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这样“打苍蝇”

来源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990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剧情介绍】
  在举报宣传周活动中,秦州区人民检察院收到了一份举报,有人反映邻县知名的一名镇委书记有受贿行为。明星官员、异地案件、只有间接证据……面对这些困难,秦州区院的检察干警怎样调查取证?又该怎样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让他承认犯罪事实?
  【主要人物】
  王检检:秦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白志杰:杏林县杏林镇原镇委书纪
  杨光明:杏林县私营建筑老板
  杜发科:杏林县民营企业家
  李检华:秦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场景一:
  地点:市院检察长办公室
  人物:王检、市院检察长
  王检:有人反映杏林县杏林镇镇委书记白志杰有经济问题。您知道,他是个很红的乡镇书记,还是全市优秀党员,这事事关重大,又不在秦州辖区,我特向您请示。
  市院检察长:噢,他有怎样的经济问题了?
  王检:在杏林镇小城镇建设中吃拿卡要、贪赃枉法。他们当地的人向我院举报的。
  市院检察长:(坚定地)苍蝇老虎一起打。对腐败我们持零容忍态度,不管在不在你们的辖区,你们都要放手去办,我们上级院全力支持。我们检察机关就是维护群众利益,为人民伸张正义的嘛。
  王检:(迟疑地)只是……
  市院检察长:(亲自给王续上茶水,轻轻笑着)老伙计,在这里没有“只是”,如果有的话,你不会来这里。我和你相处这么多年,你是啥人我能不知道!不就是个异地案件嘛,你是担心被举报者和举报人都不在你院辖区,如果你自己的手伸得长了点接下来,查得好的话一切都好说,若查不下来,就会惹人笑话,是吧?
  王检:(点头)是的。这正是我担心的,查不下来的话向您交不了差啊。
  市院检察长:(哈哈笑着)想糊弄我是不是!别人我不好说,我还不知道你!你是患得患失的人?我知道你有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没有八成的把握,你是轻易不肯下注的。老实告诉我,进展到哪一步了?这件事,你肯定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就放手去办吧!
  王检:(感动地)看来真是一点都逃不过老领导的眼睛。说真的,现在有的全是间接证据,立案是达不到的,可这些初步的证据,却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线索。
  市院检察长:(哈哈笑着)我就说嘛,你明白自己胸前国徽的价值。
  王检:谢谢领导支持!
  场景二:
  地点:王检办公室
  人物:王检、李华
  王检:市院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可是这起案件非同小可,一是异地案,一是被举报人是市里的大红人,影响大。
  李华:放心吧,头,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有您坐镇,怕啥!
  王检:这样吧,我们马上办理立案手续。同时立即传讯白志杰和杜发科,能否取得成功,一是时间问题,二是保密问题。现在就联系张局,兵分两路,你和反贪局的张局各带一队人马,马上出发,绝不能给他们回旋的余地。同时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跑风漏气,要确保将他二人同时、分别、安全地带到我院。
  李华:明白。
  王检:不能让他二人察觉点滴的蛛丝马迹,见人后马上控制他们的手机。
  李华:放心吧,头。
  场景三:
  地点:区院审讯室
  人物:李华、白志杰、杜发科、王检、反贪局张局长
  一号审讯室,李华等在审讯白志杰。王检、反贪局张局长等在监控室观察审讯情况。
  李华:白志杰,我们收到了举报,有人反映你有经济问题,你要将你任职期间的违纪违法问题主动坦白,争取宽大处理。
  白志杰:李检察官,你打听打听,我白志杰作为杏林镇的一把手,任职以来,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我带领人民群众修建红旗大桥,建设千亩苹果园,修建敬老院……不仅咱们县,在市里都很有名,我本人是全市优秀共产党员,我能干那样的事!肯定是有人背后要整我,他在恶意中伤。小李,你年轻,你不知道,现在凡要干事创业的,必定会得罪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肯定是我得罪了他们,他们在诽谤造谣,打击报复,但是我保证我没有任何经济问题,不信你们尽管查。
  李华:你还是想一想再说。你不想想,我们检察院没有掌握你的证据,会把你传到这个地方来?你也太小瞧我们了。这样吧,手机暂时由我替你保管,你好好想想再交代。
  白志杰:我说没有问题就没有,镇上那么多的事还等着我办呢,你们这样扣我是犯法。
  李华:放心,我们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的。事情没说清楚之前你不能走,等说清了自然会让你走。至于何时放你,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就看你能不能尽早交代了。
  李华来到监控室。
  李华:头,你们看到了吧,这家伙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想要从他的口中得到供词,难啊!
