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播新闻在写作上,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力求“短”、“精”、“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从而提高广播新闻的收听率,增强广播的竞争力,发挥广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关键词】广播新闻 新闻写作 三贴近
如何将广播新闻的重要性、显著性、权威性、指导性与通俗性、大众性、可听性、服务性结合起来,使它成为受众乐于接受的新闻报道方式,达到一个较好的新闻效果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广播消息要“精”、“简”、“小”
为了适应听众的需求,在有限的广播时段增加新闻容量,让听众能听清楚,记住主要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记者在写广播新闻稿时,要使消息朝“精”、“简”、“小”方向发展。
1、“精”:精心选材
广播具有稍纵即逝,不留痕迹的特性,这决定广播要精心选材,即选择最能反映新闻事实的材料去表现主题。如何才能精心选择材料呢?首先要充分占有材料,选择“以一当十”的典型事实。为此,记者应深入基层,详细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为选取最能揭示事件本质的典型材料表现主题打下基础。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如何才能将我国30年的沧桑巨变反映出来呢?广州电台选取广州火车站今昔变迁来反映广州市交通运输设施的巨大变化;深圳电台选取中英街的旅客来往购物变化来反映我国的物质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要抓现场音响。现场是新闻事件发生的载体,如能抓住现场的特色,录取典型现场音,通过现场的录音报道,或者在新闻报道中穿插一小段或几秒录音,发挥电台有声的优势,可以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大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如在汶川大地震中,当中央电台和四川电台播出广东边防6支队救援人员于2008年5 月15日晚上7点救出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高二男生薛枭时,他说了一句:“叔叔,我要喝可乐”这一现场录音和救援人员救出一个3、4个月大的小孩时,发现她的妈妈已经死了,但小孩的身边有一台手机,当救援人员读出妈妈写给孩子的短讯录音:“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的话语,在听众中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第三,要选取新视点,多采写独家新闻,及时将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最感人、最有个性、人们最想知道而又未知的事实报道出去。如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央电台报道收音机成为灾区老百姓的抢手货的独家新闻,反响很好。
2、“简”:言简意赅
一般说来,广播新闻除实况转播外,消息不超过1分钟,通讯不超过5分钟。如中央电台早晨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30分钟一般播出新闻30条。广播消息在写作上要求要字斟句酌,删繁就简,多用短词、短句、小段落,少用长句、长段落,做到语句精炼,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在报道形式上,一事一报,围绕一个主题取材,录取事件一人一事,一点一个片段,以反映出一种思想,一种风气,一种倾向。在表现手法上,要避免议论,多用叙述手法。多写实实在在的事情,少作高度抽象概括;多描述动态事实,少作静态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用事实去说话,用事实去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和倾向。
3、“小”:小处落笔
要学会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抓取新闻人物的一言一行,新闻事件一个现场一个片段去表现事件本质特征,这样可以起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作用。如获1994年度广东省广播新闻一等奖的短消息《北江大堤保住了》,广东电台记者陈扬用手提电话从北江抗洪前线发回的报道。全文仅164字,却紧紧抓住广东省北江大堤前线抗洪领导宣布百年一遇的洪水退出警戒线的角度,第一时间向全省人民报告这一新闻事实,不仅先声夺人,而且言简意赅,使人对广东省投入几十万抗洪大军经过近两个月夜以继日战斗的心头大石松了一口气。
二、选择群众最感兴趣的角度去报道
1、要从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反映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
广播新闻要吸引听众收听,就要寻找平民的视角,从群众关心的角度去报道新闻事件。不论是时政新闻、经济新闻,还是社会新闻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选择报道内容,提炼主题,关注老百姓的心声和呼声,反映他们的疾苦。事实证明,只有把话筒更多地对准普通老百姓,对准百姓的苦乐冷暖,才能使电台与听众的关系更为密切,才能真正做到上传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履行党和人民耳目的喉舌作用。同一题材的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会产生不同的宣传效果。近年来,安徽电台根据省委、省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制定记者要联系采访群众的报道计划,收到理想效果。
