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标 尝试探究性学习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n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研教改的不断开展与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此同时,那些多年来已扎根于教师心中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将随之被淘汰。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顺应教育形势的变化,使自己始终立于教育的不败之地,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有些教师甚至开始为自己的明天焦虑和不安。在此燃眉之际,浅谈笔者对探究性学习的一点感悟。
  在讲初中化学教材中《盐的性质》一节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常见酸和常见碱的性质及相应的研究方法),笔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策略,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把教师规定实验内容改为学生自主确定实验内容,自己想知道什么就探索什么,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课前:教师尽可能多的准备了这节课可能用到的化学药品,并列出药品清单,清单内容如下:
  ⑴ 固体:铁丝铜丝铝丝锌片
  ⑵ 液体:盐酸 硫酸 硝酸 NaOH溶液CuSO4溶液 FeCl3溶液 NaCl溶液 Hg(NO3)2溶液 BaCl2溶液 ZnSO4溶液KNO3溶液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酸碱指示剂
  CaCO3放水中得到的液体,AgCl放水中得到的液体
  2、课上:
  ⑴、教师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探索盐的性质
  ⑵、学生自愿结组,并由同组同学商量后定出组长
  ⑶、把药品清单发给学生
  ⑷、同组同学讨论、商量,最后决定以下内容:
  ⑸、组长到教室前面领取本组实验所需药品
  ⑹、同组同学共同参与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并总结出实验结论
  课堂实践表明,由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每个组所做的实验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由此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够准确。比如:探索金属与盐是否反应时,药品选择(选①铁丝和硫酸铜溶液;②铜丝和硫酸钠溶液;③铝片和五水硫酸铜晶体)的不同,会使不同组学生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这时,各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下一个环节:
  ⑺、不同组之间交流、讨论,评价彼此的结论,最终得出盐的性质
  笔者以为,学生通过互相搜集证据评价比较,能唤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使其认真反思,自己发现自身原有知识的局限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本质,补充完善自己的结论。可以看出,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陷入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实验内容的深思,同时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价交流,各抒己见,点评各小组的实验。而且有些学生还能通过实验获取另外一些知识,如:盐溶液的酸碱性不一样,即有的盐溶液是酸性的,有的盐溶液是碱性的,有的盐溶液是中性的等。
  金属与盐的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而对此反应学生通过上面的学习,认为满足以下条件就可以了:其一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其二是盐必须是可溶性盐(即该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抓住这个时机,教师补做了以下实验(由于该实验有一定危险,教师没有把钠列入药品清单):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并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学生看到:金属钠并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却看到了有蓝色沉淀产生。由此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太活泼的金属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为了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教师接着补做下面的实验;即将一小块儿金属钠投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学生观察到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溶液变为红色。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学生获悉前一实验中未能置换出铜的原因是金属钠先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至此学生掌握了金属与盐能否发生反应的决定因素。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从整体上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相辉映。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突出优点有:
  一、探究式学习中,探究目标多数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自己选择的。因此目标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为了达到自己的探索目标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会做出超出教师想象的努力。目标驱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异常活跃,学生会自觉地对学习进展和探究方法做出自我监控、反馈和调节。而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习的目标、方式、方法均由教师决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被支配的接受知识状态。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多少,学多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支配者,控制者。相形见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遏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反,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不论是学习的性质,学习的形式,学习的过程都包含、渗透和体现了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这对学生的智力、潜能的发展有利无害,对以后形成创新型人才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置疑的。
  二、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不等于否定了过去的一切。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并不否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相反,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准确的引导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指南。比如:这节课在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不能消极的旁观、等待,而应及时的走近各组认真的听,积极的想;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对学生的正确讨论结果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分析、指导。以便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确切地说,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伙伴。
  三、探究式学习通过组内及组间的讨论、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各种思维在研究过程中优势互补,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互补,更有利于优秀生对后进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帮带。而且通过合作,加深了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愿学、乐学、想学、要学。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深感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和发展。达到了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笔者认为,欲深入透彻的理解新课程标准,就要敢于实践,敢于尝试。感悟从实践中来,尝试就会有收获。
  
  (作者单位:067000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焦虑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当前活动或对未来活动的预想而引起的,在个体上表现出来的那种紧张、不安、忧虑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也会使学生心情压抑、高度紧张、失去自信、厌烦学习,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同学们语言掌握的程度会有高有低,性格也千差万别,在交流表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有时会害
期刊
中共中央在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而德育是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良好的德育体系,历来就是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
期刊
以往的历史教学,一般是靠老师讲学生听,有时会结合地图册或挂上一些图表,以增加感性认识,这种方式感觉形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向教育领域迅速扩展,它为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和探索,我觉得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期刊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我深知中学政治课教学之难,尤其难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上。思想政治这门课理论性强,如不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就会陷入“老师上课讲条条、学生课后背条条、考试往试卷上搬条条”的旧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难以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阐述的理论、观点,不能科学地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应变能力。因此,只有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才能谈得上学好这门课。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不断地拓宽,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不断改进,教师沿袭几十年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已显得陈旧不堪,原来的那种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模式“讲——听——背”实质上就是由教师唱独角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致使广大学生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使大家感到听历史课枯燥无味,而课下的死记硬背,更是使他们感到厌倦。这样,实际上这种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智能的发展。 
期刊
一、强化地理教育价值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主要有:①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是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课程目标,这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中学地理教育肩负着教育公民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任,正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的:地理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须;②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组成地理环境
期刊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老师教学的依据。古人把“上学”称为“读书”,然而现在许多学生学习时脱离教材,主要表现:课上听老师讲,课下做练习题,有的老师说:书中的习题学生不做,把书中的习题再印下来学生就做。还有许多学生经常看书却收效甚微,这是学生不会读书。而地理教材图文并茂,而且知识的逻辑性特别强,所以在教学时应教会学生阅读课文,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纲挈领,抓住主旨     地理教材每一
期刊
好奇心和兴趣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主要心理素质。地理不仅是一门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的学科,也具有很高的智力价值,培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地理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激活地理教学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巧设疑问,借疑增趣    设“疑”恰当,能更好地增加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讲“洋流类型”时,先讲两
期刊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就是对自然现象探索的总结和抽象。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比如幼儿时期站在大人们身边看大人们干活,到再大些自己拆开家里的闹钟看看它为什么会走、打开家里的收音机看看里面到底是否有人在唱歌、讲话。其实,这些活动就是一种人类认识低级阶段的实践,是一种无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实践,是人们的好奇心所在。而物理课堂向学生有目的地展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了许多真
期刊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收到的效果往往也不同。初中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老师若能根据具体的知识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景,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概念或规律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问题设计得好,提问的方式恰当,课堂效果一定会不错。因此精心设计问题,恰当的提问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