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好工作服,进入童话般的疯狂农场,在模拟世界中,你可以挑战自我,经营管理一个农场。2007年底,一款名叫《疯狂农场》的游戏正在都市年轻人中流行。刚到而立之年的欧洋凯就在此时正式成为了一名“疯狂”的农场玩家,只不过,他的农场,不在虚拟的电脑中,而确实存在于上海这个繁华的都市。
农业一向被认为是大投入、大产出的行业。一个年仅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建起面积达一千余亩的现代化农场,资金从哪里来?技术怎样解决?种出的产品如何找到销路?更重要的是,能否带来梦想中的财富?
年轻一代的创业,像一场现实版的疯狂游戏。
而欧洋凯说,他只是用游戏的方式,去做最远大的事业。
一场关于农场的疯狂
“孩子,房子不能卖啊,谁都不能没有一个家!”
当看到那曾经当过兵,在大海里乘风破浪面不改色的父亲满头焦虑的汗水,顶着灼热的太阳走过大半个上海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欧洋凯握在手中的笔最终没有办法落在面前那张房屋转让协议上。这是2007年8月,欧洋凯看中了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叙中村的一块面积达五百余亩的土地,想承包下来投资蔬菜种植。算下来,前期的土地承包费用就需要100万元以上,他打起了自己所住的那套210平方米房子的主意。
没有人会同意这样的疯狂,尤其是欧洋凯的妻子。“要卖房子,除非先离婚。”这个1岁孩子的母亲放下了狠话。
然而也没有人能阻止这样的疯狂。熟悉的人都知道,做一个农场主,一直是欧洋凯无法割舍的梦。
时间回到1995年,18岁的上海少年欧洋凯正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抉择。高考的志愿表上,他在第一志愿一栏填上了“上海农学院”几个字。高考,是无数青年跳出“农门”的途径,而欧洋凯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却从此一步迈进了“农门”。
读大学期间,欧洋凯开始在学校附近摆地摊,卖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农产品。“批发3元一片的芦荟叶子,我卖10元,一天可以卖上三四十片,赚上二百多元。”生意做大了,他就开始做批发,整箱“倒卖”芦荟、灵芝等产品。那段日子,成为欧洋凯对于生意最初的记忆。
大学毕业后,欧洋凯仍然没有离开农业。7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做过种子、生物肥料的营销工作,自己开过种子公司,做过易初莲花这样大型超市的果蔬采购,甚至还做过“超大”这样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这样的职业经历,让欧洋凯熟知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化的农产品营销理论,更重要的是,“接触了一批供应商,了解了大型卖场的进货渠道”。2006年,当欧洋凯决定重新开始创业时,盘点自己以前做过的工作,发现“如果将这些资源每个看作成是一个圆,当它们交叉在一起,重叠的部分正好是经营一个农场必不可少的要素。”
“真正的农场主自己未必是农民。” 欧洋凯说。一个关于农场的梦,就这样在他的心里扎根。
农场主是这样炼成的
“承包的土地绝大部分将改造成大棚,用于蔬菜和水果的规模化种植。村里的村民可以到企业做管理工作,农场雇佣的外来打工者向村民租房居住,在村里生活、消费,也能增加村民的收入。”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欧洋凯几乎没抱希望,平静地向村主任阐述着自己的承包方案。最后,他又加了一句:“我们是要做长久的事业。”
要建农场,首先要有大片的土地。2007年8月,当从朋友处得知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叙中村有500亩土地对外寻找承包商的消息时,欧洋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5家竞标者,他是最后一个得到消息、最后一个赶来竞标的人。他的对手,有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商人,还有规模化经营的物流企业。
商谈的结果是,村主任面无表情,让欧洋凯回去等消息。
时间一天天过去,欧洋凯的心渐渐凉了。
就在此时,村主任亲自打来电话,告诉他中标的消息。“做长久事业”的目标打动了村主任,本来每年120万元的承包价格,欧洋凯不可思议地以80万元拿下。
万事俱备,只等欧洋凯去交钱签合同。然而资金在哪里?欧洋凯横下心,卖房子!他瞒着妻子找到房屋中介,市场价200万元的房子,他只标价180万元,很快找到了买家。卖房子的计划在最后办过户手续的一刻终于被父亲阻拦了下来,欧洋凯赔了5万元违约金。然而他得到的是,父母拿出所有的积蓄,加上贷款,终于凑够了农场的启动资金。
办好承包手续,欧洋凯开始着手进行农场建设。朋友们都习惯叫他“欧阳”,于是他给自己的农场取名为“欧阳农场”。
目前我国的私营农场,大多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取得法人资格。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有5名以上的成员,其中户口在土地所在地的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80%。经过村委会的推荐,欧洋凯在叙中村找了4个农民,分别负责财务和生产管理工作,加上自己这个董事长,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