2、要从群众可接受、可理解的角度去报道新闻
在广播新闻采访实践中,会议占报道内容的篇幅最大,成为新闻的重头戏。不少记者把会议写成:“会议议程 领导人出席名单 领导人讲话摘要”,这种模式,记者写起来省心,编辑改起来放心,但听众不乐意收听,甚至收听了一半还会调台。广东阳春电台就努力突破这种格局。该台2003年报道阳春市在做好报道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就根据会议提供的有关素材有选择地报道一批扎根山区的老党员、老村支书、老教师、老法官、老警察等的先进事迹,反映他们热爱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
三、不拘一格,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报道
1、采取形式多样的报道方式报道新闻
电台新闻报道形式不断翻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报道,才能吸引更多听众。记者要改过去用文字叙述的“灌输”式报道新闻手法,学会采用访谈、现场采访、特写、记者来电等形式去报道会议召开、工作的进展、成果的取得等工作,让群众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讲出要报道的东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008年报道汶川大地震时,在地震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立即启动报道应急机制,台长亲自指挥,副台长飞赴一线,30多名记者先后急速抵达灾区。在“中国之声”推出直播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经济之声”推出特别直播节目“抗震救灾进行时”……这些报道时效快,绘声绘色,使人身临其境,与听众起到共呼吸,心连心的作用,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
2、要突破模式,勇于创新,加强与媒体之间的合作
为了扩大影响,提高宣传效果,电台也要走出去,加强与兄弟电台、电视、报纸和网络的联系合作,采用播发新闻短消息、新闻评论、新闻热点话题讨论等多种写作方式和手法,发挥电台新闻的合力作用。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报道2008年奥运会时,就联合全国140多家电台组成奥运广播联盟共同报道,一方面依靠自身的广播、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多种传播载体,另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广泛与国内外媒体合作,打造多媒体、立体化综合传播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侧面、多形式、多品种、全时化地报道奥运会,为国人、乃至整个华语世界提供一场听觉的奥运大餐。在2008年8月18日的比赛中,田径运动员刘翔因伤退出比赛,这给曾对他寄予厚望的观众带来了不小的遗憾。11点多,“中国之声”第一时间播出刘翔因伤病退出比赛的消息,随后连续播出听众表示理解、进行鼓励的温馨短信;实况转播刘翔教练主持的伤情新闻发布会,并播发正面引导的评论,比其他媒体反应迅速。随后《联播》、《报摘》播发了中央台短评《理解刘翔》,《梦圆北京》采访运动医学专家,介绍刘翔伤病的起因、病情影响、治疗后恢复的效果等,使听众充分理解刘翔退出比赛的决定,体现了国家电台面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反应和报道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中国广播网论坛第一时间发布主题贴《刘翔因伤退赛 可惜!为他祝福!》,随后,又发布了《刘翔,我想对你说》、《揭秘刘翔右脚伤势根源》、《飞人刘翔退赛,我们怎么看,我们怎么办?》等帖文,介绍了刘翔受伤的幕后资料,网民纷纷表示了对刘翔的理解和支持,网上宣传效果突出。声音广播和网络的立体舆论引导,使听众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为因各种意外而没能取得更好成绩或不能参赛的运动员扼腕叹息的同时,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同情和鼓励。此外,电台也要借鉴电视、报纸或西方媒体的某些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如报道新闻事件时,也要恰当地运用细节和人物对话,甚至加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听后回味无穷。
3、新闻的编排也要灵活多样,不能固定一种模式
新闻编排要将群众关心、感兴趣的东西放在显著的位置和时段播出,不能一味按领导职位高低去排列顺序。一些省和市县电台的新闻,不管领导下乡兜一圈,还是形式上讲几句话,总是放在头条,而一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抢险救灾、突发事件,往往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和时段播出,群众对此怨言比较多。因此,电台新闻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及时安排重要位置和时段播出群众关心的重大新闻事实,让群众了解其所盼、想知的新闻事实。2008年是多事之秋。这一年,我国经历了年初的大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毒奶粉事件、神七上天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在这些突发性事件和重大历史事件面前,我国的新闻媒体做到以人为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都将这些事件放在媒体的头条和头版位置,持续用大篇幅进行了综合式的报道。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广播新闻 新闻写作 三贴近
