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凝望珠江口,珠江口上有横琴。横琴有大小,这连绵不绝的江水声定是她们的合奏吧。琴声高亢激昂,昔时是慷慨的悲歌,而今是奋进的乐章。
珠江口第一次激昂壮烈、椎心泣血的琴声应是为文天祥奏起。时间是1278年,彼时的南宋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抗元英雄文天祥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俘,当敌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投降时,文天祥以一首七律作答,这就是彪炳史册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凛然填骨髓,忠义贯心肝,这样的民族气节使得敌人都钦佩之至,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出面劝降,并许以宰相的高官,文天祥不为所动,忽必烈又请出已被俘的文天祥的旧主宋恭帝劝降,而文天祥也照样拒降。多次劝降不成,忽必烈不得已下令处死文天祥。“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英雄陨落,天地同悲,《正气歌》行世,千秋共仰。
时隔六百年,文天祥慷慨激昂的悲歌余音未了,珠江口的高亢之声再次奏起,此次琴声是为民族英雄林則徐而弹。时为1842年,南粤之行,林则徐是为了“禁烟”而来。此时“鸦片”已经在中国流毒多年,危害自不必多说。作为清王朝为数不多的“睁眼看世界”的大臣,林则徐不仅是抱着“誓与此事相始终”的决心而来,而且是带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开明思想而来,于是虎门销鸦片,珠江御敌忙。可是皇帝已昏庸,王朝已朽腐,未等林则徐的身手全部展开,突然间功臣变“罪臣”,林则徐被“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无奈,林则徐带着“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的爱国之情而去,带着“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忧纷”的无边忧心而去。英雄西去,悲风过九州;珠江南流,泪水灌渊海。后面的历史果如林则徐所言,西方列强“狼贪”不止,华夏大地渐被“蚕食”,中华民族过着上百年的屈辱生活,珠江口流着一曲曲哀哀切切的悲歌。
幸好,横琴不是一直奏着沉重痛苦的悲歌,历经上百年的屈辱后,珠江口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刻。珠江口,琴声再次高亢而起,这次大小横琴合奏的却是催人奋进的乐章。此时,八方从刀光剑影的破碎中归为一统,四海从炮声隆隆的战争中回到平静。珠江口,也从以前的满目疮痍走向重塑之中;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珠江口带着“杀出一条血路”的重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曾经的慷慨悲歌,曾经的民族屈辱,都在这里沉淀成巨大的建设力量。于是珠江口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千山同路皆赴我,万水同舟共归海。弹指一挥间,珠江口巨变,珠三角巨变,九州大地巨变。建设还未停止,奋进又在续篇,今天的珠江口,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横江而立,“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珠江口之琴,从此由大小横琴和奏上升为三地和奏。
司马迁论述中国历史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战国名相邹忌说:“琴音调而天下治。”身处南方的珠江口,总谱业已写就,琴弦已经调好。珠江琴声,一首千年绝唱正在奏起……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凝望珠江口,江面如湖泊般平静,那是一种蕴伟力而静持的平静。珠江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系深圳市龙华区宝文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珠江口第一次激昂壮烈、椎心泣血的琴声应是为文天祥奏起。时间是1278年,彼时的南宋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抗元英雄文天祥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俘,当敌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投降时,文天祥以一首七律作答,这就是彪炳史册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凛然填骨髓,忠义贯心肝,这样的民族气节使得敌人都钦佩之至,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出面劝降,并许以宰相的高官,文天祥不为所动,忽必烈又请出已被俘的文天祥的旧主宋恭帝劝降,而文天祥也照样拒降。多次劝降不成,忽必烈不得已下令处死文天祥。“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英雄陨落,天地同悲,《正气歌》行世,千秋共仰。
时隔六百年,文天祥慷慨激昂的悲歌余音未了,珠江口的高亢之声再次奏起,此次琴声是为民族英雄林則徐而弹。时为1842年,南粤之行,林则徐是为了“禁烟”而来。此时“鸦片”已经在中国流毒多年,危害自不必多说。作为清王朝为数不多的“睁眼看世界”的大臣,林则徐不仅是抱着“誓与此事相始终”的决心而来,而且是带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开明思想而来,于是虎门销鸦片,珠江御敌忙。可是皇帝已昏庸,王朝已朽腐,未等林则徐的身手全部展开,突然间功臣变“罪臣”,林则徐被“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无奈,林则徐带着“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的爱国之情而去,带着“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忧纷”的无边忧心而去。英雄西去,悲风过九州;珠江南流,泪水灌渊海。后面的历史果如林则徐所言,西方列强“狼贪”不止,华夏大地渐被“蚕食”,中华民族过着上百年的屈辱生活,珠江口流着一曲曲哀哀切切的悲歌。
幸好,横琴不是一直奏着沉重痛苦的悲歌,历经上百年的屈辱后,珠江口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刻。珠江口,琴声再次高亢而起,这次大小横琴合奏的却是催人奋进的乐章。此时,八方从刀光剑影的破碎中归为一统,四海从炮声隆隆的战争中回到平静。珠江口,也从以前的满目疮痍走向重塑之中;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珠江口带着“杀出一条血路”的重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曾经的慷慨悲歌,曾经的民族屈辱,都在这里沉淀成巨大的建设力量。于是珠江口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千山同路皆赴我,万水同舟共归海。弹指一挥间,珠江口巨变,珠三角巨变,九州大地巨变。建设还未停止,奋进又在续篇,今天的珠江口,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横江而立,“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珠江口之琴,从此由大小横琴和奏上升为三地和奏。
司马迁论述中国历史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战国名相邹忌说:“琴音调而天下治。”身处南方的珠江口,总谱业已写就,琴弦已经调好。珠江琴声,一首千年绝唱正在奏起……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凝望珠江口,江面如湖泊般平静,那是一种蕴伟力而静持的平静。珠江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系深圳市龙华区宝文学校初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