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海是大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北海船舶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文章基于对北海船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环境的分析,指出了北海船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遇和问题,并对加快北海船舶产业的发展给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船舶产业 ,发展 , 政策
【 pick to 】 southeast region of north sea is an important sea rou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of opening up increasing, the north sea shipp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ushered in the new historical opportunity time.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north sea ship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north sea shipp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an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sea shipping industry policy Suggestions are given.
【 key words 】 shipp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olicy
中图分类号:U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船舶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2003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造船产量快速增长,造船完工量、接新订单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广西沿海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海洋运输业发展前景广阔,对船舶制造及修理服务需求大幅增长,给广西沿海船舶修造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北海应依托“天时”、“地利”、“人和”,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大力发展具有北海特色的船舶修造产业,努力打造大西南船舶修造基地。
一、北海市船舶产业的基本情况
北海市现有在册船舶修造企业12家(含航修2家),规模以上企业3家,大多仅从事船舶修理业务,具备造船能力的仅有3家,单船吨位在3000 吨以下,一般为普通船只和渔船,新奥船厂能建造3000吨以下LPG及LNG 船。2007 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不足1亿元。现有船舶修造企业主要分布在地角、外沙、市区北岸及合浦县党江镇,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场地狭窄,设备及管理落后。海景大道建成后,由于要恢复海岸沙滩原貌,船坞要填埋,进一步限制了企业发展的条件。合浦党江地区有多家企业开展1000吨以下挖沙工程铁壳船的修造业务,但由于缺乏行业指导,基本处于无证经营生产状态。
二、加快发展北海船舶修造产业面临的机遇
(一)发展船舶修造产业有利于优化北海的经济结构船舶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较好和容纳就业人数较多等特点。船舶产业可以带动冶金、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等50多个相关产业、门类发展。依托当前北部湾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船舶产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有利于工业结构由“轻”向“重”升级。随着北海船舶修造基地的逐步建成,必将带动一批钢铁、机电以及器材、电线电缆、家具、舾装等企业的投资和生产,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北海具备发展船舶修造及其配套产业的比较优势 船舶修造是需要利用深水岸线并集技术、资金、劳动力密集于一体的行业。北海港全港所辖海岸线东起英罗湾,西至大风江,岸线总长500.13 公里,具有建港条件的港口岸线长度为150.03 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度为97.33公里。北海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雾日少、常年不冻、历史上也很少受台风正面袭击,这样的地理及自然条件对发展船舶修造行业十分有利。铁山港5-10万吨级航道疏浚的加快推进,以及沿海大会战对北部湾交通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地改善了北海海运航道和陆上交通的投资环境。因此,北海在上述岸線资源、气候条件、交通设施等方面具备了发展船舶修造产业的比较优势。
(三)北海拥有发展船舶修造及其配套产业的契机 我国船舶产业是国内制造业最早融入国际市场的行业之一,也是最早进行体制改革的行业之一。加上船舶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密集的特点,我国劳动力的优势对于船舶产业的发展来说更为突出。由于室外作业、高空作业较多,劳动环境比较艰苦,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纷纷退出造船市场,致使造船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北海凭借良好的岸线资源、港口条件和劳动力资源,对承接国外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船舶产业有着十分突出的比较优势,客观上也为北海的船舶产业发展和配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北海发展船舶修造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一是船舶修造能力不强。修造船业与港口的依存度高,是随着港口繁荣而发展起来的产业。目前北海的船舶修造以渔船为主,兼修造杂货船,只能修造3000吨以下的铁壳船。行业船厂设备陈旧,生产的船型比较落后,没有修造大型船舶能力,与发展船舶修造的巨大市场需求很不相称。