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徐渭是明代文化史上具有进步思想的天才式杰出画家,他将传统文人画从精神内涵到艺术形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以水墨大写意开创了明后期最有影响的笔墨纵恣,气势磅礴大写意花鸟画流派,赢得了后代众多名家的推崇,画风影响了明后期整个画坛。徐渭的题诗画,以奔放淋漓、笔酌墨饱的绘画表现手法及形超神越的形象,透射出其一生遭际坎坷、怀才不遇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其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抗议以及对达官显贵的痛恨。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艺术风格
一、引言
在雄奇博大、异彩纷呈的中国绘画史上,明代画家徐渭以其超俗绝尘的独特艺术风格卓然凌立,别开门户,他将传统文人画从精神内涵到艺术形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开创了笔里纵态,气势磅礴的大写意画派。他主张弘扬主体,张扬个性,追求自由而摆脱传统规范和社会政治的束缚,流露真性,如痴如醉,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给人以强的心灵震撼,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至今人们回眸文化长廊上的经典,仍难以将他忘却。本文结合徐渭的个人境遇,通过分析其传世作品,从而初步探讨了徐渭的大写意绘画风格。
二、从个人境遇和时代背景谈徐渭的创作心态
徐渭的大写意画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前辈画师的艺术成就和书法成就的影响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即他独有的生活道路和广博的学识素养所造成的独特胸襟和思想情操。他的诗文、戏曲和书画中的那股“磊落不平之气”,与他英雄失路、一生潦倒不得志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童年时的家庭不幸。徐渭“运逢不辰,幼本孤独”。据《畸谱》记载:徐渭生下百日后,父亲就去世,十岁那年中经济状况出现危机,生母又被卖,十四岁时视他如己出的养母苗宜人也逝去,丧失父母使他体验到一种爱的剥夺。这种孤独的体验,具有一种同化作用牢固地依附在徐渭的心理模式中,生命的被弃感始终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不仅影响了他内在的精神世界,也历练了他艺术创造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宜人死依兄”,[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寄人篱下的孤独加上他庶出,生母地位低下,这种从小受人歧视的境况必然养成他敏感自卑、孤立无依的心理。
青年时的失败婚姻及坎坷仕途。婚后五年,年仅19岁的妻子去世,之后,徐渭又有过三次婚姻,但都与幸福无缘。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徐渭以入赘的身份进了潘家,在当时讲究门第等级的封建社会,这种卑下的身份自然又加重了徐渭心理的阴影,所以很小就见识了生命无常的他敏感而纵诞,拘禁又洒脱。他自幼聪颖早慧,“四岁能迎送吊客,六岁不再目,立诵师所,八岁稍解经义,十岁受山阴知县刘昺所赏”。[同上]在少负奇才、众星捧月的赞誉声中,自我期许很高,认为前途无量,可以平步青云,然而他却成为僵化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八次科举屡试屡撅。
中年时的落魄失意。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选择做胡宗宪的幕僚,主要动机是借助胡的势力,可以进入仕途,光宗耀祖、定国安邦,但胡宗宪只是借助他的才华——写文章向皇帝和权贵们献媚,使他郁郁不得志,仕途的希望彻底破灭。命运的多舛,人生的坎坷,把他抛到贫困与卑微的社会底层。种种的遭遇使他深受刺激,几度狂病发作,自杀未死,虽然可成为生命奇迹,但也给其晚年的身体带来了灾难性的摧残,此时的徐渭处于癫狂的病态中,他疑继妻张氏不贞,失手致其于死,为此而入狱七年。从幕客到狱囚,这一切让他心灰意冷,使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的意义、价值有了更清醒、更偏激的认识。
由此可知,徐渭不多见的传奇与凄惨的经历,造就了他狂放不羁的性格,并直接影响到他的绘画艺术。即表现为内容上的强烈主观感情色彩或嘻笑怒骂式的警世喻人寓意,或愤激不平的内心情感的宣泄;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标新立异,笔墨纵横驰骋,风格狂放奇峭。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溢一股奇态纵肆的激情和力量。尤其在他所擅长的花鸟画上,最鲜明地展现出他的独创性,真正达到了“逸品”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在传统文人画笔墨中,成为“狂放型”的代表。
三、从徐渭的作品试论其艺术风格
