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等学校是技术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要发源地,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科技成果在经济领域的有效推广和应用是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目前地方高校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的效率、数量、規模、质量相对较低。本篇文章主要研究和分析了能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b)-0033-01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技术创新和基础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科技创新、产业化和成果的转化方面承担着企业、地方和国家的开发与研究任务。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的竞争、知识的竞争是各国竞争的核心表现。而科技的竞争不仅表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还有科技成果转化的竞争。我国的地方高校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创造者和拥有者,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新技术成果,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能力却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1 目前地方高校在产业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投资机制
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向生产的转化是高风险的、长周期的、高利润的,这就决定了科学技术转化或承担项目很难从常规的商业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其转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风险投资,而风险投资正是经济对科学技术牵引的具体执行者。而我国的投资机制是在研究领域和生产领域分别有各自的资金投入,而唯独没有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资金投入,这是制约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中不可逾越的严重障碍。地方高校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转化的必不可少条件是树立风险投资意识和建立风险投资,所以单靠单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考虑调动社会资金,引入风险基金,以支持地方高校成果的转化。
1.2 不成熟的中小企业技术市场需求
现在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普遍具有“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却不明朗”的特点,必要的市场开发和管理、接受技术的能力以及必要的资金是校园科技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必要条件。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呢,投资资金不足,生产条件落后、技术力量是相当薄弱,为了保障有丰厚的利润,宁愿出高价选择虽然成熟、但已面临淘汰的技术,多是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而不想承担任何的风险,作先期投入,资助那些尚不成熟、但是技术先进、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作进一步的研究,而导致恶性循环。
1.3 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
很多科研管理人员对真正的市场了解太少,仅仅停留在一般性肤浅认识层面,这就使得日后科研成果与市场结合相当困难。在传统的科研模式影响下,部分地方高校的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不注重市场消息的研究和收集,使得科研成果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也就没有经济效益,更谈不上成果转化,所以说选题一定要结合生产的需求,才能实现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1.4 进一步转变、更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观念
在信息时代,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迅猛,研发成果具有时效性的,如果错过了转化的最佳时机,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一文不值。而很多科研工作者、教师却没有认识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意义,他们只关注发表论文、评职称,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却不积极,不热心。甚至有部分人存在小农意识,对自己的科研成果很是保守,藏着掖着,不舍得让别人转化,是科技成果失去了意义。
还有部分地方高校领导对科技成果的转化理解错误,认为成果产业化就是办校办产业,同时还担心这担心那,怕国有资产流失(他们消极地认为只有控股才不会丢失国有资源)怕影响了教学、害怕承担责任,科技成果的转化举步维艰。有的学校对于多年不死不活甚至于亏损的校办产业,不愿融资也不让转制,不愿放出去,使好的成果无法发挥相应的经济效益。
1.5 投入的科研经费不足
如果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话,虽然能够解决科研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但不能实现技术配套,也很难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也就无法达到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商品的目标。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科研基础设施条件、科技创建基地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很难产生重大科研成果主要就是因为科研投入的严重不足。与其他两个执行主体(科研机构、企业)这两个国家创新系统相比较,地方高校的科技研发经费是很低的,而地方高校筹集自由研究经费也比较困难。另外,随着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逐步增强,他们对地方高校科技的投入也越来越少。
2 能够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些设想
2.1 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设立产业化专门机构
根据利益与效益挂钩的原则,制定并完善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来保证科技人员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鼓励科研人员和地方高校老师向企业流动并兼职(不影响学校自身的任务),或者是实行技术承包,使技术成果与生产发展真正结合起来。最好是能够设立专门机构,比如说建设一支精通法律、掌握政策的科技管理队伍,来向企业推销学校的科技成果,在科技成果转化当中起到桥梁的作用。
2.2 贴近实际,提高选题水平
科研人员应该加强与企业间的科研合作关系,避免科研与实际脱离的现象。充分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技术,也就是说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然后确定选题,千万不要盲目地为了完成课题而完成课题。
2.3 完善投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
建议企业、政府和地方高校为了综合评估科研项目,建立一套科学、公平、行之有效的评估系统。针对科学研究与成果产业化脱节的问题,有效性投入增加,设立相应的成果中试专项基金或者科技开发风险投资基金,把资金用到最有市场前景、最需要的项目当中,使项目风险投资和项目转化的成功率越来越高。
2.4 实现优势互补,整合各方资源
地方高校应该利用自己拥有的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建立的地方各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等,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将已有的科研成果集成配套、熟化提高,使科技成果孵化速度提高,使新技术、新产品工程化、系列化,迅速形成产业,占领市场,提高科技成果的显示度和贡献率,并且直接进入生产领域。
2.5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科研工作者、学校对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急迫性和时效性要有一定的认识,对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观念需要更细与转变。为使大学的产业化工作、科研成果发挥更有效、更大的作用,社会各界一定要把二者和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上。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积极支持地方高校科技产业化和创新工作。把开展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科技主管部门、地方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的一项大任务,并且要切实落实制订的科学扶持政策,使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加快,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焕忠.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为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N].中国教育报,2002-12-03(1).
[2] 吕诺.内缺动力外缺载体融资不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N].人民El报,2005-01-12(11).
[3] 薛澜,何晋秋,朱琴.高校科技:发挥优势寻求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5-01-07(4).