此外,北海尚有大量上世纪70年代投入运营的远洋船舶仍在使用,每年待修船舶数量巨大,而作为重要配套产业的船舶维修规模小、档次低,不能满足大港口的需要,北海修船业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船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北海虽有10多家持证生产的修造船厂,但规模普遍偏小,同时由于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以及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进一步发展困难重重。如北部湾地区最大的渔船修造企业广西渔轮厂地处北海外沙内港,由于外沙内港比较窄,每年休渔期、重大节日、台风时候渔船泊港,完全没有航道,需修理的船舶根本进不了厂,造好的新船也无法下水出厂,每年至少有四个月无法进行修造船舶生产。此外,广西渔轮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设备是主船排,1979年建成投产使用。经过三十年的运行,船排设备状况日益恶化,技术落后,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根本无法适应广西沿海渔船更新的要求,只有异地搬迁改造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三是港口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广西沿海港口已初步形成了以防城港为枢纽港、钦州和北海港共同发展的格局。北海港口吞吐量相对较小,2008年货物吞吐量仅为956万吨。目前北海港口功能以商贸旅游功能为主,临港工业刚刚起步,客运主要为北海~涠洲、北海~海口、北海~越南之间的陆岛运输、旅游客运,国内航线多为3000总吨以下的常规客船(364客位、40车位)、高速客船(288客位)和车客渡船,国际航线为1 万总吨左右、500~1000客位的邮轮。
(二)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规划
目前,针对船舶修造和配套产业,北海至今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由于缺乏产业规划,导致不能合理布局项目,行业发展和产业招商始终处于被动局面,缺乏有效的自我定位,企业多是停留在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到铁山港进行投资设厂。同时,由于缺乏对现有船舶修造行业的指导,船企几乎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的状态,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生存空间狭小。此外,根据新加坡裕廊国际控股咨询公司规划编制的《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区概念规划》,给企业码头作业区划分岸线13.17公里,面积8.20平方公里,因此,其中能作为船舶修造及其配套产业的岸线并不富裕,需要格外珍惜,妥善利用。
(三)产业发展缺乏配套支持
目前,北海只具备生产3000吨以下散货船和渔船的技术能力,对于发展其它的高技术和大型船舶,技术人才非常缺乏。一家十万吨级的船舶企业的正常运行,除了正式吸纳2000多名员工外,还至少有上千名劳力的“外协”和“分包”量。目前北海高校没有船舶工程及相关专业设置,职业院校也没有相应的技能人才培训,更没有船舶工程技术研究机构,这对于船舶产业发展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人力资源制约。此外,金融服务也跟不上产业需要。船舶修造企业接订单的同时只收约30%的定金,剩下部分的资金需要船企自身筹资解决。对于一艘万吨级以上的船舶,资金需要上亿,这样庞大的资金,船企往往都会求助银行贷款来接单生产。这需要银行和船企有个良好的合作机制。鉴于目前北海的金融生态环境,船企的金融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四、加快北海船舶修造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明确船舶修造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发展北海船舶修造产业,一是要突出北海特色,要根据国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结合北海实际,加快北海船舶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定位。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广西的地理优势和条件,扬长避短,主动承接国内外船舶修造业的工业转移,提高大中型船舶的修造能力,大力发展修船业务,稳妥发展造船业务。三是要打造若干船舶修造骨干企业。建立国际化的修造船体系,形成若干个符合现代造船模式的现代化大中型造船总装厂、一批具有企业集聚效应和“专、特、精、新”特色的船舶配套产品以及交易市场的综合性船舶产业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初步形成一家大型修造船企业(集团),即2012 年前后把北海建成广西船舶工业强市,成为西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大中型船舶修理中心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
(二)大力发展特色造船产业 在产业布局中,北海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以发展科技先导型船型为主,与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等先进船舶修造基地实行错位发展。根据现有船厂和即将引入船企的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分析,北海宜从发展LNG船舶、集装箱、港口机械和海洋工程装备、渔轮及工程船等方面起步。以广西渔轮厂为代表的渔轮修造企业必须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才能满足北海近万艘渔轮的淘汰更新需要;此外,党江滩涂地区的船舶修造也要进一步规范,以推动工程船舶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三)积极发展修船和绿色拆船业务
在当前船舶行业重复建设严重、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积极发展修船和绿色拆船业务既符合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也符合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精神。积极发展修船和绿色拆船业务,一方面是依托北部湾沿海港口建设,考虑优先发展修船业务; 另一方面是开拓绿色拆船业务。发展绿色产业拆船业可以进一步完善船舶产业链布局。作为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回收项目,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具有重大社会效益。
