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以漳州市五寨乡为例,分析其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路径与发展策略,使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形成耦合联动,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发展。
关键词:美丽乡村;耦合联动;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3-0163-04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beautiful village”construction and “rural rejuvenati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Wuzhai Town of Zhangzhou City. It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ural cultural eco-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autiful villag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cultural tourism would develop synergistically and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Beautiful village;Synergistically;Eco-cult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rategies
1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
1.1 乡村生态的保护与发展 美丽乡村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乡村建设新标准,并且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的重要讲话等都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它通过立项并建设了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为实现乡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原来农村垃圾乱扔、粪水四流等无序状态变成了环境美丽、生态良好、宜居和谐的美丽乡村,促进了乡村生态保护与发展[1]。
1.2 乡村生态旅游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达到乡村环境更为整洁、促进创业、增加农民收入等目标,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它的建设促进了乡村生态发展,为乡村生态旅游进一步开发奠定了扎实基础。
1.3 美丽乡村与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耦合连动”关系 旅游开发方式或模型换了许多,唯1983年由世办自然保护联盟提出的生态旅游一直被人所推崇,如农业生态观光游、乡村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氧吧等,直到最近被提倡的生态中国和美丽中国,诠释了生态旅游为当今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推动了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与旅游扶贫的进展,它与美丽乡村建设所要求的农村村容整洁、生态宜居、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等形成了“耦合连动”的关系。乡村旅游的开展与当地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文生态环境有著极大的关系,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也同样影响或改变着当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2]。乡村生态旅游为其独特的特色和功能,一方面能促进旅游消费,另一面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以生态农业和生态观光为基底的生态旅游模式,在游客旅游中,通过服务产生效益,游客的目标群体不再局限于城市居民,也可以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农民,使第三产业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3-4]。因此旅游产业的兴起促进了乡村扶贫,促使乡村各产业得到有机整合[5]。
2 五寨乡乡村生态旅游近况
2.1 五寨乡概况 五寨乡因相传在古代有当地5个强大的土著势力所控制,他们分别在该地的5个交通要道设5个小山寨,即黄百寨、军寨、赤寨、罗寨、福寨,后俗称五寨。它位于漳州市区东南侧约45km处,毗邻漳浦县和云霄县,旧时是闽西北与沿海开放地区连接的交通要道。五寨总面积92km2,丘陵7020hm2,耕地1048hm2,森林覆盖率高达72.4%,其中琯溪蜜柚面积1200hm2,其他百香果、香蕉、龙眼等水果面积200hm2。该乡气候舒适,年均气温20.1℃左右,特别是夏天树木参天的五寨乡是避暑的好去处,全年无霜期350d以上。乘车从漳州市区到五寨乡仅需80min,旅游交通四通八达。
2.2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五寨乡已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自然村达到了5个,其中寨河村2013年建设,新塘村2018年建设,埔坪村2017年建设,新美村2016年建设,前岭村2015年建设。可见,在五寨乡现辖9个村委会中,有5个已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此外,近年来该乡依托世界柚乡品牌,凭借当地年均19℃左右的宜居气候、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积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旅游措施,目前初步开发的主要景点有克拉克瓷古窑址、龙须洞、红色文化基地(含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石门村合作社和五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两个地点),此外还有无名楼、林氏家训家风馆、前岭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石头人头像、红军洞、石门瀑布等景点,生态旅游可开发资源较多。
2.2.1 村落民居旅游 村落民居旅游能极大展现本地特色,对旅游者有极大的吸引力,该乡古民居旅游主要有埔坪村的思永楼、前岭村土楼、优美继述楼、寨河无名楼、克拉克瓷窑址等地方。新民居旅游主要有前岭村领头油画,雾峰林氏,庄氏大宗,5个美丽乡村建设点等,它们都是伴随着五寨乡经济的发展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展现的新民居旅游形式。 2.2.2 生态旅游 主要集中于寨河村和候门,如寨河水库、候门龙须洞、石门瀑布,另外优美村生态水系节点,联盟村原生态森林、林氏祖墓,高峰村金山原生态森林67hm2多亩,新塘村夫妻树、红军洞,以及铁针石山柚子园、富村农乐等都可以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开展乡村生态旅游,使村民在生产的同时又提供给游客休闲、观赏契机,柚海、百亩百香果园、生态森林、水库养鱼等无不体现着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
