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舆论监督对保持党的纯洁性具有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从客观现实来看,很多大案要案都是通过舆论监督、媒体曝光凸现的;从历史视野来看,何时舆论监督发达通畅,党的纯洁性就有保障;从系统论角度来看,舆论监督地位不可替代;从党建自身规律来看,党的纯洁性建设需要舆论监督的强力支撑和推动;从监督体系来看,舆论监督在监督便捷性、时效性、广泛性、有效性上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舆论监督;党的纯洁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5-0016-02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其中加强舆论监督的必要性正日益为实践所证明。
一、从客观现实来看,很多大案要案都是通过舆论监督、媒体曝光凸现的
从政治学原理来看,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和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从社会控制及社会形成的角度来看,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电脑网络为主要载体的舆论监督正显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因而通常被学者称为一个社会中的“第四权力”,而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立,并作为制约这些权力的一种权利。它具有预防功能、矫正功能、惩戒功能、警示功能和教化功能。只要联系21世纪以来媒体舆论曝光的一系列案件,便能管窥舆论监督的功能。
二、从历史视野来看,何时舆论监督发达通畅,党的纯洁性就有保障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党乐于接受人民监督,畅通舆论监督渠道,勇于改正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各民主党派荣辱与共,互相监督,党内民主气氛也较为浓厚,舆论监督活跃,集体领导原则也能充分贯彻,从而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等人提出的共产党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率时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至人亡政息。”中共中央在1950年4月19日专门作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其中规定:“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工作中的一切错误和缺点的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趋势和内在要求,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舆论监督”的新概念,并明确表示:“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党不仅依然将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而且中央领导也曾多次对新闻舆论监督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以互联网、微博为代表的新兴舆论监督为党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从系统论角度来看,舆论监督地位不可替代
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内因”是要求党自身要加强各方面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能力;“外因”主要指人民的监督,从本质上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因,外因处于从属地位,而且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但是,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必然会受到诸多既得利益者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内因动力明显不足,而且向来革自己的命都是痛苦的,因此这个时期外因的推动反而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一个现实例子,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工资制度改革为何迟迟不能实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既得利益者反对。
邓小平曾经说过,把我们的事业建立在掌权者个人廉洁和严格自律的基础上,是靠不住的。从全局来看,注重党员领导干部自律,对少数人可以,对多数人不行;短时期可以,长时期不行。权力本身具有诱惑力和扩张力,权力寻租具有很大的惯性,仅仅靠自律,很难与之抗衡。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领导干部没有贪念、没有滥用权力的心理冲动,不能把党内监督的基础建立在党员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上,而只能寄希望于一整套健全的权力监督机制。因此,从系统论的角度,舆论监督对于保证好的领导干部不致变坏,坏的领导干部不敢做坏事,从而保障党的纯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从党建自身规律来看,党的纯洁性建设需要舆论监督的强力支撑和推动
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五位一体的综合建设。无论哪个方面建设,都需要舆论的监督,人民的评判,人民的推动;五个方面的失误与偏差,都需要舆论监督的及时指正,从而避免更大损失,从而确保党的建设始终走在良性发展的轨道,党的纯洁性建设才有保障。
党的建设存在着客观规律,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路径就是让权力透明,公开运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舆论监督。
五、从监督体系来看,舆论监督在监督便捷性、时效性、广泛性、有效性上具有独特优势
从当前我国监督实际状况来看,对党的监督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包括: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党的专门监督机关(纪委)的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党员的直接监督等四种基本方式。二是外部监督。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司法监督(主要是指检察院和法院的监督),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监督,社会舆论(主要是新闻媒介)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主要是指通过信访举报、直接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和直接选举等)等五种基本形式。
应该承认,在这两类监督当中,党内监督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但是我们决不能偏颇,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那样,“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为监督具有异体性和强制性,一些问题不依靠异体的抗衡和强制性的手段,是无法解决的。长期以来,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强调党内监督的重要地位,这也是造成目前监督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直面现实,往往最有效的监督来自外部监督,其中舆论监督在当前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暴露、处理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行政权的不断扩张和公权力的不断扩大,容易滋生权力滥用而造成腐败,人们希望通过新闻媒体等公共论坛公开揭露权力滥用现象,促使当事人有所觉悟或有关职能机关采取措施,以达到监督和制约的目的。
传统的监督方式是一种权力对权力的监督,这种监督机制内在要求各种方式按照法律的规定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但无法避免某些部门或某些官员的相互妥协来掩盖各自的权力滥用,或者相互勾结以期获得更大利益。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公共机构对另一个公共权力机构实施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法定责任,很多是在公共舆论监督下进行的。
法定监督机构有效地履行责任,有赖于发现和掌握有关官员违法犯罪的充分信息。社会信息具有分散性,一个监督机构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无论多么主动与积极,都无法收集尽官员的全部信息。而舆论监督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好地弥补了其他法定监督的不足。与别的监督机制不同,舆论监督的信息类型与其他监督机构不完全相同。舆论监督不仅监督官员的公务行为,而且监督官员的私人行为,包括其个人的人格、道德品质,还可以通过公共选举机制发挥这种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对政府机构的行为,不仅作出合法性判断,而且作出合理性监督,这种监督的宽广性是其他监督方式无法代替的。实践中,公民或媒体的揭露提供了大量的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违法线索,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极为有效的便利。
舆论监督的方式不少,有政府网站、有投诉电话、有投诉部门等等,尤其是现代网络的发达、新兴媒体的出现、舆论监督手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更加彰显了舆论监督在监督便捷性、时效性、广泛性、有效性上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使舆论监督的效应得以充分体现,在党的纯洁性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培训部主任