徐渭因个性而狂,也因其狂而有了艺术。他狂放的艺术风格是“眼空千古,独立一时”,跳动着生命的活力。徐渭其悲苦郁结于心,积存起强大的力量,凝聚于笔端,走笔如飞,令人震颤的图式流露出骚动不安,这些都呈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之中,“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他对物象夸张变形的成分也增加了,主体情感通过狂放的线条,淋漓的水墨显豁外露,带有一种情溢于景的“有我之境”,风格显得粗犷放肆。
(一)他作画不重再现,重性灵,纵逸狂放。以“胸中不可磨灭之气”,运笔放纵,疾风骤雨,追风逐电,有很强的速度感和力量感,墨色淋漓,笔下形象磅礴大气,一反传统的温润淡雅而前无古人。他带着不可消除的内心创伤,倍加放浪形骸,超脱一切功利,进入到一个纯粹的艺术世界,在大写意花卉画的代表之作《葡萄图》中,他信笔挥洒,用笔用墨泼辣奔放,画粗藤一枝,自右上方向左横斜挺生,分出数枝细藤,向下方倒垂,枝头画葡萄和叶片,枝叶纷披,参差错落,茂盛的叶子以大块大墨点成,葡萄用不同水墨晕染泼濡,如珠圆玉润,晶莹剔透。画幅气势飞动,水墨淋漓,气韵生动。
(二)徐渭敢于从审美理想出发改变笔下形象的面目,赋予对象以新的含义。他以泼墨画牡丹,并题《墨牡丹》云:“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若风马牛弗相似也。”[李德仁,《徐渭》,长春吉林出版社,1996年]他将富贵的牡丹,一反本意,来了一个图象意义大逆转,运用泼墨、破墨、积墨等多种技法,以其内心难以平复的爱与悲的生命情感来运作酣畅淋漓的笔墨,扫尽铅华粉黛,已不见富贵的印迹,虽不是此花真面目,但“富贵花将墨写神”传达出一种蔑视廉价的赞扬,顶抗社会黑暗而不畏首的独有风姿,同时也是徐渭本能地张扬着自我,孤傲自恃的现实自我的化身。以“狂”的艺术形式作为外化的标志,从中可以感觉到徐渭艺术的狂欢和生命的舞动。
(三)他敢于突破传统法则,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徐渭的“不学而天成”、“出乎己而不由乎人”和“杜撰之画”的艺术见解,使他在明代画坛上独树一帜,他拒绝了传统经验性艺术体验,发展了笔墨技巧,满溢自由于笔端,“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把大写意花鸟画推向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随意挥洒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如《蕉石图》左侧画一块湖石,以饱含水墨的侧锋纵横写出,以笔托抹,笔墨粗狂,浑厚苍润。用渴笔写芭蕉,叶呈破败状,将要枯烂。石后如《黄甲图》用或浓或淡或枯的墨法,画出蟹的形象,形神毕具。他的这种看似随意挥洒不是无端的感情宣泄,它是以知性、德性为后盾的,也就是“先积精思”的长期积累。徐渭是以文人的学养作支撑,具有文学、艺术、哲学等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徐渭常自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在诗文、书画、戏曲的实践和理论中都颇有建树,因此在这种广泛的涉猎直接影响到他绘画的选材、主题和风格。
四、徐渭的大写意风格对后世画坛的影响
徐渭常自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人们普遍认为他给中国艺术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的还是其独创一格的大写意花鸟画。他将传统文人画从精神内涵到艺术形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开创了笔里纵态,气势磅礴的大写意画派,对后世的中国绘画影响深远。如果我们从近代花鸟大师吴昌硕浓艳遒劲的笔墨上溯至扬州八怪泼辣奔放的笔墨、八大孤愤凝蓄的笔墨和石涛跌宕态意的笔墨,再进而体察徐渭挥洒淋漓的笔墨,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出这一表现性艺术动向在明清两代传承的线索,在顽固而强大的正统画风的缝隙中,写意花鸟艰难地演进着,最终成为一代之风。
(一)受徐渭影响且取得辉煌成就的,当首推八大、石涛两人。他们都是已亡大明皇朝的后裔,出家为僧,寄情绘画至终年。他们所遭遇的磨难,虽然没有徐渭那样复杂、凄惨,但他们身为皇室贵族,最后落得个亡国之人的大荣大耻,其悲剧性色彩则显得更为浓烈、深沉。
八大的绘画,沿袭徐渭的水墨大写意画法,并将其更加完善。他善用秃笔,凝重而圆润,显得朴茂含蓄,他的画经常是一些枯枝败叶、怪石组合而成的残山剩水,空流灵动的、怪异的鱼鸟,暗含着他的情感。他变徐渭纵肆、躁动的画风为冷逸、荒寂。看他的画,不由自主使人的内心产生一阵寒噤。
(二)出现于乾隆时期的“扬州八怪”是清代画坛上独放异彩的画派。他们敢于突破前人的规范,追求艺术表现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面貌,这种革新创造的精神,同样也可以说是对徐渭艺术思想的发展。名列“扬州八怪”的清代画家郑板桥,兀傲孤高,一生不大瞧得起人,可是他偏偏就崇拜徐渭,对之亦佩服得五体投地,曾刻下印章“青藤门下走狗郑燮”以自况。
郑板桥作画师法徐渭的地方甚多,但是他崇拜徐渭并不是盲目的追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而是对徐渭的绘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独到的心得体会。在徐渭纵放而有气势的大写意画中,有细致入微的生活感受和高度的艺术技巧作支撑,才使徐渭的画具有了很强的生命力,从中郑板桥也道出了学习写意画必极工之后才能画出生动感人的意象的道理。
