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作品的侵权责任如何界定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委托作品的侵权官司屡见不鲜。根据版权领域的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理论,委托人只能构成直接侵权。如委托人未履行审查义务或有过失,或者受托人损害第三方权利,则委托人和受托人将依据具体情况各自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关键词】委托作品 直接侵权 间接侵权 侵权责任
  
  委托作品,是受委托创作的作品的简称,指委托人向作者支付报酬,由作者按委托人的意志和具体要求创作的作品。对于委托作品著作权的归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与委托作品相关的著作权侵权纠纷,主要有两类:一是在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受托人所有的情况下,委托人未经受托人许可使用委托作品是否构成侵权;二是委托作品侵害第三人著作权时的侵权责任。对于第一类纠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的规定,委托人与受托人未约定使用作品范围的,委托人可以在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范围内免费使用作品。对于第二类纠纷,法律未作规定,审判实践中的做法也相差很大,因此无论就理论还是司法实践而言,对此问题很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
  
  委托作品合同是承揽合同
  
  正确认定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对于正确认定委托作品侵害第三人著作权责任的承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委托作品合同的性质,有三种不同观点,即委托创作作品的合同是委托合同、承揽合同还是无名合同。对此,笔者认为委托创作合同应为承揽合同。因为,就合同的表现形式及其法律后果而言,委托他人创作作品的合同符合承揽合同的特征。按照《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条,承揽合同是指“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而承揽合同中定作人交付的工作成果既可以是有形的物,也可以是智力成果。反对将委托作品合同定性为承揽合同的理由之一,就是认为承揽合同中定作人所交付的工作成果通常是有形的物,不包括智力成果。这种观点既无理论依据,也与审判实践不符。在德国通常认为科学艺术创作可以成为承揽合同中所约定的工作,我国合同法理论也认为智力劳动可以成为承揽人的工作,而且得到审判实践的支持。如1997年2月13日权办[1997]12号《国家版权局关于对影楼拍摄的照片有无著作权的答复》第2条规定“顾客同影楼的关系,应属于民法中的承揽合同关系。因承揽合同关系产生的照片,应属于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委托创作。”
  此外,将委托作品合同定性为承揽合同有着实践基础。国家版权局1999年11月11日《关于〈快乐大本营〉一案给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的答复》,称委托作品为“在民法的委托或者承揽关系下创作的作品。因此,委托创作合同应为承揽合同,委托人为定作人,受托人为承揽人。
  
  委托人是直接侵权还是间接侵权
  
  在委托作品侵害第三人著作权时,委托人是承担直接侵权责任还是间接侵权责任,审判实践的做法并不一致。著作权“直接侵权”是指未经版权人许可,也缺乏“合理使用”或“法定许可”等抗辩理由,而实施受版权人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如复制、发行、表演和改编作品等。①这是各国版权法普遍明文规定的一类版权侵权行为。理论上,版权间接责任是指某些当事人虽然没有亲自从事复制、传播或改编等直接侵权行为,但是由于其与直接侵权行为或者直接侵权人的关系,也要对直接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②在国外,著作权间接侵权的立法体例主要有两种:其一以英国为代表,以成文法的形式在直接侵权之外直接规定从属侵权行为和许可侵权;其二以美国为代表,关于间接侵权的规定散见于各个判例,并且形成一个以帮助侵权和替代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体系完备的间接侵权制度。③
  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著作权间接侵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著作权间接侵权是过错责任,间接侵权人主观上是明知或有理由知道直接侵权行为的存在;第二,间接侵权人未直接从事使用作品的活动,但为这种活动提供方便或促成这种活动的实现。而在委托创作的作品侵害第三人著作权时,委托人是侵权作品的定作者,也是侵权作品的最终使用者和实际受益者,其行为不符合间接侵权主体的特征,因此其并非著作权间接侵权者,其行为若构成侵权,只能是直接侵权。
  
