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發展与进步,人们关于“基础教育”这个概念有了更多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起初人们对“基础教育”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认为基础教育仅仅是关于基础上作出推动的教育。但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推进和步步深入,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赫然在列。好的方面固然存在,但也隐含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实质上则是人才与人才的较量,而培养人在的最关键核心在于教育,要想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成为泱泱人才之大国,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综合素质
基础教育改革是当前我们教育背景下一个重要而又联系密切的话题。教育改革实施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我国所培养的优秀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首先,师资力量薄弱。优质的教师队伍和师资力量能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推进发挥重要力量。基础教育改革涉及较多的基础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知识灌输型”讲授,力臻于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现象等。而这些改革的实践者主要是教师。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陈旧的知识体系和一些过于腐朽落后的教学意识教学理念仍旧存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亟待扩展和壮大。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发展,教师们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有待于提高,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给学生们新颖舒适的教学体验。另外在对当前的教师队伍进行培训时,应该更多的去关注他们的教师素养和实际教学技能,仅仅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化资源,规整经济资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更好的格局。师资力量薄弱是当前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班级人数设置不合理。在一个班级体里面,学生人数过度就会造成授课教师压力过大,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学习效率不佳等问题。因为同时面对很多学生,教师进行提问的时候难免会遗漏。个别学生也因此钻了空子,认为老师看不到自己提问不到自己,进行自我放空,逃避听课。由于当下班级人数过多,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里面所提倡的创新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式学习等很难被落实,分组过多,教师很难去照顾到每一个小组或小组成员,从而完成不了教学目标,教学效率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心,且担负着超负荷的工作量,另外关于实验室实验器具和一些用于强身健体的体育器材等也得不到比较平均和高效率的利用。班级人数过多,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 受教育者,都是弊大于利的。
最后,教学模式过于僵硬化和继承化。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改革内容就是进行教学结构的改革使其避免过于形式化。改革纲要中注明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在事实过程中,老师是严格执行了“学生主体”的这一理念,但却忽略了与知识传授和其他教学活动的衔接,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知识不牢固,学习效果差等问题的出现。比如在一堂新课开始前,教师会提前布置好内容让她们自主探究和学习,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对于稍微难一些的内容的态度,也忽略了他们对于在自己主动学习的一种疑惑和曲解,从而致使一场无用功。这就凸显了教师对于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教育改革理念理解不透彻,进行了错误的执行。由于一些教师过于情调学生的主体性,什么都放开给学生做,忽略了学生自身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心智不够成熟等问题,从而教学效果不明显。这种形式的课堂,并不能调动学生的真正热情,看似积极的学习氛围只是一种假象,知识技能等得不到真正传播。关于教学模式的僵硬化继承,主要体现在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僵硬的将所谓“优质课”生搬硬套运用到课堂教学[1]中,忽略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状况。
国家的教育好坏不仅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状况,更关系到一个国家“根”的形态。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文化风气最能彰显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基础教育也同样和政治经济等密不可分,而基础教育中所灌输的价值观、利益和形态,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所培养的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从而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直面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一,建立专业优质的教师培训体系,将教师素养纳入考核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必须建立正规专业的教师培训体系,在培训过程中将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灌输到新晋教师头脑中,提高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性,在参与中转变授课方式,进行积极开放的授课模式。另外要加强教师的多媒体使用培训和课件制作培训等,以便于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培养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知识时时刻刻都在更新着,仅靠着旧的知识储备就想要完成好的教学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培养教师的终身学习观念。除此之外要引导教师首先完成“受教育者”角色的扮演,只有这样,才能更感同身受学生的困惑在哪里,课程落实的难度在哪里。这样才能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主导者”作用。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应该设置相应的小班模式,控制住教师课堂参加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将培训授课的目的落到实处。
此外,还将教师素养纳入考核。近年来关于个别老师的负面话题层出不穷,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素养不过关。教师的人格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品形成。在中小学期间,学生的行为最容易受到教师和其同伴的影响,优秀人文素养投射出来的教育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将教师的人文素养纳入到考核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二,加大教育支出,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基础教育改革不应只从教育教学方面入手,还应该更多的落实到物质层面,为中小学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物质支持。中小学是正处在三观逐渐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三观引导十分有必要,除了教师和家长,最能影响到学生的莫过于书本了。因此应给与学校“购置优秀读书刊物”的资金帮助,使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基于一些课堂教育设置涉及到实验操作等环节,往年由于资金问题,一些较为偏远的落后农村中小学不能及时购置实验所需的仪器,因此错过了亲身操作的机会,因此改善中小学实验室资源十分有必要。
第三,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主体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是繁衍了事。另一方面,教师切勿为了过于追求讲课的方式多样和创新,抛开课本假大空的进行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读书勤于思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严格按照教学标准去授课,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及时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了解自己上课不足并及时改正。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时课堂的主体,教师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围绕着学生来进行。应该把课堂交到学生的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师也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课堂形式的生动多样,设计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和表演等等。教师要勤思考,多探索,从实质上而不是在形式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基础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完善,不断进行推进,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综合素质