(三)谈及对徐渭的崇拜,自然还应提到齐白石老人。齐翁受徐渭的影响,可谓师其意、得其神。他终生致力于绘画的创作和变法,特别是对徐渭等前人所主张的形神问题,“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在艺术实践和创造变法中他以平和的笔调将自然界的一草一虫、一花一木画得出神入化,极富生命力,为中国绘画的开拓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感叹:“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青藤雪个远凡胎,老击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青藤即徐渭。一个三百年后的艺术大师,对徐渭的崇拜到了如此痴疯甚至不惜折辱自己性命的地步,可见徐渭及其绘画对后世影响之大。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也就能更加明确徐渭的历史价值,明确他推动写意花鸟由古典走向近代的转折性意义。
本文首先从徐渭童年时的家庭不幸、青年时的失败婚姻及坎坷仕途和中年时的落魄失意入手,讨论了徐渭的个人遭遇对其创作心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其大写意作品和题诗分析了徐渭的创作艺术风格和画学思想,文章最后以八大、石涛、扬州八怪、齐白石等为例探讨了徐渭的大写意风格对后世画坛的影响。从以上的具体分析我们也就能更加明确徐渭的历史价值,明确他推动写意花鸟由古典走向近代的转折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企明《题诗品赏》云南人民出版社
[2],《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3],洪再新《中国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
[4],李德仁《徐渭》长春吉林出版社,1996年
[5],丁家桐《徐文长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6],《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7],《近现代中国画大师谈艺录》吉林美术出版社
[8],周时奋《徐渭画传》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9],孙宝文《徐渭行书千字文》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1月
[10],张新建《徐渭论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9月
[11],王黎明《试论徐渭及其绘画对后世的影响》国画家古代美术
[12],乔永辉《“狂”出真性情——徐渭、凡高之“狂”略论你》山东艺术学报,2006年第2期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艺术风格
一、引言
在雄奇博大、异彩纷呈的中国绘画史上,明代画家徐渭以其超俗绝尘的独特艺术风格卓然凌立,别开门户,他将传统文人画从精神内涵到艺术形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开创了笔里纵态,气势磅礴的大写意画派。他主张弘扬主体,张扬个性,追求自由而摆脱传统规范和社会政治的束缚,流露真性,如痴如醉,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给人以强的心灵震撼,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至今人们回眸文化长廊上的经典,仍难以将他忘却。本文结合徐渭的个人境遇,通过分析其传世作品,从而初步探讨了徐渭的大写意绘画风格。
二、从个人境遇和时代背景谈徐渭的创作心态
徐渭的大写意画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前辈画师的艺术成就和书法成就的影响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即他独有的生活道路和广博的学识素养所造成的独特胸襟和思想情操。他的诗文、戏曲和书画中的那股“磊落不平之气”,与他英雄失路、一生潦倒不得志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童年时的家庭不幸。徐渭“运逢不辰,幼本孤独”。据《畸谱》记载:徐渭生下百日后,父亲就去世,十岁那年中经济状况出现危机,生母又被卖,十四岁时视他如己出的养母苗宜人也逝去,丧失父母使他体验到一种爱的剥夺。这种孤独的体验,具有一种同化作用牢固地依附在徐渭的心理模式中,生命的被弃感始终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不仅影响了他内在的精神世界,也历练了他艺术创造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宜人死依兄”,[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寄人篱下的孤独加上他庶出,生母地位低下,这种从小受人歧视的境况必然养成他敏感自卑、孤立无依的心理。