专业的知识背景和8年在农资销售领域建立起的人脉关系使欧洋凯在技术和生产资料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从规划时起,他就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场。
农场所有的工人,欧洋凯聘请的都是从外地农村到上海来打工的夫妻。在他看来,这些人“能吃苦,好管理”。每个家庭承包3~5亩土地,包工不包料,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由农场统一供应。年底,农场根据当年的经营情况,将所承包土地利润的40%分给承包户。“每年每户收入至少有3万元。”
“包工不包料的方式,可以从生产资料上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保证生产出的是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 欧洋凯解释说。在他看来,这种合作方式还有另外一项好处:“使用优质种子和绿色肥料,购置农机设备,都可以享受到政府的补贴。”据了解,仅使用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有机肥一项,上海市对蔬菜种植户的补贴便达到每亩250元。
这是一个充分利用现代农业制度与农业政策的经营者。为了规避生产风险,欧洋凯还为所有的土地购买了农业保险。整个农场全年产值5%的保费,政府补贴30%。
2007年底,一个好消息传来。在上海奉贤区,欧洋凯再次拿下500亩土地,建立起景侬专业合作社,农场的规模扩大到1000亩以上。
营销是种野心
2008年夏天,“欧阳农场”的蔬菜熟了。
销售对欧洋凯来说并不困难。在易初莲花做果蔬采购的那段经历,不仅让他更清楚地了解到产品流通的每一个层面,更与一大批超市的果蔬供应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正是他下定决心投资农场的原因之一。
利用超市采购的圈子,欧洋凯顺利地把“欧阳农场”的产品打入上海的各大超市,甚至还在一些超市里建立了形象专柜。这种合作方式无疑是对他最有利的:与超市合作,资金回笼快,生产无需自己再垫资;而通过供应商已经建立起的渠道进入超市,又避免了超市高昂的进场费。农场每天的销售额很快达到10万元。
然而,这依然不是欧洋凯想要的营销方式。现代农产品市场上,对于高端的农产品,一方面种植户不知道销路在哪里,另一方面,真正的消费者找不到需要的产品。
哪里有信息不对称,哪里就存在着商机。而最便捷的信息平台是什么?欧洋凯第一时间想到了互联网。在网上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将最传统的行业与最现代的营销方式结合起来,营销对于欧洋凯,是一种天生的“野心”。
开展网上销售,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配送问题。在上海,有全国最大的水果网上销售平台“易果网”,欧洋凯一直将其看作是榜样。他与易果网展开合作,自己负责供货,借易果网的配送队伍进行网上销售,利润双方按比例分成。
这是一次对“欧阳农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合作。最多的时候,欧洋凯每天可以通过易果网接到2000笔以上的订单。更重要的是,正是这次合作,使著名的国营企业光明集团注意到了欧洋凯这个小角色。当时光明集团旗下的“都市菜园”正在寻找网络营销的合作商,凭借着1000亩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以及与易果网成功合作的模式,欧洋凯一举成为“都市菜园”的网上合作商。
在与“都市菜园”的合作中,欧洋凯的任务只是负责供应产品,而营销、配送则完全借助“都市菜园”现有的网络,“都市菜园”的网络销售中,80%以上的货源都由“欧阳农场”直接提供。这种条件下,欧洋凯可获得“都市菜园”网络销售49%的利润。除去占营业额20%左右的物流成本,这几乎是免费的馅饼!“目前的目标是2008年底做到10万会员,日销售额8万元。到2009年,全年完成销售额1.5亿。”
2008年6月底,欧洋凯又接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叙中村村委会有意将全村剩下的土地也交给他经营,这意味着,他在叙中村的土地规模将扩大到1000亩以上。
资金依然是最大的困难。从开始建农场时起,欧洋凯已经投入了一百余万元,但目前仍有一半的资金缺口。他曾想再贷款100万,但手续一直没能办下来。当扩张的机遇摆在眼前,欧洋凯想到了卖股份。然而他的合伙人,“80后”的MBA董博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卖股份不如卖大棚。他们拿出500个大棚,推出一项“地主”计划,交1万元租金即可租一个大棚,成为“地主”,有时间就自己来种,没时间可以交给农场代为管理,种植出的产品归“地主”所有。这一计划,目前已经开始启动,他们希望,它能为农场解决资金上的难题。
欧洋凯的MSN上挂着一句签名:“农夫,山泉,有点田。” 然而他的“野心”还远不止于此。从上海到青浦的高速公路出口处,有上海最大的休闲农庄“凯博农庄”,欧洋凯曾经参与了它的建设,至今仍在其中占有股份。而他在叙中村的农场,有天然的河水,有原味的农舍,还有他的绿色果蔬,他计划着将其改造成为大型的具有现代色彩的休闲农庄。“这个水塔,那边的烟囱,还有河里的水闸,经过简单的改造,就能成为现代艺术景观。”欧洋凯手指远方,向记者描述。此时,他才终于肯说出自己最大的“野心”:要用3年的时间,最终创造出一个新农村的样本。
农业一向被认为是大投入、大产出的行业。一个年仅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建起面积达一千余亩的现代化农场,资金从哪里来?技术怎样解决?种出的产品如何找到销路?更重要的是,能否带来梦想中的财富?