(四)努力拓展船舶装备产业
结合北海工业发展的实际,大力发展船用装备和配套产业,主动为珠三角、长三角等远洋船舶修造产业做好配套服务,实现错位发展。大力发展船舶装备产业,主要通过积极组织、引导机械、电子、冶金等行业参与船舶配套产品开发,支持关鍵船用设备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提高关键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档次。配套产业可以考虑先从量大利薄的产品起步,依托北海现有的石化、电子、机械等企业,重点发展中小型船用柴油机、船用电气电子设备、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甲板机械等配套产品,带动机械、加工、材料、铸造、船舶电子等配套产业和物流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以北海建设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契机,大力扶持船舶电子产业的发展,延伸北海电子、船舶产业的产业链,拓展市场空间,形成区域内关联产业互动发展,打造船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典范。
(五)积极营造产业发展服务链
要营造船舶工业发展良好的服务链,对船舶企业在政策、资金、信贷、税收、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制定岸线资源开发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船厂对岸线条件的特殊要求。要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做好布局规划内海域的开发利用。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船舶出口担保及融资机制,加强对出口船舶的信贷支持。出台政策引导企业及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建立船舶专业融资担保机构,扩大船舶企业的融资渠道。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采用高端设计人才的柔性引进和中低端人才、一线产业人员的本地化培养的方式来解决人才需要。在高校设置船舶工程专业,培养熟悉船体结构,船舶修造原理,能胜任修造船、航海公司的应用人才。同时,开设一线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与国内外知名船舶设计机构合作成立北部湾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船舶修造基地。
【参考文献】
[1] 胡兴军.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促进措施[J].天津航海,2007,(4).
[2] 应长春.现代造船模式和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J].中外船舶科技,2008,(1).
[3] 陶永宏,冯俊文.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J].船舶工程,2005,(5).
[4] 孙玲芳,陈军.船舶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J].船舶工程,2006,28(5).
[5] 陶永宏.中国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实证研究与特点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4).
【 pick to 】 southeast region of north sea is an important sea rou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of opening up increasing, the north sea shipp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ushered in the new historical opportunity time.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north sea ship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north sea shipp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an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sea shipping industry policy Suggestions are given.
【 key words 】 shipp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olicy
中图分类号:U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船舶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2003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造船产量快速增长,造船完工量、接新订单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广西沿海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海洋运输业发展前景广阔,对船舶制造及修理服务需求大幅增长,给广西沿海船舶修造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北海应依托“天时”、“地利”、“人和”,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大力发展具有北海特色的船舶修造产业,努力打造大西南船舶修造基地。
一、北海市船舶产业的基本情况
北海市现有在册船舶修造企业12家(含航修2家),规模以上企业3家,大多仅从事船舶修理业务,具备造船能力的仅有3家,单船吨位在3000 吨以下,一般为普通船只和渔船,新奥船厂能建造3000吨以下LPG及LNG 船。2007 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不足1亿元。现有船舶修造企业主要分布在地角、外沙、市区北岸及合浦县党江镇,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场地狭窄,设备及管理落后。海景大道建成后,由于要恢复海岸沙滩原貌,船坞要填埋,进一步限制了企业发展的条件。合浦党江地区有多家企业开展1000吨以下挖沙工程铁壳船的修造业务,但由于缺乏行业指导,基本处于无证经营生产状态。