由表1可知,五寨乡旅游资源覆盖主类5类,亚类9类,旅游资源覆盖面广,各类型旅游资源兼顾有之,对于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具备先天优势。
3 存在问题
五寨乡美丽乡村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在开发建设中未能结合乡村生态旅游进行统筹规划,也未能突出五寨文化主导作用[6]。
3.1 村庄规划文化缺失 在五寨乡已建设完成的5个美丽乡村中,以改善生活环境为目的,而不是以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规划标准偏低,主要表现在建设的标准仅局限为村民创造一个生活工作宜居的环境,建设的乡村道路偏窄,旅游大巴车可进入性较低;硬件建设多照搬公园建设标准,忽略了对村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产业元素等的挖掘,跟城市公园景观同质化太明显,很难特色鲜明的突出村庄文化;软件建设几乎缺失,照搬照抄的痕迹太明显,缺乏五寨自身的形象定位与展现,有些村庄特色产品仍然比较单一,独特五寨乡村文化反而没有突出展现。
3.2 村民积极性不高 五寨乡虽然建设了5个美丽乡村,在已有的城镇建设中,其美丽乡村占有比例已属较高,美丽乡村建设主要由政府规划和投资,村民自主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实际建设的人、物、力投入较少,整个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也缺少征求多数村民的意见,不能集思广益展现本地乡村特色。此外,在已建设的美丽乡村中未能与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单纯地改善居住环境并不能有效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只有将村民利益融入其中,才能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3 资金投入有限 政府投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渠道,主要以改善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主,因此投入的资金规模存在少、散、目的单一等特点。此外,五寨乡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若依靠村民投资也存在一定难度,况且投资的建设并不能提高他们收益,更难以推动。此外,由于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原因或政府投入资金使用限制,即使有的人意愿投资也可能存在投资门槛原因而放弃。
3.4 专业人才匮乏 五寨乡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政府包揽的形式,一方面是由于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到城市就业,在家老人和小孩居多;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一次性,即建好就好,不存在收益和运营管理行为,对于有此才能的专业人才不能长期就业,造成人才缺失。
3.5 基础设施较弱 五寨乡美丽乡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村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但旅游6要素中的基础设施要素还基本缺乏:“行”,旅游可进入性和接待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大部分虽然有互通水泥路,但路宽基本集中于3~4m期间,旅游大巴存在通行障碍;“食、宿”,该乡食宿条件基本缺失,城镇全境没有星级酒店,只有零星旅舍和大排档,可接待能力较弱;“购”,当地土特产较多,但也存在小摊小贩售卖较多,产品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缺乏让游客完成一站式购买服务的场所;游客间接保障条件较弱,如医疗卫生设施较少、医术水平有限,娱乐、环保设施有限。
4 开发策略
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融合本地民风习俗,集休闲、度假、观光、体验为一体,突出展现本地特色文化,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旅游产品[7-8]。正确开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将使经济、生态环境、文化产业从中得到受益[9]。五寨乡美丽乡村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应对现有的设施设备结合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标准进行升级设计,对即将建设的美丽乡村以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标准实施建设[10]。
4.1 旅游接待设施的升级改造是基礎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利用美丽乡村升级改造和建设时机,有规划地进行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升级,融入五寨文化特色,使农村基础设施有能力能够服务于旅游产业,使得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特别是与游客息息相关的住宿、饮食、厕所、旅游产品购物场所等有所配套,良好食宿条件和自然环境将大大提高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实现有机融合。
4.2 五寨文化的落地是亮点 五寨乡在开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时,要避免规划和建设时跟其他乡村旅游一样的乡村旅游风貌,要突出五寨文化,以名扬海内外的“克拉克瓷”故乡为主线,以“世外桃源”为卖点,融合当地特色农业蜜柚、百香果和向日葵等作为农业特色,开发五寨乡村文化生态旅游。五寨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落地是亮点所在。在旅游的六要素中都要体现,如“食”要打造出原汁原味的特色餐饮文化,摆脱大排档性质的大众餐饮,餐饮产品生产流程介绍与展现、让游客参与特色美食烹饪等;住宿方面可跟土楼文化、红军文化结合在一起;休闲娱乐活动可组织本地的龙艺活动等。
4.3 多方筹措资金是保障 美丽乡村项目虽为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机遇投放了一定的资金,但离生态旅游项目整体资金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一是由五寨乡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将五寨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规划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反复斟酌,利用美丽乡村项目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分梯队式开发,利用目前现有、特色、成熟的旅游资源先入为主,以旅游发展带动旅游的进一步开发;二是引入社会资金进行第2梯队的旅游资源开发,让社会和村民资金参与经营性项目投资与建设,形成社会合力,完成旅游业接待服务配套设施,同时要引导和提升村民的文明养成。