  委托人的合理审查义务
  
  如上所述,委托人的行为若构成侵权只能是直接侵权,对于直接侵权的归责原则,我国理论界有很大分歧,有的主张著作权直接侵权应实行无过错责任,有的主张著作权直接侵权应实行过错责任。从审判实践审理委托作品侵害第三人著作权的案件来看,法院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审理法院以委托人、受托人未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从而认定其有过错而判决委托人与受托人承担连带责任。对此,笔者认为,委托人的审查义务不是实质审查,而是形式审查。理由如下:
  第一,在委托作品中,承揽人是在委托作品中使用他人作品的选择者和决策者,而且在侵权作品中使用他人作品的方式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如在广告侵害他人著作权的案件中,侵权广告往往是将他人的作品当成广告的背景或配图使用,甚至广告使用的广告语都可能侵权。因此要求委托人承担实质审查的义务是不符合公平原则的。
  第二,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作品一经创作完成即自动产生权利,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具备独创性和可复制性。而对著作权是否具有独创性一般人很难了解和确定,也就不能对该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做出判断,而委托人一般情况下并非该领域的专家,要求其对委托作品承担实质审查的义务是不现实的。
  第三,既然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是承揽合同,根据合同承揽人负有权利瑕疵担保义务,即承揽人应当保证第三人不会就该委托作品向委托人主张任何权利,因此委托人对委托作品只负有形式审查的义务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因此,委托人在履行审查义务时,应对委托作品中使用的第三人的作品,要求承揽人提供著作权人的使用许可,如果承揽人承诺委托作品是其独立完成的,没有使用第三人的作品,则在接受委托作品之时,应要求承揽人出具说明。若委托人采取了上述措施,则应认定其履行了审查义务。
  
