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导读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征》是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巨著。作者带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秉承着严肃客观的原则,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生动、动情的长征纪实作品。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实而翔实的再现,令人震动和感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赋予了长征以崭新的认知高度——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精彩片段一
  扩大队伍
  一九三四年九月,扩大红军数量的运动达到高潮,而这时苏区内可动员的人力资源已经越来越少。因为自一九三三年以来,已有十七万青年参加了红军,这个数字意味着苏区内不分男女老幼,平均每十五个人中就有一人参加了红军。“扩红”干部找到正在于都忍受着疟疾折磨的毛泽东,请这位动员过无数贫苦农民加入红军的领导人帮助他们动员群众。毛澤东去了,在群众大会上,身体极度虚弱的他只讲了五分钟,五分钟内他只讲了一个意思:决心。“决心”这两个字几乎可以概括那时苏区军民所具有的勇气:敌人就要闯进来了,我们可以放弃眼前的一切,但是我们必须保留决心!决心可以使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决心可以使我们重新赢得一切!
  为了鼓励青年参军,苏区给带头参军的家庭以丰厚的物质奖励,包括当时在苏区十分珍贵的大米、火柴和盐巴。干部们当场宣布:有人参军的家庭可以免去税收,这个家庭凭军属证还能享受无偿帮助春耕和秋收的待遇。在干部们的努力下,长冈乡四百零七名青年中,有三百二十人参加了红军,而瑞金一县参加红军的青年就有五万之多。
  大量的新兵组成了新的红军部队:以萧华为政委的“少年共产国际师”,官兵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以周昆为军团长的第八军团,全部战士都是来自苏区的新兵。这些刚刚参军的青年农民,很快就跟随中央红军离开了家乡,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日后残酷的战斗中牺牲了,仅瑞金参军的青年就有一万八千人牺牲在长征途中,兴国参军的五万青年中两万三千人成为红军烈士。而那个全部由新兵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因为在战斗中兵力损失殆尽,它在红军的编制序列中仅仅存在了六十多天。
  读书笔记
  周恩来总理在长征出发地留下的那句话,现在还在曾经的长征渡口旁屹立着:“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当年的“扩红”是苏区人民对红军最大的支持。作者着重描写了毛泽东动员“扩红”的细节,毛泽东拖着虚弱的身体参与动员,但仍表达出对革命的决心与信心。这就是我们红军、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决心,也是我们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艰难的长征过程中,苏区参军的新兵在战斗中损失是最严重的,看到这一组组数字,怎能不令人心疼?一个个红军战士的牺牲,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伤痛。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的天空,我们理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精彩片段二
  决战之时
  一月二十六日,中央纵队到达土城。从这里向西北,距离赤水县城还有四十五公里。
  中央红军各部队相继遭遇川军的猛烈阻击,没能按照中革军委的作战计划完成任务。这使得对实施北渡长江计划持乐观态度的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心情沉重起来。到达土城后,毛泽东和朱德一起开始研究这个赤水河边的渡口小城周边的地形,试图寻找能够击溃川军主力的战场。
  在随即发布的中革军委致中央红军各军团的电令中有这样的话:“迅速向赤水及其附近地域集中,以便争取渡过赤水的先机,必要时在赤水以东地区与追击和截击的敌人的一路进行决战。”
  “决战”一词说明此战带有决定胜负的意义。土城一战如若胜利,除了可以鼓舞士气,突破川军的严密阻截外,还有政治上的特殊意义,因为这是毛泽东恢复军事指挥权后的第一仗。况且,对于被压迫在一个狭小地域里的中央红军来说,面前只有一条路,必须像突破乌江,甚至像突破湘江一样从这里冲出去,成功地北渡长江,实现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只是,红四方面军现在在哪里,他们那里情况如何,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央红军中没有一个人十分清楚。只是听闻红四方面军地处富庶地区,拥有十万人以上的部队。
  ……
  一月二十八日下午五时,在中革军委位于土城后山的指挥部里,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这是自中央红军踏上长征征途以来,唯一的一次在战斗还在进行时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此前,中革军委决定在土城附近与川军进行决战时,对敌情的判断有严重失误,中央红军不是在与川军的三个团打,而是在与六个团的川军共一万多人打,而且川军另外两个旅的增援部队很快就会到达,土城战斗再打下去必是凶多吉少。与会者认为:由赤水北上进入四川,从泸州至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计划已无法实现。为了保存中央红军的实力,必须立即轻装脱离战场,西渡赤水河,向川南古蔺方向前进。会议决定毛泽东、朱德和刘伯承仍在指挥所指挥战斗,周恩来负责天亮前在赤水河上架好浮桥,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那些不符合轻装原则的物资……
  读书笔记
  作者对战争形势紧迫的描写十分到位,也突出了中央红军在此时的困难,为后面展现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才能做足了铺垫:同时也为歌颂这样一支打不垮的红军队伍做铺垫。