青年时的失败婚姻及坎坷仕途。婚后五年,年仅19岁的妻子去世,之后,徐渭又有过三次婚姻,但都与幸福无缘。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徐渭以入赘的身份进了潘家,在当时讲究门第等级的封建社会,这种卑下的身份自然又加重了徐渭心理的阴影,所以很小就见识了生命无常的他敏感而纵诞,拘禁又洒脱。他自幼聪颖早慧,“四岁能迎送吊客,六岁不再目,立诵师所,八岁稍解经义,十岁受山阴知县刘昺所赏”。[同上]在少负奇才、众星捧月的赞誉声中,自我期许很高,认为前途无量,可以平步青云,然而他却成为僵化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八次科举屡试屡撅。
中年时的落魄失意。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选择做胡宗宪的幕僚,主要动机是借助胡的势力,可以进入仕途,光宗耀祖、定国安邦,但胡宗宪只是借助他的才华——写文章向皇帝和权贵们献媚,使他郁郁不得志,仕途的希望彻底破灭。命运的多舛,人生的坎坷,把他抛到贫困与卑微的社会底层。种种的遭遇使他深受刺激,几度狂病发作,自杀未死,虽然可成为生命奇迹,但也给其晚年的身体带来了灾难性的摧残,此时的徐渭处于癫狂的病态中,他疑继妻张氏不贞,失手致其于死,为此而入狱七年。从幕客到狱囚,这一切让他心灰意冷,使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的意义、价值有了更清醒、更偏激的认识。
由此可知,徐渭不多见的传奇与凄惨的经历,造就了他狂放不羁的性格,并直接影响到他的绘画艺术。即表现为内容上的强烈主观感情色彩或嘻笑怒骂式的警世喻人寓意,或愤激不平的内心情感的宣泄;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标新立异,笔墨纵横驰骋,风格狂放奇峭。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溢一股奇态纵肆的激情和力量。尤其在他所擅长的花鸟画上,最鲜明地展现出他的独创性,真正达到了“逸品”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在传统文人画笔墨中,成为“狂放型”的代表。
三、从徐渭的作品试论其艺术风格
徐渭因个性而狂,也因其狂而有了艺术。他狂放的艺术风格是“眼空千古,独立一时”,跳动着生命的活力。徐渭其悲苦郁结于心,积存起强大的力量,凝聚于笔端,走笔如飞,令人震颤的图式流露出骚动不安,这些都呈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之中,“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他对物象夸张变形的成分也增加了,主体情感通过狂放的线条,淋漓的水墨显豁外露,带有一种情溢于景的“有我之境”,风格显得粗犷放肆。
(一)他作画不重再现,重性灵,纵逸狂放。以“胸中不可磨灭之气”,运笔放纵,疾风骤雨,追风逐电,有很强的速度感和力量感,墨色淋漓,笔下形象磅礴大气,一反传统的温润淡雅而前无古人。他带着不可消除的内心创伤,倍加放浪形骸,超脱一切功利,进入到一个纯粹的艺术世界,在大写意花卉画的代表之作《葡萄图》中,他信笔挥洒,用笔用墨泼辣奔放,画粗藤一枝,自右上方向左横斜挺生,分出数枝细藤,向下方倒垂,枝头画葡萄和叶片,枝叶纷披,参差错落,茂盛的叶子以大块大墨点成,葡萄用不同水墨晕染泼濡,如珠圆玉润,晶莹剔透。画幅气势飞动,水墨淋漓,气韵生动。
(二)徐渭敢于从审美理想出发改变笔下形象的面目,赋予对象以新的含义。他以泼墨画牡丹,并题《墨牡丹》云:“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若风马牛弗相似也。”[李德仁,《徐渭》,长春吉林出版社,1996年]他将富贵的牡丹,一反本意,来了一个图象意义大逆转,运用泼墨、破墨、积墨等多种技法,以其内心难以平复的爱与悲的生命情感来运作酣畅淋漓的笔墨,扫尽铅华粉黛,已不见富贵的印迹,虽不是此花真面目,但“富贵花将墨写神”传达出一种蔑视廉价的赞扬,顶抗社会黑暗而不畏首的独有风姿,同时也是徐渭本能地张扬着自我,孤傲自恃的现实自我的化身。以“狂”的艺术形式作为外化的标志,从中可以感觉到徐渭艺术的狂欢和生命的舞动。
(三)他敢于突破传统法则,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徐渭的“不学而天成”、“出乎己而不由乎人”和“杜撰之画”的艺术见解,使他在明代画坛上独树一帜,他拒绝了传统经验性艺术体验,发展了笔墨技巧,满溢自由于笔端,“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把大写意花鸟画推向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随意挥洒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如《蕉石图》左侧画一块湖石,以饱含水墨的侧锋纵横写出,以笔托抹,笔墨粗狂,浑厚苍润。用渴笔写芭蕉,叶呈破败状,将要枯烂。石后如《黄甲图》用或浓或淡或枯的墨法,画出蟹的形象,形神毕具。他的这种看似随意挥洒不是无端的感情宣泄,它是以知性、德性为后盾的,也就是“先积精思”的长期积累。徐渭是以文人的学养作支撑,具有文学、艺术、哲学等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徐渭常自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在诗文、书画、戏曲的实践和理论中都颇有建树,因此在这种广泛的涉猎直接影响到他绘画的选材、主题和风格。
四、徐渭的大写意风格对后世画坛的影响