  委托作品侵权责任的承担
  
  如上文所述,委托作品合同是承揽合同,根据英美侵权法的独立契约人责任理论,承揽人乃独立契约人,并非雇员,并不受定作人的指挥监督,因此承揽人在完成定作人委托的承揽工作过程中,造成第三人的损害时,原则上由承揽人承担民事责任,定作人不承担责任。但因定作人的过失,或因其承揽事项之性质有为定作人的义务履行或者加重承揽人的责任的,定作人亦应负替代责任。④根据这一理论,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十条中规定:“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此规定,对委托作品侵权责任的承担可作如下界定:
  第一,由委托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委托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而受托人无过错时,由委托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委托人和受托人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因委托人提供素材导致侵害他人的著作权,则属于委托人定作或指示过失,若受托人亦有故意或过失者,则系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侵权,应当依《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受托人在完成委托作品的过程中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承担征得著作权人许可并依法支付报酬的义务。未履行该义务则构成侵权,如委托人未尽到审查义务,则与受托人构成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
  在委托人和受托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下,双方承担责任份额的大小,应依各自的过错轻重和原因力大小确定之。因委托人的定作或指示过失而构成共同侵权的情况下,委托人应承担主要责任,受托人应承担次要责任。因受托人的行为而构成共同侵权之时,受托人应承担主要责任,委托人承担次要责任。
  第三,受托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受托人在完成委托作品的过程中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承担征得著作权人许可并依法支付报酬的义务。未履行该义务则构成侵权,如委托人尽到审查义务,则由受托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第四,在委托人无过错的情况下,委托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应承担停止侵权、返还其侵权所得利润的民事责任。委托人经过审查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著作权人也提不出其他证据证明委托人应当知道委托作品涉及侵权的,这种情况应视为委托人无过错。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由于其使用的委托作品是侵权作品,因此其使用权或版权侵害了著作权人的在先权利,其权利的行使或取得丧失了合法依据,应当承担停止侵权的民事责任,同时其使用侵权作品所取得的利润也没有合法依据,应当承担返还其侵权所得利润的民事责任。但应注意的是对于委托人侵权所得利润的确定,应考虑到委托人利润的获得并非完全是因为使用侵权作品所获得,因此应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
  注释
  ① 王迁:“论版权‘间接侵权’及其规则的法定化”,《法学》,2005年第12期。
  ② 刘家瑞:“论版权间接责任中的帮助侵权”,《知识产权》,2008年11月,第18卷第6期。
  ③ 刘华锋,肖婷:“外国著作权间接侵权制度评析及对我国的立法借鉴”,《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7卷第4期。
  ④ 姬新江,王燕军:“论定作人的指示过失责任”,《当代法学》,2007年第21卷第l期。
其他文献
摘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冰心—林徽因之争”又被人提起并引发了新的争论。本文指出当年首发此论的沈从文、李健吾的说法本就不无片面性,折射着京派文人崇尚美丽的新风雅的人文理想和生活趣味;而冷眼旁观的冰心正是把这种美丽的新风雅当作一种人生现象加以典型化的描写,未必是针对具体人物的讽喻;虽然好强的林徽因面对冰心针对此种美丽风雅的批评一时颇感难堪,但她随后的创作转型表明她其实还是接受了冰心创作的启示;而19
摘 要:川上未映子的小说《乳与卵》通过渴望以隆胸手术改变现实的母亲、困惑于青春期发育的女儿、独自在东京奋斗的小姨这三个不同年纪的女性的身体观的对比,反映了现今日本社会文化所面临的传统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本文试图从女性作家身体写作的视角出发,以身体改造的叙事讨论日本的文化重建。通过对三个女性的不同身体观的解读,分析两种文化形态的冲突所在,认为日本文化固有的包孕性是化解冲突、实现和谐的基础,
【摘要】人类社会一直把“人工智能”,甚至“类人机器人”,单纯作为自己的使用工具而发明、生产甚至创造出来,即“工具性”是其第一属性。然而,作为“会使用工具的机器人”,“类人机器人”还可能通过自我学习等自主方式,获得与人类一样的智商、情商与伦理道德,从而具有显著的“社会性”。世界首例“机器人公民”“索菲亚”在公民、社会与国家等观念上给予人类更多想象,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中赖以生存的最直接“土壤”
【摘要】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修订的党章,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新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回顾党的理论创新历程,总结党的理论创新经验,我们可以对党的新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形成以下四点规律性的认识:只有靠扎实的实践成就来支撑,才能全党拥护、人民认可;只有坚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继往开来、永续活力;只有着力解决新时代新课题,才能成就伟业、开创未来;
【摘要】包含投资专章的《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在《中日韩投资协定》的基础上,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谈判进程,并在完成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工作后,最终打造一个“《中日韩投资协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的自贸协定,已成为三方的共识。鉴于《中日韩投资协定》中投资者与东道国的投资争议解决机制(ISDS)的可借鉴性,考虑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已将
【摘要】城乡一体化不是消灭农村,不是把农民连根拔起,而是要正视中国未来百年内都要面临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的基本事实,讨论如何由抽取型、隔离性的二元结构,变为良性的互助型、开放性的二元结构,将二元对立,变为和谐共存。中国小规模农业和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是近百年内都不会改变的基本事实。统筹城乡,是长时期的战略性任务。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镇化和逆城镇化潮流一同时出现,需要以就地村镇化,来推动多元城市生态
2011年亚澳论坛期间,人民论坛记者就澳门国际机场如何打造绿色机场采访了澳门国际机场专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苏宁女士。  在刘苏宁女士看来,所谓绿色机场,不是指颜色的改变,而是思维方式、工作流程的改变。绿色机场体现的是效率和低成本的理念。澳门物理空间受限,客观上不具备建设“机场城”的条件,那么,“城里的机场”如何实现生存突围?澳门机场的答案是:以机场为动力,把机场变成周围商业产业链中的一环,使之
【摘要】政治制度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好与坏之分。评价政治制度的主要标准不是设计和理念,而是其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结合以后所体现出来的治理效率,即是否实现了良治的目标。以经济发展中所必然出现的征地问题为例,中美印三国中,中美两国实现了目标,而印度仍然效率低下,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表明,政治制度与国情之间的契合度,既是决定治理效率的主要因素,也是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因素。  【关键
【摘要】哈贝马斯的全球治理思想是其交往行为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通过“民族国家”文化差异认同批判,围绕差异与认同核心矛盾与公民和民主核心范畴,论证了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建构了一种后民族社会的协商民主认同理论,并从交往和法律制度的角度深入透析了全球治理的路径。  【关键词】民族国家 差异 认同 全球治理 后民族结构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国家差异“认同”批判  何为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世纪性战略。在全球经济增速乏力、沿线国家国情复杂多元、中国政府以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推动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进程中面临着安全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四个层面的困难和挑战。通过以政府的高效沟通和制度完善为后盾,以龙头企业的率先示范为先导,以企业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为基础,同时强化相关领域智库建设,将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