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复习课;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70—01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有效的数学情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数学因素,二是非数学因素。前者使得教学不脱离数学味,后者则可以迅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改变数学形象,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一]先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在此基础上引导一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8岁,提示:老师的年龄是你的5倍,你能算出老师的年龄吗?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8×5用乘法口诀五八四十,又快又准确地算出得数。我们学过1~9的乘法口诀,今天一起来整理和复习表内乘法。
这一步教师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第二步: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让学生通过教学情境,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以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案例二]先回忆、背诵乘法口诀,再展示整理填写好的乘法口诀表,并布置观察任务:课前我们已经将“1~9的乘法口诀”整理记录到表格里,想一想你是怎样记录的?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我是橫着整理的,发现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从左到右看:三的乘法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三,四的乘法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四…… 我是竖着整理的,发现第一竖行就用一开头,第二竖行就用二开头……从上到下看:一字开头的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一,二字开头的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二…… 教师课件展示并总结:口诀表的特点:横着看,几的乘法口句就几句,几的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几;竖着看,第几列就用几开头,几开头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几。
这一步教师在学生回顾整理口诀表的基础上,布置观察任务,并给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成果的机会。学生借助实物和图表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在交流过程中纠错、补充、借鉴、提高。
填空并说出每句口诀在乘法口诀表中的位置。
六( )四十二 ( )八十六 四( )三十六
三七( ) ( )五二十五
在此基础上,让同桌互出填充口诀的题目,并及时说出口诀在乘法口诀表中的位置。通过找出口诀所在的位置,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乘法口诀表的印象,达到建构知识网络的目的。
第三步:加深理解,强化提高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查漏补缺,使学生形成稳固定型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案例三]教师引导:在乘法口诀表中有许多特别的口诀,你能找出它吗?
若学生看乘法口诀表找出乘积相同的口诀后,教师将相关数字板书出来(4,6,8,9,12,16,18,24,36),要求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并在乘法口诀表中作出醒目标记。你能看着这些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吗?从写出的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乘积是4、9、16、36的乘法口诀能写出三个算式,乘积是6、8、12、18、24的乘法口诀能写出四个算式。
板书: 一四得四 1×4=4,4×1=4
四九三十六 4 ×9=36,9×4=36
二二得四 2 ×2=4
六六三十六 6 ×6=36
二六十二 2×6=12,6×2=12
三八二十四 3×8=24,8×3=24
三四十二 4×3=12,3×4=12
四六二十四 4×6=24,6×4=24
若学生看乘法口诀表,找出两个因数相同的口诀后,教师将相关口诀在乘法口诀表中作出标记,让学生观察这些口诀在乘法口诀表中的位置(每一竖列第一句口诀)。引导:通常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那么,用这些口诀分别能写出两个算式吗?为什么?
板书:9 三三得九 3×3=9
25 五五二十五 5×5=25
找出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了位置的乘法口诀并板书:24,42;18,81;27,72;36,63;45,54。这在几的口诀中最多?(9的口诀中最多,有8句)
一方面,教师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70—01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有效的数学情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数学因素,二是非数学因素。前者使得教学不脱离数学味,后者则可以迅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改变数学形象,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一]先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在此基础上引导一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8岁,提示:老师的年龄是你的5倍,你能算出老师的年龄吗?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8×5用乘法口诀五八四十,又快又准确地算出得数。我们学过1~9的乘法口诀,今天一起来整理和复习表内乘法。
这一步教师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第二步: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让学生通过教学情境,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以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案例二]先回忆、背诵乘法口诀,再展示整理填写好的乘法口诀表,并布置观察任务:课前我们已经将“1~9的乘法口诀”整理记录到表格里,想一想你是怎样记录的?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我是橫着整理的,发现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从左到右看:三的乘法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三,四的乘法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四…… 我是竖着整理的,发现第一竖行就用一开头,第二竖行就用二开头……从上到下看:一字开头的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一,二字开头的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二…… 教师课件展示并总结:口诀表的特点:横着看,几的乘法口句就几句,几的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几;竖着看,第几列就用几开头,几开头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几。
这一步教师在学生回顾整理口诀表的基础上,布置观察任务,并给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成果的机会。学生借助实物和图表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在交流过程中纠错、补充、借鉴、提高。
填空并说出每句口诀在乘法口诀表中的位置。
六( )四十二 ( )八十六 四( )三十六
三七( ) ( )五二十五
在此基础上,让同桌互出填充口诀的题目,并及时说出口诀在乘法口诀表中的位置。通过找出口诀所在的位置,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乘法口诀表的印象,达到建构知识网络的目的。
第三步:加深理解,强化提高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查漏补缺,使学生形成稳固定型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案例三]教师引导:在乘法口诀表中有许多特别的口诀,你能找出它吗?
若学生看乘法口诀表找出乘积相同的口诀后,教师将相关数字板书出来(4,6,8,9,12,16,18,24,36),要求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并在乘法口诀表中作出醒目标记。你能看着这些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吗?从写出的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乘积是4、9、16、36的乘法口诀能写出三个算式,乘积是6、8、12、18、24的乘法口诀能写出四个算式。
板书: 一四得四 1×4=4,4×1=4
四九三十六 4 ×9=36,9×4=36
二二得四 2 ×2=4
六六三十六 6 ×6=36
二六十二 2×6=12,6×2=12
三八二十四 3×8=24,8×3=24
三四十二 4×3=12,3×4=12
四六二十四 4×6=24,6×4=24
若学生看乘法口诀表,找出两个因数相同的口诀后,教师将相关口诀在乘法口诀表中作出标记,让学生观察这些口诀在乘法口诀表中的位置(每一竖列第一句口诀)。引导:通常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那么,用这些口诀分别能写出两个算式吗?为什么?
板书:9 三三得九 3×3=9
25 五五二十五 5×5=25
找出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了位置的乘法口诀并板书:24,42;18,81;27,72;36,63;45,54。这在几的口诀中最多?(9的口诀中最多,有8句)
一方面,教师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