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猪妊娠毒血症属于亚急性代谢病,常发生于妊娠期最后两个月或产犊前2~3天。一旦发病,轻则食欲衰退、精神萎靡,重则死亡。该病是由于母猪妊娠后期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代谢故障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有:低血糖、虚弱、失明、血液和尿液中含有大量酮等。
关键词:猪妊娠毒血症;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1 发病原因
1.1 通过对猪群的调查和患有妊娠毒血症猪的检查,猪妊娠毒血症发病原因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1)由于饲养管理方式不正确,饲料营养单一或不足,缺乏锻炼,导致妊娠猪体内营养不均衡,新陈代谢机能衰退,体质变弱,适应外界能力降低。
(2)应激会使母猪发生低血糖的情况。在调教妊娠后期母猪的反射性排泄时,如果给予的刺激过大,会引起肾上腺压力过大,导致其机能不全,进而导致了母猪低血糖的发生。
(3)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消耗大量能量,妊娠后期胎儿生长迅猛,相当于初生体重的80%,能量需求大,每天大约消耗70~85克葡萄糖。此时,如果饲喂饲料单一,营养不足,则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再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极易发展成妊娠毒血症。
(4)缺硒。硒元素的主要功能是抗氧化,当缺硒时,母猪体内不能足够供应碳水化合物,导致了脂肪分解后的过氧化物不能及时清除,对肝脏造成很严重的毒性作用,加速了毒血症的发生。
(5)缺乏维生素B7。如果母猪营养不良而导致维生素B7的缺乏,会引起体内新陈代谢障碍,造成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妊娠毒血症。
1.2 发病时,猪酮病、脂肪肝、高血脂的形成原因
(1)猪酮病的形成原因:母猪低血糖时,由于分解脂肪而产生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中,又由于氧含量的不足导致由脂肪分解的甘油未能异生成糖,造成酮体的超标。
(2)脂肪肝、高血脂的形成原因:猪患病时,进入肝脏的游离脂肪酸不能够被转化为甘油三酯,但肝脏会不断生产甘油三酯。由于磷脂合成减少,造成了甘油三酯不能被运出肝脏,从而造成甘油三酯堆积形成脂肪肝。由于母猪动用了大量的脂肪而又不能及时清除和利用,而造成了高血脂。
2 症状及剖检变化
2.1 症状
患有毒血症的猪在产前会出现精神不佳,心率加快,排尿减少且尿液呈黄色;进食、饮水变少,粪便或干或稀;体温偏低,耳颤,浑身发抖;反应迟钝,运动失控,站立不稳,最终昏迷甚至死亡。
2.2 剖检变化
对病死猪剖检后发现:肝脏异常肿大,比正常大约2~3倍,并且变得更加脆弱易碎;肾脏会出现肿大、出血并伴有脂变;肾上腺、甲状腺萎缩,颜色苍白;心脏内外膜上有出血点;脾脏出血、充血;胃粘膜坏死有炎症;腹水增多。
3 诊断
根据妊娠猪分娩前拒食的发病特点以及身体营养状况;是否缺乏运动;饲料搭配是否合理等因素,再根据上述剖检变化即可确诊。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试验检查,患有毒血症的猪血液中酮含量会增高10~30mg,血液中的非蛋白氮会增加,血糖降低。
另外,研究发现,血清中果糖胺浓度可以作为早期毒血症诊断指标;代谢物和血浆酶可作为预后指标。
4 防治
4.1 给予妊娠期母猪充分的营养和合理的管理,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1)饲喂太多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高的精料会使母猪过于肥胖,饲喂蛋白质与脂肪含量低的饲料会使母猪过瘦,两种情况都会引发毒血症;(2)避免饲喂制度突然发生变化;(3)经常检查猪群,一旦发现有相似症状,应及早治疗;(4)对公母猪分开饲养,避免后备母猪出现早配、滥配的情况。
4.2 在妊娠末期注意补充饲料的喂养,每天每只猪补充精料0.6~0.8kg,干草1~1.5kg,减少青饲料的饲喂量。还应注意补充食盐、胡萝卜、骨粉以保证母猪营养的均衡,同时,调整矿物质的比例;禁止投喂变质发霉、冰冻、腐败的饲料,所喂饲料应做到容积小、质量好。
4.3 注意妊娠期母猪的运动,动作不要急,要稳。防止猪群互相拥挤、撕咬、跳跃、踢打。分娩前两天进行一次检查,发现相应症状后及时处理,防止恶化。
毒血症的治疗原则是:降血酮、降血脂、升血糖,防止酸中毒,结合药物强心、利尿、增强肠胃功能。
治疗方法:应采取综合治疗法,中西药相结合进行治疗。心力衰竭时注射强心类药物,食欲不振时服用健胃类药物,再根据实际病情给予适量的强心或镇痛类药物。
(1)保护肝脏,提升血糖。取300~500毫升25%的葡萄糖溶液,向其中加入20毫升葡萄糖酸钙溶液,10毫升维C注射液,静脉注射,一天两次。
(2)将10%的葡萄糖溶液加以稀释,加入到0.08g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中,静脉注射,一天一次。0.05克硫酸素粉剂,肌肉注射,一天一次,持续七天。
(3)100毫升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注射,一天一次,持续三天,可有效缓解酸中毒。
(4)避免继发感染采用“混感必治”注射液(成分是:鱼腥草、氧氟沙星、苦参等),根据猪的体重计算注射量,每千克体重需注射0.1毫升,肌肉注射,连续使用2~3天。主要饲喂胡萝卜、干青草、苜蓿等,同时保持病猪的适量运动,促进快速康复。