二、加快发展北海船舶修造产业面临的机遇
(一)发展船舶修造产业有利于优化北海的经济结构船舶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较好和容纳就业人数较多等特点。船舶产业可以带动冶金、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等50多个相关产业、门类发展。依托当前北部湾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船舶产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有利于工业结构由“轻”向“重”升级。随着北海船舶修造基地的逐步建成,必将带动一批钢铁、机电以及器材、电线电缆、家具、舾装等企业的投资和生产,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北海具备发展船舶修造及其配套产业的比较优势 船舶修造是需要利用深水岸线并集技术、资金、劳动力密集于一体的行业。北海港全港所辖海岸线东起英罗湾,西至大风江,岸线总长500.13 公里,具有建港条件的港口岸线长度为150.03 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度为97.33公里。北海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雾日少、常年不冻、历史上也很少受台风正面袭击,这样的地理及自然条件对发展船舶修造行业十分有利。铁山港5-10万吨级航道疏浚的加快推进,以及沿海大会战对北部湾交通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地改善了北海海运航道和陆上交通的投资环境。因此,北海在上述岸線资源、气候条件、交通设施等方面具备了发展船舶修造产业的比较优势。
(三)北海拥有发展船舶修造及其配套产业的契机 我国船舶产业是国内制造业最早融入国际市场的行业之一,也是最早进行体制改革的行业之一。加上船舶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密集的特点,我国劳动力的优势对于船舶产业的发展来说更为突出。由于室外作业、高空作业较多,劳动环境比较艰苦,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纷纷退出造船市场,致使造船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北海凭借良好的岸线资源、港口条件和劳动力资源,对承接国外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船舶产业有着十分突出的比较优势,客观上也为北海的船舶产业发展和配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北海发展船舶修造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一是船舶修造能力不强。修造船业与港口的依存度高,是随着港口繁荣而发展起来的产业。目前北海的船舶修造以渔船为主,兼修造杂货船,只能修造3000吨以下的铁壳船。行业船厂设备陈旧,生产的船型比较落后,没有修造大型船舶能力,与发展船舶修造的巨大市场需求很不相称。此外,北海尚有大量上世纪70年代投入运营的远洋船舶仍在使用,每年待修船舶数量巨大,而作为重要配套产业的船舶维修规模小、档次低,不能满足大港口的需要,北海修船业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船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北海虽有10多家持证生产的修造船厂,但规模普遍偏小,同时由于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以及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进一步发展困难重重。如北部湾地区最大的渔船修造企业广西渔轮厂地处北海外沙内港,由于外沙内港比较窄,每年休渔期、重大节日、台风时候渔船泊港,完全没有航道,需修理的船舶根本进不了厂,造好的新船也无法下水出厂,每年至少有四个月无法进行修造船舶生产。此外,广西渔轮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设备是主船排,1979年建成投产使用。经过三十年的运行,船排设备状况日益恶化,技术落后,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根本无法适应广西沿海渔船更新的要求,只有异地搬迁改造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三是港口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广西沿海港口已初步形成了以防城港为枢纽港、钦州和北海港共同发展的格局。北海港口吞吐量相对较小,2008年货物吞吐量仅为956万吨。目前北海港口功能以商贸旅游功能为主,临港工业刚刚起步,客运主要为北海~涠洲、北海~海口、北海~越南之间的陆岛运输、旅游客运,国内航线多为3000总吨以下的常规客船(364客位、40车位)、高速客船(288客位)和车客渡船,国际航线为1 万总吨左右、500~1000客位的邮轮。
(二)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规划
目前,针对船舶修造和配套产业,北海至今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由于缺乏产业规划,导致不能合理布局项目,行业发展和产业招商始终处于被动局面,缺乏有效的自我定位,企业多是停留在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到铁山港进行投资设厂。同时,由于缺乏对现有船舶修造行业的指导,船企几乎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的状态,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生存空间狭小。此外,根据新加坡裕廊国际控股咨询公司规划编制的《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区概念规划》,给企业码头作业区划分岸线13.17公里,面积8.20平方公里,因此,其中能作为船舶修造及其配套产业的岸线并不富裕,需要格外珍惜,妥善利用。
(三)产业发展缺乏配套支持
