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形态浅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m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丁绪铖,男,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
  如果要对《现实一种》的审美形态进行分类,悲剧和荒诞皆可,甚至可以说,它是一部“荒诞的悲剧”,但我这里将认定它为荒诞,有以下几点原因:①从创作者上看,余华作为“先锋文学”的主将,《现实一种》是他早期具有“先锋性”的作品,“先锋文学”的核心是解构,而解构也是美学意义上的荒诞的重要内涵之一,故而可认为它属于荒诞的审美范畴。②从创作时间来看,《现实一种》的创作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属于现代荒诞审美形态发展的第四个阶段。③从形式和内容来看,《现实一种》的情节是碎片式的、变形的、怪诞的,而内容上,兄弟之间怨怨相报,充斥着血腥与暴力,接近真实又远远超过真实,化解成一种虚无与无意义。这是荒诞的审美形态的重要体现。
  在对它的审美形态确定之后,便可进一步从环境、人物、情节入手分析小说中的荒诞。
  小说的环境描写看似是真实的,如小说开头写到,“那天早晨和别的早晨没什么两样,那天早晨正下着小雨,因为这雨断断续续下了一个星期,所以在山峰和山岗兄弟俩的印象中,晴天十分遥远,仿佛远在他们的童年里”。这里的“雨”能有引起兄弟俩的回忆,从而进入不真实的状态。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虽然整篇小说充斥着血腥与暴力,但开篇的这碎片式的环境描写,其实就已经将读者带入幻境,随后的情节发展,也许是一种臆想,是把人性中最邪恶和非理性畅快地体现出来。从小说随后的多处环境描写中可看出,环境,承载的不是主人公的情感,也不是推动文章发展、升华的因素,而是还原环境最本来的效用:提供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小说发生的时间,也是模糊的、支离的、碎片式的。总的来说环境更像是一个“事外者”,这种吊诡的环境描写方式,反而更显得不真实。
  小说的情节,就是一个循环复仇的故事。但作者却借用西方“零度写作”的方式,以不倾注任何情感的、冷漠的态度叙事,这将整部作品带入一种“隔绝”的状态之中。其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与读者产生了距离感,仿若是隔着玻璃罩“观赏”一部复仇剧。在一系列的死亡事件中,每个人的死都是荒诞的。婴儿的死是荒诞的,因为他被一个五歲的孩童当成“玩具”丢弃而亡,皮皮的死也是荒诞的,他是被自己的伯父一脚踢死,而山峰的死,将这种死亡的荒诞带入顶端:他是狂笑而死。这种死法是变态的,非理性的,但又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又是残忍的,特别是最后肢解山岗的那一段,但换个角度想,作品本身就是一部荒诞剧。所有发生的事情,是象征,而不是真实。这就与前文切切实实发生的事情相抵触,这并不是作者在玩文字游戏,或者叙事圈套,而是对人性最直观的揭露。小说的情节发展看似理所当然,但这背后有着巨大的矛盾:山岗和山峰在面对丧子时,一反常态,愤怒和疯狂都没有出现,相反的是理智,甚至可以说,兄弟之情,在丧子之后,才得到缓和,这些不合理事件的发生,解构我们的日常认知,也让荒诞更具戏剧性。
  从小说人物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两兄弟,山岗和山峰,其实是一个人的两个相同变体。他们的行为都悖于常理,对鲜血和暴力,都有着同样的“热衷”。他们作为人个体的独立性,已经在越来越怪诞的行为下消失殆尽。他们俩是扁平化的人物,但相反,这并不意味着作者塑造人物的失败,而是借用被现实“挤压”过的、变形的人物,表现出被压抑的人性在隔绝一切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之后的行为。与此同时,山峰和山岗的复仇更带有宿命色彩,他们的生命被置于社会之中,在社会的牢笼下苦苦挣扎,当社会陷入沉寂,历史的荒诞便会重演,从这个角度说,山峰山岗只是在完成一件预设好的,也必然会发生的事件。这也是他们的使命,他们只是事件的执行者,即使他们逃避,仍会有人继续执行这个事件,在这不可扭转的宿命之下,会带来生存的深深的绝望,山岗和山峰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绝望,对他们来说,人的生死并没有意义,生死只是的一种存在状态,人是作为工具修缮这个社会,而所谓的思考也只是对以往的回忆,事件的发生在常人的理解中是不可思议的,超真实的,但在超真实的维度中考量,它有时在平常不过的事实而已。
  小说还有很强的哲学意味,这与荒诞是分不开的。现今荒诞已经不局限于是一种“体验”,而是一种“生存的哲学”。从尼采喊出“上帝死了” , 到胡塞尔说人的生存的被遗忘。人类逐渐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梳离和精神无所寄托,进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以及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极度的扭曲、变形和异化,人类会感到不安,恐惧与迷惘,继而产生了“生存的焦虑”。但在这种焦虑中,人类会被迫思考:如何更有效的与世界沟通?个体的存在是否真的有意义?人性只是万千世界的一小部分,面对整个世界,一个人或一代人的效用究竟有多少?非理性、不合理和理性、合理的界限又如何界定?余华写的是荒诞世界下人物的真实,而真实世界中却存在着无尽的荒诞,在“众声喧哗”的年代,荒诞的事件一直在发生,但又有谁能有效的裁决?既然合理世界的不合理得不到解决,不合理世界的合理化也就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说来,“生存的焦虑”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复仇的故事仍会继续上演。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癞子》一文简洁而朴实,通过描述一个卑贱穷苦孩子的痛苦遭遇,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反封建教会的思想。它是公认的流浪汉小说的开山之作,通过城市底层非英雄人物的视角向世人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真实反映了中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状况。本文就通过对《小癞子》的品读,剖析它内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风俗画;现实主义;西班牙现状;小人物  作者简介:甘雨露(1995-),女,重庆璧山人,重庆
