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游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游戏活动,它必须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与游戏之中。它兼备了游戏与数学的特点。数学游戏以其内容和形式所体现出的独特风格,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关键词::数学游戏;学习兴趣;积极性;自觉性;数学教育
目前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也灵活多样了。特别在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中出现利用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进行数学教学。但很多的数学教师对于教材的数学游戏并不重视,认为数学游戏就像数学教学“主餐”中的最后一个“甜点”——可有可无。这样就在运用教材上大打折扣,其实数学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学生发现数学乐趣的窗口,是带领孩子走向数学教学殿堂的途径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它在数学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本文就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游戏进行阐析。
一、数学游戏的特点
数学游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游戏活动,它兼备了游戏与数学的特点,其内容和形式都体现出独特的风格。
(1)形象性,从数学角度来看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学生需要借助一个他们所熟悉的情景来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例子:我们问学生:“1/2+1/2=?"学生回答不出来,但如果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想一想:半个饼加上半个饼是几个饼?那么他们都能很快回答出来。因为此时,学生将“2个l/2与2份半个饼联系在一起了,学生可以借助这个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计算。可见!数学游戏就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一个个具体形象的事例或生活情节来表现的一种活动。它使纯学术的数学符号变成了形象的事物,数学就具体化为生动可感的游戏。
(2)灵活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中,习题的形式往往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计算类的训练,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厌而生烦。这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有新颖多样的活动出现,来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数学游戏就是利用游戏的特点,把数学知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数蛤蟆》采用了儿歌的形式,算24采用了打牌的形式,七巧板采用了拼图的形式,等等,非常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这些游戏有独自进行的,也有多人合作的,学生可以根据学内容灵活运用,即使是同一个学习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游戏的形式。如在练习加减法运算时,既可以采用“对口令"的形式,也可以用玩扑克的方法,形式不拘一格,玩“扑克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牌的张数的限制,学生在玩牌的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游戏给了学生更充分的创造空间。因此,学生都非常喜欢数学游戏。
(3)科学性和趣味性,数学以精确著称,数学游戏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也应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像旧时的童谣《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讲述的就是量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如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1,2,4;2,4,8;3,612;??平铺直叙,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把它与蛤蟆的形象、生动的文字语言联系在一起,就变得活泼有趣了。人们一念起这首童谣,就想起蛤蟆可爱的模样,想起它:“扑通扑通跳下水”的笨拙动作,枯燥的数学知识顿时生动起来。我曾让学生玩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兴致盎然,有的边唱边学蛤蟆的样子跳,有的则在旁边模仿蛤蟆的叫声,课堂中充满了热烈的气氛,最后,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了这首童谣的规律,并用字母表述为:n只蛤蟆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可见,数学游戏在展现科学知识的时候,辅以各种有趣的形式或语言,可以让数学变成一种轻松有趣的活动。
二、数学游戏的作用
数学游戏可以分为娱乐型游戏和智力型游戏。娱乐型游戏侧重的是数学游戏的娱乐功能,而智力型游戏是以开发学生智力水平为目的的数学游戏。由于娱乐型游戏和智力型游戏的侧重点不同,因而他们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也不一样。
(1)娱乐型游戏的作用,娱乐型游戏注重的是数学游戏的娱乐功能,在形式上更多的是体现出数学游戏的形象性和灵活性,这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其心理特点及行为习惯都还带有幼儿园小朋友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可以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乘法教学中,我把乘法口诀设计成电脑游戏,用儿歌帮助学生记住一些数学规律,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有效。而且,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意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娱乐型游戏的形象性正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智力型游戏的作用 智力型游戏比较注重游戏的内在形式,知识性比较强,外在形式则相对单一,以学生的脑力活动为主,接近真正的数学活动,适合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因为高年级的学生随年龄的不断增长,不再像低年级时期那么好动,加上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从对游戏的兴趣转变为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因此他们更喜欢动脑筋之类的游戏。智力型游戏的知识性程度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智力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畅游在数学的王国里面。而且智力型游戏往往選取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作为游戏内容,像推理问题(如:袋子里有红、黄弹珠各四粒。任意摸取,至少必须摸出几粒才能保证各种颜色都有?)等等,这些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带有很强的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去学习,研究。
在《新课标》中指出:对于小学生来说,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一些厌学数学的孩子也是通过学游戏慢慢喜欢数学的,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数学这广阔的空间中去探索、思考和实践。因此,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关注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应适当的利用它,使这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的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的手段。然而,这毕竟只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初步体会,至于如何让数学游戏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则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数学游戏;学习兴趣;积极性;自觉性;数学教育