4.4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关键 五寨乡拥有涵盖旅游资源5大类和亚类9大类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要利用自身特色旅游资源,避免近亲开发、雷同开发。主线打造世外桃源山水观光浏览,对克拉克瓷窑址、克拉克瓷展馆、龙须洞、石门瀑布、土楼等景点进行开发或完善,此为当地的特色资源,极具旅游吸引力;辅线打造石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石门合作社红色遗址、红军洞、夫妻树、三宗庙、中国工农红军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景点进行材料收集与故事拓展,突出展现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在驻地发动群众兴办合作社的光荣革命历史,发扬红色文化光荣传统。在实际线路开发中,首先考虑从易到难、从成熟到陌生,因此可先考虑一、二日游,形成1~2条线路,要把核心卖点展现给游客,后续旅游产业发展起来后,再进行第3、第4条线路等。线路和设计内容要充实,将乡村游、观光游及体验游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产品避免跟周边的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要具备一定吸引力,在后续的旅游开发中可一起延伸至其他村庄旅游景点,丰富旅游产品。 4.5 多种经营是有力补充 五寨乡可开发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要进行有序组织、多方参与、全员盘活,真正将五寨乡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开展得有声有色。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线,政府运用全域旅游思维进行统筹,对区域旅游的发展进行规划,提供全新、环保、天然和绿色的旅游产品[11]。一是大力引导农民利用现有资源,如蜜柚、百香果的采摘,组织游客开展当地特色旅游休闲活动,发展地方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丰富旅游购物市场;二是利用五寨本地民俗文化,举办节庆旅游活动和开发特色表演项目,让游客在娱乐情趣的同时也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与时下流行的研学旅游相结合,开展五寨乡本地特色文化体验活动,如参与体验克拉克瓷和领头油画制作等,让游客游有所学,学有所获,增加五寨乡村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4.6 生态环境保护是底线 五寨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要以现有森林覆盖率达到70%左右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发、开展旅游业,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应是互为受益、共同发展,不能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只是自然环境,同时也指人文环境,包括人文传承、乡村特色、当地风俗习惯等,将乡村文化生态旅游与传统景区景点的观光游、农家乐、城市公园等区分开來,要办出五寨特色,达到既要历史传承又要开拓创新,既要守住绿水青山又要旅游产业发展,既要不破坏环境又达到环境整治的效果。
5 结束语
五寨乡的美丽乡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旅游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可开发性较强,若能结合美丽乡村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进行科学规划,使两者有机结合,坚持生态旅游发展连续性和协调性,将对该乡的环境、经济、旅游产业提升产生质的飞越,实现五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Peipei C,ZHANG M. From beautiful village to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pace:Actor-network theory and the social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Dashiao village[J]. Geographical Research,2015,34(8):1435-1446.
[2]张卫军,王传震.乡村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04):154-157.
[3]Wang J,Zhong L,Chen T.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rural regions of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5,13(2):162-168.
[4]Wang C C,Cater C,Low T. Political challenges in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6,24(11):1555-1568.
[5]张军,蒋黄蓁苑,时朋飞.美丽乡村视域下的旅游扶贫模式与效应研究——以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7,31(6):60-68.
[6]Chang K,Chien H,Cheng H,et al. The impa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ural indigenous destination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 using choice modeling[J]. Sustainability,2018,10(12):4766-4781.
[7]Schweinsberg S,Darcy S,Wearing S L. Repertory grid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community support for rur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cotourism,2018,17(3):239-251.
[8]Zhiguo L,Jing S.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rural landscapes in southern shaan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ourism[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8,10(5):95-100.
[9]王琴梅,方妮.乡村生态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证分析——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7,32(1):77-88.
[10]Guacaneme S A,Díaz F D. Strategy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of ecotourism in the route of the colombian piedemonte[J]. European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8,7(3):225-236.
[11]林润泽.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体系研究.景德镇学院学报[J].2017,32(6):129-132.