  如何一次次在绝境中突围、在巨创中重生,如何一次次进行严峻的自我纠正、自我修复,长征考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意志,历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和军事智慧,并最终促使中国共产党形成高度的团结,开始独立自主地领导武装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延伸思考
  长征的意义
  长征属于人类历史上这样一种事件:即使经过漫长的岁月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数十年来,不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愿意于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再度承受艰苦辛劳以及生存环境的恶劣,重走一遍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跋涉的这条征途。当他们走到大渡河渡口时,一定会被这条湍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崖壁所震惊,被当年30000多工农红军在十几万国民党军的追堵中渡过这条大河的壮举所震惊。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提示着一种能够克服所有陈旧与落后的人类精神力量。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他持有何种意识形态,都不能不承认,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节选自王树增《长征文化与文化长征》。题目是编者加的)
其他文献
何泽慧先生是我国第一代女物理学家。1932年,何泽慧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她以毕业论文全班最高分的成绩毕业。  随后,何泽慧前往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继续深造,她选择了实验弹道学专业。这个专业规定,不收外国人,更不收女学生。何泽慧急了,她听说技术物理系主任曾经在南京军工署工作过,便找到这位系主任说:“你能到我们中国南京军工署去当顾问,我为什么不能到你们这里学习呢?你也知道我的国家
期刊
《美丽的颜色》一文中,“美丽的颜色”一共出现了三次,这三个“美丽的颜色”巧妙地将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故事和居里夫妇高尚的思想品质联系到了一起。  1.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别人已经答
期刊
一、观看视频,了解采访知识  说到当记者,大家都知道,记者的任务就是捕捉新闻。而捕捉新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人物进行采访。先观看一段采访视频,了解新闻采访的相关知识。  1.新闻采访: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采访、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情况下,记者与采访者需要面对面交流。  2.采访的手段:用眼睛观察,用嘴巴问,用耳朵听,用笔记录,借助音像设备
期刊
作者感言  荆州是七雄争霸时楚国的郢都。那个舞厅的方位已记不清,印象最深的就是导游介绍的“此舞只应天上有”。这舞跳起来如红莲绽放,霸据郢都千里春色之首,故名“一步莲华”。其实,阿蔷姑娘的舞蕴藏着两种花儿:红莲与荼蘼。这两种花的绽放之景,雍容华贵,关艳壮观,以我匮乏的笔墨无法完全描绘出来。整支舞里没有灯光、音响、话筒等现代化设备,只有红烛、箜篌、笙箫、琴瑟和阿蔷姑娘而已。这是一支返璞归真的舞,它拥有
期刊
名家引路  一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
期刊
小女子我眉清目秀,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食物粉碎机”。班上同学调侃我:“人家吃饭是按顿算,你吃饭得按吨算。”  吃货最愁的是什么?当然是吃呐!吃过早餐,两节课后肚子就咕咕抗议了。好不容易熬到吃午饭,排队时,不争气的肚子指挥我像鹅一样把头使劲往前伸。哇,这个菜好吃,那个也不错!看着前面同学领到的满当当的饭菜,我羡慕不已。终于到我了,赶紧把碗递给阿姨。  “阿姨!可以再给我打点这个吗?”“不行。”
期刊
文题亮相  2020年开年,“新冠病毒”一词席卷全国,它的感染速度快、潜伏时间长、危害严重,令人咋舌,于是,全国人民与病毒展开搏斗。在抗“疫”过程中,交通管制给人带来诸多不便;奋战在一线的逆行者,让人备受感动;网课利弊,引发议论;病毒探源,不断有新发现……不久,新冠肺炎疫情又在全世界范围暴发……  请以“抗‘疫’之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
期刊
文题速递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 ——拿破仑  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  以上文字都写出了平凡中蕴含的不凡。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和付出,让我们感受到岁月静好,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歌颂。请为身边的他(她)写一篇人物通讯,为他们点赞。 
期刊
分组活动前,体育老师不厌其烦地讲着活动的动作要领及安全常规,我却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吸引着。  只觉得眼前有个人影一晃,我依然沉浸在书中紧张刺激的情节中。倏忽间,我手中的书已飞到了老师手中。老师生气地说:“对那些在老师苦口婆心讲活动要领时做其他事情的同学,我提出严厉批评。书一旦被沒收是不会奉还的!”我既羞愧又着急,书是找别人借的,费了好多周折。体育老师温文尔雅的形象忽然变得狰狞起来。我不知道该怎样向
期刊
早晨,鬧钟一响,我伸伸懒腰,钻出被窝。洗漱完毕,吃过早点后,我迎着第一抹朝阳,呼吸着新鲜空气,哼着小曲,想着一天的课程,悠然漫步到学校。二十分钟早读后,忽然传来爆炸性消息——  物理老师要小考   当物理老师挟着一叠卷子踱进教室时,教室顿时沸腾了,我的心也“怦怦”跳个不停。我强制自己平静下来,待情绪稳定后,泰然拿起笔开始答卷。教室里有惊喜声,也有叹息声,之后,便是一片宁静,只听到“沙沙”的写字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