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镇农田水利灌溉从传统的形式到现代化的变革,剔除了一部分已经老化的机械设备,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农田水利灌溉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新时代发展的便捷与高效。总体上看,农村由于经济匮乏,在农村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方面,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导致部分渠道系统的利用率低下,渠道塌陷、渗漏等情况也难以根治,灌溉的实际操控中,与原有的设计目标不相符,难以全面的照顾到需要灌溉的面积空间,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出现农村农田水利灌溉的种种问题,现阶段的管理应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并采取创新技术,使得灌溉更加全面化。
关键词:乡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问题
1 目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1.1 基础薄弱,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无法发挥
乡镇农村一些水利工程已经是很久之前建造的,部分设备逐渐老化,难以满足现代较大的灌溉需求量,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农村环境发生变化,水利的建设却没有跟上步伐,配置相对较低,一些设备的损毁性严重,难以发挥原本的灌溉能力,农村整体上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经济投入较少,对于已经老化的建筑设计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替,无法正常发挥出灌溉、排洪抗灾的价值,整修的工程也只是对部分的情况进行了改造,没有全面的进行设备的更换,同时监管系统与管理模式均较为守旧,没有结合当地的情况,排除空间环境的影响,水利建设中的难点始终存在。
1.2 水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农业用水效率较为低下
农村水资源的配置不合理,还存在很多的浪费情况,我国在农业的整体布局上存在对环境考察的不足,水资源分布也不够均匀,部分地区的用水紧张,部分地区用水又缺乏节制性,农业用水的矛盾较为突出,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后,灌溉农田的过程中,依旧难以根本上的将水资源的效益发挥至最大化,循环利用系统不健全。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水资源配置仍然存在问题,初步建立起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并不能充分满足水资源利用需求,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仍然比较低下。
2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标准
2.1 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既是根据实际农田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力,结合当地降雨稀少以及干旱无雨的天气情况,将满足农田用水的基本天数作为最终依据。例如,某一地区的农田灌溉工程,在持续60天干旱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确保农田作物的用水需求,那么该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即为60天。上文所叙述的抗旱天数,主要是通过某一时期内农田迫切需水量为依据,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确定。
2.2 灌溉设计保证率
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既是灌区预期灌溉用水量在长期使用期间内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年数的出现概率,灌溉设计保证率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指标,用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与计算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即P=,其中,P为灌溉设计保证率,m为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n为计算总年数。在进行灌溉设计保证率的确定时,需要全方位结合灌溉规划区当地水文条件及作物种类进行分析确定。如表1所示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参考值。
3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
3.1 建设规模的预测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前,应首先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建设规模的分析预测,需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当地实际发展对水利灌溉工程面积的要求,认清水利灌溉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地位,在确保农产品安全的基础上,以当地农业规划为前提,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要求进行分析,然后对农田水利工程各个项目的规模进行确定。其次,以可利用水资源为前提分析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以县为单位全面复核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对灌溉用水量及控制指标等进行确定,分析总结农业对水资源的具体需求,而后对灌溉规划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进行确定。另外,结合规划区耕地的实际情况,分析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此外,通过细致分析研究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规模、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对农田水利可发展灌溉面积及建设规模进行预测。
3.2 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取水方式的设计。取水方式的设计是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取水方式的设计应结合所在地区可供灌溉的水源予以确定。灌溉水源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提水取水灌溉,其二为自流取水灌溉。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时,通常以上述两种灌溉水源予以设计。下文主要结合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自流取水灌溉即是以河流为主要灌溉水源,可分为有坝取水与无坝取水。其中,有坝取水主要是由于规划所在地水位地势相较于农田位置偏低,即使在水量充足的情况下,水资源也无法自流到农田中,而为了保证能够正常灌溉,就必须要进行堤坝或节制闸的修建,以此方式将水资源引流至灌溉农田。应用有坝取水虽然会因修筑堤坝而加大成本投入,但引水口的位置与农田距离更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引水干渠的走长,从而有效降低了土石方工程的施工量。另外,无坝取水又分为有建闸与不建闸,通常,为有效避免因不建闸而无法主动控制洪水期水流量,而导致冲毁堤坝、淹没农田的情况发生,通常设计为有建闸形式,从而有效控制水流。
(2)灌溉渠系的设计原则。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规划时,应综合多方的用水情况,并根据当地农田、林业、国土等多个部门的规划方案,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并遵循以下规划设计原则。
第一,以安全为主。安全是所有工程建设的基础,对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施工而言,应尽量减少深挖方、高填方、难工险段作业,同时,渠道布置应尽量避免靠近河沿,并于沿渠向设置适宜的泄洪及排洪措施,从而避免洪水期冲毁渠道。第二,遵循地形条件。在灌溉渠道規划时,应充分遵循地形条件,于地势低处布设排水沟,于地勢高处布置灌溉渠道,从而实现自流灌溉及良好排水,便于形成独立的灌排系统,同时,渠道应尽量直顺,避免出现交叉。第三,坚持综合利用。灌溉渠道可充分利用水流落差开展多种经营,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另外,在选择渠道的布置方案时,应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依照灌溉规划地的实际地形条件予以规划设计。在渠道的布置方案中,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为冲积平原型灌区,在对此种类型的地形进行设计时,应首先对工程所在地理条件进行分析,若采取灌排分开的布置,应首先确保工程所在地地面水丰富、排水良好,此时,排水沟渠可实现除涝排水、防渍排水、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排水,灌溉渠道则主要用于冲洗压盐及灌溉;其二是平原型灌区。当灌溉规划区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形宽阔、耕地面积大,在农田水利灌溉规划时,可根据当地地形并结合洪水、内涝、干旱、涝渍等各种灾情的发生程度与发展情况,进行干渠、支渠的布置。
4 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大兴农业、发展农村、造福农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此,在其规划设计进行中须全面贯彻科学灌溉规划设计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水利灌溉工程的科学、合理、高效、安全,达成水资源充分利用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贾文强,高向楠.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187.
