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识之辨看米庞嘉措对“基位心”的阐释

来源 :中国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位心"作为大圆满教法的核心理念曾于19世纪遭到严重的误解,由此引发了宁玛派著名上师米庞嘉措与误解者贾巴朵阿之间的激烈辩论。文章首先以米庞于其《基位心三部》中的论述为依据,厘清了基位心的基本定义,揭示了贾巴朵阿对基位心的误解本质在于混淆智与识。而后通过借助隆钦巴的相关论述,揭示了智、识之辨对宁玛派基、道、果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贾巴朵阿的误解对该体系的歪曲与损坏。
其他文献
文章以第四世敏珠尔活佛降白曲吉丹增赤列所著《世界广说》为中心,结合清代诸部藏文地理文献,对其中涉及汉地部分内容进行解读,梳理清代蒙古族、藏族知识阶层对于汉地的地理认知与观念,认为《世界广说》对于"汉地"存在三种层面(文化地理、政治地理和宗教地理)的不同表述。
在山川、湖泊广布的青藏高原,藏族民众以湖泊为中心,创造了适应高原生活的信仰系统和知识系统,赋予湖泊神性、人性和灵性,并且从生活角度对湖泊来历进行解释。藏族湖泊来历传说"泉水成湖"母题与汉族湖泊来历传说"地陷为湖"母题构成了中华民族湖泊地方传统知识的重要类型,也从生活观念、意义表达,以及叙事逻辑、母题构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文章认为地方志具有地方性、连续性、资料性、时代性和可靠性等特点,这是地方志的共性。但方志是以记载某一地区事实为职能的著作,由于各地的地理形势、山川气候、物产资料、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所编方志内容必然各具特色。西藏自治区所编撰的专业志、地区志、市志、县志既具方志共性又各有其特点。文章结合中国藏学出版社所出一系列西藏自治区新方志,对其特点作了分析和介绍,对全面了解西藏自治区新方志具有参考意义。
作为中国历史组成部分的《西藏通史》,以其8卷13册850余万字的规模,展现了西藏地方、藏族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与内地、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空长卷。这是中国藏学研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奠定登高望远新高地的巨大成就。在此,我首先向这部巨著的总主编拉巴平措先生、张云教授以及各卷主编和包括海峡两岸的藏学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由拉巴平措、陈庆英两位先生任总主编,张云教授任执行总主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协调全国近30家研究机构及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聚多方之力完成的《西藏通史》,已由中国藏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西藏通史》共8卷13册,内容从远古到当代,记述了西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全书850余万字,可谓皇皇巨著。多卷本《西藏通史》的编撰是一项重大学术性文化工程,工作量大,难度更大,任务艰巨。
《西藏通史》~①正式出版了,可喜可贺!这部历时14年、由近百位藏学家和各领域专家共同完成的巨著,不仅是首部完整、全面、系统阐述西藏历史的通史著作,亦是进入新世纪后能够代表我国民族研究最高水平的著作。在以下两个方面,该著作表现出明显的特点。
目前所见各种文献有关明成祖遣使召请宗喀巴的记载中,没有一种堪称完善,它们在内容上互补的同时存在一些相互抵触和混淆的说法,以致后人对明成祖遣使迎请宗喀巴的次数和过程皆不甚明了。虽然一些文献说明成祖曾多次遣使召请宗喀巴,但有据可考者仅有两次。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藏汉文献分别对明廷使臣于永乐六年(1408)及十二年(1414)两次迎请宗喀巴的具体过程进行考述和辨析。
林冠群教授,祖籍福建林森,1954年生于台北,先后在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印第安纳大学阿尔泰学系访问学者。曾任教于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系、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现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
本篇节录任乃强先生在重庆大学任教、省三中任校长的部分内容,对了解任乃强先生的教育思想、民国时期川渝两地的教育状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虽然图道南杰尽力调停斡旋,但是,1888年3月英国军队还是对驻守在隆吐山的西藏军队发动了进攻,西藏军队节节败退。9月,英军在未事先告知图道南杰的情况下,急速向甘托克方向进军,因怀疑英军有加害自己的意图,图道南杰携家人、近臣等连夜逃往西藏。英印政府因不满他在战争中的不协助态度,遂将其软禁在噶伦堡达3个月之久,并任命惠德为"锡金政治专员",组织颇当喇嘛等亲英派势力组成执政委员会。惠德一方面对图道南杰实施政治排挤,剥夺了其执政、税收权力,一方面在生活中对他实施折磨虐待,大幅削减年度津贴,使其日常生活窘迫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