思路是有了,可是上哪儿去找这类商品呢?
田薇薇先尝试着找了一些比较大的服装生产商,对方虽然承认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因为数量太小,没有办法为其单独生产。没办法,她只好去找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服装生产工厂,对方也答应生产,但价格要比一般的衣服稍高一些。田薇薇仔细询问了价格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光是找这些生产商、加工厂,田薇薇就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她几乎是跑遍了整个长沙市。经过一个月时间的筹备后,田薇薇终于把“怪缺商店”开在了长沙繁华的商业区内。
虽然说商品本身的奇特就是一种很好的广告效应,但如何让自己的“怪缺商店”迅速让人们所接受,田薇薇着实是动了脑筋。
她决定以人为本打开这个缺口。在开业的时候,田薇薇特地捐赠了一批免费的残疾人服装到长沙市残疾人联合协会。很快,田薇薇这个特别的店面因为捐赠了特别的商品而被长沙的各大报纸争相报道。一时间她这家店成了长沙市的热点,商品也一件件被卖出去,生意果然做开了。
一个月下来,田薇薇算了算,一个月竟然挣了差不多上万元,这比以前开服装店强多了
人无我有的“缺”
可没几个月,田薇薇很快发现这类奇怪商品因为面对的消费层非常特殊,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如果这样单调地继续下去,小店迟早寿终正寝。所以她又始思考着再增加些业务。
田薇薇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商机是聊出来的”。因此,田薇薇越来越喜欢跟人聊天,对别人的特殊需求特别关心。
一段时间下来,田薇薇听到最多的就是别人的抱怨,比如袜子少了一只,紫砂茶具丢了盖子,或者刚买的一双高级耐克鞋便丢了一只等等。而且,不止一个人说起这样一句话:“买新的又心疼,不买又用不了,要是有单独卖的就好了!”
经过调查,先不说其它地方有没有,长沙根本没有这样可以补缺的地方。所以要是袜子丢了一只或者鞋子丢了一只,结果也只能是扔了再买一双。自己的店名叫“怪缺商店”,可是,现在却只有怪而无缺的业务,而且古怪商品需要的人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东西缺少一只,而买新的不划算,不如再花点钱补齐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它针对的是所有的消费群众,不再局限于特别消费群了,因此,涉及这类商品一定会大有前途。想到这里,田薇薇一咬牙,决定在店里再开设一个补缺的业务,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怪缺商店”。
当田薇薇打算列出详细的购买清单时,才发现因为补缺的范围太大,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商品且商品是那样的多品牌多品种化,把所有补缺商品的都买回来放在店里出售是根本不现实的。这时候她想到了很多公司预约的作法,受此启发,她也打算让顾客先把需要的商品事先登记,然后再有针对地一一置齐。
她选了一些比较普遍且易破损的补缺商品放置到店中,比如说:颜色单一无图案的袜子、一只紫砂茶具的杯盖、可用同样布科缝制上去的破损衣服等等。其实店面上摆的补缺商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田薇薇把补缺业务重点放在了预约登记配置服务。店里面特别设立一个怪缺商品登记薄,顾客可以当时到店里登记缺失的东西,或者采取电话预约的方式添货都可以。
田薇薇会根据登记薄里缺失商品的需求,按时间的前后顺序排列,如果能购买得到的千方百计地采购供应,要是实在采购不到就要代顾客设计配置,或找加工厂定做。
为了保持“怪缺商店”的良好声誉,田薇薇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帮顾客补齐所需的缺失商品。不仅如此,她尽量去缩短交货的时间,因为预订之后添购补缺商品的速度要快,否则顾客会失去耐心。
虽然有些商品在采购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基本上每件补缺商品都还是可可以赚取高于成本百分之二十的利润,所以田薇薇虽然辛苦,但也乐此不疲!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田薇薇有了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而她的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也得到了较好的完善。顾客在她这里都能够以最快的时间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怪缺商店”以业务独特、口碑良好而被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传开,顾客越来越多,登记薄也越来越厚。
一个月算下来,改变思路后的“怪缺商店”,营业利润比原先翻了差不多两倍!渐渐的,“怪缺商店”的存在,让一些消费者改变了以前的消费观念:商品残缺是可以有另外一种解决方式的,而且这种解决方式还是以节约成本为基础的。
直至2005年底,在“怪缺商店”半年赚足十多万元时,田薇薇已经考虑要请一些员工扩大自己的规模,而且她相信把这个“怪缺商店”开到各大城市里肯定也会有它的市场,她已经在为这个想法而努力了。
编辑点评:
其实,这样的怪缺商店在国外,早已不是件稀奇的事情。本刊也曾对此进行过报道。而在国内,能满足人们特殊需要的店铺却少得可怜。田薇薇的成功,就在于能敏锐地发现人们的特殊需求。
编辑:亚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