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综述了生殖器疱疹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女性感染时的特点及与妊娠的关系;社会心理因素与本病的关系。指出在患病早期给予心理社会与药物等综合治疗可减少复发。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了生殖器疱疹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女性感染时的特点及与妊娠的关系;社会心理因素与本病的关系。指出在患病早期给予心理社会与药物等综合治疗可减少复发。
其他文献
蕈样肉芽肿(MF)临床表现多样。局限于手掌和(或)足跖的MF,作者称其为掌跖蕈样肉芽肿(MFPP),文献中有过12例报导。该文报道4例均为白人女性,年龄50~57岁。皮疹主要发生在掌跖,亦有累及臂部及足背者。皮疹主要表现为斑块或斑片,亦可为胼胝、水疱、皲裂或角化过度、色素沉着。
微血管及其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不仅是真皮纤维化疾病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一部分,还参与了真皮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微血管改变可导致组织低氧,低氧又能影响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从而参与纤维化进程。纤维化皮损中内皮细胞表达某些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可直接或间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对纤维化皮损血液循环情况的监测,不但能协助判断病情,还有助于评价疗效。
多菌型麻风完成联合化疗(MDT)后通常推荐随访5年,这一时间是否恰当尚有疑问。作者报告2例在停止MDT后在长期随访中复发。 病例1:男性瘤型麻风患者,45岁,1978年10月皮肤查菌细菌指数(BI)为5.33,形态指数(MI)0.25%。
婴儿急性出血性水肿(IAHE)是一种仅限于皮肤而无内脏器官受累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以高热、大片紫癜样皮损及水肿为特征。该病突然起病,病程短,呈良性经过,在几周之内可以自然缓解。在临床上与过敏性紫癜相似。有些人认为这两种病密切相关,但属于不同类型的疾病。
鉴于对麻风杆菌(ML)抗原免疫反应的复杂性,同时研究接触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是必要的。作者对麻风病患者家庭内健康接触者的T细胞反应(体内和体外)以及ML特异的血清学试验进行了评价,并与他们接触的麻风病患者进行了比较。
恶性血管内皮瘤(MHE),是一罕见的肿瘤,常发生于老年患者的头、颈部。该文报道2例MHE患者,应用重组白介素-2(rIL-2)皮损内注射,取得良好反应,且无大的副作用。
白血病的有效治疗使患者生命大为延长,但同时也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机会。该文报告1例患有急性原始淋巴细胞型白血病行骨髓移植5年后复发的女性患者并发曲霉菌和担子菌所致的致死性肺部感染。
丘疹性黄瘤(PX)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由Win-Kelmann于1980年命名并首报,并认为是成人黄色肉芽肿的一个类型。1990年Caputo首报了1例儿童PX,除有相同的特点外,该病还可在1~5年内自愈。
短时间内静脉输注超过药理学允许剂量的类固醇激素,称冲击疗法(PT)。8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均经临床及免疫病理确诊)除皮损广泛且严重外,还因反复发作和(或)对常规治疗耐药及长期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出现明显副作用,而决定给予PT治疗。治疗过程分为控制阶段和维持阶段。
用一组免疫介导的表皮下大疱型皮病患者的自身抗体鉴定了一种新的105kD蛋白,此蛋白位于基底膜透明板深部,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角朊细胞合成。该实验的目的为探讨这种蛋白在各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中是否正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