[4] 李德仁.加强创新“源动力”建设促进产学研一体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
[5] 李长荣.高等学校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6] 黄明东.高水平大学应当快速迈开产学研一体化的步伐[J].湘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b)-0033-01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技术创新和基础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科技创新、产业化和成果的转化方面承担着企业、地方和国家的开发与研究任务。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的竞争、知识的竞争是各国竞争的核心表现。而科技的竞争不仅表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还有科技成果转化的竞争。我国的地方高校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创造者和拥有者,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新技术成果,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能力却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1 目前地方高校在产业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投资机制
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向生产的转化是高风险的、长周期的、高利润的,这就决定了科学技术转化或承担项目很难从常规的商业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其转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风险投资,而风险投资正是经济对科学技术牵引的具体执行者。而我国的投资机制是在研究领域和生产领域分别有各自的资金投入,而唯独没有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资金投入,这是制约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中不可逾越的严重障碍。地方高校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转化的必不可少条件是树立风险投资意识和建立风险投资,所以单靠单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考虑调动社会资金,引入风险基金,以支持地方高校成果的转化。
1.2 不成熟的中小企业技术市场需求
现在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普遍具有“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却不明朗”的特点,必要的市场开发和管理、接受技术的能力以及必要的资金是校园科技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必要条件。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呢,投资资金不足,生产条件落后、技术力量是相当薄弱,为了保障有丰厚的利润,宁愿出高价选择虽然成熟、但已面临淘汰的技术,多是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而不想承担任何的风险,作先期投入,资助那些尚不成熟、但是技术先进、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作进一步的研究,而导致恶性循环。
1.3 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
很多科研管理人员对真正的市场了解太少,仅仅停留在一般性肤浅认识层面,这就使得日后科研成果与市场结合相当困难。在传统的科研模式影响下,部分地方高校的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不注重市场消息的研究和收集,使得科研成果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也就没有经济效益,更谈不上成果转化,所以说选题一定要结合生产的需求,才能实现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1.4 进一步转变、更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观念
在信息时代,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迅猛,研发成果具有时效性的,如果错过了转化的最佳时机,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一文不值。而很多科研工作者、教师却没有认识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意义,他们只关注发表论文、评职称,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却不积极,不热心。甚至有部分人存在小农意识,对自己的科研成果很是保守,藏着掖着,不舍得让别人转化,是科技成果失去了意义。
还有部分地方高校领导对科技成果的转化理解错误,认为成果产业化就是办校办产业,同时还担心这担心那,怕国有资产流失(他们消极地认为只有控股才不会丢失国有资源)怕影响了教学、害怕承担责任,科技成果的转化举步维艰。有的学校对于多年不死不活甚至于亏损的校办产业,不愿融资也不让转制,不愿放出去,使好的成果无法发挥相应的经济效益。
1.5 投入的科研经费不足
如果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话,虽然能够解决科研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但不能实现技术配套,也很难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也就无法达到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商品的目标。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科研基础设施条件、科技创建基地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很难产生重大科研成果主要就是因为科研投入的严重不足。与其他两个执行主体(科研机构、企业)这两个国家创新系统相比较,地方高校的科技研发经费是很低的,而地方高校筹集自由研究经费也比较困难。另外,随着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逐步增强,他们对地方高校科技的投入也越来越少。
2 能够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些设想
2.1 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设立产业化专门机构
根据利益与效益挂钩的原则,制定并完善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来保证科技人员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鼓励科研人员和地方高校老师向企业流动并兼职(不影响学校自身的任务),或者是实行技术承包,使技术成果与生产发展真正结合起来。最好是能够设立专门机构,比如说建设一支精通法律、掌握政策的科技管理队伍,来向企业推销学校的科技成果,在科技成果转化当中起到桥梁的作用。
2.2 贴近实际,提高选题水平
科研人员应该加强与企业间的科研合作关系,避免科研与实际脱离的现象。充分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技术,也就是说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然后确定选题,千万不要盲目地为了完成课题而完成课题。
2.3 完善投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
建议企业、政府和地方高校为了综合评估科研项目,建立一套科学、公平、行之有效的评估系统。针对科学研究与成果产业化脱节的问题,有效性投入增加,设立相应的成果中试专项基金或者科技开发风险投资基金,把资金用到最有市场前景、最需要的项目当中,使项目风险投资和项目转化的成功率越来越高。
2.4 实现优势互补,整合各方资源
地方高校应该利用自己拥有的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建立的地方各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等,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将已有的科研成果集成配套、熟化提高,使科技成果孵化速度提高,使新技术、新产品工程化、系列化,迅速形成产业,占领市场,提高科技成果的显示度和贡献率,并且直接进入生产领域。
2.5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科研工作者、学校对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急迫性和时效性要有一定的认识,对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观念需要更细与转变。为使大学的产业化工作、科研成果发挥更有效、更大的作用,社会各界一定要把二者和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上。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积极支持地方高校科技产业化和创新工作。把开展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科技主管部门、地方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的一项大任务,并且要切实落实制订的科学扶持政策,使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加快,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焕忠.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为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N].中国教育报,2002-12-03(1).
[2] 吕诺.内缺动力外缺载体融资不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N].人民El报,2005-01-12(11).
[3] 薛澜,何晋秋,朱琴.高校科技:发挥优势寻求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5-01-07(4).
[4] 李德仁.加强创新“源动力”建设促进产学研一体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
[5] 李长荣.高等学校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6] 黄明东.高水平大学应当快速迈开产学研一体化的步伐[J].湘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