(责编:杨 林)
关键词:美丽乡村;耦合联动;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3-0163-04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beautiful village”construction and “rural rejuvenati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Wuzhai Town of Zhangzhou City. It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ural cultural eco-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autiful villag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cultural tourism would develop synergistically and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Beautiful village;Synergistically;Eco-cult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rategies
1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
1.1 乡村生态的保护与发展 美丽乡村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乡村建设新标准,并且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的重要讲话等都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它通过立项并建设了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为实现乡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原来农村垃圾乱扔、粪水四流等无序状态变成了环境美丽、生态良好、宜居和谐的美丽乡村,促进了乡村生态保护与发展[1]。
1.2 乡村生态旅游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达到乡村环境更为整洁、促进创业、增加农民收入等目标,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它的建设促进了乡村生态发展,为乡村生态旅游进一步开发奠定了扎实基础。
1.3 美丽乡村与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耦合连动”关系 旅游开发方式或模型换了许多,唯1983年由世办自然保护联盟提出的生态旅游一直被人所推崇,如农业生态观光游、乡村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氧吧等,直到最近被提倡的生态中国和美丽中国,诠释了生态旅游为当今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推动了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与旅游扶贫的进展,它与美丽乡村建设所要求的农村村容整洁、生态宜居、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等形成了“耦合连动”的关系。乡村旅游的开展与当地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文生态环境有著极大的关系,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也同样影响或改变着当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2]。乡村生态旅游为其独特的特色和功能,一方面能促进旅游消费,另一面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以生态农业和生态观光为基底的生态旅游模式,在游客旅游中,通过服务产生效益,游客的目标群体不再局限于城市居民,也可以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农民,使第三产业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3-4]。因此旅游产业的兴起促进了乡村扶贫,促使乡村各产业得到有机整合[5]。
2 五寨乡乡村生态旅游近况
2.1 五寨乡概况 五寨乡因相传在古代有当地5个强大的土著势力所控制,他们分别在该地的5个交通要道设5个小山寨,即黄百寨、军寨、赤寨、罗寨、福寨,后俗称五寨。它位于漳州市区东南侧约45km处,毗邻漳浦县和云霄县,旧时是闽西北与沿海开放地区连接的交通要道。五寨总面积92km2,丘陵7020hm2,耕地1048hm2,森林覆盖率高达72.4%,其中琯溪蜜柚面积1200hm2,其他百香果、香蕉、龙眼等水果面积200hm2。该乡气候舒适,年均气温20.1℃左右,特别是夏天树木参天的五寨乡是避暑的好去处,全年无霜期350d以上。乘车从漳州市区到五寨乡仅需80min,旅游交通四通八达。
2.2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五寨乡已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自然村达到了5个,其中寨河村2013年建设,新塘村2018年建设,埔坪村2017年建设,新美村2016年建设,前岭村2015年建设。可见,在五寨乡现辖9个村委会中,有5个已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此外,近年来该乡依托世界柚乡品牌,凭借当地年均19℃左右的宜居气候、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积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旅游措施,目前初步开发的主要景点有克拉克瓷古窑址、龙须洞、红色文化基地(含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石门村合作社和五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两个地点),此外还有无名楼、林氏家训家风馆、前岭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石头人头像、红军洞、石门瀑布等景点,生态旅游可开发资源较多。
2.2.1 村落民居旅游 村落民居旅游能极大展现本地特色,对旅游者有极大的吸引力,该乡古民居旅游主要有埔坪村的思永楼、前岭村土楼、优美继述楼、寨河无名楼、克拉克瓷窑址等地方。新民居旅游主要有前岭村领头油画,雾峰林氏,庄氏大宗,5个美丽乡村建设点等,它们都是伴随着五寨乡经济的发展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展现的新民居旅游形式。 2.2.2 生态旅游 主要集中于寨河村和候门,如寨河水库、候门龙须洞、石门瀑布,另外优美村生态水系节点,联盟村原生态森林、林氏祖墓,高峰村金山原生态森林67hm2多亩,新塘村夫妻树、红军洞,以及铁针石山柚子园、富村农乐等都可以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开展乡村生态旅游,使村民在生产的同时又提供给游客休闲、观赏契机,柚海、百亩百香果园、生态森林、水库养鱼等无不体现着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
由表1可知,五寨乡旅游资源覆盖主类5类,亚类9类,旅游资源覆盖面广,各类型旅游资源兼顾有之,对于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具备先天优势。
3 存在问题