如何将广播新闻的重要性、显著性、权威性、指导性与通俗性、大众性、可听性、服务性结合起来,使它成为受众乐于接受的新闻报道方式,达到一个较好的新闻效果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广播消息要“精”、“简”、“小”
为了适应听众的需求,在有限的广播时段增加新闻容量,让听众能听清楚,记住主要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记者在写广播新闻稿时,要使消息朝“精”、“简”、“小”方向发展。
1、“精”:精心选材
广播具有稍纵即逝,不留痕迹的特性,这决定广播要精心选材,即选择最能反映新闻事实的材料去表现主题。如何才能精心选择材料呢?首先要充分占有材料,选择“以一当十”的典型事实。为此,记者应深入基层,详细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为选取最能揭示事件本质的典型材料表现主题打下基础。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如何才能将我国30年的沧桑巨变反映出来呢?广州电台选取广州火车站今昔变迁来反映广州市交通运输设施的巨大变化;深圳电台选取中英街的旅客来往购物变化来反映我国的物质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要抓现场音响。现场是新闻事件发生的载体,如能抓住现场的特色,录取典型现场音,通过现场的录音报道,或者在新闻报道中穿插一小段或几秒录音,发挥电台有声的优势,可以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大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如在汶川大地震中,当中央电台和四川电台播出广东边防6支队救援人员于2008年5 月15日晚上7点救出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高二男生薛枭时,他说了一句:“叔叔,我要喝可乐”这一现场录音和救援人员救出一个3、4个月大的小孩时,发现她的妈妈已经死了,但小孩的身边有一台手机,当救援人员读出妈妈写给孩子的短讯录音:“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的话语,在听众中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第三,要选取新视点,多采写独家新闻,及时将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最感人、最有个性、人们最想知道而又未知的事实报道出去。如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央电台报道收音机成为灾区老百姓的抢手货的独家新闻,反响很好。
2、“简”:言简意赅
一般说来,广播新闻除实况转播外,消息不超过1分钟,通讯不超过5分钟。如中央电台早晨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30分钟一般播出新闻30条。广播消息在写作上要求要字斟句酌,删繁就简,多用短词、短句、小段落,少用长句、长段落,做到语句精炼,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在报道形式上,一事一报,围绕一个主题取材,录取事件一人一事,一点一个片段,以反映出一种思想,一种风气,一种倾向。在表现手法上,要避免议论,多用叙述手法。多写实实在在的事情,少作高度抽象概括;多描述动态事实,少作静态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用事实去说话,用事实去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和倾向。
3、“小”:小处落笔
要学会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抓取新闻人物的一言一行,新闻事件一个现场一个片段去表现事件本质特征,这样可以起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作用。如获1994年度广东省广播新闻一等奖的短消息《北江大堤保住了》,广东电台记者陈扬用手提电话从北江抗洪前线发回的报道。全文仅164字,却紧紧抓住广东省北江大堤前线抗洪领导宣布百年一遇的洪水退出警戒线的角度,第一时间向全省人民报告这一新闻事实,不仅先声夺人,而且言简意赅,使人对广东省投入几十万抗洪大军经过近两个月夜以继日战斗的心头大石松了一口气。
二、选择群众最感兴趣的角度去报道
1、要从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反映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
广播新闻要吸引听众收听,就要寻找平民的视角,从群众关心的角度去报道新闻事件。不论是时政新闻、经济新闻,还是社会新闻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选择报道内容,提炼主题,关注老百姓的心声和呼声,反映他们的疾苦。事实证明,只有把话筒更多地对准普通老百姓,对准百姓的苦乐冷暖,才能使电台与听众的关系更为密切,才能真正做到上传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履行党和人民耳目的喉舌作用。同一题材的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会产生不同的宣传效果。近年来,安徽电台根据省委、省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制定记者要联系采访群众的报道计划,收到理想效果。
2、要从群众可接受、可理解的角度去报道新闻