  张局长:是啊,贼嘴硬如铁。
  王检:不要心急,马上审讯杜发科。
  二号审讯室,李华等审讯杜发科。王检、张局等在监控室观察审讯情况。
  李华:杜发科,我们已经掌握了证据,你在杏林镇小城镇开发建设中拉拢、腐蚀过镇领导干部。你要如实交代,争取宽大处理。
  杜发科:大家都知道,我确实和白书记关系很好。可是白书记,他是个很廉洁的干部,不仅我从没有拉拢过他,腐蚀过他,从没有给他送过钱,而且我敢保证,他也从来不贪不占,从没有拿过任何人的一分钱。我不说假话,不信的话,如果你们查实,你们把我拉出去枪毙了都行。
  李华:他都交代了你还嘴硬。
  杜发科:不会的,白书记不是那样的人,你在骗我。
  李华:你以为检察院是吃素的!你不打听打听,我们秦州院冤枉过谁?告诉你,如实交代是你唯一的出路。
  杜发科:别吓我,我杜发科不是吓大的。
  李华:你!   杜发科再也没有开口。
  王检、张局等人在监控室仔细地观察着审讯现场,看来,一时半会从杜发科的口中是掏不出什么的。这时,李华端着空茶杯失望地出来,面对王检双手一摊,显得很无奈。王检赶忙给她续上茶水,并安慰道:“不要心急,馍不吃到笼中放着,煮熟的鸭子不能让它飞掉,你先歇息一会吧。”接着他又安排让张局长亲自上,并吩咐他相机而为,必要时可展示部分证据。张局长接了任务,便转身拿上资料,走进了二号审讯室。
  书记员向杜发科介绍:这是我们反贪局的张局长。
  张局长:你的事我们调查好久了,形成的材料有这么厚(出示材料),我们调查你不是没事找事,你要认真对待。我们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我们这里还有你意想不到的视听资料证据。之所以让你主动交代,是给你一个从轻的机会,知道吗?
  监控室里的王检正在目不转睛地盯着杜发科的一举一动,他及时捕捉到了杜发科听到视听资料证据时微微地抖动了一下这个细节,凭自己多年的办案经验,他已断定,突破口应该是此人而不是白志杰。他倒了一杯茶,亲自端进审讯室递到了杜发科面前。
  张局长:这是我院一把手王检察长,你有什么信不过我的地方,可以向检察长交代。
  王检:这个事是铁板钉钉,跑不掉的。白志杰已经交代了,眼下,交代是你唯一的出路。顾全你的感受,视听资料我们可以不放,但是从轻不从轻,机会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不过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耐心也是有限的,你要认识清楚。
  王检说出这段话后,他发现杜发科的手又下意识地收缩了一下,他的这一细小举动自然也没有逃出张局长的眼睛。他与王检搭档多年,工作非常默契,不等杜发科回答,他便故意问王检道:“要不按第二套方案吧?”此言一出,杜发科更为惊讶,他不知道第二套方案是怎样的,便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只是很快就克制住了。王检见了,立马抓住这一战机,厉声道:“哆嗦什么!之所以暂不拘留你,是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你还蹬鼻子上脸了,要抵抗到底是吧?要不你听听你再怎么说。”接着他切入录音:“你不懂,怎么弄啥事都要经过我哩!我给你说白书记的意思……”杜发科听了,是自己在说,虽然仅是这无头无尾的半句话,可他已听得真真切切,听得心惊肉跳,不知不觉地,他精神崩溃,瘫坐在椅子上,连连道:“我交代,我交代,我没想到你们把我监听了,我要从宽……”