五寨乡美丽乡村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在开发建设中未能结合乡村生态旅游进行统筹规划,也未能突出五寨文化主导作用[6]。
3.1 村庄规划文化缺失 在五寨乡已建设完成的5个美丽乡村中,以改善生活环境为目的,而不是以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规划标准偏低,主要表现在建设的标准仅局限为村民创造一个生活工作宜居的环境,建设的乡村道路偏窄,旅游大巴车可进入性较低;硬件建设多照搬公园建设标准,忽略了对村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产业元素等的挖掘,跟城市公园景观同质化太明显,很难特色鲜明的突出村庄文化;软件建设几乎缺失,照搬照抄的痕迹太明显,缺乏五寨自身的形象定位与展现,有些村庄特色产品仍然比较单一,独特五寨乡村文化反而没有突出展现。
3.2 村民积极性不高 五寨乡虽然建设了5个美丽乡村,在已有的城镇建设中,其美丽乡村占有比例已属较高,美丽乡村建设主要由政府规划和投资,村民自主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实际建设的人、物、力投入较少,整个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也缺少征求多数村民的意见,不能集思广益展现本地乡村特色。此外,在已建设的美丽乡村中未能与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单纯地改善居住环境并不能有效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只有将村民利益融入其中,才能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3 资金投入有限 政府投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渠道,主要以改善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主,因此投入的资金规模存在少、散、目的单一等特点。此外,五寨乡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若依靠村民投资也存在一定难度,况且投资的建设并不能提高他们收益,更难以推动。此外,由于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原因或政府投入资金使用限制,即使有的人意愿投资也可能存在投资门槛原因而放弃。
3.4 专业人才匮乏 五寨乡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政府包揽的形式,一方面是由于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到城市就业,在家老人和小孩居多;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一次性,即建好就好,不存在收益和运营管理行为,对于有此才能的专业人才不能长期就业,造成人才缺失。
3.5 基础设施较弱 五寨乡美丽乡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村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但旅游6要素中的基础设施要素还基本缺乏:“行”,旅游可进入性和接待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大部分虽然有互通水泥路,但路宽基本集中于3~4m期间,旅游大巴存在通行障碍;“食、宿”,该乡食宿条件基本缺失,城镇全境没有星级酒店,只有零星旅舍和大排档,可接待能力较弱;“购”,当地土特产较多,但也存在小摊小贩售卖较多,产品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缺乏让游客完成一站式购买服务的场所;游客间接保障条件较弱,如医疗卫生设施较少、医术水平有限,娱乐、环保设施有限。
4 开发策略
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融合本地民风习俗,集休闲、度假、观光、体验为一体,突出展现本地特色文化,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旅游产品[7-8]。正确开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将使经济、生态环境、文化产业从中得到受益[9]。五寨乡美丽乡村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应对现有的设施设备结合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标准进行升级设计,对即将建设的美丽乡村以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标准实施建设[10]。
4.1 旅游接待设施的升级改造是基礎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利用美丽乡村升级改造和建设时机,有规划地进行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升级,融入五寨文化特色,使农村基础设施有能力能够服务于旅游产业,使得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特别是与游客息息相关的住宿、饮食、厕所、旅游产品购物场所等有所配套,良好食宿条件和自然环境将大大提高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实现有机融合。
4.2 五寨文化的落地是亮点 五寨乡在开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时,要避免规划和建设时跟其他乡村旅游一样的乡村旅游风貌,要突出五寨文化,以名扬海内外的“克拉克瓷”故乡为主线,以“世外桃源”为卖点,融合当地特色农业蜜柚、百香果和向日葵等作为农业特色,开发五寨乡村文化生态旅游。五寨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落地是亮点所在。在旅游的六要素中都要体现,如“食”要打造出原汁原味的特色餐饮文化,摆脱大排档性质的大众餐饮,餐饮产品生产流程介绍与展现、让游客参与特色美食烹饪等;住宿方面可跟土楼文化、红军文化结合在一起;休闲娱乐活动可组织本地的龙艺活动等。
4.3 多方筹措资金是保障 美丽乡村项目虽为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机遇投放了一定的资金,但离生态旅游项目整体资金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一是由五寨乡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将五寨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规划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反复斟酌,利用美丽乡村项目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分梯队式开发,利用目前现有、特色、成熟的旅游资源先入为主,以旅游发展带动旅游的进一步开发;二是引入社会资金进行第2梯队的旅游资源开发,让社会和村民资金参与经营性项目投资与建设,形成社会合力,完成旅游业接待服务配套设施,同时要引导和提升村民的文明养成。