关键词:乡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问题
1 目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1.1 基础薄弱,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无法发挥
乡镇农村一些水利工程已经是很久之前建造的,部分设备逐渐老化,难以满足现代较大的灌溉需求量,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农村环境发生变化,水利的建设却没有跟上步伐,配置相对较低,一些设备的损毁性严重,难以发挥原本的灌溉能力,农村整体上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经济投入较少,对于已经老化的建筑设计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替,无法正常发挥出灌溉、排洪抗灾的价值,整修的工程也只是对部分的情况进行了改造,没有全面的进行设备的更换,同时监管系统与管理模式均较为守旧,没有结合当地的情况,排除空间环境的影响,水利建设中的难点始终存在。
1.2 水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农业用水效率较为低下
农村水资源的配置不合理,还存在很多的浪费情况,我国在农业的整体布局上存在对环境考察的不足,水资源分布也不够均匀,部分地区的用水紧张,部分地区用水又缺乏节制性,农业用水的矛盾较为突出,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后,灌溉农田的过程中,依旧难以根本上的将水资源的效益发挥至最大化,循环利用系统不健全。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水资源配置仍然存在问题,初步建立起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并不能充分满足水资源利用需求,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仍然比较低下。
2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标准
2.1 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既是根据实际农田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力,结合当地降雨稀少以及干旱无雨的天气情况,将满足农田用水的基本天数作为最终依据。例如,某一地区的农田灌溉工程,在持续60天干旱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确保农田作物的用水需求,那么该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即为60天。上文所叙述的抗旱天数,主要是通过某一时期内农田迫切需水量为依据,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确定。
2.2 灌溉设计保证率
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既是灌区预期灌溉用水量在长期使用期间内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年数的出现概率,灌溉设计保证率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指标,用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与计算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即P=,其中,P为灌溉设计保证率,m为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n为计算总年数。在进行灌溉设计保证率的确定时,需要全方位结合灌溉规划区当地水文条件及作物种类进行分析确定。如表1所示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参考值。
3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
3.1 建设规模的预测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前,应首先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建设规模的分析预测,需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当地实际发展对水利灌溉工程面积的要求,认清水利灌溉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地位,在确保农产品安全的基础上,以当地农业规划为前提,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要求进行分析,然后对农田水利工程各个项目的规模进行确定。其次,以可利用水资源为前提分析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以县为单位全面复核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对灌溉用水量及控制指标等进行确定,分析总结农业对水资源的具体需求,而后对灌溉规划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进行确定。另外,结合规划区耕地的实际情况,分析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此外,通过细致分析研究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规模、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对农田水利可发展灌溉面积及建设规模进行预测。
3.2 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取水方式的设计。取水方式的设计是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取水方式的设计应结合所在地区可供灌溉的水源予以确定。灌溉水源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提水取水灌溉,其二为自流取水灌溉。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时,通常以上述两种灌溉水源予以设计。下文主要结合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自流取水灌溉即是以河流为主要灌溉水源,可分为有坝取水与无坝取水。其中,有坝取水主要是由于规划所在地水位地势相较于农田位置偏低,即使在水量充足的情况下,水资源也无法自流到农田中,而为了保证能够正常灌溉,就必须要进行堤坝或节制闸的修建,以此方式将水资源引流至灌溉农田。应用有坝取水虽然会因修筑堤坝而加大成本投入,但引水口的位置与农田距离更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引水干渠的走长,从而有效降低了土石方工程的施工量。另外,无坝取水又分为有建闸与不建闸,通常,为有效避免因不建闸而无法主动控制洪水期水流量,而导致冲毁堤坝、淹没农田的情况发生,通常设计为有建闸形式,从而有效控制水流。
(2)灌溉渠系的设计原则。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规划时,应综合多方的用水情况,并根据当地农田、林业、国土等多个部门的规划方案,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并遵循以下规划设计原则。
第一,以安全为主。安全是所有工程建设的基础,对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施工而言,应尽量减少深挖方、高填方、难工险段作业,同时,渠道布置应尽量避免靠近河沿,并于沿渠向设置适宜的泄洪及排洪措施,从而避免洪水期冲毁渠道。第二,遵循地形条件。在灌溉渠道規划时,应充分遵循地形条件,于地势低处布设排水沟,于地勢高处布置灌溉渠道,从而实现自流灌溉及良好排水,便于形成独立的灌排系统,同时,渠道应尽量直顺,避免出现交叉。第三,坚持综合利用。灌溉渠道可充分利用水流落差开展多种经营,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另外,在选择渠道的布置方案时,应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依照灌溉规划地的实际地形条件予以规划设计。在渠道的布置方案中,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为冲积平原型灌区,在对此种类型的地形进行设计时,应首先对工程所在地理条件进行分析,若采取灌排分开的布置,应首先确保工程所在地地面水丰富、排水良好,此时,排水沟渠可实现除涝排水、防渍排水、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排水,灌溉渠道则主要用于冲洗压盐及灌溉;其二是平原型灌区。当灌溉规划区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形宽阔、耕地面积大,在农田水利灌溉规划时,可根据当地地形并结合洪水、内涝、干旱、涝渍等各种灾情的发生程度与发展情况,进行干渠、支渠的布置。
4 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大兴农业、发展农村、造福农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此,在其规划设计进行中须全面贯彻科学灌溉规划设计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水利灌溉工程的科学、合理、高效、安全,达成水资源充分利用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贾文强,高向楠.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