  场景四:
  地点:市民广场
  人物:李华、杨光明、王检
  秦州区院举报宣传周活动进行中,群众三三两两领取宣传资料,李华等人进行法律咨询;杨光明小心翼翼地领取资料,引起李华注意,李华给王检使眼色,王检领会。
  场景五:
  地点:杨光明家卧室
  人物:杨光明夫妇
  深夜,杨光明躺在床上,大睁眼睛,辗转难眠,备受煎熬,一会儿又披衣而起,独自来到阳台抽烟。熟睡中的妻子发觉,迷离地问:“老杨,怎么不睡?”杨回道:“没事,你睡吧。”
  杨光明摁灭烟头,狠狠地说:“哼!白志杰,我宁愿承担一切法律的后果,也要将你绳之以法。”
  场景六:
  地点:区检察院
  人物:李华、杨光明、王检
  午后,杨光明来到秦州区院与李华相遇,李引导杨来到王检办公室。
  杨光明:我叫杨光明,是杏林县杏林镇人,我举报我镇党委书记白志杰。他是个贪官,在小城镇建设中拿了我十万元,可还不罢休。他诱使我扩建,可又在建设中的节骨眼上,以停工整顿为名查封了我的工程。他那是故意整我,目的是要我再拿二十万元,我现在拿不出来,无路可走。我知道我们杏林县难以扳倒他,又听说你们秦州区院能伸张正义,我这才专门来找你们,请求检察长为我做主,还我个公道。
  听了来人的反映,王检想了很多:是真实举报还是打击报复?被举报者和举报人又都不在本院辖区。可是当他看到他期盼的眼神,无助的目光,当他看到了自己胸前的国徽时,他已在心中暗暗告诫着自己,绝不能让他失望而去。
  王检:你举报的事很重大,你尽快去收集整理证据,我会向上级汇报争取支持的。
  场景七:
  地点:王检办公室
  人物:李华、王检
  李华:刚才那人是昨天我们活动中来过的人。头,你注意到没?
  王检:是。(轻轻颔首)
  李华:我觉得此人有戏。
  王检:(赏识地)你知道有啥戏?
  李华:昨天这人心事重重,把你观察了好久,把我们宣传资料都带走了。刚才他直直找你,表情冷冷地;出门的时候,却轻松多了。我断定他必然有事。
  王检:他反映杏林县杏林镇镇委书记白志杰的经济问题。事关重大,你抓紧去侧面了解,千万不能惊动嫌疑人,走露风声。这是个异地案件,我立即去向上级院汇报。
  李华:好!
  (插入李华走访群众,杜发科与白志杰通电话的镜头。)
  场景八:
  地点:杏林镇镇政府门口
  人物:杨光明、门卫老李、白志杰
  夜色下,杨光明提着钱包故意让门卫老李看见;白志杰办公室的灯亮着,白志杰开门的声音;一会儿后,杨光明返回,故意将空包让老李看见。
  场景九:
  地点:王检办公室
  人物:李华、王检
  李华:在杏林,白志杰经常和杜发科在一块,称兄道弟、吃吃喝喝,从中捞了不少好处,举报的事十之八九属实。
  王检:他是杏林县最年轻的镇委书记,他名气大、荣誉多,咱们一定要慎重,务必搞准才是。
  李华:举报人提供了两件证据,送十万元时与杜发科同行提的款,有视频,已查实;送时由杜和白志杰通过电话联系好的,也从电信局查实了。杨光明为了留一手,又故意将钱包让门卫老李看见了。
  王检:虽然与杜发科同行提的款,可款的用途说不清,门卫老李是看见了钱包,可钱存放在哪里也说不清,何况老李肯定是白志杰的人。只能说这些都是间接证据,立案是达不到的。你们再查,再去联系举报人,看还有没有更有价值的证据。   李华:明白。
  场景十:
  地点:李华办公室
  人物:杨光明、李华
  杨光明:我举报的是个贪官,我知道你们检察机关从其他地方获取证据也不容易,可我送钱时再没有第三人在场,也没有收条。请问李检察官,我提供哪些证据才能起作用?
