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幼儿园课程管理从高控逐渐走向自主。我园紧紧围绕《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开展教研工作。
【关键词】课程游戏背景;味道;教研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9-0039-02
【Abstract】With the promulgation of "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and "3-6 Years Old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Guid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Guid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management has gradually moved from high control to autonomy. Our kindergarten closely focuses on the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Work" to carry out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Keywords】Course game background; Taste; Teaching and research
教研工作是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有效专业支撑。当前,我省学前教育已进入硬件建设与内涵提升并重的发展阶段。如何提升园所内涵的发展?专业的教研队伍、科学有效的教研工作,是当下迫切需要的,怎样开展适合本园的教研工作呢?
一、我们是谁
去年我园由一所分成了两所幼儿园,帮扶的园所又面临省优创建,骨干力量被稀释,原来的教学、教研工作落到三位年级组长的肩上。就这样,一个新手业务园长,三个新手兼职助手,还有一批新教师,开始了跌跌撞撞的新征程。
我园房屋当初是按小学的参考模式建构的,活动室空间小、走廊窄,结合支架6要求,每个班不少于6个活动区。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很拥挤,动静不能相对分开,从而无法进行深度学习。新手多,空间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课题。
二、我们要怎么办
(一)“案例型”学习——“研”中学
第二步支架中的支架1:共讀儿童心理学或者观察评价等方面的经典书籍,提升儿童观察与行为分析能力。在通读浏览的前提下,开展个人阅读、集体研讨、亲身实践、再次集体研讨、再次实践调整……重复这个过程,直至透彻理解。并组织教师到上海、杭州等地学习,与中美教师对话;到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现场学习,与同行对话。学习结束后,开展专题研讨,从我看到的、想到的、打算怎么做几方面入手,用他园的现场作为案例剖析,总结经验,提炼做法。
(二)“菜单式”学习——“研”中做
1.分层培带中的“研”
结合园所现状,采取分层培带的形式,促教师不同方面的成长。如业务园长与年级组长、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等结为师徒。游戏现场中,经常会听到师徒争辩的声音,如师父说,“建构区可提供垒高等图作为支架。”徒弟说,“我想看看孩子在游戏中是否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有就拍下来作为游戏支架,是否会更好?”这种思维产生碰撞的现场“研”味,让徒弟的思考看得见,成长看得见。
2.保教融合中的“研”
孩子不会撕饼干包装、穿衣服时,发现保育教师会直接帮助孩子,为此开展了体验式教研:当有人要帮人折时,教师说,“你帮我折好,我不会折。”于是他向同伴学习,反复练习,终于获得成功。大家通过体验发现:自己认为的帮忙,对孩子来说,是剥夺了他们探索学习的机会,保育教师也逐步转变保教理念。
(三)“科研式”学习——“研”中行
课题《建构区幼儿言语互动的分析研究》于2018年5月正式立项开展研究,为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供了平台。
1.理论学习。召开专项课题研究动员会,学习领会总课题和子课题方案。每位组员人手一本《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等书,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的理论分析支撑。
2.现状分析。通过现场教研、沙龙研讨等途径,对幼儿在建构区中的言语互动进行分析,了解幼儿在建构区中当下言语互动的发展水平:(1)模仿:一个小朋友说“我要三角形搭建屋顶”,另一个会说同样的话。(2)交流少:因合作建构少,孩子们之间的语言交流也较少。(3)好奇好问:比如一个小朋友说一个新词,另外一个小朋友不懂意思会追问。
3.观察支撑。游戏中孩子用方形积木替代电话 “哪里着火了”,当灭火成功后,用圆柱形积木代替水杯、茶壶,给消防员倒水喝。为了便于在观察时快速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将积木做上数字标记,同时适宜介入游戏,引导幼儿去发现,可以添加哪些辅助材料等。
(四)“风暴化”学习——“研”中思
1.两个改变。(1)变空间。进行“两班共建区域”:即相邻两个班级,共建几大区域,两个班的空间、材料供一个班开展游戏,而另一个班级则进行户外活动。(2)变站位。空间变大:从原本一间活动室,拓宽到两间活动室及走廊,该如何进行面和点的观察呢?经过讨论及时进行调整。
2.一个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观察为手段,坚持在“研”中螺旋式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3.集体教研。两班共建区初步建好后,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还总爱围在自己班级玩,相邻班级几乎没人。分享时,诚诚说:“我不知道他们班的材料在哪儿?”在集体教研时,将这样的一段与教师分享,从中读出什么信息?抛出问题,教师反思、找到问题存在根本,思考如何解决:一定要两个班的所有教师和孩子,参与到每个区创设中。
4.师幼共研。两个班师幼一起讨论:想创设哪些区?在活动室的什么地方?可以投放哪些材料?经过讨论:孩子确定各个区的位置,共同搜集投放材料。
5.小组教研。为什么现在区域变大了,教师和幼儿还喜欢待在自己班级?经过小组研讨:没有归属感,为此生成《我是班级小主人》系列活动。幼儿和教师到另一个班级开展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较之前相比,幼儿能较熟练地在另一个班级选择材料进行游戏。
6.现场教研。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游戏观摩,做积极的旁观者。观摩后,围绕游戏现场及时进行诊断,如:建构区多余的桌椅怎么办,是否可以与建构区材料产生互动等,研讨后回到各自班级,进行再次实施。
在课程游戏化的道路上,教研队伍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师理念得到转变,有创新意识,在游戏中给孩子提供互动性环境支架,尝试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参考文献:
[1]肖燕萍.真爱教研——肖燕萍教研文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责编 吴 娟)
【关键词】课程游戏背景;味道;教研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9-0039-02
【Abstract】With the promulgation of "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and "3-6 Years Old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Guid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Guid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management has gradually moved from high control to autonomy. Our kindergarten closely focuses on the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Work" to carry out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Keywords】Course game background; Taste; Teaching and research
教研工作是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有效专业支撑。当前,我省学前教育已进入硬件建设与内涵提升并重的发展阶段。如何提升园所内涵的发展?专业的教研队伍、科学有效的教研工作,是当下迫切需要的,怎样开展适合本园的教研工作呢?