年轻一代的创业,像一场现实版的疯狂游戏。
而欧洋凯说,他只是用游戏的方式,去做最远大的事业。
一场关于农场的疯狂
“孩子,房子不能卖啊,谁都不能没有一个家!”
当看到那曾经当过兵,在大海里乘风破浪面不改色的父亲满头焦虑的汗水,顶着灼热的太阳走过大半个上海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欧洋凯握在手中的笔最终没有办法落在面前那张房屋转让协议上。这是2007年8月,欧洋凯看中了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叙中村的一块面积达五百余亩的土地,想承包下来投资蔬菜种植。算下来,前期的土地承包费用就需要100万元以上,他打起了自己所住的那套210平方米房子的主意。
没有人会同意这样的疯狂,尤其是欧洋凯的妻子。“要卖房子,除非先离婚。”这个1岁孩子的母亲放下了狠话。
然而也没有人能阻止这样的疯狂。熟悉的人都知道,做一个农场主,一直是欧洋凯无法割舍的梦。
时间回到1995年,18岁的上海少年欧洋凯正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抉择。高考的志愿表上,他在第一志愿一栏填上了“上海农学院”几个字。高考,是无数青年跳出“农门”的途径,而欧洋凯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却从此一步迈进了“农门”。
读大学期间,欧洋凯开始在学校附近摆地摊,卖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农产品。“批发3元一片的芦荟叶子,我卖10元,一天可以卖上三四十片,赚上二百多元。”生意做大了,他就开始做批发,整箱“倒卖”芦荟、灵芝等产品。那段日子,成为欧洋凯对于生意最初的记忆。
大学毕业后,欧洋凯仍然没有离开农业。7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做过种子、生物肥料的营销工作,自己开过种子公司,做过易初莲花这样大型超市的果蔬采购,甚至还做过“超大”这样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这样的职业经历,让欧洋凯熟知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化的农产品营销理论,更重要的是,“接触了一批供应商,了解了大型卖场的进货渠道”。2006年,当欧洋凯决定重新开始创业时,盘点自己以前做过的工作,发现“如果将这些资源每个看作成是一个圆,当它们交叉在一起,重叠的部分正好是经营一个农场必不可少的要素。”
“真正的农场主自己未必是农民。” 欧洋凯说。一个关于农场的梦,就这样在他的心里扎根。
农场主是这样炼成的
“承包的土地绝大部分将改造成大棚,用于蔬菜和水果的规模化种植。村里的村民可以到企业做管理工作,农场雇佣的外来打工者向村民租房居住,在村里生活、消费,也能增加村民的收入。”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欧洋凯几乎没抱希望,平静地向村主任阐述着自己的承包方案。最后,他又加了一句:“我们是要做长久的事业。”
要建农场,首先要有大片的土地。2007年8月,当从朋友处得知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叙中村有500亩土地对外寻找承包商的消息时,欧洋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5家竞标者,他是最后一个得到消息、最后一个赶来竞标的人。他的对手,有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商人,还有规模化经营的物流企业。
商谈的结果是,村主任面无表情,让欧洋凯回去等消息。
时间一天天过去,欧洋凯的心渐渐凉了。
就在此时,村主任亲自打来电话,告诉他中标的消息。“做长久事业”的目标打动了村主任,本来每年120万元的承包价格,欧洋凯不可思议地以80万元拿下。
万事俱备,只等欧洋凯去交钱签合同。然而资金在哪里?欧洋凯横下心,卖房子!他瞒着妻子找到房屋中介,市场价200万元的房子,他只标价180万元,很快找到了买家。卖房子的计划在最后办过户手续的一刻终于被父亲阻拦了下来,欧洋凯赔了5万元违约金。然而他得到的是,父母拿出所有的积蓄,加上贷款,终于凑够了农场的启动资金。
办好承包手续,欧洋凯开始着手进行农场建设。朋友们都习惯叫他“欧阳”,于是他给自己的农场取名为“欧阳农场”。
目前我国的私营农场,大多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取得法人资格。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有5名以上的成员,其中户口在土地所在地的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80%。经过村委会的推荐,欧洋凯在叙中村找了4个农民,分别负责财务和生产管理工作,加上自己这个董事长,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
专业的知识背景和8年在农资销售领域建立起的人脉关系使欧洋凯在技术和生产资料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从规划时起,他就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场。