  李华:经济犯罪的案件一般都很隐蔽,知情者少,可证据就产生在你们双方的交往过程中。根据你说的情况,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视听资料,比如确定送了多少钱的录音。
  杨光明:(恍然大悟)哦,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场景十一:
  地点:杨光明办公室
  人物:杨光明、白志杰、杜发科
  杨光明与白志杰打电话,杨用手机录音。
  杨光明:白书记,工程再这样下去,我就血本无归了,实在不行你把我的十万元退还给我,工程你转让给别人,我不干了。
  白志杰:不行,你现在的困难大着呢,我已经对上面无法交代了。你的十万元顶个屁,你去跟杜发科说,我不跟你说,你不要再给我打电话。
  杨光明:实在不行你先让工程开工,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嘛!(对方挂断电话,出现忙音)
  杨光明与杜发科打电话,杨用手机录音。
  杨光明:杜经理,我已经没办法了,你和白书记是哥们,这件事情你要救我。白书记拿去的十万元我们不要,你借去的十万元我把借条给你,你也不用还,就当是给白书记的,你总得让工程继续下去吧!羊毛也要在羊身上产嘛。
  杜发科:你不懂,怎么弄啥事都要经过我哩!我给你说白书记的意思,除去你上次给他的十万,再给二十万,你想用一半的钱是糊弄不过去的。啥时候给到他手啥时候就能开工。你不想想,让你工程完工,白书记还能拿到钱吗?
  杨光明:好,你在白书记面前多多美言,我这就去弄钱。
  场景十二:
  地点:多家娱乐场所
  人物:白志杰、杜发科
  白志杰与杜发科出入酒店、歌厅、农家乐等场所。
  同期声:原来,杜发科和白志杰二人,一个是镇委书记,一个是镇上的民营企业家,白志杰曾因为修造的杏林县红旗大桥、千亩苹果园和杏林镇敬老院三大工程而声名大震,不仅成为杏林县最年轻的镇委书记,更成了全县、全市的名人,他多次被上级部门表彰。杜发科则是典型的奸商,他早就看中了白志杰手中的大权,于是变着法儿拉拢他,他二人便不知不觉地成了铁哥们,平时称兄道弟。到后来,白志杰骄傲自满,并腐化堕落,最终丧失了党性原则而伸出了他贪婪的手。
  场景十三:
  地点:杏林镇
  人物:杜发科、杨光明
  杜发科在杏林镇小城镇建设A区原址转悠。
  杜发科找到杨光明:A区这块地,12万元的好处费,白志杰十万,我两万,建三层,白书记拿到就签字。
  杨光明自然早就知晓这块地的价值,听他这么一说,自然很乐意,连连道:“好,就十二万,我一并给你,白书记那儿你办。”
  杜发科一见杨光明很快答应下来,自然高兴,可他又接道:“白书记的钱我不能送,必须你亲自送到他手上。”就这样,二人通过协商,由杜发科打电话给白志杰,定好时间、地点,杨光明将十万元好处费送到了白志杰的办公室。当然,杨光明为了给自己留一手,便故意将钱包展示给了镇政府的门卫老李,出门时又将空包在老李眼前晃了晃。
  场景十四:
  地点:杜发科办公室
  人物:杨光明、杜发科
  红旗镇A区小城镇建设四层楼结构封顶。红旗镇工作人员送停工整顿文件、查封A区小城镇建设楼。
  同期声:当杨光明的楼建到第四层时,红旗镇镇政府前来查封,要他停工整顿,拆除扩建的第四层。这对于杨光明来说,正是碌碡拉在半山上,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之时,他赶忙找杜发科求情。
  杨光明:杜经理,这回你得救我!节骨眼上,您可不能让我血本无回呀!
  杜发科:(冷冷地)响锣不用重槌。白书记的二十万元好处费,难道说没就没了!之前该你发财,这回该白书记。猪身上的油到羊身上揩,难道这个道理你不懂?
  杨光明:扩建是白书记点了头的啊,再说也没有那么多的利润。
  杜发科:哼!不让你扩建你还能上钩?装穷谁不会!等楼建起来了,你还不开溜?
  杨光明:可是,我实在拿不出那么多啊。
  杜发科:拿出拿不出是你自己的事,没有干指头蘸盐吃的。钱不到手,休想!