目前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也灵活多样了。特别在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中出现利用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进行数学教学。但很多的数学教师对于教材的数学游戏并不重视,认为数学游戏就像数学教学“主餐”中的最后一个“甜点”——可有可无。这样就在运用教材上大打折扣,其实数学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学生发现数学乐趣的窗口,是带领孩子走向数学教学殿堂的途径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它在数学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本文就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游戏进行阐析。
一、数学游戏的特点
数学游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游戏活动,它兼备了游戏与数学的特点,其内容和形式都体现出独特的风格。
(1)形象性,从数学角度来看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学生需要借助一个他们所熟悉的情景来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例子:我们问学生:“1/2+1/2=?"学生回答不出来,但如果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想一想:半个饼加上半个饼是几个饼?那么他们都能很快回答出来。因为此时,学生将“2个l/2与2份半个饼联系在一起了,学生可以借助这个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计算。可见!数学游戏就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一个个具体形象的事例或生活情节来表现的一种活动。它使纯学术的数学符号变成了形象的事物,数学就具体化为生动可感的游戏。
(2)灵活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中,习题的形式往往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计算类的训练,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厌而生烦。这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有新颖多样的活动出现,来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数学游戏就是利用游戏的特点,把数学知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数蛤蟆》采用了儿歌的形式,算24采用了打牌的形式,七巧板采用了拼图的形式,等等,非常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这些游戏有独自进行的,也有多人合作的,学生可以根据学内容灵活运用,即使是同一个学习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游戏的形式。如在练习加减法运算时,既可以采用“对口令"的形式,也可以用玩扑克的方法,形式不拘一格,玩“扑克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牌的张数的限制,学生在玩牌的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游戏给了学生更充分的创造空间。因此,学生都非常喜欢数学游戏。
(3)科学性和趣味性,数学以精确著称,数学游戏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也应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像旧时的童谣《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讲述的就是量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如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1,2,4;2,4,8;3,612;??平铺直叙,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把它与蛤蟆的形象、生动的文字语言联系在一起,就变得活泼有趣了。人们一念起这首童谣,就想起蛤蟆可爱的模样,想起它:“扑通扑通跳下水”的笨拙动作,枯燥的数学知识顿时生动起来。我曾让学生玩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兴致盎然,有的边唱边学蛤蟆的样子跳,有的则在旁边模仿蛤蟆的叫声,课堂中充满了热烈的气氛,最后,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了这首童谣的规律,并用字母表述为:n只蛤蟆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可见,数学游戏在展现科学知识的时候,辅以各种有趣的形式或语言,可以让数学变成一种轻松有趣的活动。
二、数学游戏的作用
数学游戏可以分为娱乐型游戏和智力型游戏。娱乐型游戏侧重的是数学游戏的娱乐功能,而智力型游戏是以开发学生智力水平为目的的数学游戏。由于娱乐型游戏和智力型游戏的侧重点不同,因而他们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也不一样。
(1)娱乐型游戏的作用,娱乐型游戏注重的是数学游戏的娱乐功能,在形式上更多的是体现出数学游戏的形象性和灵活性,这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其心理特点及行为习惯都还带有幼儿园小朋友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可以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乘法教学中,我把乘法口诀设计成电脑游戏,用儿歌帮助学生记住一些数学规律,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有效。而且,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意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娱乐型游戏的形象性正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智力型游戏的作用 智力型游戏比较注重游戏的内在形式,知识性比较强,外在形式则相对单一,以学生的脑力活动为主,接近真正的数学活动,适合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因为高年级的学生随年龄的不断增长,不再像低年级时期那么好动,加上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从对游戏的兴趣转变为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因此他们更喜欢动脑筋之类的游戏。智力型游戏的知识性程度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智力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畅游在数学的王国里面。而且智力型游戏往往選取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作为游戏内容,像推理问题(如:袋子里有红、黄弹珠各四粒。任意摸取,至少必须摸出几粒才能保证各种颜色都有?)等等,这些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带有很强的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去学习,研究。
在《新课标》中指出:对于小学生来说,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一些厌学数学的孩子也是通过学游戏慢慢喜欢数学的,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数学这广阔的空间中去探索、思考和实践。因此,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关注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应适当的利用它,使这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的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的手段。然而,这毕竟只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初步体会,至于如何让数学游戏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则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探讨。