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全部实施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手术配合,观察组病人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对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胆道镜 保胆取石术 护理配合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69-01
胆道结石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包括膽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一般与胆道感染(尤其是寄生虫的感染)有关。20世纪80年代纤维胆道镜的问世,使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诊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为治疗胆道手术后残余结石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许多病人避免了再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及危险性。纤维胆道镜也可用于术中及术后肝内胆管取石治疗,以降低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由于纤维胆道镜取石具有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取石成功率高等优点,所以近年来该方法已迅速在国内、外各医院推广应用[1]。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疗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26~74岁之间,平均(45.4±5.5)岁,单发结石17例,多发结石13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2~77岁之间,平均(46.9±6.8)岁。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观察组病人应用系统化护理配合。护理干预措施:术前准备:①手术间准备:纤维胆道镜手术无菌要求严格,用永健KJD1200型静电空气净化机持续空气净化,室温调至22~25℃,相对湿度保持为50%~60%,房间挂上质地薄,颜色浅的窗帘。②病人准备:病人除常规术前准备以外,坚持术前看望,术中配合,术后随访。双上肢外展,一侧肢体测血压,一侧留置针静脉输液,此时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防止术后伤口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X±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观察组3075.5±12.755.7±13.4
对照组3086.4±15.663.4±15.5
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纤维胆道镜是近年来随着纤维光学的发展而发明的一种主要用来诊断胆道疾病的新的器械,和纤维胃镜、纤维十二指肠镜等一样,它也是一条由许多光学纤维组成的空心管子。纤维胆道内窥镜是一种直视下观察胆管、肝管、处理病变的特制的器械,可在胆道手术中或胆道术后带有“T”管者中直视胆道内部情况,向上可以看到肝内胆道深达Ⅲ、Ⅳ级的胆管,向下可见到胆总管下部十二指肠乳头,甚至十二指肠内,并能直接看到胆管里的粘膜是否充血、水肿、糜烂及胆石的形状、颜色、大小、数目及是否嵌顿,还可区分胆道中的血块、气泡、息肉及蛔虫,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可作胆道疾病的诊断,了解病变的部位及性质,是否有残余结石等,是一种较好方法[3]。纤维胆道镜的问世,使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诊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为治疗胆道手术后残余结石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许多病人避免了再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及危险性。纤维胆道镜也可用于术中及术后肝内胆管取石治疗,以降低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由于纤维胆道镜取石具有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取石成功率高等优点,所以近年来该方法已迅速在国内、外各医院推广应用[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护理干预对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威,张忠涛,李建设,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1):843~846
[2] 蒋天业,艾乐民,吴舟锋,等.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J].肝胆外科杂志,2008,16(3):199~200
[3] 贺古群,李思.手术室内镜器械清洗方法的改进与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0,25(14):9~11
[4] 杨翠云.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护理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2~113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全部实施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手术配合,观察组病人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对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胆道镜 保胆取石术 护理配合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69-01
胆道结石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包括膽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一般与胆道感染(尤其是寄生虫的感染)有关。20世纪80年代纤维胆道镜的问世,使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诊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为治疗胆道手术后残余结石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许多病人避免了再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及危险性。纤维胆道镜也可用于术中及术后肝内胆管取石治疗,以降低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由于纤维胆道镜取石具有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取石成功率高等优点,所以近年来该方法已迅速在国内、外各医院推广应用[1]。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疗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26~74岁之间,平均(45.4±5.5)岁,单发结石17例,多发结石13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2~77岁之间,平均(46.9±6.8)岁。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观察组病人应用系统化护理配合。护理干预措施:术前准备:①手术间准备:纤维胆道镜手术无菌要求严格,用永健KJD1200型静电空气净化机持续空气净化,室温调至22~25℃,相对湿度保持为50%~60%,房间挂上质地薄,颜色浅的窗帘。②病人准备:病人除常规术前准备以外,坚持术前看望,术中配合,术后随访。双上肢外展,一侧肢体测血压,一侧留置针静脉输液,此时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防止术后伤口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X±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观察组3075.5±12.755.7±13.4
对照组3086.4±15.663.4±15.5
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纤维胆道镜是近年来随着纤维光学的发展而发明的一种主要用来诊断胆道疾病的新的器械,和纤维胃镜、纤维十二指肠镜等一样,它也是一条由许多光学纤维组成的空心管子。纤维胆道内窥镜是一种直视下观察胆管、肝管、处理病变的特制的器械,可在胆道手术中或胆道术后带有“T”管者中直视胆道内部情况,向上可以看到肝内胆道深达Ⅲ、Ⅳ级的胆管,向下可见到胆总管下部十二指肠乳头,甚至十二指肠内,并能直接看到胆管里的粘膜是否充血、水肿、糜烂及胆石的形状、颜色、大小、数目及是否嵌顿,还可区分胆道中的血块、气泡、息肉及蛔虫,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可作胆道疾病的诊断,了解病变的部位及性质,是否有残余结石等,是一种较好方法[3]。纤维胆道镜的问世,使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诊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为治疗胆道手术后残余结石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许多病人避免了再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及危险性。纤维胆道镜也可用于术中及术后肝内胆管取石治疗,以降低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由于纤维胆道镜取石具有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取石成功率高等优点,所以近年来该方法已迅速在国内、外各医院推广应用[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护理干预对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威,张忠涛,李建设,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1):843~846
[2] 蒋天业,艾乐民,吴舟锋,等.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J].肝胆外科杂志,2008,16(3):199~200
[3] 贺古群,李思.手术室内镜器械清洗方法的改进与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0,25(14):9~11
[4] 杨翠云.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护理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