目前,北海只具备生产3000吨以下散货船和渔船的技术能力,对于发展其它的高技术和大型船舶,技术人才非常缺乏。一家十万吨级的船舶企业的正常运行,除了正式吸纳2000多名员工外,还至少有上千名劳力的“外协”和“分包”量。目前北海高校没有船舶工程及相关专业设置,职业院校也没有相应的技能人才培训,更没有船舶工程技术研究机构,这对于船舶产业发展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人力资源制约。此外,金融服务也跟不上产业需要。船舶修造企业接订单的同时只收约30%的定金,剩下部分的资金需要船企自身筹资解决。对于一艘万吨级以上的船舶,资金需要上亿,这样庞大的资金,船企往往都会求助银行贷款来接单生产。这需要银行和船企有个良好的合作机制。鉴于目前北海的金融生态环境,船企的金融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四、加快北海船舶修造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明确船舶修造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发展北海船舶修造产业,一是要突出北海特色,要根据国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结合北海实际,加快北海船舶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定位。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广西的地理优势和条件,扬长避短,主动承接国内外船舶修造业的工业转移,提高大中型船舶的修造能力,大力发展修船业务,稳妥发展造船业务。三是要打造若干船舶修造骨干企业。建立国际化的修造船体系,形成若干个符合现代造船模式的现代化大中型造船总装厂、一批具有企业集聚效应和“专、特、精、新”特色的船舶配套产品以及交易市场的综合性船舶产业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初步形成一家大型修造船企业(集团),即2012 年前后把北海建成广西船舶工业强市,成为西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大中型船舶修理中心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
(二)大力发展特色造船产业 在产业布局中,北海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以发展科技先导型船型为主,与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等先进船舶修造基地实行错位发展。根据现有船厂和即将引入船企的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分析,北海宜从发展LNG船舶、集装箱、港口机械和海洋工程装备、渔轮及工程船等方面起步。以广西渔轮厂为代表的渔轮修造企业必须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才能满足北海近万艘渔轮的淘汰更新需要;此外,党江滩涂地区的船舶修造也要进一步规范,以推动工程船舶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三)积极发展修船和绿色拆船业务
在当前船舶行业重复建设严重、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积极发展修船和绿色拆船业务既符合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也符合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精神。积极发展修船和绿色拆船业务,一方面是依托北部湾沿海港口建设,考虑优先发展修船业务; 另一方面是开拓绿色拆船业务。发展绿色产业拆船业可以进一步完善船舶产业链布局。作为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回收项目,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具有重大社会效益。
(四)努力拓展船舶装备产业
结合北海工业发展的实际,大力发展船用装备和配套产业,主动为珠三角、长三角等远洋船舶修造产业做好配套服务,实现错位发展。大力发展船舶装备产业,主要通过积极组织、引导机械、电子、冶金等行业参与船舶配套产品开发,支持关鍵船用设备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提高关键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档次。配套产业可以考虑先从量大利薄的产品起步,依托北海现有的石化、电子、机械等企业,重点发展中小型船用柴油机、船用电气电子设备、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甲板机械等配套产品,带动机械、加工、材料、铸造、船舶电子等配套产业和物流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以北海建设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契机,大力扶持船舶电子产业的发展,延伸北海电子、船舶产业的产业链,拓展市场空间,形成区域内关联产业互动发展,打造船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典范。
(五)积极营造产业发展服务链
要营造船舶工业发展良好的服务链,对船舶企业在政策、资金、信贷、税收、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制定岸线资源开发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船厂对岸线条件的特殊要求。要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做好布局规划内海域的开发利用。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船舶出口担保及融资机制,加强对出口船舶的信贷支持。出台政策引导企业及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建立船舶专业融资担保机构,扩大船舶企业的融资渠道。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采用高端设计人才的柔性引进和中低端人才、一线产业人员的本地化培养的方式来解决人才需要。在高校设置船舶工程专业,培养熟悉船体结构,船舶修造原理,能胜任修造船、航海公司的应用人才。同时,开设一线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与国内外知名船舶设计机构合作成立北部湾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船舶修造基地。
【参考文献】
[1] 胡兴军.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促进措施[J].天津航海,2007,(4).
[2] 应长春.现代造船模式和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J].中外船舶科技,2008,(1).
[3] 陶永宏,冯俊文.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J].船舶工程,2005,(5).
[4] 孙玲芳,陈军.船舶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J].船舶工程,2006,28(5).
[5] 陶永宏.中国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实证研究与特点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