一、我们是谁
去年我园由一所分成了两所幼儿园,帮扶的园所又面临省优创建,骨干力量被稀释,原来的教学、教研工作落到三位年级组长的肩上。就这样,一个新手业务园长,三个新手兼职助手,还有一批新教师,开始了跌跌撞撞的新征程。
我园房屋当初是按小学的参考模式建构的,活动室空间小、走廊窄,结合支架6要求,每个班不少于6个活动区。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很拥挤,动静不能相对分开,从而无法进行深度学习。新手多,空间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课题。
二、我们要怎么办
(一)“案例型”学习——“研”中学
第二步支架中的支架1:共讀儿童心理学或者观察评价等方面的经典书籍,提升儿童观察与行为分析能力。在通读浏览的前提下,开展个人阅读、集体研讨、亲身实践、再次集体研讨、再次实践调整……重复这个过程,直至透彻理解。并组织教师到上海、杭州等地学习,与中美教师对话;到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现场学习,与同行对话。学习结束后,开展专题研讨,从我看到的、想到的、打算怎么做几方面入手,用他园的现场作为案例剖析,总结经验,提炼做法。
(二)“菜单式”学习——“研”中做
1.分层培带中的“研”
结合园所现状,采取分层培带的形式,促教师不同方面的成长。如业务园长与年级组长、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等结为师徒。游戏现场中,经常会听到师徒争辩的声音,如师父说,“建构区可提供垒高等图作为支架。”徒弟说,“我想看看孩子在游戏中是否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有就拍下来作为游戏支架,是否会更好?”这种思维产生碰撞的现场“研”味,让徒弟的思考看得见,成长看得见。
2.保教融合中的“研”
孩子不会撕饼干包装、穿衣服时,发现保育教师会直接帮助孩子,为此开展了体验式教研:当有人要帮人折时,教师说,“你帮我折好,我不会折。”于是他向同伴学习,反复练习,终于获得成功。大家通过体验发现:自己认为的帮忙,对孩子来说,是剥夺了他们探索学习的机会,保育教师也逐步转变保教理念。
(三)“科研式”学习——“研”中行
课题《建构区幼儿言语互动的分析研究》于2018年5月正式立项开展研究,为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供了平台。
1.理论学习。召开专项课题研究动员会,学习领会总课题和子课题方案。每位组员人手一本《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等书,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的理论分析支撑。
2.现状分析。通过现场教研、沙龙研讨等途径,对幼儿在建构区中的言语互动进行分析,了解幼儿在建构区中当下言语互动的发展水平:(1)模仿:一个小朋友说“我要三角形搭建屋顶”,另一个会说同样的话。(2)交流少:因合作建构少,孩子们之间的语言交流也较少。(3)好奇好问:比如一个小朋友说一个新词,另外一个小朋友不懂意思会追问。
3.观察支撑。游戏中孩子用方形积木替代电话 “哪里着火了”,当灭火成功后,用圆柱形积木代替水杯、茶壶,给消防员倒水喝。为了便于在观察时快速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将积木做上数字标记,同时适宜介入游戏,引导幼儿去发现,可以添加哪些辅助材料等。
(四)“风暴化”学习——“研”中思
1.两个改变。(1)变空间。进行“两班共建区域”:即相邻两个班级,共建几大区域,两个班的空间、材料供一个班开展游戏,而另一个班级则进行户外活动。(2)变站位。空间变大:从原本一间活动室,拓宽到两间活动室及走廊,该如何进行面和点的观察呢?经过讨论及时进行调整。
2.一个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观察为手段,坚持在“研”中螺旋式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3.集体教研。两班共建区初步建好后,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还总爱围在自己班级玩,相邻班级几乎没人。分享时,诚诚说:“我不知道他们班的材料在哪儿?”在集体教研时,将这样的一段与教师分享,从中读出什么信息?抛出问题,教师反思、找到问题存在根本,思考如何解决:一定要两个班的所有教师和孩子,参与到每个区创设中。
4.师幼共研。两个班师幼一起讨论:想创设哪些区?在活动室的什么地方?可以投放哪些材料?经过讨论:孩子确定各个区的位置,共同搜集投放材料。
5.小组教研。为什么现在区域变大了,教师和幼儿还喜欢待在自己班级?经过小组研讨:没有归属感,为此生成《我是班级小主人》系列活动。幼儿和教师到另一个班级开展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较之前相比,幼儿能较熟练地在另一个班级选择材料进行游戏。
6.现场教研。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游戏观摩,做积极的旁观者。观摩后,围绕游戏现场及时进行诊断,如:建构区多余的桌椅怎么办,是否可以与建构区材料产生互动等,研讨后回到各自班级,进行再次实施。
在课程游戏化的道路上,教研队伍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师理念得到转变,有创新意识,在游戏中给孩子提供互动性环境支架,尝试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参考文献:
[1]肖燕萍.真爱教研——肖燕萍教研文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责编 吴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