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郑州某综合管廊为例,对热力舱(供热介质为热水)设计要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入廊供热管道设计与管廊结构本体设计宜同步进行.充分论证管廊断面形式,尤其是敷设大管径供热管道的热力舱,应采取合理的布置方式.固定支架及其预埋件在施工过程中同步实施.大管径供热管道宜采用自然补偿与补偿器补偿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补偿器的设置.热力舱节点设计应充分考虑并预留足够的管道补偿空间,方便管道接入及引出.管道阀门及补偿器等组成件位置应留够操作、检修空间.
【机 构】
: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30;郑州市颖达热力工程设计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郑州某综合管廊为例,对热力舱(供热介质为热水)设计要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入廊供热管道设计与管廊结构本体设计宜同步进行.充分论证管廊断面形式,尤其是敷设大管径供热管道的热力舱,应采取合理的布置方式.固定支架及其预埋件在施工过程中同步实施.大管径供热管道宜采用自然补偿与补偿器补偿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补偿器的设置.热力舱节点设计应充分考虑并预留足够的管道补偿空间,方便管道接入及引出.管道阀门及补偿器等组成件位置应留够操作、检修空间.
其他文献
钻进轨迹调控是实现安全高效复合定向钻进的关键技术之一.因孔内钻具受力状况和分析模型构成不同,现有的地面石油与天然气钻探领域复合定向钻进轨迹调控理论不能直接应用于煤矿井下.在分析煤矿井下双动力复合定向钻进技术特性的基础上,对螺杆马达结构弯角和回转离心力进行了等效处理,依据准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双动力复合定向钻进轨迹调控模型,分析了螺杆马达结构弯角、钻压和钻孔孔径扩大率对钻进轨迹调控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增大螺杆马达结构弯角有利于提高滑动造斜的造斜率,不利于回转稳斜钻进轨迹调控;增大钻压不利于提高滑动造斜的造斜
在特殊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影响下,受冲击地压灾害威胁矿井的工作面附近巷道群区域往往处于高应力环境,具有较高的冲击危险性.针对厚硬顶板工作面采动影响条件下巷道群区域防冲卸压问题,以陕西彬长小庄矿业有限公司403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现场监测获取的工作面回采末期微震、地音、应力数据,可知在工作面回采末期,外围联络巷、硐室及中央大巷等巷道群区域已处于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内,受采动影响,冲击危险性持续升高.理论分析认为,40309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巷道群区域冲击危险性产生的原因是在厚硬顶板条件下,巷道群区域集中
矿井长距离带式输送机采用多点驱动方式时,对距离较远的驱动点之间采用多电动机同步控制,基于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的多电动机同步控制策略在各电动机转动惯量不同时,无法满足启动过程同步要求,且稳态受扰时的同步精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偏差耦合控制方法.在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的基础上增加结构简单易实现的转矩补偿器,将各电动机实际转速与所有电动机平均转速的偏差送至比例控制器进行调节,再将比例控制器输出结果作为所需的转矩补偿信号;为保证多电动机传动系统安全运行,对补偿后的各电动机输出转矩进行相同的限幅.仿真和实验结
针对现有掘进机姿态参数测量方法将双轴倾角仪输出角度直接作为掘进机的俯仰角和横滚角的现象,通过分析掘进机姿态参数测量及双轴倾角仪测量原理,得出不论是在水平巷道还是倾斜巷道中,单独使用双轴倾角仪均无法进行俯仰角和横滚角测量,需将双轴倾角仪与包含掘进机航向信息的定位方法进行融合,才能同时解算出掘进机全姿态参数.针对水平巷道和倾斜巷道2种典型掘进工况,给出了融合扇形激光和双轴倾角仪的姿态解算方法(方法1)、融合机身两点坐标和双轴倾角仪的姿态解算方法(方法2).方法 1根据扇形激光束光斑位置实时确定掘进机相对于巷道
针对现有电动机多故障诊断技术诊断精度较差、成本高等问题,基于三相定子电流信号对异步电动机转子断条、气隙偏心及其混合故障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Park-WPT(Park矢量变换融合小波包变换)和WOA-LSSVM(鲸鱼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异步电动机故障诊断方法.通过Park矢量变换对采集到的三相电流信号进行预处理,根据椭圆轨迹的畸变率提取信号特征,作为第1类特征量;对Park矢量模平方谱进行WPT,求取其分解系数的能量值,作为第2类特征量;采用WOA的收缩包围猎物和螺旋更新猎物位置的机制优化LSS
露天矿山组网是智慧矿山的基础关键技术之一,然而露天矿山通信环境复杂、多种异构节点移动性差异大,导致通信链路不稳定.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异构分簇组网协议(HCNP).HCNP支持静止太阳能LoRa中继设备的随时接入,可以随采矿深度的变化进行灵活布置.HCNP应用最短路径树形成从静止设备和静止中继设备到基站的静止骨干网.HCNP按照节点是否移动、能量是否受限、到基站的跳数和距离划分优先级,基于节点的不同优先级完成簇头选择和成簇过程,形成静止骨干网和动态分簇的异构组网模式,实现数据的可靠转发.仿真结果表明:与
基于微震监测数据,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包变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等方法,对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耿村煤矿13200工作面采动诱发的冲击地压事件及冲击地压发生前微震事件进行了时频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冲击地压发生时主频在10 Hz以内,而冲击地压发生前微震事件波形的主频在100 Hz以内;冲击地压发生时最高能量分布频带在5以内,在冲击地压发生前的3次微震事件波形最高能量分布频带在10左右;冲击地压发生前的6次微震事件波形瞬时能量不高,表明冲击地压发生前存在能量的静默期.基于工作面冲击地压事件及冲击地压发生前
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进行煤矸识别时,光谱采集装置距工作面的探测距离变化及粉尘干扰会对近红外反射光谱产生影响.为选取最佳的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预处理方法,收集了外观相近的无烟煤和矸石样本,在实验室搭建了由近红外光谱仪、准直镜、卤素灯等组成的光谱采集装置,采集了不同探测距离(1.2,1.5,1.8m)和粉尘浓度(200,500,800 mg/m3)下的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通过对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分析,发现探测距离和粉尘浓度变化对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曲线波形和吸收谷位置无明显影响,即不会改变光谱特征吸收波长点,但
针对现有选煤厂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的接口不规范,导致数据重复采集,且各系统相互独立,对多源异构数据处理能力弱等问题,基于Hadoop生态圈大数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Hadoop生态圈的选煤数据中台设计方案.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企业服务总线定义数据标准实现系统集成;设计归一化、相关系数矩阵和噪声异常点检测程序实现数据处理;结合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Hadoop与Hive数据仓库设计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子系统,实现数据融合;利用Highcharts数据可视化组件实现数据交互式的可视化展示.
目前通常采用原矸、风动泵送等充填技术对极薄煤层采空区进行充填,充填系统设计功能较为单一,缺乏多系统之间的联动,无法实现矸石的智能分选与工作面连续充填.针对上述问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矿集团长城煤矿1901N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设计了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智能充填系统.该系统包括煤矸智能分离破碎与长距离连续运输系统、连续泵送充填系统,并配套与连续泵送充填系统相适应的充填模板支架.开采后井下的煤矸石首先通过带式输送机运送至煤矸智能分离破碎系统进行分离、破碎与筛选,然后通过管状带式输送机运送至搅拌机混合成充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