在广播新闻采访实践中,会议占报道内容的篇幅最大,成为新闻的重头戏。不少记者把会议写成:“会议议程 领导人出席名单 领导人讲话摘要”,这种模式,记者写起来省心,编辑改起来放心,但听众不乐意收听,甚至收听了一半还会调台。广东阳春电台就努力突破这种格局。该台2003年报道阳春市在做好报道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就根据会议提供的有关素材有选择地报道一批扎根山区的老党员、老村支书、老教师、老法官、老警察等的先进事迹,反映他们热爱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
三、不拘一格,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报道
1、采取形式多样的报道方式报道新闻
电台新闻报道形式不断翻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报道,才能吸引更多听众。记者要改过去用文字叙述的“灌输”式报道新闻手法,学会采用访谈、现场采访、特写、记者来电等形式去报道会议召开、工作的进展、成果的取得等工作,让群众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讲出要报道的东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008年报道汶川大地震时,在地震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立即启动报道应急机制,台长亲自指挥,副台长飞赴一线,30多名记者先后急速抵达灾区。在“中国之声”推出直播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经济之声”推出特别直播节目“抗震救灾进行时”……这些报道时效快,绘声绘色,使人身临其境,与听众起到共呼吸,心连心的作用,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
2、要突破模式,勇于创新,加强与媒体之间的合作
为了扩大影响,提高宣传效果,电台也要走出去,加强与兄弟电台、电视、报纸和网络的联系合作,采用播发新闻短消息、新闻评论、新闻热点话题讨论等多种写作方式和手法,发挥电台新闻的合力作用。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报道2008年奥运会时,就联合全国140多家电台组成奥运广播联盟共同报道,一方面依靠自身的广播、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多种传播载体,另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广泛与国内外媒体合作,打造多媒体、立体化综合传播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侧面、多形式、多品种、全时化地报道奥运会,为国人、乃至整个华语世界提供一场听觉的奥运大餐。在2008年8月18日的比赛中,田径运动员刘翔因伤退出比赛,这给曾对他寄予厚望的观众带来了不小的遗憾。11点多,“中国之声”第一时间播出刘翔因伤病退出比赛的消息,随后连续播出听众表示理解、进行鼓励的温馨短信;实况转播刘翔教练主持的伤情新闻发布会,并播发正面引导的评论,比其他媒体反应迅速。随后《联播》、《报摘》播发了中央台短评《理解刘翔》,《梦圆北京》采访运动医学专家,介绍刘翔伤病的起因、病情影响、治疗后恢复的效果等,使听众充分理解刘翔退出比赛的决定,体现了国家电台面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反应和报道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中国广播网论坛第一时间发布主题贴《刘翔因伤退赛 可惜!为他祝福!》,随后,又发布了《刘翔,我想对你说》、《揭秘刘翔右脚伤势根源》、《飞人刘翔退赛,我们怎么看,我们怎么办?》等帖文,介绍了刘翔受伤的幕后资料,网民纷纷表示了对刘翔的理解和支持,网上宣传效果突出。声音广播和网络的立体舆论引导,使听众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为因各种意外而没能取得更好成绩或不能参赛的运动员扼腕叹息的同时,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同情和鼓励。此外,电台也要借鉴电视、报纸或西方媒体的某些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如报道新闻事件时,也要恰当地运用细节和人物对话,甚至加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听后回味无穷。
3、新闻的编排也要灵活多样,不能固定一种模式
新闻编排要将群众关心、感兴趣的东西放在显著的位置和时段播出,不能一味按领导职位高低去排列顺序。一些省和市县电台的新闻,不管领导下乡兜一圈,还是形式上讲几句话,总是放在头条,而一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抢险救灾、突发事件,往往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和时段播出,群众对此怨言比较多。因此,电台新闻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及时安排重要位置和时段播出群众关心的重大新闻事实,让群众了解其所盼、想知的新闻事实。2008年是多事之秋。这一年,我国经历了年初的大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毒奶粉事件、神七上天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在这些突发性事件和重大历史事件面前,我国的新闻媒体做到以人为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都将这些事件放在媒体的头条和头版位置,持续用大篇幅进行了综合式的报道。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