基础教育改革是当前我们教育背景下一个重要而又联系密切的话题。教育改革实施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我国所培养的优秀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首先,师资力量薄弱。优质的教师队伍和师资力量能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推进发挥重要力量。基础教育改革涉及较多的基础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知识灌输型”讲授,力臻于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现象等。而这些改革的实践者主要是教师。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陈旧的知识体系和一些过于腐朽落后的教学意识教学理念仍旧存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亟待扩展和壮大。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发展,教师们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有待于提高,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给学生们新颖舒适的教学体验。另外在对当前的教师队伍进行培训时,应该更多的去关注他们的教师素养和实际教学技能,仅仅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化资源,规整经济资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更好的格局。师资力量薄弱是当前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班级人数设置不合理。在一个班级体里面,学生人数过度就会造成授课教师压力过大,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学习效率不佳等问题。因为同时面对很多学生,教师进行提问的时候难免会遗漏。个别学生也因此钻了空子,认为老师看不到自己提问不到自己,进行自我放空,逃避听课。由于当下班级人数过多,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里面所提倡的创新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式学习等很难被落实,分组过多,教师很难去照顾到每一个小组或小组成员,从而完成不了教学目标,教学效率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心,且担负着超负荷的工作量,另外关于实验室实验器具和一些用于强身健体的体育器材等也得不到比较平均和高效率的利用。班级人数过多,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 受教育者,都是弊大于利的。
最后,教学模式过于僵硬化和继承化。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改革内容就是进行教学结构的改革使其避免过于形式化。改革纲要中注明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在事实过程中,老师是严格执行了“学生主体”的这一理念,但却忽略了与知识传授和其他教学活动的衔接,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知识不牢固,学习效果差等问题的出现。比如在一堂新课开始前,教师会提前布置好内容让她们自主探究和学习,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对于稍微难一些的内容的态度,也忽略了他们对于在自己主动学习的一种疑惑和曲解,从而致使一场无用功。这就凸显了教师对于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教育改革理念理解不透彻,进行了错误的执行。由于一些教师过于情调学生的主体性,什么都放开给学生做,忽略了学生自身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心智不够成熟等问题,从而教学效果不明显。这种形式的课堂,并不能调动学生的真正热情,看似积极的学习氛围只是一种假象,知识技能等得不到真正传播。关于教学模式的僵硬化继承,主要体现在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僵硬的将所谓“优质课”生搬硬套运用到课堂教学[1]中,忽略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状况。
国家的教育好坏不仅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状况,更关系到一个国家“根”的形态。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文化风气最能彰显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基础教育也同样和政治经济等密不可分,而基础教育中所灌输的价值观、利益和形态,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所培养的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从而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直面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一,建立专业优质的教师培训体系,将教师素养纳入考核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必须建立正规专业的教师培训体系,在培训过程中将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灌输到新晋教师头脑中,提高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性,在参与中转变授课方式,进行积极开放的授课模式。另外要加强教师的多媒体使用培训和课件制作培训等,以便于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培养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知识时时刻刻都在更新着,仅靠着旧的知识储备就想要完成好的教学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培养教师的终身学习观念。除此之外要引导教师首先完成“受教育者”角色的扮演,只有这样,才能更感同身受学生的困惑在哪里,课程落实的难度在哪里。这样才能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主导者”作用。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应该设置相应的小班模式,控制住教师课堂参加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将培训授课的目的落到实处。
此外,还将教师素养纳入考核。近年来关于个别老师的负面话题层出不穷,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素养不过关。教师的人格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品形成。在中小学期间,学生的行为最容易受到教师和其同伴的影响,优秀人文素养投射出来的教育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将教师的人文素养纳入到考核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二,加大教育支出,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基础教育改革不应只从教育教学方面入手,还应该更多的落实到物质层面,为中小学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物质支持。中小学是正处在三观逐渐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三观引导十分有必要,除了教师和家长,最能影响到学生的莫过于书本了。因此应给与学校“购置优秀读书刊物”的资金帮助,使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基于一些课堂教育设置涉及到实验操作等环节,往年由于资金问题,一些较为偏远的落后农村中小学不能及时购置实验所需的仪器,因此错过了亲身操作的机会,因此改善中小学实验室资源十分有必要。
第三,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主体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是繁衍了事。另一方面,教师切勿为了过于追求讲课的方式多样和创新,抛开课本假大空的进行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读书勤于思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严格按照教学标准去授课,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及时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了解自己上课不足并及时改正。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时课堂的主体,教师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围绕着学生来进行。应该把课堂交到学生的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师也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课堂形式的生动多样,设计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和表演等等。教师要勤思考,多探索,从实质上而不是在形式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基础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完善,不断进行推进,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