徐渭常自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人们普遍认为他给中国艺术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的还是其独创一格的大写意花鸟画。他将传统文人画从精神内涵到艺术形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开创了笔里纵态,气势磅礴的大写意画派,对后世的中国绘画影响深远。如果我们从近代花鸟大师吴昌硕浓艳遒劲的笔墨上溯至扬州八怪泼辣奔放的笔墨、八大孤愤凝蓄的笔墨和石涛跌宕态意的笔墨,再进而体察徐渭挥洒淋漓的笔墨,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出这一表现性艺术动向在明清两代传承的线索,在顽固而强大的正统画风的缝隙中,写意花鸟艰难地演进着,最终成为一代之风。
(一)受徐渭影响且取得辉煌成就的,当首推八大、石涛两人。他们都是已亡大明皇朝的后裔,出家为僧,寄情绘画至终年。他们所遭遇的磨难,虽然没有徐渭那样复杂、凄惨,但他们身为皇室贵族,最后落得个亡国之人的大荣大耻,其悲剧性色彩则显得更为浓烈、深沉。
八大的绘画,沿袭徐渭的水墨大写意画法,并将其更加完善。他善用秃笔,凝重而圆润,显得朴茂含蓄,他的画经常是一些枯枝败叶、怪石组合而成的残山剩水,空流灵动的、怪异的鱼鸟,暗含着他的情感。他变徐渭纵肆、躁动的画风为冷逸、荒寂。看他的画,不由自主使人的内心产生一阵寒噤。
(二)出现于乾隆时期的“扬州八怪”是清代画坛上独放异彩的画派。他们敢于突破前人的规范,追求艺术表现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面貌,这种革新创造的精神,同样也可以说是对徐渭艺术思想的发展。名列“扬州八怪”的清代画家郑板桥,兀傲孤高,一生不大瞧得起人,可是他偏偏就崇拜徐渭,对之亦佩服得五体投地,曾刻下印章“青藤门下走狗郑燮”以自况。
郑板桥作画师法徐渭的地方甚多,但是他崇拜徐渭并不是盲目的追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而是对徐渭的绘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独到的心得体会。在徐渭纵放而有气势的大写意画中,有细致入微的生活感受和高度的艺术技巧作支撑,才使徐渭的画具有了很强的生命力,从中郑板桥也道出了学习写意画必极工之后才能画出生动感人的意象的道理。
(三)谈及对徐渭的崇拜,自然还应提到齐白石老人。齐翁受徐渭的影响,可谓师其意、得其神。他终生致力于绘画的创作和变法,特别是对徐渭等前人所主张的形神问题,“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在艺术实践和创造变法中他以平和的笔调将自然界的一草一虫、一花一木画得出神入化,极富生命力,为中国绘画的开拓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感叹:“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青藤雪个远凡胎,老击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青藤即徐渭。一个三百年后的艺术大师,对徐渭的崇拜到了如此痴疯甚至不惜折辱自己性命的地步,可见徐渭及其绘画对后世影响之大。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也就能更加明确徐渭的历史价值,明确他推动写意花鸟由古典走向近代的转折性意义。
本文首先从徐渭童年时的家庭不幸、青年时的失败婚姻及坎坷仕途和中年时的落魄失意入手,讨论了徐渭的个人遭遇对其创作心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其大写意作品和题诗分析了徐渭的创作艺术风格和画学思想,文章最后以八大、石涛、扬州八怪、齐白石等为例探讨了徐渭的大写意风格对后世画坛的影响。从以上的具体分析我们也就能更加明确徐渭的历史价值,明确他推动写意花鸟由古典走向近代的转折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企明《题诗品赏》云南人民出版社
[2],《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3],洪再新《中国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
[4],李德仁《徐渭》长春吉林出版社,1996年
[5],丁家桐《徐文长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6],《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7],《近现代中国画大师谈艺录》吉林美术出版社
[8],周时奋《徐渭画传》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9],孙宝文《徐渭行书千字文》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1月
[10],张新建《徐渭论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9月
[11],王黎明《试论徐渭及其绘画对后世的影响》国画家古代美术
[12],乔永辉《“狂”出真性情——徐渭、凡高之“狂”略论你》山东艺术学报,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