农场所有的工人,欧洋凯聘请的都是从外地农村到上海来打工的夫妻。在他看来,这些人“能吃苦,好管理”。每个家庭承包3~5亩土地,包工不包料,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由农场统一供应。年底,农场根据当年的经营情况,将所承包土地利润的40%分给承包户。“每年每户收入至少有3万元。”
“包工不包料的方式,可以从生产资料上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保证生产出的是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 欧洋凯解释说。在他看来,这种合作方式还有另外一项好处:“使用优质种子和绿色肥料,购置农机设备,都可以享受到政府的补贴。”据了解,仅使用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有机肥一项,上海市对蔬菜种植户的补贴便达到每亩250元。
这是一个充分利用现代农业制度与农业政策的经营者。为了规避生产风险,欧洋凯还为所有的土地购买了农业保险。整个农场全年产值5%的保费,政府补贴30%。
2007年底,一个好消息传来。在上海奉贤区,欧洋凯再次拿下500亩土地,建立起景侬专业合作社,农场的规模扩大到1000亩以上。
营销是种野心
2008年夏天,“欧阳农场”的蔬菜熟了。
销售对欧洋凯来说并不困难。在易初莲花做果蔬采购的那段经历,不仅让他更清楚地了解到产品流通的每一个层面,更与一大批超市的果蔬供应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正是他下定决心投资农场的原因之一。
利用超市采购的圈子,欧洋凯顺利地把“欧阳农场”的产品打入上海的各大超市,甚至还在一些超市里建立了形象专柜。这种合作方式无疑是对他最有利的:与超市合作,资金回笼快,生产无需自己再垫资;而通过供应商已经建立起的渠道进入超市,又避免了超市高昂的进场费。农场每天的销售额很快达到10万元。
然而,这依然不是欧洋凯想要的营销方式。现代农产品市场上,对于高端的农产品,一方面种植户不知道销路在哪里,另一方面,真正的消费者找不到需要的产品。
哪里有信息不对称,哪里就存在着商机。而最便捷的信息平台是什么?欧洋凯第一时间想到了互联网。在网上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将最传统的行业与最现代的营销方式结合起来,营销对于欧洋凯,是一种天生的“野心”。
开展网上销售,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配送问题。在上海,有全国最大的水果网上销售平台“易果网”,欧洋凯一直将其看作是榜样。他与易果网展开合作,自己负责供货,借易果网的配送队伍进行网上销售,利润双方按比例分成。
这是一次对“欧阳农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合作。最多的时候,欧洋凯每天可以通过易果网接到2000笔以上的订单。更重要的是,正是这次合作,使著名的国营企业光明集团注意到了欧洋凯这个小角色。当时光明集团旗下的“都市菜园”正在寻找网络营销的合作商,凭借着1000亩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以及与易果网成功合作的模式,欧洋凯一举成为“都市菜园”的网上合作商。
在与“都市菜园”的合作中,欧洋凯的任务只是负责供应产品,而营销、配送则完全借助“都市菜园”现有的网络,“都市菜园”的网络销售中,80%以上的货源都由“欧阳农场”直接提供。这种条件下,欧洋凯可获得“都市菜园”网络销售49%的利润。除去占营业额20%左右的物流成本,这几乎是免费的馅饼!“目前的目标是2008年底做到10万会员,日销售额8万元。到2009年,全年完成销售额1.5亿。”
2008年6月底,欧洋凯又接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叙中村村委会有意将全村剩下的土地也交给他经营,这意味着,他在叙中村的土地规模将扩大到1000亩以上。
资金依然是最大的困难。从开始建农场时起,欧洋凯已经投入了一百余万元,但目前仍有一半的资金缺口。他曾想再贷款100万,但手续一直没能办下来。当扩张的机遇摆在眼前,欧洋凯想到了卖股份。然而他的合伙人,“80后”的MBA董博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卖股份不如卖大棚。他们拿出500个大棚,推出一项“地主”计划,交1万元租金即可租一个大棚,成为“地主”,有时间就自己来种,没时间可以交给农场代为管理,种植出的产品归“地主”所有。这一计划,目前已经开始启动,他们希望,它能为农场解决资金上的难题。
欧洋凯的MSN上挂着一句签名:“农夫,山泉,有点田。” 然而他的“野心”还远不止于此。从上海到青浦的高速公路出口处,有上海最大的休闲农庄“凯博农庄”,欧洋凯曾经参与了它的建设,至今仍在其中占有股份。而他在叙中村的农场,有天然的河水,有原味的农舍,还有他的绿色果蔬,他计划着将其改造成为大型的具有现代色彩的休闲农庄。“这个水塔,那边的烟囱,还有河里的水闸,经过简单的改造,就能成为现代艺术景观。”欧洋凯手指远方,向记者描述。此时,他才终于肯说出自己最大的“野心”:要用3年的时间,最终创造出一个新农村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