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薄片(g-C3N4NSs)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发光(ECL)性能和良好的成膜特性.以g-C3N4NSs作为ECL材料,利用其良好的成膜性能将其固定在玻碳电极(GCE)上,再以毒死蜱(CPF)作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作功能单体,通过分子自组装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将该聚合物引入g-C3N4NSs修饰电极,构建了一个MIP-ECL传感器.除去模板分子的传感器能够选择性识别CPF,利用CPF对g-C3N4NSs ECL信号的淬灭作用实现了CPF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传感器对CPF的
【机 构】
:
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上海200234;昆山市花桥镇徐公桥小学,江苏昆山2153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薄片(g-C3N4NSs)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发光(ECL)性能和良好的成膜特性.以g-C3N4NSs作为ECL材料,利用其良好的成膜性能将其固定在玻碳电极(GCE)上,再以毒死蜱(CPF)作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作功能单体,通过分子自组装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将该聚合物引入g-C3N4NSs修饰电极,构建了一个MIP-ECL传感器.除去模板分子的传感器能够选择性识别CPF,利用CPF对g-C3N4NSs ECL信号的淬灭作用实现了CPF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传感器对CPF的线性响应范围是1.0×10-8~1.0×10-4 mol·L-1,检出限(LOD)是5.0 nmol·L-1,用于蔬菜中CPF残留量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其他文献
利用TRMM/LIS 0.1 °超高分辨率闪电定位产品,分析了浙江省及周边地区(117.5~123.0°E,26~32°N)卫星闪电资料的时空分布特点;并结合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亚洲大陆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集,分析了该区域闪电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 表明:研究区域内闪电平均密度为5.97 f1/(km2·a),其中陆地闪电平均密度为7.94 f1/(km2·a),海洋闪电平均密度为2.09 f1/(km2·a),陆地闪电平均密度为海洋闪电平均密度的3.80倍;平均闪电密度值逐月变化特征在陆地和海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分解、滑动t检验、相关系数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初夏降水及其前兆信号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 表明,黑龙江全省初夏降水距平的空间分布以总体一致型为主,此外,还呈现东西反向型.总体一致型模态时间系数在1993年前后有明显的突变点.分析突变点前后降水主成分与500 hPa位势高度、200 hPa纬向风、850 hPa矢量风以及前期海温的关系,发现在突变前后影响初夏降水的同期主要系统均为东北冷涡和高空西风急流轴,但冬季(北半球,下同)澳大利亚周边海温对初夏降水的影响在突变前后存
广西区是我国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输电的重要通道,2015年1月26日-2月8日期间广西区北部桂林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范围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连续覆冰事件,其最大覆冰厚度可达24.83 mm.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温湿垂直层结、局地气象要素以及大气环流指数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此次电线覆冰的天气学成因.结果 表明,东亚大槽偏强,阻塞高压引导脊前偏北气流南下,冷空气入境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暖湿气流汇合,在北方寒潮与南方水汽的共同作用下,地处高海拔的输电线塔
为了解粤港澳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和时序变化规律,深入认识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及其气候效应,利用2010-2019年的MODIS C61 AOD 3 km逐日产品,分析了粤港澳地区的AOD空间分布及年、季、月变化特征.(I) MODIS AOD与AERONET CE318 AOD最优拟合系数为0.96,与SolarSIM-D2 AOD拟合系数为0.62,与PM2.5、PM10的最优拟合系数为0.58、0.56.(2)空间上表现为珠三角AOD值高,粤西次之,粤北及粤东北较低.(3)年变化特征整体上呈明显的下
利用1961-2015年广东86站3-5月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资料和海温资料,分析了2015年广东开汛前后旱涝异常特征,旱涝急转前后的大气环流和水汽条件转变及成因.(1) 2015年5月第1候广东发生了严重的旱涝急转事件,旱涝急转前全省严重干旱,旱涝急转后广东大部地区降水异常偏多.(2)旱涝急转前后,500hPa中高纬度由“两槽两脊”转为“两脊一槽”和“两槽一脊”,副高持续加强,广东地区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加强,地面由冷空气控制广东转为冷暖空气在广
利用基于目标诊断的空间检验方法(MODE)和时空检验方法(MTD)评估了华南3km高分辨率区域数值模式(GRAPES_GZ3km)对2019年海南岛暖季非台降水预报性能,结果显示:(1)模式24 h累积降水预报的空间分布范围偏大、降水强度偏强;(2)模式逐小时降水预报的平均质心总体偏西和偏北,降水出现时间总体偏早1~3 h,结束时间总体偏晚2~4 h,降水持续时间偏长;预报的降水目标数量偏多,与实况一致均存在着主峰和次峰形态的昼夜分布特征,但预报的昼间主峰出现时间比实况偏早2h;预报的短时强降水出现频次总
制备了氧化铟锡(ITO)/二氧化锡(SnO2)/二氧化钛(TiO2)/金纳米粒子(Au NPs)纳米复合电极(ITO/SnO2/TiO2/Au NPs),并利用它发展了可以选择性检测唾液酸(SA)的光电化学(PEC)法.采用旋涂法制备了ITO/SnO2电极,并通过静电纺丝和磁控溅射技术在ITO/SnO2表面原位合成了TiO2纳米纤维和Au NPs.与单纯SnO2比,ITO/SnO2/TiO2/Au NPs纳米复合电极的光电性能显著提高.这可能与Au NP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和TiO2/
基于华南地区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采用传统站点评分、邻域法等评估华南区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包括GRAPES_GZ_R 1 km模式和GRAPES_GZ 3 km模式)对降水、地面温度和风场等要素的预报能力.结果 表明:GRAPES_GZ_R 1 km模式的降水预报技巧优于GRAPES_GZ 3 km模式,模式预报以正偏差为主.对于不同起报时间的预报,00时(世界时,下同)起报的预报效果优于12时.GRAPES_GZ R 1 km模式的TS评分是GRAPES_ GZ 3 km模式的两倍以上,对不同降水阈值的
以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铁酸铋(BiFeO3,简称BFO)掺杂的铌铟酸铅-铌镁酸铅-钛酸铅(Pb(In1/2Nb1/2)O3-Pb(Mg1/3Nb2/3)O3-PbTiO3,简称PIN-PMN-PT)多铁性陶瓷材料,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具有钙钛矿结构,电滞回线显示其铁电性良好,剩余极化值(Pr)可达18μC·cm-2.由于BiFeO3掺杂后,样品电矩减小,氧空位增多,使其铁电畴翻转困难,样品的电性能略有下降,但是其磁性能随BiFeO3掺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且样品居里温度(Tm)为200℃左右
共价有机框架(COF)是一类新兴的多孔有机聚合物,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序的孔道结构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成为具有潜力的纳米药物载体.制备了基于COF纳米颗粒的仿生纳米复合物,负载光敏剂孟加拉玫瑰红(RB),并包裹癌细胞膜(CMV)对该复合物进行仿生修饰.结果表明:制备的COF/RB@CMV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能够被肿瘤细胞有效摄取,并在光照激活条件下产生对细胞具有高毒性的活性氧化物(ROS),进而起到了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COF的仿生纳米平台用作光动力学治疗(P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