治疗成效:母猪一旦患上妊娠毒血症,一般很难治疗痊愈,使用剖腹产取出猪仔后母猪可恢复,但猪仔成活率很低。由于该病还没有特效疗法,因此死亡率偏高。■
关键词:猪妊娠毒血症;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1 发病原因
1.1 通过对猪群的调查和患有妊娠毒血症猪的检查,猪妊娠毒血症发病原因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1)由于饲养管理方式不正确,饲料营养单一或不足,缺乏锻炼,导致妊娠猪体内营养不均衡,新陈代谢机能衰退,体质变弱,适应外界能力降低。
(2)应激会使母猪发生低血糖的情况。在调教妊娠后期母猪的反射性排泄时,如果给予的刺激过大,会引起肾上腺压力过大,导致其机能不全,进而导致了母猪低血糖的发生。
(3)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消耗大量能量,妊娠后期胎儿生长迅猛,相当于初生体重的80%,能量需求大,每天大约消耗70~85克葡萄糖。此时,如果饲喂饲料单一,营养不足,则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再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极易发展成妊娠毒血症。
(4)缺硒。硒元素的主要功能是抗氧化,当缺硒时,母猪体内不能足够供应碳水化合物,导致了脂肪分解后的过氧化物不能及时清除,对肝脏造成很严重的毒性作用,加速了毒血症的发生。
(5)缺乏维生素B7。如果母猪营养不良而导致维生素B7的缺乏,会引起体内新陈代谢障碍,造成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妊娠毒血症。
1.2 发病时,猪酮病、脂肪肝、高血脂的形成原因
(1)猪酮病的形成原因:母猪低血糖时,由于分解脂肪而产生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中,又由于氧含量的不足导致由脂肪分解的甘油未能异生成糖,造成酮体的超标。
(2)脂肪肝、高血脂的形成原因:猪患病时,进入肝脏的游离脂肪酸不能够被转化为甘油三酯,但肝脏会不断生产甘油三酯。由于磷脂合成减少,造成了甘油三酯不能被运出肝脏,从而造成甘油三酯堆积形成脂肪肝。由于母猪动用了大量的脂肪而又不能及时清除和利用,而造成了高血脂。
2 症状及剖检变化
2.1 症状
患有毒血症的猪在产前会出现精神不佳,心率加快,排尿减少且尿液呈黄色;进食、饮水变少,粪便或干或稀;体温偏低,耳颤,浑身发抖;反应迟钝,运动失控,站立不稳,最终昏迷甚至死亡。
2.2 剖检变化
对病死猪剖检后发现:肝脏异常肿大,比正常大约2~3倍,并且变得更加脆弱易碎;肾脏会出现肿大、出血并伴有脂变;肾上腺、甲状腺萎缩,颜色苍白;心脏内外膜上有出血点;脾脏出血、充血;胃粘膜坏死有炎症;腹水增多。
3 诊断
根据妊娠猪分娩前拒食的发病特点以及身体营养状况;是否缺乏运动;饲料搭配是否合理等因素,再根据上述剖检变化即可确诊。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试验检查,患有毒血症的猪血液中酮含量会增高10~30mg,血液中的非蛋白氮会增加,血糖降低。
另外,研究发现,血清中果糖胺浓度可以作为早期毒血症诊断指标;代谢物和血浆酶可作为预后指标。
4 防治
4.1 给予妊娠期母猪充分的营养和合理的管理,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1)饲喂太多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高的精料会使母猪过于肥胖,饲喂蛋白质与脂肪含量低的饲料会使母猪过瘦,两种情况都会引发毒血症;(2)避免饲喂制度突然发生变化;(3)经常检查猪群,一旦发现有相似症状,应及早治疗;(4)对公母猪分开饲养,避免后备母猪出现早配、滥配的情况。
4.2 在妊娠末期注意补充饲料的喂养,每天每只猪补充精料0.6~0.8kg,干草1~1.5kg,减少青饲料的饲喂量。还应注意补充食盐、胡萝卜、骨粉以保证母猪营养的均衡,同时,调整矿物质的比例;禁止投喂变质发霉、冰冻、腐败的饲料,所喂饲料应做到容积小、质量好。
4.3 注意妊娠期母猪的运动,动作不要急,要稳。防止猪群互相拥挤、撕咬、跳跃、踢打。分娩前两天进行一次检查,发现相应症状后及时处理,防止恶化。
毒血症的治疗原则是:降血酮、降血脂、升血糖,防止酸中毒,结合药物强心、利尿、增强肠胃功能。
治疗方法:应采取综合治疗法,中西药相结合进行治疗。心力衰竭时注射强心类药物,食欲不振时服用健胃类药物,再根据实际病情给予适量的强心或镇痛类药物。
(1)保护肝脏,提升血糖。取300~500毫升25%的葡萄糖溶液,向其中加入20毫升葡萄糖酸钙溶液,10毫升维C注射液,静脉注射,一天两次。
(2)将10%的葡萄糖溶液加以稀释,加入到0.08g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中,静脉注射,一天一次。0.05克硫酸素粉剂,肌肉注射,一天一次,持续七天。
(3)100毫升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注射,一天一次,持续三天,可有效缓解酸中毒。
(4)避免继发感染采用“混感必治”注射液(成分是:鱼腥草、氧氟沙星、苦参等),根据猪的体重计算注射量,每千克体重需注射0.1毫升,肌肉注射,连续使用2~3天。主要饲喂胡萝卜、干青草、苜蓿等,同时保持病猪的适量运动,促进快速康复。
治疗成效:母猪一旦患上妊娠毒血症,一般很难治疗痊愈,使用剖腹产取出猪仔后母猪可恢复,但猪仔成活率很低。由于该病还没有特效疗法,因此死亡率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