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反之,则有损于学生的进步,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反反复复的,它需要咱们教师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严格要求,不放过每一次教育的契机,不放过每一个“问题生”,用坚韧的毅力去帮扶学生战胜自身的不良习惯,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习惯;教育;培养;策略
在教育活动中,咱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自觉读书的习惯,行为不规范、不文明,甚至没有学习的信心和想法……咱们有的老师失去信心,有的老师无力关照这个弱势群体,所以就放弃了教育,由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得不到及时矫正,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何不放弃教育,咱们教师如何抓住教育契机,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品质和学生自身的不良习惯作斗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训练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乱抛纸屑,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这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要给病人治病,必须了解病的症结。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咱们一旦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就要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不仅了解家庭和社会影响;不仅了解生理原因,还要了解心理特征;不仅要掌握表面现象,还要掌握“庐山真面目”。例如:顽皮型差生,大多学习不用心,成绩较差,但他们在其他方面却精力旺盛:机灵、敏捷、好奇、重感情、好动贪玩、耍小聪明应付老师、爱打抱不平、惹是生非、出风头、扰乱教学秩序等,这是他们突出的特点。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的办法,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用到位班集体做好事上。属于迟钝型的差生,通常智力较差,自卑感较重。对于他们必须在开发智力,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等方面狠下功夫,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补上拉下的功课,解除自卑感。教师本身要始终坚持,决不言放弃,用坚韧的毅力帮助差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这就要求咱们教师要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因材施教、分类训导
根据不良习惯的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办法。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在摸清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要、动机、兴趣、信念、气质、性格等情况下,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一定的层次。设计教学时,在整体的教学目标中,应有一定的阶段性,让学生能有反馈的机会。在作业及练习布置上,应考虑学生的基础,加强练习作业的指导。即使过关测试,也通过复习、测试、分析、矫正、复测几个阶段,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补偿机会。教师应多开展教学活动,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引起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逐步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五、增强责任、不辱使命
没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蜜蜂、蜡烛、人梯、基石、渡船,这是对教师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教书育人、甘为人梯、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是我们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这种高尚品德常常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巧妙有机地结合知识传授,展现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人格力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要不良习惯凤凰涅槃,首先需要我们教师要有爱心、耐心、信心和责任心,要能静心工作。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育的根须是苦的,而教育的果实却是甜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咱们教师不断学习探究,增强责任感,以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以满腔的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的心理活动及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工作方法,在和学生不良习惯的对峙中始终坚持,不言放弃,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咱们定会在教育的这块田地里收获累累硕果!
总之,学生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在这一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习惯的反复性,但相信只要执着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一定能发现更多好方法,让更多学生在好习惯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习惯;教育;培养;策略
在教育活动中,咱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自觉读书的习惯,行为不规范、不文明,甚至没有学习的信心和想法……咱们有的老师失去信心,有的老师无力关照这个弱势群体,所以就放弃了教育,由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得不到及时矫正,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何不放弃教育,咱们教师如何抓住教育契机,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品质和学生自身的不良习惯作斗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训练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乱抛纸屑,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这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要给病人治病,必须了解病的症结。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咱们一旦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就要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不仅了解家庭和社会影响;不仅了解生理原因,还要了解心理特征;不仅要掌握表面现象,还要掌握“庐山真面目”。例如:顽皮型差生,大多学习不用心,成绩较差,但他们在其他方面却精力旺盛:机灵、敏捷、好奇、重感情、好动贪玩、耍小聪明应付老师、爱打抱不平、惹是生非、出风头、扰乱教学秩序等,这是他们突出的特点。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的办法,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用到位班集体做好事上。属于迟钝型的差生,通常智力较差,自卑感较重。对于他们必须在开发智力,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等方面狠下功夫,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补上拉下的功课,解除自卑感。教师本身要始终坚持,决不言放弃,用坚韧的毅力帮助差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这就要求咱们教师要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因材施教、分类训导
根据不良习惯的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办法。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在摸清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要、动机、兴趣、信念、气质、性格等情况下,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一定的层次。设计教学时,在整体的教学目标中,应有一定的阶段性,让学生能有反馈的机会。在作业及练习布置上,应考虑学生的基础,加强练习作业的指导。即使过关测试,也通过复习、测试、分析、矫正、复测几个阶段,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补偿机会。教师应多开展教学活动,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引起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逐步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五、增强责任、不辱使命
没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蜜蜂、蜡烛、人梯、基石、渡船,这是对教师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教书育人、甘为人梯、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是我们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这种高尚品德常常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巧妙有机地结合知识传授,展现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人格力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要不良习惯凤凰涅槃,首先需要我们教师要有爱心、耐心、信心和责任心,要能静心工作。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育的根须是苦的,而教育的果实却是甜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咱们教师不断学习探究,增强责任感,以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以满腔的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的心理活动及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工作方法,在和学生不良习惯的对峙中始终坚持,不言放弃,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咱们定会在教育的这块田地里收获累累硕果!
总之,学生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在这一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习惯的反复性,但相信只要执着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一定能发现更多好方法,让更多学生在好习惯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