  同期声:这时候,杨光明才明白中了他二人的圈套,可是事已至此,他清楚白志杰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他别无选择,只有向法律求助这一条路。
  场景十五:
  地点:监狱
  人物:白志杰、杜发科
  白志杰、杜发科被捕入狱。
  字幕:白志杰因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杜发科因介绍贿赂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期四年;杨光明因主动到检察机关揭发有功,免予刑事追究。
其他文献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报道,2008年6月,深圳全市的孕产妇信息库发生泄露,不法分子将泄密孕产妇的个人信息制成光盘非法销售。[1]2010年3月4日,首例以“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罪名侦办和批捕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2]2010年12月17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员工涉嫌非法提供、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一案做出判
期刊
服 刑 者:靳宇(化名)  原任职务:江苏省某区副区长兼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触犯罪名:受贿罪  被判刑罚: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40万元;扣押在案的赃款55万元予以没收,其余赃款继续追缴。  案件回放:  靳宇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了跳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门,靳宇历经波折,经过三次高考终于如愿以偿。工作之初的靳宇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凭着自己的能力,从郊区计经委
期刊
服 刑 者:刘永才(化名)  原任职务:重庆市长寿区凤城街道调研员(正处级)  触犯罪名:受贿罪  被判刑罚:有期徒刑十年,没收财产1万元;追缴违法所得10万元。  案件回放:  刘永才从小乖巧听话、孝顺父母,没让家里操太多的心就顺利考入大专,毕业后成为一名国家干部。由于妻子没什么文化,刘永才便一边忙工作、一边洗衣做饭忙家务,还要照顾女儿学习读书。妻子不但不主动为刘永才分忧,反而钻空就去打麻将。渐
期刊
“宁夏检察机关目前市县院没有单列的预防部门,只能结合本地特点开展预防工作。”同时分管自侦和预防部门的戴检从指挥办案一线抽身回屋告诉记者,宁夏侦防一体化程度高,赋予预防工作有了本地的特点:能不能以预防发现办案线索。“因为人少,我们必须进行力量整合,以预防调查的名义进去,实现‘预防中干侦查,侦查中干预防’。”  如何兼顾好“又要办案,又要搞预防”?戴检坦陈,这种主动性在有些基层单位就会减弱,但更多的则
期刊
涉 案 者:邵远军、尚勇  原任职务: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环保局管理监察科科长、副科长  触犯罪名:环境监管失职罪  被判刑罚: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  案件回放:  “出事了,快来救人啊!”随着双东坝上传来的阵阵呼喊,附近10多名村民听到喊声迅速聚拢到双东坝水闸房。眼见村民王某、谢某某昏倒在水闸房内,不省人事。赶来的村民几经商量,最后决定用“湿口罩”挡住鼻子、憋住呼吸,才协力将王某和谢某某救出。然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崛起和融入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走出去”战略的强力助推下,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势头。  上海是国企重镇,也是全国企业对外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截至2013年年底,上海企业集团境外投资总额达近4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4.9%;全年完成营业收入60多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6.3%;全年实现利润近5亿美元,成功走出2009年亏损近5亿美元的困境。上
期刊
陈忠新,原系苏州园区某测绘公司副总经理,因利用经办、审核工程量测算的职务之便,在工程测量事务安排、工程量测算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他人钱款,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九个月,并没收财产人民币六十万元。他在接受司法机关调查的过程中,写下了悔过书。  1998年,我被园区的发展前景所吸引,通过人才招聘来到园区测绘公司工作。一开始只是个普通的技术员,很快成为作业组长,能独立带领作业队伍进行外业测绘和内业
期刊
国家投入资金扶持“三农”发展,是一件惠及民众、温暖人心的大好事。可近年来农村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惠农资金分配不公、涉农职务犯罪猖獗。不患寡而患不均!甘肃省院开展“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通过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监督,确保了国家扶贫惠农政策目的的实现,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  中央巡视组对甘肃的意见反馈中
期刊
“联系企业、联系项目,促进廉洁、促进发展”(简称“两联两促”)专项行动是甘肃检察机关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顺应跨越式发展的形势要求,立足检察职能,主动融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的一项战略举措。通过主动加强与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单位的联系协作,着力解决企业项目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项目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了企业诚信体系和廉洁从业长效机制建设,成效明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
期刊
2014年6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检察机关召开大型客机廉洁从业保障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并研究审议了增加廉保机制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事项。至此,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正式成为上海检察机关和中国商飞公司共设的廉洁从业保障机制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此次“扩容”,将通过异地合作、区域联动,进一步为大型客机设计研发、总装制造、客户服务等各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