4.4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关键 五寨乡拥有涵盖旅游资源5大类和亚类9大类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要利用自身特色旅游资源,避免近亲开发、雷同开发。主线打造世外桃源山水观光浏览,对克拉克瓷窑址、克拉克瓷展馆、龙须洞、石门瀑布、土楼等景点进行开发或完善,此为当地的特色资源,极具旅游吸引力;辅线打造石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石门合作社红色遗址、红军洞、夫妻树、三宗庙、中国工农红军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景点进行材料收集与故事拓展,突出展现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在驻地发动群众兴办合作社的光荣革命历史,发扬红色文化光荣传统。在实际线路开发中,首先考虑从易到难、从成熟到陌生,因此可先考虑一、二日游,形成1~2条线路,要把核心卖点展现给游客,后续旅游产业发展起来后,再进行第3、第4条线路等。线路和设计内容要充实,将乡村游、观光游及体验游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产品避免跟周边的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要具备一定吸引力,在后续的旅游开发中可一起延伸至其他村庄旅游景点,丰富旅游产品。 4.5 多种经营是有力补充 五寨乡可开发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要进行有序组织、多方参与、全员盘活,真正将五寨乡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开展得有声有色。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线,政府运用全域旅游思维进行统筹,对区域旅游的发展进行规划,提供全新、环保、天然和绿色的旅游产品[11]。一是大力引导农民利用现有资源,如蜜柚、百香果的采摘,组织游客开展当地特色旅游休闲活动,发展地方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丰富旅游购物市场;二是利用五寨本地民俗文化,举办节庆旅游活动和开发特色表演项目,让游客在娱乐情趣的同时也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与时下流行的研学旅游相结合,开展五寨乡本地特色文化体验活动,如参与体验克拉克瓷和领头油画制作等,让游客游有所学,学有所获,增加五寨乡村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4.6 生态环境保护是底线 五寨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要以现有森林覆盖率达到70%左右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发、开展旅游业,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应是互为受益、共同发展,不能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只是自然环境,同时也指人文环境,包括人文传承、乡村特色、当地风俗习惯等,将乡村文化生态旅游与传统景区景点的观光游、农家乐、城市公园等区分开來,要办出五寨特色,达到既要历史传承又要开拓创新,既要守住绿水青山又要旅游产业发展,既要不破坏环境又达到环境整治的效果。
5 结束语
五寨乡的美丽乡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旅游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可开发性较强,若能结合美丽乡村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进行科学规划,使两者有机结合,坚持生态旅游发展连续性和协调性,将对该乡的环境、经济、旅游产业提升产生质的飞越,实现五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Peipei C,ZHANG M. From beautiful village to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pace:Actor-network theory and the social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Dashiao village[J]. Geographical Research,2015,34(8):1435-1446.
[2]张卫军,王传震.乡村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04):154-157.
[3]Wang J,Zhong L,Chen T.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rural regions of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5,13(2):162-168.
[4]Wang C C,Cater C,Low T. Political challenges in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6,24(11):1555-1568.
[5]张军,蒋黄蓁苑,时朋飞.美丽乡村视域下的旅游扶贫模式与效应研究——以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7,31(6):60-68.
[6]Chang K,Chien H,Cheng H,et al. The impa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ural indigenous destination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 using choice modeling[J]. Sustainability,2018,10(12):4766-4781.
[7]Schweinsberg S,Darcy S,Wearing S L. Repertory grid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community support for rur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cotourism,2018,17(3):239-251.
[8]Zhiguo L,Jing S.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rural landscapes in southern shaan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ourism[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8,10(5):95-100.
[9]王琴梅,方妮.乡村生态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证分析——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7,32(1):77-88.
[10]Guacaneme S A,Díaz F D. Strategy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of ecotourism in the route of the colombian piedemonte[J]. European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8,7(3):225-236.
[11]林润泽.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体系研究.景德镇学院学报[J].2017,32(6):129-132.
(责编: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