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马(鱼友)科鱼类DNA条形码研究

来源 :海洋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dj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中国马(鱼友)科(Polynemidae)鱼类的分类地位,测定了中国7省10个地点马(鱼友)科鱼类3属5种33条COI基因5端序列,结合GenBank下载的5属16种41条同源序列,共分析了6属20种马(鱼友)科鱼类DNA条形码.结果显示,20种鱼类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9.6%,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9%的22倍;其中14种形成了单系分支,支持其物种有效性.四指马(鱼友)(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和多鳞四指马(鱼友)(E.rhadinum)种间遗传距离(16.0%)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1.2%)的13倍,支持将二者作为2个独立物种的分类处理.多鳞四指马(鱼友)种内遗传距离(2.3%)大于2%,形成了2个自展数据支持率为99%的分支,分支间遗传距离(4.8%)是分支内平均遗传距离(0.1%)的48倍,表明在中国沿海分布的多鳞四指马(鱼友)有可能存在2个亚种或隐藏种.黑斑多指马(鱼友)(Polydactylus sextarius)与马达加斯加多指马(鱼友)(P.malagasyensis)外部形态极为相似,种间遗传距离仅为1.0%,且在分子系统树上镶嵌混杂为一支,仅根据分子数据结果,推测二者可能为同一物种;但由于没有可检视的标本,也不能排除GenBank序列种名注释中形态鉴定出错的可能.马伦氏多指马(鱼友)(P.mullani)与七丝指马(鱼友)(Filimanus heptadactylus)也混为1支,分支内遗传距离仅为0.1%;如果不是GenBank序列种名注释出错,则二者应为同一物种.GenBank序列中来源于北部湾的六丝多指马(鱼友)(P.sexfilis),则可能是黑斑多指马(鱼友)的错误鉴定.
其他文献
为了解四指马(鱼友)(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泌尿系统胚后发育的一般规律,采用石蜡组织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50 dph(days post hatching)的四指马(鱼友)泌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