■ 责任编辑:胡中良
[关键词]舆论监督;党的纯洁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5-0016-02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其中加强舆论监督的必要性正日益为实践所证明。
一、从客观现实来看,很多大案要案都是通过舆论监督、媒体曝光凸现的
从政治学原理来看,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和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从社会控制及社会形成的角度来看,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电脑网络为主要载体的舆论监督正显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因而通常被学者称为一个社会中的“第四权力”,而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立,并作为制约这些权力的一种权利。它具有预防功能、矫正功能、惩戒功能、警示功能和教化功能。只要联系21世纪以来媒体舆论曝光的一系列案件,便能管窥舆论监督的功能。
二、从历史视野来看,何时舆论监督发达通畅,党的纯洁性就有保障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党乐于接受人民监督,畅通舆论监督渠道,勇于改正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各民主党派荣辱与共,互相监督,党内民主气氛也较为浓厚,舆论监督活跃,集体领导原则也能充分贯彻,从而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等人提出的共产党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率时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至人亡政息。”中共中央在1950年4月19日专门作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其中规定:“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工作中的一切错误和缺点的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趋势和内在要求,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舆论监督”的新概念,并明确表示:“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党不仅依然将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而且中央领导也曾多次对新闻舆论监督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以互联网、微博为代表的新兴舆论监督为党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从系统论角度来看,舆论监督地位不可替代
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内因”是要求党自身要加强各方面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能力;“外因”主要指人民的监督,从本质上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因,外因处于从属地位,而且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但是,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必然会受到诸多既得利益者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内因动力明显不足,而且向来革自己的命都是痛苦的,因此这个时期外因的推动反而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一个现实例子,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工资制度改革为何迟迟不能实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既得利益者反对。
邓小平曾经说过,把我们的事业建立在掌权者个人廉洁和严格自律的基础上,是靠不住的。从全局来看,注重党员领导干部自律,对少数人可以,对多数人不行;短时期可以,长时期不行。权力本身具有诱惑力和扩张力,权力寻租具有很大的惯性,仅仅靠自律,很难与之抗衡。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领导干部没有贪念、没有滥用权力的心理冲动,不能把党内监督的基础建立在党员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上,而只能寄希望于一整套健全的权力监督机制。因此,从系统论的角度,舆论监督对于保证好的领导干部不致变坏,坏的领导干部不敢做坏事,从而保障党的纯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从党建自身规律来看,党的纯洁性建设需要舆论监督的强力支撑和推动
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五位一体的综合建设。无论哪个方面建设,都需要舆论的监督,人民的评判,人民的推动;五个方面的失误与偏差,都需要舆论监督的及时指正,从而避免更大损失,从而确保党的建设始终走在良性发展的轨道,党的纯洁性建设才有保障。
党的建设存在着客观规律,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路径就是让权力透明,公开运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舆论监督。
五、从监督体系来看,舆论监督在监督便捷性、时效性、广泛性、有效性上具有独特优势
从当前我国监督实际状况来看,对党的监督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包括: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党的专门监督机关(纪委)的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党员的直接监督等四种基本方式。二是外部监督。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司法监督(主要是指检察院和法院的监督),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监督,社会舆论(主要是新闻媒介)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主要是指通过信访举报、直接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和直接选举等)等五种基本形式。
应该承认,在这两类监督当中,党内监督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但是我们决不能偏颇,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那样,“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为监督具有异体性和强制性,一些问题不依靠异体的抗衡和强制性的手段,是无法解决的。长期以来,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强调党内监督的重要地位,这也是造成目前监督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直面现实,往往最有效的监督来自外部监督,其中舆论监督在当前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暴露、处理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行政权的不断扩张和公权力的不断扩大,容易滋生权力滥用而造成腐败,人们希望通过新闻媒体等公共论坛公开揭露权力滥用现象,促使当事人有所觉悟或有关职能机关采取措施,以达到监督和制约的目的。
传统的监督方式是一种权力对权力的监督,这种监督机制内在要求各种方式按照法律的规定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但无法避免某些部门或某些官员的相互妥协来掩盖各自的权力滥用,或者相互勾结以期获得更大利益。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公共机构对另一个公共权力机构实施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法定责任,很多是在公共舆论监督下进行的。
法定监督机构有效地履行责任,有赖于发现和掌握有关官员违法犯罪的充分信息。社会信息具有分散性,一个监督机构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无论多么主动与积极,都无法收集尽官员的全部信息。而舆论监督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好地弥补了其他法定监督的不足。与别的监督机制不同,舆论监督的信息类型与其他监督机构不完全相同。舆论监督不仅监督官员的公务行为,而且监督官员的私人行为,包括其个人的人格、道德品质,还可以通过公共选举机制发挥这种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对政府机构的行为,不仅作出合法性判断,而且作出合理性监督,这种监督的宽广性是其他监督方式无法代替的。实践中,公民或媒体的揭露提供了大量的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违法线索,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极为有效的便利。
舆论监督的方式不少,有政府网站、有投诉电话、有投诉部门等等,尤其是现代网络的发达、新兴媒体的出现、舆论监督手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更加彰显了舆论监督在监督便捷性、时效性、广泛性、有效性上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使舆论监督的效应得以充分体现,在党的纯洁性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培训部主任
■ 责任编辑:胡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