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几年来,我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以课改实验为契机,以学习型组织理念为支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聚焦课堂,加强教学策略、学习策略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本,以自我诊断贯穿始终,加强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
一、功夫在课前
1.备课务求实效。备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我们要求教师备课体现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到:深入钻研、广泛涉猎、联系实际、推陈出新。
2.强化备课预设。充分的预设、开放的预设、创造性的预设,将为课堂精彩而有价值的生成作好充分准备。我们要求教师个人备课做到“两强化”“三突出”。“两强化”即强化教学准备意识、教案生成意识;“三突出”即突出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突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全面估测,突出对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加强集体备课。强化对教学过程和学生资源的预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主动牵头,对在备课中出现的热点、疑点进行充分讨论、研究,集思广益,促进对教材准确、深入地理解,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二、着力在课上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实现教学最优化和学生认知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双方面作用的有效发挥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首先向老师提出要树立四种意识,即双主体的学习意识;师生、生生互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勇于创新的意识。在加强施教的科学操作性上下功夫,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需要”激励学生,以“目标”激励学生,以“情趣”激励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氛围,激趣引学,激情导学,激励促学。认真设计问题、导语、过渡语、结束语、总结语等,做到问题有思考性,导语有启发性,过渡语有点拨性,结束语有回味性,总结语有概括性。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和“异中察同”的能力,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2.加强预设与生成的研究。我们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了如指掌,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学生“山穷水尽”的关键时刻,教师再指点迷津,使学生豁然开朗,教师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对于课上学生临时生成的资源,我们要求教师宽容地接纳、理智地筛选、巧妙地利用。当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预设,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形成从预设到生成的课堂教学的一种超越。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力的常态要求。
3.开展课堂活动。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实践练兵,为每位教师创造机会,搭设展示教学艺术的舞台。例如:我校每学期开展好三类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以此来推动课堂及整体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三类课是:青年教师教学过关课、教学改革大赛课、教学改革观摩课示范课,注重参与过程的提高。做到全体教师抓过关,青年教师上水平,骨干教师出特色。我们注重发挥学科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各年级各学科引路课,以点带面,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晃动另一棵树,互相促进,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4.提高课堂实效。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如力和场的关系。教师可比作磁场源,学生是磁场中的物体,要被场源磁化,就要调整场源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即调整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使主导和主体两者有机地结合,进而产生强力作用。这股力量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学、爱学、会学。我们要求老师每堂课都要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
三、收益在课后
学校加强行动研究,提倡反思教学。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积极倡导以下反思:
1.自我反思。教师要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做实践的思考者,思考的实践者。我们引导教师经常对教学现象、教学行为、教学问题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改革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加强课前反思、及时课中反思、深入课后反思。
2.研讨反思。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一个问题、一节课进行集体研讨,合作探究。加强校本教研。查找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使工作上档升级。本年度按照“学习反思——交流研讨——改进创新”的思路实施,其方式有三,一是自我反省,自剖不足,深究根源,确定整改措施,写出反思整改小结;二是座谈交流,可以开展教研大组活动;三是开展专题性的剖析和研讨活动,献议献策,集思广益。
深入对比分析。充分利用特级教师录像课、优秀课录像等资料,开展对比分析找差距活动,活动安排:先自己独立备相同课;再看同内容优秀教学录像;评录像课与自己所备课的异同,对比分析找差距;补充修改自己的教案、学案。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独立备课及驾驭教材的能力。
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管理工作是科学、是艺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变公式可用,我们必须抓住课堂不放松,聚焦课堂,反思提升,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一、功夫在课前
1.备课务求实效。备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我们要求教师备课体现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到:深入钻研、广泛涉猎、联系实际、推陈出新。
2.强化备课预设。充分的预设、开放的预设、创造性的预设,将为课堂精彩而有价值的生成作好充分准备。我们要求教师个人备课做到“两强化”“三突出”。“两强化”即强化教学准备意识、教案生成意识;“三突出”即突出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突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全面估测,突出对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加强集体备课。强化对教学过程和学生资源的预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主动牵头,对在备课中出现的热点、疑点进行充分讨论、研究,集思广益,促进对教材准确、深入地理解,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二、着力在课上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实现教学最优化和学生认知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双方面作用的有效发挥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首先向老师提出要树立四种意识,即双主体的学习意识;师生、生生互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勇于创新的意识。在加强施教的科学操作性上下功夫,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需要”激励学生,以“目标”激励学生,以“情趣”激励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氛围,激趣引学,激情导学,激励促学。认真设计问题、导语、过渡语、结束语、总结语等,做到问题有思考性,导语有启发性,过渡语有点拨性,结束语有回味性,总结语有概括性。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和“异中察同”的能力,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2.加强预设与生成的研究。我们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了如指掌,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学生“山穷水尽”的关键时刻,教师再指点迷津,使学生豁然开朗,教师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对于课上学生临时生成的资源,我们要求教师宽容地接纳、理智地筛选、巧妙地利用。当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预设,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形成从预设到生成的课堂教学的一种超越。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力的常态要求。
3.开展课堂活动。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实践练兵,为每位教师创造机会,搭设展示教学艺术的舞台。例如:我校每学期开展好三类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以此来推动课堂及整体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三类课是:青年教师教学过关课、教学改革大赛课、教学改革观摩课示范课,注重参与过程的提高。做到全体教师抓过关,青年教师上水平,骨干教师出特色。我们注重发挥学科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各年级各学科引路课,以点带面,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晃动另一棵树,互相促进,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4.提高课堂实效。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如力和场的关系。教师可比作磁场源,学生是磁场中的物体,要被场源磁化,就要调整场源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即调整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使主导和主体两者有机地结合,进而产生强力作用。这股力量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学、爱学、会学。我们要求老师每堂课都要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
三、收益在课后
学校加强行动研究,提倡反思教学。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积极倡导以下反思:
1.自我反思。教师要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做实践的思考者,思考的实践者。我们引导教师经常对教学现象、教学行为、教学问题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改革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加强课前反思、及时课中反思、深入课后反思。
2.研讨反思。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一个问题、一节课进行集体研讨,合作探究。加强校本教研。查找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使工作上档升级。本年度按照“学习反思——交流研讨——改进创新”的思路实施,其方式有三,一是自我反省,自剖不足,深究根源,确定整改措施,写出反思整改小结;二是座谈交流,可以开展教研大组活动;三是开展专题性的剖析和研讨活动,献议献策,集思广益。
深入对比分析。充分利用特级教师录像课、优秀课录像等资料,开展对比分析找差距活动,活动安排:先自己独立备相同课;再看同内容优秀教学录像;评录像课与自己所备课的异同,对比分析找差距;补充修改自己的教案、学案。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独立备课及驾驭教材的能力。
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管理工作是科学、是艺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变公式可用,我们必须抓住课堂不放松,聚焦课堂,反思提升,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