摘 要:《二十四诗品》是唐末诗人司空图所写的一部以诗论诗的理论著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貌,也是我国古典文艺理论的一次伟大创造。作者在摹状各类诗歌体貌的同时,将儒、道思想融贯其中,使得全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玄学色彩。  关键词: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诗论诗;人物形象;儒、道思想  作者简介:梁妍宁(1993-),女,汉,江苏泰兴人,苏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  [中
1周 惠,1978-,内蒙古,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2王艳华,1981-,黑龙江,鹤城文学艺术研究院秘书长  摘要:近期山水画家崔昊专注于海景题材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成果颇丰。海景山水画题材是传统山水画题材研究及表现方面的短板,对此进行研究和创作不仅可以填补传统山水画题材表现的空白,推动当代山水画艺术探索的步伐,更有助于深化和升华当代山水画艺术的时代主题思想和艺术审美高度,成为“笔墨当
摘 要:《1Q84》是村上春树致敬奥威尔《1984》所写的作品。由“老大哥”推衍至“小小人”隐喻着社会权力的极端持有者,人的自然发展欲望总是受到各种“体制性”的规训,人的主体性逐步丧失。无独有偶,电影作品《看上去很美》则是以“小人物”方枪枪的视角切入,通过叙述其与学校教育秩序的归顺与反抗,表现社会权力、规则对个体的操控与压制。两部作品分别从宏观到微观,探讨社会极权背景下现代人面临主体困境如何探寻突
我喜欢站在这个角度看你:  辽远,空旷,蓝得不像话  云朵自带羽翼盘旋不止  不知去向的小白帆悠荡在水平线上  你听,礁石与浪在对谈  他们比一片霞、一束光甚至一掬笑  还要惊艳  他們比一缕风、一朵莲甚至一颗心  还要从容  那循环往复的澎湃与宁静  诉不尽的沧桑  直抵云、直抵帆的归处  唯有我,在这一片蔚蓝里流浪
摘 要:近些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引进的美国电影在数量与类型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电影中隐藏的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文化。本文力图通过对近日上映的《速度与激情8》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其蕴含的美国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分析美国商业电影中的文化帝国主义。  关键词:文化帝国主义;《速度与激情8》;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舒婷作为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善于运用各种意象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诗人以其女性独有的敏感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揭示出新时代的自由、平等、爱的新观念。常常通过假设、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诗歌的主旨。  关键词:舒婷;朦胧诗歌  作者简介:何蔚(1984-),女,硕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语文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刘邦从渣男到开国之君,是中国政治史中最没天理的事情,但如果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他的买卖有着所有成功的元素。  要说开国皇帝,有史以来恐怕没有比刘邦者更渣的了,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都是贵族之后,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起身草莽,也是上马将兵、下马管民的真才实干;游牧民族出身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也皆是雄才大略之辈。  那么刘邦呢,日常生活习惯还是乡下流氓做派,酷爱在客人面前洗脚,
摘 要:傣族剪纸是傣族民间流传久远的一门手工技艺,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情,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具一格。而广灵剪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中国剪纸艺苑的一道绚丽风景线。随着艺术理念的更新繁衍,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为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崭新视角与有力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傣族剪纸;广灵剪纸;装饰元素  作者简介:闫佳,女,汉族,云南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
摘 要: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符号,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本文试从李贺的一句诗——“云中骑碧驴”入手,概述中古时期驴的形象在文本中的演变,以及形象异化与宗教、神话的联系。  关键词:驴;诗歌;异化;神话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1  昌谷诗素以想象奇异著称,至于用典,则取义一端,勾连窅渺,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