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hm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认识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教学成功的保证,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科的实验非常重要且多,教师可针对这一特点,让学生先预习,然后课上做演示实验,给学生展示真实的生物现象和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观察现象和探索问题时,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从浓厚的学习兴趣中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入学后的第一节生物课中增加一系列趣味性实验:(1)显微镜使用;(2)测体温;(3)验血型,即先针取自己的手指血液,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加试剂,观察现象,确定血型。这样使学生觉得新奇,会被无比奥妙的生物现象所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甚佳,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人才,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就像是自己发现“新”现象一样,并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种创新教育,对教学的成功尤为重要。我们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人才需要非常多,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努力地学习。如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生态农业、粮食危机的解决等就需要很多人才,说明生活与生物联系紧密。这样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
  又如,学习“细胞呼吸”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方案验证产物有二氧化碳。完成实验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有创新的方案,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做“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1)原理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如何设计步骤?(2)单一变量是什么?(3)加碘检验生成物时有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动脑设计过程,设计必须符合逻辑,最后通过实验检验。在实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从而主动地获得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四、注重教师创造性的提高
  教育教学成功关键在教师。21世纪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做一个创造型的生物教师,既要懂得生物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以实验为主要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又要通过介绍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要让学生富有创造力,教师自己要先做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
  五、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尤为重要。生物的学科特点,在科技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环保到生命,无不凝聚着生物知识;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生物知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步骤,自己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循循善诱,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可通过不同年代科学家的实验发现,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实质有更深的了解:(1)每个科学家的实验设计如何?如何操作?(2)实验开始后,有何现象?(3)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提问后教师应及时评价,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懂得科学的发现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科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文化的灵魂,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注重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习知识既要动脑,也要动手。手和脑一起协同作用
  ,是创造教育的开始。例如,可以将“DNA的分子结构”这课内容设计为科学探究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确定分子结构的过程,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引入。
  师:请同学们分析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2.创设情境 。
  教师简单介绍科学家发现DNA分子结构的过程,并问学生:“请同学们猜想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并设计简单的模型来支撑你的猜想。”
  3.学生活动:独立画出平面结构并动手设计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4.学生讨论设计出DNA分子的结构和模型。
  5.展示学生猜想的结构和设计的模型,并引导他们思考设计模型的过程,讨论设计方法。
  6.分析讨论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7.总结探究思路: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设计模型验证→ 得出结论。
  在这节课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最后解决问题。而解决生物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动手设计模型,这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实验为基础”是生物学科的特征,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科发展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既是生物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更是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是中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这个渠道,可以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品质。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张德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主编.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李成双.生物实验的思维方法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08(4).
  (责任编辑 杜 华)
其他文献
在现代的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以来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开个好头,成功地导入一节新课,有利于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有利于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强师生的沟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的教学程序因成功的开始,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 导入的类型  1.直接导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竞争需要转变观念.文章着重阐述了超越竞争、合作竞争、敏捷竞争三种竞争观.
泛酸的来源多种饲料原料中都含有泛酸,包括动物副产品、酵母、谷物和一些绿色植物,尤其是豆类作物中.不同饲料原料中天然泛酸的含量有很大区别,已公布的各种含量数据的可靠性
纵观近年的高考题目,可以看出数列部分内容在高中数学的份额比重比较大,尽管它的题型变化比较大,解题方法比较多样,但都有章可循.本文就以求递推数列通项公式为例,介绍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思路.希望能让考生从中领会和感悟每一道例题的特点,找到最佳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迅速形成敏锐的解题能力,提高二轮复习的实效性.  一、利用累加法求通项公式  虽然递推数列的题目类型多种多样,求解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也变化多端,
新生仔猪的胃肠道仅2米长,但成年猪胃肠道的长度可10倍于此.猪的"食物通道"开始于口腔,下经食道通到胃.被猪吃下的食物在这部分"通道"中被初步"加工"并发生初步消化,以便发生
对梭鲈稚鱼养殖水体中的氨(NH3-N)和硝酸盐(NO3^--N)极限浓度进行了评估。对于梭鲈稚鱼,建议水体中的NH3-N浓度不超过3.4μM(0.05mgNH3-N/L);针对梭鲈的单位生长率。
促销宣传向公众购买决策过程提供了信息,它是使市场运转的重要力量之一.依据"三论"提出促销宣传的效果评价方法,指出为了能够使促销宣传更为有效,必须了解与促销关系最为密切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建议.
为改善池塘底部环境,研制了一种太阳能底质改良机,以太阳能为动力,通过直流电机带动提水筒中的涡轮旋转,将沉积在池塘底部的絮状底泥提升至水体表层,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和转化。研究
2010年6-7月和2012年6—8月,利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黄渤海区的拖网渔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依据调查资料及有关拖网捕捞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的拖网渔业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